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為中原民系與關中民系的母語,其母語人口有1.86億人,在官話區中仅次于西南官话。
中原官话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 |
区域 | 河南大部、江蘇及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及西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 |
母语使用人数 | 1.86亿 |
語系 | |
官方地位 | |
管理机构 | 无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 |
ISO 639-6 | zgyu |
语言学家列表 | cmn-zho |
Glottolog | 无huab1238 Huabei Guanhua[2] |
中原官话在中国境内的分布 |
中原官話以河南、陕西关中、魯西南为中心,覆及蘇北、皖北、冀南、晉南、隴東南、寧、青東南、南疆等地,此外在天津市区及部分郊区、江蘇苏州市吳江區松陵鎮、長興縣、皖南宣城廣德市部分地区、浙江湖州长兴部分地区、杭州市等地,中原官話亦有方言岛分布,共392个县市。
分区
分區歷史
1934年上海申報館出版的《中華民國新地圖‧語言區域圖》將中國語系分為華北官話區、華南官話區、吳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海南方言七種。中原官話屬於華北官話區。1984年的民族語則將中原官話分拆入北方官話與西北官話中。
1985年,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李榮發表〈官話方言的分區〉,將中原官話獨立分出[3]。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洲人文學院合作編纂《中國語言地圖集》,將中原官話分為9片,分別為:鄭曹片、蔡魯片、洛徐片、信蚌片、汾河片、關中片、秦隴片、隴中片、南疆片[4] 中華民國教育部漢字古今音資料庫中的小學堂官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亦沿用此分類法。
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發表《中原官話分區(稿)》一文,將關東的中原官話東半部重新分區,分為兗菏片、徐淮片、鄭開片、洛嵩片、南魯片、漯項片、商阜片、信蚌片8片。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承襲此分類,將中原官話分为十四片。
現行分區
分片名称 | 主要分布地区 | 說明 |
---|---|---|
郑开片 | 中原北側:河南鄭州、開封、鶴壁、濮陽,冀南大名縣、魏縣東。 | 屬於淮北河南話,毗鄰晉語邯新片區及冀魯官話區。平翹音為鄭開型。 |
洛嵩片 | 中原西北豫西洛陽市,此片都分布在河南境內。 | 屬於淮北河南話,東有郑开片,西有關中片,南有南魯片,北為晉語邯新片區。以洛陽話為代表。平翹音為洛陽型。 |
南鲁片 | 中原西南:豫西南南陽、豫中許昌、平頂山,以及陝東南商南縣。 | 屬於淮北河南話,東有漯项片,西過渡至西南官話川黔片漢中話,南有信蚌片及西南官話湖廣片,北接鄭開、洛嵩二片。平翹音為蔡魯型。 |
漯项片 | 中原中央偏西:豫東南漯河、周口、駐馬店,此片都分布在河南境內。 | 屬於淮北河南話,東有商阜片,西有南鲁片,南有信蚌片,北有鄭開片,四面都被中原官話包圍。平翹音為蔡魯型。 |
商阜片 | 中原中央偏東:豫東商丘,皖北阜陽、亳州、宿州。 | 屬於淮北河南話,東有徐淮片,西有漯项片,南有信蚌片,北有兖菏片及鄭開片,四面都被中原官話包圍。 |
信蚌片 | 中原東南邊緣:豫南信陽,皖東北蚌埠。 | 屬於淮南河南話,毗鄰江淮官話黃孝片及洪巢片寧廬方言區。 |
兖菏片 | 中原東北:魯西南兗州、菏澤、棗莊、郯城、臨沂等市,豫東北的范縣、台前縣,幾乎在山東境內。 | 毗鄰山東的冀魯官話區,是山東話的一種,平翹音兼具三種類型。 |
徐淮片 | 中原東側:蘇北徐州、宿遷,皖北淮北、宿州,豫東永城市、夏邑縣,魯西南棗莊。 | 位於黃淮平原邊界,毗鄰江淮官話洪巢片揚淮方言區,平翹音有洛陽型及蔡魯型。以徐州話為代表。 |
汾河片 | 晉南汾河下游的臨汾、運城,陝東韓城。 | 與晉語呂梁片有關聯,是晉語演化成中原官話的過渡區。是否歸屬於晉語,目前存在爭議。 |
关中片 | 陝西西安、銅川、咸陽、渭南、商洛,寧夏涇源縣,甘肅寧縣,豫西三門峽湖濱區。 | 即關中東府話,以西安話為代表。 |
秦陇片 | 陝西寶雞,寧夏固原,甘肅東南平涼、慶陽、隴南,在青海西寧有方言飛地。 | 即關中西府話。毗鄰蘭銀官話區。 |
陇中片 | 甘肅東南天水、定西,寧夏西吉縣、隆德縣。 | |
河州片 |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樂都、同仁。 | 毗鄰蘭銀官話區,詞彙多為漢語詞,但語法為突厥語架構。 |
南疆片 | 甘肅敦煌,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魯番、庫爾勒、喀什、和田、阿克蘇、阿圖什等。 | 包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南移民的「團場話」。 |
語音特徵
入聲歸派
中原官话之中,中古漢語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這是中原官话区的主要特点。入声次浊声母字读阴平是區分點,與冀鲁官话或胶辽官话(讀去聲)相異。中原民系形成与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有關,在入聲歸派上,晉語將清入與次濁入讀作陰入,中原官话便派入陰平;晉語將全濁入讀為陽入,中原官话派入陽平。由此可見兩種語言的對應關係。
在入聲韻變成舒聲韻的過程中,中原官話也與北京官話有所差異:
中古漢語韻攝 | 中原官話韻母 | 北京官話韻母 | 例字 |
---|---|---|---|
曾攝、梗攝 | /ɛ/、/aɪ/、/ei/ | /ɤ/ | 則、客、德 |
宕攝、江攝 | /io/、/yo/ | /iau/ | 藥、角、學 |
山攝 | /ye/、/yo/ | /ye/ | 缺、雪、月 |
平翹音
中古漢語中,知組字(舌上音)與照組字(正齒音)讀齦後音,精組字(正齒音)讀齒齦音,歷經歷史演變,兩者分合在中原官話中大致有三種模式:
- 鄭開型:知照組讀翹舌音,精組讀平舌音,可見發生輔音後移。
- 洛陽型:合口字讀翹舌音;開口字中,止攝知組(如知、池)讀翹舌音,照組(如紙、翅)讀平舌音,發音與三十六字母相近;除止攝外,知組三等字(如張、場)、章組(如周、手)讀翹舌音,知組二等字(如罩、茶)、莊組(如查、沙)、精組讀平舌音,發音與切韻音相近。
- 蔡魯型:知照精組字均讀平舌音。豫東南、魯南部分地區及其他零星區域屬於此類,如駐馬店、濟寧等。
《中國語言地圖集》曾依以上三種模式,將中原官話分出鄭曹片(1)、洛徐片(2)、蔡魯片(3)三區。
尖團音
北京官話中尖團合流,中原官話則大多會區分尖團音。中古的見組細音顎音化變成團音(gi變成ji,ki變成qi,hi變成xi),但中古精組細音不顎化,仍保持尖音的讀法。對立範例諸如“箭zian/劍jian”、“小siao/曉xiao”、“酒ziu/久jiu”、“親cin/欽qin”、“心sin/欣xin”、“積zi/雞ji”、“先sian/掀xian”、“千cian/牽qian”等,斜線前為尖音,斜線後為團音。尖團區分在老年人中常見,而年輕人受普通話影響,多已合流。
輕脣音
中古知組、照組合口字,在中原官話區東部(魯西南、豫東、蘇北、皖北)和西部(關中、晉南、隴東、南疆)等地有輕脣音讀法。常見的是將shu-讀為唇音f-音,如書讀做fu,水讀做fei,雙讀作fang;西安、棗莊等地或將zhu-,chu-分別讀作清脣齒塞擦音bf-, pf-。如抓讀作bfa,吹讀作pfei等。
中古輕脣音部分,在中古後期發音為蟹攝、止攝合口三等非組的字,如「非肥匪費」等,在關東除了信蚌片,其餘多發fi音。關西則如下:
分區 | 例 | 非 | 飛 | 妃 | 肥 | 匪 | 費 | 微 | 未 | 肺 |
---|---|---|---|---|---|---|---|---|---|---|
汾河片 | 運城 | /ɕi/ | /ɕi/ | /ɕi/ | /ɕi/ | /ɕi/ | /ɕi/ | /vi/ | /vi/ | /fei/ |
關中片 | 渭南 | /ɕi/ | /ɕi/ | /ɕi/ | /ɕi/ | /ɕi/ | /ɕi/ | /vi/ | /vi/ | /fei/ |
秦隴片 | 寶雞 | /fi/ | /fi/ | /fi/ | /fi/ | /fi/ | /fi/ | /vi/ | /vi/ | /fei/ |
隴中片 | 天水 | /fi/ | /fi/ | /fi/ | /fi/ | /fi/ | /fi/ | /vi/ | /vi/ | /fei/ |
所有格變韻
在语法上,部分中原官话的人称代词转為所有格時会变韻。如第一人称(普通话“我”,英语I)在关中话中为/ŋè/,第一人称所有格代词(普通话“我”或“我的”,英语my)则变为/ŋǎi/。
參見
- 河南话
- 洛陽話
- 郑州话
- 开封话
- 关中话
- 南阳话
- 徐州话
- 商阜話
- 晋南话
参考资料
-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5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中國社會科學院,用發展的眼光看語言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8-04-25
-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一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