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共化

去共产主义化,或去共化英語:)是前共产主义国家解体后消除其共产主义机构、文化以及心理遗产的过程。其有時被称为“政治清洗”(英語:[1]。這個概念常被用于前东方集团前苏联国家以表述其在後共產主義时代的法律及社会变化。

苏联解体以后大克里姆林宫正面的苏联国徽和俄文「」字样(上方)被五个俄罗斯国徽双头鹰(下方)取代

在一些国家,去共产主义化包括禁止共产主义徽标。虽然具有部分共通点,去共产主义化在各个后共产主义国家的方式并不相同。[2][3]

歐洲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1989年系列革命,指在1990年前后,东欧及中欧的共产主义统治国家发生民众推翻共产党一党制统治的急剧政治变化。

剧变最先出现在波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1989年席卷东欧的剧变使东欧摆脱了40年的共产主义,这些国家结束了共产党专政。[4]

 苏联解体

1991年8月24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共产党解散。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命令将苏共的所有档案转交给俄罗斯政府档案部门,将苏共的血腥历史公布于众;8月25日,叶利钦宣布将苏共在俄罗斯的资产国有化;11月6日,叶利钦在行政令中命令终止苏共在俄罗斯的活动。

同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蘇聯國旗于同天从克里姆林宮上空降下,苏联不复存在。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成为震撼世界的大事件。[5]

 德国

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的柏林墙,将原德国首都柏林分割为东柏林西柏林。柏林墙建成后,當時有很多民众冒着生命危险翻越柏林墙。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当年11月9日晚,东德在民众的压力下被迫开放柏林墙。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东德统一社会党专政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4]

欧洲议会决议

“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歐洲議會2008/2009年度決議通過,此後每年紀念。

“关于欧洲良知和极权主义”决议

2009年4月2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关于欧洲良知和极权主义》决议,谴责极权共产主義专制,並提议在全欧洲范围将8月23日定为「极权主义和专制政权受害者纪念日」,表達对人类尊严与公正的纪念,并宣布歐洲2009年庆祝共产独裁统治垮台及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以牢记历史。

該决议指出,二十世纪,欧洲的极权和专制国家有数以百万的受害者被流放监禁酷刑甚至谋杀,必须持续关注这段悲惨的过去,这是为了受害者,也是谴责行恶者。决议并强烈谴责一切极权和共产专制国家所犯下的反人类罪和侵犯人权罪行,反对一切形式的极权统治。

中國民主黨德国分部负责人佘东贤先生提到中国人民仍然遭受着残暴的极权统治,希望中国人民能坚强,与该制度抗争,不再失去珍贵的生命,人民不再生活在贫穷中,并拥有美好生活的权利。我们鼓励他们团结并与极权统治抗争,我们将帮助他们,向中共政权施加国际压力,引起对中国发生的人权迫害和所有罪行的关注。[6]

國際法庭

2015年8月23日,歐盟啟動籌建審判共產黨罪行的國際法庭。欧盟各国司法部长会议支持,「对过去罪行的审判,可以阻止今后由意识形态可能导致的大屠杀。」8個東歐國家司法部代表,已簽署《塔林宣言》成立國際工作組來推進,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喬治亞等。由「歐洲記憶和紀念平台」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在推動。[7]

 捷克

1993年,捷克通过《关于共产主义政权的非法性和抵制共产主义政权的法案[8][9]。捷克2002年於首都布拉格豎立了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雕像。國會眾議院2011年6月制訂《反共產主義運動法》以獎勵反共產主義戰士。是凡在1989年共產政權垮台以前,曾參與反抗共產主義運動者、包括已過世者的家屬,都將獲現金獎勵,並提高部分人的退休金或撫恤金。

 烏克蘭

立法禁止共产党宣传

2015年二戰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乌克兰政府内阁总理亚采纽克表示,内阁起草多项法律草案,包括谴责曾出現在乌克兰土地上的共产党納粹法西斯极权专制制度、取缔共产党及納粹等法西斯宣传,並禁止共产主义及納粹意识形态。法律草案已提交國會。乌克兰文化部长表示,共产党极权将被认定是犯罪制度,共黨政权在统治期间通过各种手段实施国家恐怖主义,給國家造成巨大破坏[10]。烏克蘭也公開了秘密警察檔案。

2014年,乌克兰各地加速推倒列宁像。2014年秋季乌克兰议会大选中,乌克兰共产党惨败,没能进入议会,这是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后20多年来,乌共首次被踢出议会。同时乌克兰共产党参与了东部乌克兰的独立运动,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关系密切。[10] [11]

烏克蘭司法部2014年7月發起訴訟,基輔行政法院2015年12月裁決同意取締烏克蘭共產黨,全面禁止共黨活動,包括取締兩個信奉共產主義的「工农共产党」、「乌克兰共产党(革新)」。此外,法院、司法部曾裁决禁止共党参加地方大选。基谢利斯说,乌克兰要想融入欧洲文明和接受普世民主价值,取缔共产党,去共产主义必不可少。[12]

2022年2月,在俄乌危机升级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称,现代的乌克兰完全是由苏联共产党建立的,是弗拉基米尔·列宁等共产党员从俄罗斯粗暴地分裂出去的。他还称将在乌克兰面前展示“真正的去共化”,暗示将否认乌克兰的存在和领土完整。[13]

 波蘭

波蘭2016年5月實施《去共產主義法》,禁止宣傳共產主義、專制極權制度,全國各地更改廣場、街道、道路、橋樑等具有共產主義、專制極權制度色彩的命名與地名。2017年10月21日再施行修正案,一年內要推倒境內所有象徵共產主義、專制極權的塑像、紀念碑、路堤、浮雕及各種標誌。[14][15][16]

亞洲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80年,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把金日成主体思想作为唯一指导方针。1992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修改宪法,删除有关马列主义的内容。2009年4月,朝鲜再度修宪,删除有关共产主义的内容。2010年9月28日,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会议修改党章,删除有关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内容。[17][18][19][20]

据《德国之声》2014年11月13日报导,联合国朝鲜人权调查委员会特别报告员发表迄今为止来自联合国官员的最强烈言辞指,金正恩应对北韓广泛存在的侵犯人权行为负责[21]

2014年2月,联合国调查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了朝鲜独裁政府侵犯人权的暴行。联合国调查委员会并向金正恩发去了欲就其反人类罪行进行审判的警告信。

这些反人类罪涉及消灭、谋杀、奴役、酷刑、监禁、强奸、强迫堕胎和其它性暴力,还有政治和宗教迫害、种族和性别迫害、人口的强行迁移、强迫失踪和故意造成的不人道延长饥饿行为等。

联合国相关调查表示,朝鲜安全部门负责人、甚至可能金正恩都应面对国际司法追究,他们的罪行可与纳粹时期的暴行相提并论。

韩联社报导,联合国2014年10月8日非公开传阅了歐盟编制的朝鲜人权决议案草案,内容包括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等触犯反人类罪的朝鲜相关人员推上国际刑事法院(ICC)接受审判。[2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景田2005年7月在记者会称“退党大潮是谣言”,是当局首度公开回应相关议题。[24][25]BBC报导,中国共产党2012年称其党员数量仍呈现增加的趋势[26]

UNIAN並引述美國天主教大學聶森教授說法,在中共體制統治下,中國人飽受65年苦難,「我們在中國共產黨政權存在的情況下,推動中國大陸的去共化活動」。UNIAN並引述全球退黨中心發言人李祥春博士說明「全球大型的『退出中國共產黨』去共活動,是中國人和平聲援制止中共的行動;並不是參與政治,也不是為了奪取權力。事實上,『退黨』活動並不訴求要建構何種政治制度,只是從道德的基點,剖析共產黨的問題。」 [27]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支持中國人退黨運動[28][29]俄羅斯總統普京前首席經濟顧問、俄羅斯經濟分析研究院所長、國會議員安德烈·伊拉里奧諾夫,2012年元旦公布該院評選2011年全球十大事件,上億中國大陸民眾公開聲明退出中共黨相關組織 ,和歐洲危機、阿拉伯之春,被列為世界最重要三大事件。安德烈說《九評共產黨》一書推動了中國大陸民眾退出中共和一切與中共有關連的附屬組織。 [30]

 越南

2013年6月,越南国会召開期间,西方媒体曾传出“越南一些国会代表要求将目前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名改为1945年时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消息。

2013年,越南有超过30名軍方將領,公开退出越南共产党。2013年越南修宪期间,越南多名前政要和著名学者要求废除越南共产党一党执政,推翻共產黨。

2014年8月初,海外多家媒体报导,越南60名包括前驻华大使、前副部长和著名经济学家在内的越共老党员向党中央上书,要求“废除社会主义的错误道路,转向民族和民主的道路”。他们在公开信中表示,是共产党“将国家引向错误的道路”。

 柬埔寨

2013年10月16日,柬埔寨特别法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庭,并对农谢和乔森潘等前红色高棉领导人犯下的屠杀罪名进行审判。柬埔寨特别法庭是专为审判波尔布特政权在国际框架下,由联合国与柬埔寨共管的法制机构。目前已有一名红色高棉高层领导人康克由被定罪,被判终身监禁。[31]

 马来西亚

2018年12月,馬來西亞發禁令,杜絕共產黨刊物散播假訊息。[32]

美洲

 美国

2017年11月7日蘇共「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川普亞洲訪問期間,白宫发表声明宣布這一天为「全国纪念共产主义受害者日」,稱共产主义是「一种与自由、繁荣和人类生命尊严不相容的政治理念」。聲明說「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共产党极权政权杀害了一亿多人,并让无数更多的人遭受剥削、暴力和无以言状的摧残。在假冒解放的名义下所展开的这些运动系统性地剥夺了神所赋予人民的自由敬拜和自由结社的权利以及无数其它我们珍视的神圣权利。国家使用强迫、暴力和恐惧,压制了渴望自由的公民。」[33][34]

2007年6月12日, 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雕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成,仿製自1989年學運中學生建造的民主女神像。美国总统小布希出席揭幕仪式时,把共产主义与恐怖主义并论,提出“共产主义就是恐怖主义”的观点。布什表示,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死亡最惨重的世纪。共产主义在这个世纪里夺走一亿人性命,光是在中国就有数千万受难者。而值得警惕的是,以邪恶和恨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到今天还继续存在。布什说:“我们为这座纪念碑举行落成典礼,因为我们有义务让未来子孙回顾二十世纪的罪行,并保证未来不再发生。” 布什称"共产主义不只夺走受难者的生命,还企图盗窃他们的人性,抹消他们的记忆。这座纪念碑的落成,就是要归还他们的人性,重建他们的记忆。他们(受難者)将永远不会被忘记。"[35]

 加拿大

2013年8月23日,加拿大政府宣佈,將出資最高150萬加元,在首都渥太華建造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碑,获得加拿大政要、民众的支持。全球被共产主义所害死的人,都将记录在位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用于纪念受害者,並教育人们认清共产主义的罪恶。[36][37]。加拿大總理哈珀2014年5月表示「共產主義是最致命的思想瘟疫之一」,加拿大在整個20世紀成了逃離共產主義政府人們的避難所。

相關節日

8月23日
  • 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亦稱為极权主义和专制政权受害者纪念日,由歐盟歐洲議會2008/2009年度通過《关于欧洲良知和极权主义》决议,谴责极权和共产主义统治。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協議瓜分東歐──2010年歐洲議會議長耶日·布澤克形容為「人類史上兩種最惡劣極權主義的勾結」;1990年8月23日蘇共瓦解。此紀念日,是為了保存被大規模驅逐和滅絕的受害人的記憶,同時宣揚民主價值、表達对人类尊严与公正的纪念,鞏固歐洲的和平穩定[38]
  • 黑絲帶日:紀念1989年8月23日歐洲波羅的海三國兩百萬人600公里的和平示威,抗拒自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共產主義政權的佔領統治。加拿大官方承認8月23日為黑絲帶日[39]
11月7日
  • 2017年11月7日蘇共「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白宫发表声明宣布這一天为「全国纪念共产主义受害者日」。[34]

參見

參考文獻

  1. Jennifer A. Yoder (1999) "From East Germans to Germans?: The New Postcommunist Elites", ISBN 0-8223-2372-9, pp. 95–97
  2. , BBC News, 17 Jun 2008 [3 Jun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8)
  3. Shevchenko, Vitaly. . BBC News. 14 April 2015 [3 Jun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4. 罗纳德·林登. . 美国参考. 2009-09-04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5. 冯全民. . 2013-08-14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6. . 2009-08-24 [2015-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7. . 大紀元時報. 2015-10-15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8. . Washington Post.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1).
  9. Political Freedoms and Democratically Elected Institutions in Czech Republic 存檔,存档日期12 February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18 July 2013
  10. 德新社. . 德国之声. 2015-04-10 [2015-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1).
  11. . 美国之音. 2014-02-23 [2015-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2. . VOA美國之音. 2015-12-17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13. . 塔斯社.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14. . 美國之音. 2017-10-23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15. . NTDTV. 2017-10-23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3).
  16.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8-04-30 [202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中文(简体)).
  17. . [2015-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
  18. . [2015-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19. Shin, Gi-wook.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804754088.
  20. 东方早报 [2013-11-05]
  21. . amp.dw.com. [2020-12-18].
  22. 苗子/ 李鱼 (路透社). . 德国之声. 2014-11-13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3).
  23. . 韩联社. 2014-10-09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4).
  24. . 美国之音.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中文).
  25. . web.archive.org. 2016-09-18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26. BBC. . 2012-06-30.
  27. . Unian(烏克蘭獨立新聞社). 2015-06-11 [2015-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28. 美國國會參議院. . GOVTrack.US. 2011-07-13 (英语).
    Whereas the publication of Nine Commentaries on the Communist Party in November 2004 by the United States-based newspaper, the Epoch Times,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Tuidang movement; Whereas the Tuidang movement, which translates literally as withdraw from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encouraged as many as 90,000,000 people to publicly renounce their membership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affiliates since 2004;......That the Senate—...(5)expresses support for volunteers and participants of the Tuidang movement for their peaceful efforts to reclaim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for their pursuit of a fair and open government, a free people, and a society rooted in the practice of virtue.
  29. 美國國會眾議院. . GOVTRACK.US. 2011-09-23 [2018-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英语).
    Whereas in November 2004, the publication of Nine Commentaries on the Communist Party by the United States-based newspaper, the Epoch Times,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Tuidang movement; Whereas the Tuidang movement, which means withdraw from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encouraged as many as 100,000,000 people to publicly renounce their membership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affiliates; and.......(7)expresses support for the Tuidang movement and its members for their peaceful efforts in pursuit of religious freedom and a free and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China.
  30. 安德烈·伊拉里奧諾夫(Андрей Илларионов). . 莫斯科迴聲電台. 2012-01-01 [2018-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俄语).
  31. . BBC中文网. 2013-10-16.
  32. 台灣大紀元. . 2018年12月11日 [2021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24日) (中文).
  33. . 美國之音. 2017-11-08 [2017-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34. . WhiteHouse白宮. 2017-11-07 [2017-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35. 海彦. . 美国之音. 2012-06-12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6. . Radio Canada International.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37. . 译言网. 2014-12-29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38. .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3 August 2012 [201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39. Daniel Proussalidis. . Toronto Sun. 23 August 2011 [201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