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九运动

四·一九运动)是一场于1960年3月起由韩国中學、大學生和勞工領導的學運,當時由於韓國總統李承晚第四任總統選舉時發生作票舞弊情形,而導致學生及民眾抗議。该次革命推翻了李承晚的独裁統治。由於最大規模發生日是在4月19日,故稱4.19革命(4·19혁명)、4.19(사일구),至今韓國均會進行紀念。

四·一九运动
学生在街头抗议
諺文
汉字
文观部式
马-赖式
其他名称
諺文
汉字
文观部式
马-赖式
其他名称
諺文
汉字
文观部式
马-赖式

此次事件是由当年3月马山市抗议选举结果期间,近海發現一名遇害學生——金朱烈浮上水面的遺體引起的,他在警方的鎮暴行動中被催淚彈擊穿腦部而死。這次革命導致李承晚辞职、向韩国第二共和国的和平过渡。由於革命後一年民主根基未穩,隨即發生由朴正熙少將發動軍事政變,導致韓國再次進入長達27年的軍事統治時期。因此也有未完的革命(/)的稱呼。

背景

自1948年起,李承晚長期執政,韓戰後,面對國內反對勢力漸隆,李承晚決定修改憲法取消總統的連任限制,以延長執政。[1]1956年連任後,美國已減少經濟援助,從1957年高達382,893,000美元減少到1959年222,204,000美元。李承晚感到震驚,並威脅該增加美國的支持,他開始採取越來越孤注一擲的措施,以確保自己的政治生存。[2]1958年12月,為了防止反對派民主黨成員投票,他通過國會的強制修訂《國家保安法》賦予政府廣泛的新權力以遏制新聞自由。

在1960年的總統選舉中,兩個主要政黨都運作針對李承晚。在1956年大韩民国总统选举中獲得百萬票的進步黨表示由曹奉岩代表,而民主黨則由趙炳玉代表。1959年7月,李承晚曹奉岩朝鮮共產黨員,將他逮捕監禁,並迅速執行死刑。[3]趙炳玉則是去美國進行胃部手術時,因心臟麻痺死在當地。由於這兩個對手的死似乎形成巧合,韓國人民認為他們的死是腐敗及政治暗殺的結果。

至於副總統選舉,當時在韓國是分開選舉,李承晚決定要使他的門徒李起鵬當選。與李起鵬對抗的是民主黨的張勉,在韓戰期間曾任駐美大使。3月15日當時臥病不起的李起鵬,卻以異常大幅度數字贏得選舉,贏得8,225,000票,而張勉得到1,850,000票。很明顯的,投票是受到操縱。[4]根據韓國報導,民主黨被禁止在全國各地集會,而數以百計預先標記好的選票則裝入選舉日用於投票的票箱。[1]

馬山抗議和金朱烈之死

1960年3月15日,民主黨成員揭發此次選舉作票,引發在慶尚南道馬山市舉行對選舉舞弊現象的抗議。晚上7時30分左右,約一千居民聚集在民主黨馬山黨部的門前示威抗議。市民與警察對峙,城市進入黑暗。警方開始對人民射擊鎮壓,人民則向警察投擲石塊作為反击。此次鎮壓造成8人死亡,50多人負傷。此次事件稱為第一次馬山事件,在韓國也稱為「馬山義舉」。馬山事件造成學生對李承晚政權的反感,後來有制定3月15日為國家紀念日的意見。[5]

4月11日,曾參加上月15日抗議而行蹤不明的馬山商業高校學生金朱烈,屍體在馬山的港口被一個漁夫發現。當局宣布根據屍檢證實他的死因是溺水,但許多人不認同這種解釋。一些示威者強行進入醫院,他們發現金朱烈的頭骨被20厘米長催淚彈貫穿,從金朱烈的後腦勺直通眼睛。這表明警察的催淚瓦斯開槍角度小於45度,如果直接打在一個人的臉上是可能致命的。李承晚政權試圖審查這一事件,然而隨著發現金朱烈的屍體,韓國新聞界遂對該案進行報導,並且透過美聯社發送給世界。這一事件震驚全國,並成為全國反對選舉舞弊運動的基礎。4月19日,馬山爆發了連續3天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並進一步引發暴力衝突。[6]

李承晚總統宣稱馬山抗議是朝鮮勞動黨在後面指使,試圖轉移焦點。後來,國會調查委員會發現警方向人群開槍,並非打算驅散人群,而是要殺死抗議者。隨後發現金朱烈的屍體是遭警方綁上石頭,沉在馬山海中,以防止漂上岸。

漢城抗議

4月18日,3000多名高麗大學的學生在國會發起非暴力抗議行動,抗議警察暴力,並要求舉行新的選舉。然而他們回到自己的校園後,遭到李承晚支持者資助的團體襲擊。

4月19日,數千名來自高麗大學學生在青瓦台遊行,沿途包括延世大學漢城國立大學等其他大學和高中生紛紛加入,人數增長到超過10萬人。抵達青瓦台後,抗議者要求李承晚下台。警方對示威者開火,造成約18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本日李承晚政府為了鎮壓示威宣布戒嚴。[7]

李承晚下台

4月20日,美国驻韩大使馬康衛访问景武臺,馬康衛表示:“如果不回应人民正当的不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访问将会推迟,对韩国的经济援助将重新考虑。”等于美国对李承晚下达最后通牒,撤回对李承晚政权的支持。不过4月23日李承晚仍坚持拒绝辞职,民众的不满也升至最高。

随后政府在各主要都市宣布戒严。4月25日,韩国全国27所大学的教授參加學生和市民組成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韓國國軍和警察拒絕攻擊示威者。[8]4月26日,國會也一致通過要求李承晚立即辭職。当天李承晚同意下台,第一共和國結束。之后李承晚在5月29日離開漢城,流亡夏威夷至死亡。

影響

這次革命雖然結束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來自北朝鮮的威脅加上國內政治秩序的混亂,以及民主黨政府的無能,最終導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展開韓國軍政府長達27年的獨裁統治。

参考来源

  1. . [201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2. (1995) KB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Ko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Korea Seoul
  3. Andrew C. Nahm and James E. Hoar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Scarecrow Press, 2004), p21
  4. .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 34. ISBN 978-0160403255.
  5. . 《中央日報》日文版. 2010年4月19日 [2014-08-12].
  6. . The Chosun Ilbo. 7 July 2008 [3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7. Rhee, Moon Young. . 《韓民族日報》. 2011年4月18日 [201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8. Brazinsky, Gregg. .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7. ISBN 978-0807861813.

相關條目

  • 總統的理髮師—2004年韓國電影,描寫了1960年總統大選的作票情形及學生抗議的場景。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