2012 DR30
2012 DR30也被称为2009 FW54,是一颗位于位于离散盘/内侧奥尔特云的外海王星[1]半人马小行星[4][5],其直径大约有185-200千米。[7][8]
发现 [1][2][3] | |
---|---|
發現者 | 太空监视 |
發現地 | 基特峰国家天文台 |
發現日期 | 2009年3月31日 |
編號 | |
其它名稱 | 2009 FW54 |
小行星分類 | 远距小行星 [2] · 海王星外天体 [1] 半人马小行星 [4][5] 达摩克型小行星 |
軌道參數 [1] | |
曆元 2017年2月16日 (儒略日 2457800.5)[lower-alpha 1] | |
不確定參數 0 | |
觀測弧 | 14.72 年 (5,375天) |
遠日點 | 3070 天文单位 2049 天文单位 (质心坐标)[lower-alpha 1] |
近日點 | 14.559 天文单位 |
半長軸 | 1542 天文单位 1032天文单位 (质心坐标)[lower-alpha 1] |
離心率 | 0.9906 |
軌道週期 | 60,579 儒略年 33100年 (质心坐标)[lower-alpha 1] |
平近點角 | 0.0350° |
軌道傾角 | 77.960° |
升交點黃經 | 341.40° |
近日點參數 | 195.50° |
物理特徵 | |
大小 | 185千米[5] |
幾何反照率 | ~0.08[5] |
光譜類型 | B–V = 1.10[1] |
視星等 | 19.9[6] |
絕對星等(H) | 7.1[1][2] |
截止2017年2月,2012 DR30有着小行星中第二长的半长轴[9](2014 FE72有着更长的半长轴)。2012 DR30的质心半长轴大约为1032天文单位。[10][lower-alpha 1]在2018年7月2012 DR30的日心半长轴将达到最大值,约为1644天文单位。
2012 DR30于2009年2月距土星仅5.7天文单位,在2011年3月达到近日点,距太阳仅14.5天文单位(位于天王星轨道内)。[1]在2017年,2012 DR30将从距太阳17.3天文单位的位置移动到18.2天文单位的位置。[6]2012 DR30将在3月达到冲日位置。根据2012 DR307.1的视星等推算[2],2012 DR30的直径约为185千米。[5][7]
2012 DR30有着14.7年的观测弧[1],这表明2012 DR30有着很好的约束轨道。直到2047年2012 DR30与太阳的距离也不会达到50天文单位。在离开行星区域后,2012 DR30的质心远日点将达到2049天文单位,轨道周期将长达33100年。[lower-alpha 1]
轨道演化 | |||||||
年 (历元) | 质心 远日点 (Q) (天文单位) | 轨道 周期 (年) | |||||
---|---|---|---|---|---|---|---|
1950 | 2000 | 32000 | |||||
2050 | 2049 | 33100 |
2012 DR30的质心轨道参数如下:
- 半长轴: ~1032天文单位[lower-alpha 1]
- 远日点: ~2049天文单位[lower-alpha 1]
- 轨道周期: ~33,100年[lower-alpha 1]
比较

塞德娜和其他远距天体的比较,包括2015 DB216(轨道可能有错误), 2000 OO67, 2004 VN112, 2005 VX3, 2006 SQ372, 2007 TG422, 2007 DA61, 2009 MS9, 2010 GB174, 2010 NV1, 2010 BK118, 2012 DR30, 2012 VP113, 2013 BL76, 2013 AZ60, 2013 RF98, 2015 ER61
参见
- 2002 RN109
- 2005 VX3
- 小行星308933
- 2007 TG422
- 小行星90377(塞德娜)
- 第九行星
注释
参考
- (2014-12-17 last ob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14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5).
- . Minor Planet Center. [14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2).
- Ernesto Guido; Giovanni Sostero & Nick Howes. . Remanzacco Observatory in Italy. 2012-02-27 [201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5).
- Marc W. Buie. . SwRI – Space Science Department. [2016-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 Kiss, Cs.; Szabó, Gy.; Horner, J.; Conn, B. C.; Müller, T. G.; Vilenius, E.; et al. (PD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July 2013, 555: 13 [15 February 2017]. Bibcode:2013A&A...555A...3K. arXiv:1304.7112
. doi:10.1051/0004-6361/20132114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5).
- .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Distance to Sun [R] from first day of 2016 to first day of 2020. Assuming average apparent magnitude for 2017.)
- Ian Musgrave. . itelescope.net. 2012-03-01 [201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1).
- .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
- .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2014-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Horizons output. . [2014-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Solution using the Solar System Barycenter and barycentric coordinates. Select Ephemeris Type:Elements and Center:@0)
外部链接
- Mysterious solar system object 2012 DR30: period ~50,000 years, inclination 75°, perihelion 14 A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Transneptunian Object 2012 DR30 - Is it a comet?
- Images 2012 DR3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2 DR3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eiichi Yoshida)
- Webcite archive of Epoch 2016-Jan-13 with aphelion (Q) of 2789 AU
- NASA JPL小天體瀏覽器上的2012 DR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