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新闻网

有線電視新聞網英語:),通稱「CNN」,是美国一個透過有线电视衛星電視播出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主流新聞頻道,于1980年成立[1][2],對全世界播出,CNN总部位于美国喬治亞州亚特兰大[3][4],而全球有超過230个国家可以收看到CNN。CNN還運營有頭條新聞台[5]

有線電視新聞網
国家/地区 美國
透納廣播公司
华纳兄弟探索
1980年6月1日
480i(SDTV/16:9標準畫質電視)
1080i(HDTV)
语言英语
口号全球新闻网络
CNN = 全世界(向全世界报道)
代表人物
  • 傑夫·扎克(董事長, 華納媒體新聞與體育;總裁, CNN全球)
  • 布拉德·費雷爾(EVP/CFO, 華納媒體新聞與體育)
  • 肯·賈茲(EVP, CNN全球)
  • 安德魯·摩斯(EVP/數位長)
  • 麥可·巴斯(程式EVP, CNN美國)
播出地区美國
加拿大
世界各地(通过CNNI
在线(通过CNN Pipeline
广播(半小時新聞播報)
总部地点 美國佐治亚州富爾頓縣亞特蘭大CNN中心紐約州紐約市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CNN國際新聞網絡
CNN-News18
CNN Airport Network
CNN Türk
CNN en Español
HLN
CNNj
CNN Prima News
CNN Chile
Antena 3 CNN
A2 CNN
CNN Portugal
特纳经典电影频道
网站cnn.com
收看方法
  • 卫星电视
    DirecTV (美國)202 (HD/SD)
    1202 (VOD)
    Dish Network (美國)200 (HD/SD)
    9436 (高清)
    Bell TV (加拿大)500 (SD)
    1578 (高清)
    Shaw Direct (加拿大)140/500 (SD)
    257/331 (高清)
    SKY PerfecTV! (日本)679 (高清)
    Available on most U.S. and Canadian cable providersCheck local listings for channels
    In-house (华盛顿)12
    Verizon FiOS600 (高清)
    60 (标清)
    卫星广播
    Sirius132
    XM122
    Bell Fibe TV (加拿大)500 (高清)
    1500 (标清)
    AT&T U-Verse1202 (高清)
    202 (标清)
    OTT
    CNN.com/live观看直播 (仅限美国有线用户)
播報攝影棚
大門
轉播車

CNN分為在美國和加拿大播出的 CNN/U.S.(節目主要於紐約華盛頓特區以及洛杉磯的新聞中心制作),頻道專註於美國新聞和美國政治評論。以及面向全球播出的 CNN International(節目主要於亞特蘭大臺北倫敦阿布扎比的新聞中心制作),頻道專注世界新聞報導。兩個頻道會並機播出部分黃金時段節目,在發生突發新聞時亦會並機直播。[6]

CNN以現場直播重大新聞以及對新聞的深入性和戲劇性報導而聞名[7][8][9][10]。在2023年11月,CNN在美國有9871萬電視用戶為訂閱者(佔了有線家庭的98.6%)[11]

历史

早年歷史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北美東部時區1980年6月1日下午6點整開播,开播时播放了预录的泰德·特纳致辞以及美国国歌《星条旗》,随后由戴夫·沃克(Dave Walker)和洛伊丝·哈特(Lois Hart)这对“夫妻档”主播播报新闻。CNN是全球第一家全天候播报新闻的电视台,1980年6月1日开办于亞特蘭大。CNN源于美国电视新闻界的传奇人物泰德·透納(Ted Turner)的构想。[12]在电视发展的早期阶段,电视新闻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点缀,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晚间新闻只有15分钟,直到1960年后才增加为30分钟。特纳却认为应该创办一家新闻台,将世界各地发生的种种新闻及时地、源源不断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于是,CNN抢先在全球推出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滚动新闻。CNN開播期間,僱用了前該頻道前200名員工的大部分人員,包括其第一位新聞主播伯納·蕭[13]

从1980年6月1日开播以来,CNN已经发展成为15个有线和卫星电视频道网络(如CNN头条新闻和CNN财经),12个网站,2个当地电视网络(如CNN机场网络)和2个广播网络的大型新闻机构。CNN在全球还拥有多个地区和外语频道。CNN在1995年8月30日启动了自己的新闻网站:CNN.com,被称作是互联网上第一个新闻网站。該公司擁有42個局(分別是11個國際局和31個國內局),[14]超過900個附屬本地電台(它們還透過CNN新聞來源接收新聞和特色內容)[15],以及幾個區域和外語網路世界各地。[16]該頻道的成功使創始人泰德·透納成為真正的大人物,[17]並為時代華納集團於1996年最終在透納廣播公司收購奠定了基礎。[18]

1981年,CNN率先在电视上报道美國總統罗纳德·里根遇刺事件,引起轰动。

它伴隨頻道CNN2於1982年1月1日開播[19],並以1天24小時30分鐘的新聞廣播週期為特色。[20]該頻道後來被稱為CNN頭條新聞,現在簡稱為HLN,最後將重點放在原況新聞報導上,並在傍晚和黃金時段播出基於個性的節目。

1995年,时代华纳并购CNN所属的透納廣播公司,使时代华纳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

海灣戰爭

由於無法立即播出現場圖片,CNN報導了海灣戰爭的幾個小時,並與傳奇的CBS主播令人抓狂的現場廣播報導並論[21]。儘管缺少實時圖片,但CNN的報導仍由世界各地的電視台和網絡進行,導致CNN在全球超過10億的觀眾中被收看。

海灣戰爭使CNN的一些記者家喻戶曉。包括當時的五角大樓通訊員沃爾夫·布利澤和國際通訊員克里斯蒂安·阿曼普。時代華納旗下的姊妹電視台HBO後來製作了一部電影《巴格達的實況》,講述了CNN對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報導。

由於第一次海灣戰爭和1990年代初的其他危機的報導,五角大樓的官員們用“ CNN效應”一詞來描述實時的24小時新聞報導對美國政府的決策過程。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CNN的國際知名度得到繼續提升,他們關於戰爭的現場報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九一一襲擊事件

2001年,CNN於2001年9月11日上午8時49分開始現場直播九一一襲擊事件世界貿易中心遇襲情況,是全世界第一個報導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的新聞媒體。主持人Carol Lin於當日東部時間上午8:49報道:

達林·卡根和萊昂·哈里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00報道,第二架飛機撞上了世貿中心北塔。在接受CNN記者戴維·恩索爾的採訪報導時,美國官員決定宣佈這是恐怖行為。亞倫·布朗布朗剛從ABC加入CNN,擔任突發新聞主播。CNN已將當天大部分節目存檔分為五個部分,並另外提供了概述。

2008年總統選舉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前,CNN大量報導政治新聞,包括在民主黨和共和黨初選期間主辦候選人辯論。2007年6月3日至5日,CNN與聖安塞姆學院合作贊助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和民主黨辯論。[22]那年晚些時候,該頻道舉辦了第一次CNN/YouTube總統辯論,這是一種非傳統形式,邀請觀眾通過YouTube視頻共享服務在互聯網上預先提交問題。[23]2008年,CNN與《洛杉磯時報》合作舉辦了兩次主要辯論,導致其對超級星期二的強勢報導。[24]CNN的辯論和選舉之夜報導獲得了年度最高收視率,2008年1月的平均收視人數為110萬,比前一年增加了41%。[24]

2016年總統選舉

在當年美國總統選舉現場報導的推動下,2016年是CNN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一年。[25]在整個競選過程中,該網絡播出了許多特朗普競選集會的直播。共和黨候選人馬可·魯比歐傑布·布什泰德·克魯茲的陣營指責CNN總裁傑夫·扎克在共和黨初選中削弱他們的候選人。[26]選舉結束後,扎克承認舉辦如此多的競選集會是一個錯誤。[27]CNN還在選舉期間聘請前特朗普競選經理科里·萊萬多夫斯基而受到批評,因為他仍在競選活動中工作並獲得報酬。[28]

川普總統任期,AT&T所有權

唐納·川普的總統任期導致了許多涉及CNN的重大爭議。 批評者指責該網向唐納·川普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克林頓提供了不成比例的報導。CNN總裁傑夫·扎克為CNN辯護,並評論說,在共和黨候選人中,川普是最願意接受直播採訪的。川普在2017年保守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的演講中對這些指控發表評論,開玩笑地將CNN稱為“克林頓新聞網”。[29][30]

2017年1月,CNN報導川普聽取了一份機密檔案的簡報,其中詳細介紹據稱由俄羅斯政府獲得的個人和財務信息。雖然 CNN沒有公佈檔案,但川普在第二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批評了該網,並拒絕接受CNN記者吉姆·阿寇斯塔的提問,聲稱該網是“假新聞”。[31]2017年6月26日,CNN調查記者 Thomas Frank、艾瑞克·利希布勞和 Lex Haris 在該網撤回了一篇錯誤地將川普助手安東尼·斯卡拉姆齊與一個100億美元的俄羅斯投資基金聯繫起來的線上文章後自願辭職。該網向斯卡拉姆齊道歉,並承認網絡故事不符合他們的編輯標準。[32]扎克回應強調,當涉及到有關川普的任何未來故事時,該網需要“打無失誤球”。[33]

2017年6月,以艾米·克羅布徹為首的一群民主黨參議員發出信息請求,指控川普政府計劃在批准其母公司時代華納AT&T併購的提案過程中,利用CNN作為“政治利益槓桿”,該併購案於2016年10月首次宣布。[34][35]每日電訊報》報導稱,政府特別尋求解除傑夫·扎克的CNN總裁職務。儘管川普在總統競選期間承諾完全阻止這項收購,但川普的過渡團隊後來表示,政府計劃在不帶偏見的情況下評估這項交易。[36][37][38][39]

2017年11月9日,監督組織「保護民主」起訴了美國司法部,以尋求有關川普政府是否“不當干預司法部對AT&T與時代華納合併的審查,或基於總統個人不喜歡CNN受保護的言論而在這個事項上採取行動”。 該組織曾就這些細節發出《信息自由法》要求,但該司法部沒有回應。[40]2017年11月20日,美國司法部就此次併購提起反壟斷訴訟。[41]

2018年至今:在華納媒體旗下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理查德·J·利昂在訴訟中裁定AT&T勝訴後,AT&T於2018年6月14日完成對時代華納的收購,並將公司更名為華納媒體[42]

2019年3月,華納媒體宣布重組,有效解散特納廣播,CNN成為新的華納媒體新聞與體育部門的一部分。傑夫·扎克被任命為新部門的負責人,該部門將透納體育AT&T體育網 地區性體育網納入其職權範圍。[43]

2019年5月6日,CNN開始在哈德遜城市廣場30號的新演播室播放節目,該演播室接替時代華納中心成為廣播公司的曼哈頓總部,並將國際新聞納入該節目。[44][45]同時,2019年5月底,CNN國際宣布將減少其在倫敦的節目和員工以降低成本,理由是每年損失達1000萬美元。[46]

2020年5月29日,CNN中心因四天前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喬治·佛洛伊德謀殺案而成為騷亂現場。騷亂者破壞了大樓前面的CNN標誌,打碎了玻璃窗,向警察投擲物品,並損壞亞特蘭大警察局的車輛,然後進入大樓破壞內部的一些部分。[47][48]

在特朗普離任美國總統後,根據尼爾森媒體研究,CNN的黃金時段收看人數在5個星期內下跌了45%,而之後有明顯回升[49]

全世界影响力

CNN为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提供各种多元的新闻。CNN在世界各地的分部和新闻中心也聘请了很多当地记者,以确保能从当地本土與国际的观点来报导新闻。CNN在市场份额與收視率大多數位居第一名,是美国主流的新闻频道[50]

CNN在臺灣受到高度重视

台湾韩国美国欧洲都亲密友好与合作的关係之下共同形成反对中国独裁专制的民主自由联盟,因此台灣人和台灣媒體非常重視韓國媒體和美國媒體的新聞報導,並經常引用與節錄韓國與美國媒體報導的很多畫面和評論,而CNN的報導就是台灣極為常見而被大量引用的國際重要媒體之一[51][52]

經營團隊

  • 傑夫·扎克(董事長,華納媒體新聞與體育;總裁,CNN全球)
  • 布拉德·費雷爾(EVP/CFO,華納媒體新聞與體育)
  • 肯·賈茲(EVP,CNN全球)
  • 安德魯·摩斯(EVP/數位長)
  • 麥可·巴斯(程式EVP,CNN美國)

分部

CNN分部位置图示
备注: 标示*的分部是在CNN成立的时候已经成立。

美国

區域地點
西岸洛杉磯*、三藩市*
中部芝加哥*、達拉斯*、新奥尔良
東岸亞特蘭大总部*、波士頓邁阿密紐約市*、華盛頓特區*

全球

區域地點
歐洲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罗马
亞洲韩国首尔台灣台北印度新德里以色列耶路撒冷日本东京、、印尼雅加达中國北京/香港
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尼日利亚拉各斯肯尼亚内罗毕
中東伊拉克巴格达黎巴嫩贝鲁特埃及开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阿布扎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中南美洲古巴哈瓦那哥伦比亚波哥大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圣保罗

事件

2018年11月CNN與川普總統的矛盾爆發雙方在記者會上互罵,之後记者被吊销白宫通行证,CNN以侵犯“言论自由”、“程序合法”的名义把总统特朗普告到法庭。但11月14日福克斯主持人塔克卡森(Tucker Carlson)舉出諸多證據嘲笑CNN的「雙重標準式言論自由」也就是自己的言論要有絕對自由,但別人則不一定,例如:[53]

  • 极右翼电台主播、阴谋论者亚历克斯·琼斯(Alex Jones)長期被CNN對付,並私下警告諸多大企業要是上琼斯節目的廣告就要失去CNN的廣告權,同時可能在新聞節目被報導負面消息,导致琼斯失去大部分赞助商。
  • 2017年7月一個網路搞笑圖的作者製作圖片附和川普罵CNN假新聞,之後CNN人肉搜索出該人的真實身分,並威脅不公開道歉就將他個人資料公布在網上。
  • 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電視台被美国司法部對付時,CNN未發一語,還大談情报部门怀疑RT干预2016年大选,有間接聲援司法部的帶風向行為。[54][55]

塔克卡森諷刺稱不知言論自由是否只適用於CNN而不適用其他人。[56]白宮方面則表示記者通行證是一種優待特權,不是理所當然必須發證的義務,總統能決定特權的給予或不給。

2021年2月12日,CNN引述「不具名」人士報導稱,前第一夫人梅拉妮亞·川普對於時任第一夫人吉兒·拜登獲得媒體一致好評,心裡不是滋味、十分眼紅,因而成立個人辦公室一別苗頭。兩日後,梅拉妮亞辦公室對此回應稱,CNN發佈虛假的小道消息,該做法顯示了CNN有「不健康的嗜好」(unhealthy obsession)。[57]

2021年4月11日,CNN報導稱,美國共和黨議員馬特·蓋茨面對性販運指控的聯邦調查後,試圖在海湖莊園與前總統川普會面但被拒絕。當晚,蓋茨在Twitter上表示CNN的報導是徹頭徹尾的謊言,自己並未尋求與川普會面。4月12日,川普對此聲明表示:「假新聞CNN,其依賴一切匿名來源、很可能捏造了整件事情,寫了一個非常不誠實的報導,聲稱國會議員馬特·蓋茨要求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海湖莊園與我會面,但遭到拒絕。這完全是假的。」同日,川普的助手也在Twitter上表示:「這則CNN報導完全是假新聞。從來沒有這樣的日程安排或會面要求,因此也不可能被拒絕。注意,這篇報導的有記錄在案的來源為零,簡直是捏造的。我們要求全面撤稿。」[58][59]

2021年4月13日,美國极右派[60]調查媒體真相工程發表其臥底記者與一名CNN網路技術總監的密錄談話影片,揭露了CNN在美國前總統川普任職期間從事趕川普下台、協助拜登上位的編輯台內幕,包括編造假新聞誹謗川普。在影片中,该名总监以自誇的口吻把川普下台一事歸功於CNN,稱「我百分之百地說、百分之百地相信,若不是因為CNN,我不知道川普會得到這樣的結果」。该名总监承認CNN編造了一個質疑川普健康狀況的報導,「我們請來很多醫務人員,讓他們講一個完全基於揣測的故事,稱川普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而且他的神經正在衰退,他不適合(繼續當總統)。」「我們創作了一個連我們自己都一無所知的故事。」[61][62][63]

CNN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2010年起至今,CNN的新聞和官方網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经常遭到强制屏蔽[64]

在CNN报導出现有民主自由言论自由與民怨等等不利於中國的众多新聞時,會一律遭到中國官方的“强制封鎖”,藉此试图掩盖隐瞒真相和欺骗中国人[65][66]

2008年西藏骚乱

2008年西藏騷亂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官方宣传机构CCTV與部分網友指責CNN“采用裁剪照片”,虚构新闻的造假手法编辑其网站内容,部分中國民眾對CNN進行了抵制和反击,其中包括中國網友建立的网站Anti-CNN。其后,因部分中国網友抵触心理强烈,在中国的網路上逐渐开始流行「做人別太CNN」的流行用語,及其同名反CNN歌曲《做人別太CNN》,尽管早已有说法“做人不能太CCTV”。[67]CNN記者則表示,裁剪照片是因為技術上無法同時將左右兩邊包括進去。[68]

主持人發表涉中国言論

2008年4月9日,CNN在转播北京奥运火炬在旧金山传递时,主持人卡弗蒂曾发表涉及中國爭議的言論,据中国大陆媒体的翻译理解,指“中國產品是垃圾”(原文为"junk",意为废物、垃圾、劣质次品),及指過去五十年裡他們(原文为"They")基本上一直是一帮暴民和匪徒(原文为"goons and thugs")。2008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CNN主持人涉華爭議言論,表示“震惊和强烈谴责”,要求CNN和其節目主持卡弗蒂本人收回其言论,並向華人道歉。[69]CNN表示,卡弗蒂所说的「一群無賴和暴徒」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非中國人民,不過此消息發佈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示不承認此道歉,再次要求卡弗蒂收回相关言论并向全体中国人民道歉。[70][71][72]

2008年4月19日,数千民众在洛杉矶的CNN大楼门前集会抗议卡弗蒂以及CNN对中国爭議言論报导及评论。同日,在亚特兰大的CNN总部门前也有较小规模的抗议。[73]

2008年5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總裁致函中國駐美國大使,正式就“辱华言论”向中國人民道歉。[74]

2013年天安门撞桥事件

2013年10月28日,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吉普车冲撞金水桥事件,该事件之后被中国警方称为“重大事件”,并称其为北京地区发生的首宗“恐怖袭击事件”。CNN等媒体质疑中方对事件定性,批评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对涉案者表示同情。随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称,CNN的有关言论是“对恐怖分子的纵容”,并称美国反对在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75]部分中国网民亦对CNN的有关言论表示不满。[76]

2019年英国货车惨案相关报道

2019年10月23日,英国警方在埃塞克斯郡某工业园一辆货车货柜内发现39具尸体,生命损失之惨重震惊国际社会。

在英国警方未确认死者国籍信息前,北京时间10月25日下午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CNN驻华记者大卫·卡尔弗(David Culver)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提问时称:

华春莹在表达对死者同情的同时,严厉批评CNN记者先入为主的认定死难者为中国人,质疑其提问出发点有问题,并指这反映出其思想深处或者美国一些媒体的问题[77],反呛该记者此举究竟是希望得到什么答案。

CNN记者这样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提问:

针对CNN记者对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提问,她这样回复:

央視網表示,CNN記者的提問有差異,用心極其險惡。對一起39人遇難的事件缺乏基本的同情心,沒有任何求證的意思,也沒有表達任何遺憾或悲憫之意,而是一上來就對這起悲劇發出咄咄逼人的「靈魂追問」,不管遇難者最終是否為中國人,這種「鐵證在握」式的充斥意識形態攻擊性的提問方式,既不專業,也明顯違背了基本的新聞倫理。將39人移民與中國國慶相勾連,絕對是煞費苦心,應該是熬更守夜後的成果。兩者相去萬里之遙,除了桂冠詩人,只有CNN記者能夠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將兩者聯想在一起。至於將兩者掛鈎是想要達成何種隱喻,恐怕只有CNN自己知道,所以華春瑩才說:「反映出你思想深處或者說你代表的美國一些媒體的問題。你到底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呢?」39人他鄉遇難,活生生的生命以這樣一種窒息的方式告別人間,不少還是花樣年華,天若有情天亦老。但這些生命在CNN記者看來,只是兩個數字,一個3,一個9,不僅如此,他還能以絕頂的冷酷,將這39條性命當成政治道具,用以質問質疑中國之成就,這種荒謬、冷漠把某些人披掛多年的「人權」「人性」「普世價值」拋到了爪哇島。

值得关注的是,在卡尔弗提出该问题前,CNN声称中国掐断了其关于“39名中国人死于英国货车”的直播报道,疑似暗示中国当局封锁信息。但实际上该事故在中国互联网上已然获得大量关注,多个关键词登上社交媒体微博的热搜榜。因此环球网批评CNN通过谎言塑造一个政府消极形象的行径[78]

南方日报》29日的一篇评论称,CNN“就是在吃人血馒头”。[79]2019年11月7日,英国警方正式发文表示确认所有死者均为越南人,且已经完成了身份识别。[80]

「中国代表团」未为泽连斯基鼓掌

当地时间2022年5月23日上午,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召开,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视频的方式发表了一场演说。演讲结束后,CNN主播约翰·伯曼(John Berman)在5月25日的新闻直播中引述美国共和党众议员麥克·麥克考(Michael McCaul)的个人访谈和播放现场外交官的视频片段。麦考尔向CNN表示,他在2天前目睹“中国代表团”在泽连斯基讲话结束后拒绝鼓掌,还迅速离场。中国方面随着驳斥CNN的报导和麦考尔的言论,表示中国代表团当时正与国际能源署署长会谈,并不在场[81]。中国媒体分析发现,所谓的中国代表为越南代表团成员[82]。中方言论经由中国《环球时报》英文版传达。CNN于5月26日向《环球时报》发送一份电子邮件,承认对视频播出的错误感到遗憾,同时以向麦考尔的办公室进行确认[83]

電視畫面

CNN的電視畫面,標題上方顯示「突發新聞()」字樣、新聞標題、新聞節目名稱,而人名及身分會單獨顯示。標題右方顯示CNN台標,「」字樣顯示在CNN台標下方,目前時間(分為格林尼治平均時間美東時間太平洋時間)及財經資訊會顯示在左下角。左上角顯示城市及時間或警告,右上角顯示城市及時間或畫面翻攝[80]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2).
  2. . Cnn.com.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3. 中央社. . 中央社. [202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4. Kiesewetter, John. . Cincinnati Enquirer. 2000-05-28 [2009-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5. . Taipei Times. 2005-05-31 [2009-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6. . CNN Press Room. 2020-07-05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5).
  7. Peters, Justin. . Slate Magazine. 2017-08-11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8. .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9. Roberts, Jacob W. . Southern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4-05-20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10. Maza, Carlos. . Vox. 2017-04-17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11. . 2018-09-10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12. Barkin, Steve Michael; Sharpe, M.E. . 2003.
  13. Wiseman, Lauren. .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05-10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14. . Pew Research Center's Journalism Project. 2016-06-15 [2017-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15. . CNN Newsource. [2017-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美国英语).
  16. Sterling, Christopher H. . SAGE. 2009-09-25. ISBN 9780761929574 (英语).
  17. Tyree, Omar. . John Wiley & Sons. 2009-04-27. ISBN 9780470452837 (英语).
  18. . The New Yorker. [2017-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19. Leon, Charles L. Ponce de.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05-04. ISBN 9780226472454 (英语).
  20. Alvarado, Manuel; Buonanno, Milly; Gray, Herman; Miller, Toby. . SAGE. 2014-12-09. ISBN 9781473911086.
  21. . Los Angeles Times. 2002-12-06 [2017-04-22]. ISSN 0458-3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22. . Gwu.edu. 2007-06-03 [201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30).
  23. Baker, Peter.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13-10-12].
  24. . Latimes.com. 2008-02-04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30).
  25. Katz, A.J. . Adweek. 2016-12-28 [2017-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26. Grynbaum, Michael. . The New York Times. 2016-12-01 [2017-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6).
  27. Georgantopoulos, Mary. . BuzzFeed. 2016-10-14 [2017-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28. Wolcott, James. . Vanity Fair. February 2017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29. Sorkin, Amy Davidson. . The New Yorker. 2017-02-24 [2017-10-27]. ISSN 0028-79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30. . Fortune. 2016-12-03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2).
  31. . Politico.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5).
  32. Battaglio, Stephen. . Los Angeles Times. 2017-06-27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7).
  33. Farhi, Paul. . The Washington Post. 2017-06-27 [201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34. Yu, Roger. . USA Today. 2016-10-22 [2016-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35. Gryta, Thomas; Hagey, Keach; Cimmiluca, Dana.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10-22 [2016-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36. Levin, Bess. . The Hive.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37. Johnson, Ted. . Variety. 2017-07-11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38.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英语).
  39. . Ars Technica.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40. . USA Today.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41. . Bloomberg.com. 2017-11-20 [2017-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0).
  42. Chmielewski, Dawn C. . Deadline. 2018-06-14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9) (英语).
  43. Feiner, Lauren. . CNBC. 2019-03-04 [2019-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4).
  44. Dade, Hayes; Lisa de Moraes, Dade Hayes; Moraes, Lisa de. . Deadline. 2019-05-06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6) (英语).
  45. . TVNewser.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美国英语).
  46. Waterson, Jim. . The Guardian. 2019-05-29 [201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47. Alfonso III, Fernando. . CNN. 2020-05-29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48. . www.youtube.com.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49. . The Washington Post. 2021-03-22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50. 英,露西。金-尚克尔曼:《透视BBC与CNN:媒介组织管理》
  51. Stelter, Brian. . CNN. July 28, 2020 [July 3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9, 2020).
  52. .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5, 2021) (美国英语).
  53. .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54. .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55. .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56. .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57. 陳成良. . 自由時報. 2021-02-16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58. Dominick Mastrangelo. . 國會山報. 2021-04-13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英语).
  59. Edmund DeMarche. . 福克斯新聞. 2021-04-12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英语).
  60. Karbal, Ian W. .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20-12-14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7) (英语). Throughout his presidency, Trump has boosted far-right outlets with a loose relationship to truth, like Breitbart and One America News, into household names. Another such outlet, Project Veritas, apparently directed an employee to plant a false story in the Washington Post about a sexual encounter with Senate candidate Roy Moore. [...] However, careful reporting by Post journalists exposed the sting and revealed the deceitful tactics of far-right actors who brand themselves as journalists.
  61. Graeme Massie Staff. . Independent. 2021-04-15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62. 蕭達多. . 新頭殼. 2021-04-14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63. 陳成良. . 自由時報. 2021-04-14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64. . 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中文(简体)).
  65. . 华尔街日报. 2008-03-26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4) (中文(简体)).
  66. Greg Sandoval. . ZDNET. 2008-03-18 [200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7) (中文(繁體)).
  67. . CBS. 2008-04-15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1) (中文(繁體)).
  68. . IBN. 2008-03-21 [200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5). technically it was impossible to include the crashed car on the left.
  69. . 新华网. 2008-04-15 [200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4) (中文(简体)).
  70. . Fox. 2008-04-16 [2015-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71. China demands apology from Caffer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NN
  72. . 新浪网. 2008-04-15 [200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中文(简体)).
  73. . 洛杉矶时报. 2008-04-20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6) (英语).
  74. . 新华网. 2008-05-15 [200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4) (中文(简体)).
  75. . 中国经济网. 2013-11-05 [2013-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中文(简体)).
  76. . 网易. 2013-11-03 [2013-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中文(简体)).
  7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2019-10-25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78. . 环球网.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79. 王梓佩. . 人民网. 2019-10-29 [2019-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 (中文(中国大陆)).
  80. . 路透社. [2019-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81. . 新华网. 2022-05-24 [202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中文(中国大陆)).
  82. 观察者网. . 新浪财经. 2022-05-25 [202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中文(中国大陆)).
  83. . www.rt.com.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有线电视新闻网

#invoke:NavboxV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