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蒙古族
喀爾喀蒙古族,或漠北蒙古族,即分布于戈壁沙漠以北外蒙古地區的蒙古族,大多分布在現今的蒙古国,少數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境內。[1]喀爾喀蒙古人與中國蒙古族同源,屬蒙古語系,使用蒙古語喀爾喀方言,為蒙古國的官方語言。[2]在文字方面,曾放棄原先的傳統,改用西里尔字母書寫的蒙古文,但現今亦重新並用傳統蒙古文。[3]在清代理藩院則例中,喀爾喀一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南蒙古相对。
喀爾喀蒙古人 ᠬᠠᠯᠬᠠ | |
---|---|
總人口 | |
蒙古國內約300萬人 | |
分佈地區 | |
蒙古 俄羅斯 | |
語言 | |
蒙古语(喀爾喀蒙古語) | |
宗教信仰 | |
藏傳佛教、泛靈信仰 | |
相关族群 | |
布里亚特人、中国蒙古族等 |
歷史上有其特殊的社會結構及官制,在家庭方面則有一定的繼承方式,以么子為主要繼承人。現今游牧的喀爾喀蒙古人在經濟生產方面仍多以第一產業為主,另外仰賴於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還發展第二產業和觀光產業。现代蒙古国的喀爾喀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多元,“國家那達慕”為其重要慶典,[4]慶典上的男子三藝有其特殊地位。蒙古族的文學和藝術的歷史悠久,《江格爾》為其重要英雄史詩,馬頭琴則為其特別的樂器。
名稱
「喀爾喀」(蒙古语:,汉语拼音字母:Khalkh,中蒙通用转写:,西里尔字母:[註 1])之詞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在《元朝秘史》,寫法是「哈勒哈」,跟「喀爾喀」是同一個詞的兩種寫法。有關文獻記載和解釋可知,它是「後盾,擋牌」的意思。[5]
《大黃冊》記載:「居住在杭蓋之北,阻擋外敵的後衛,成為我們靠山的———喀爾喀萬戶」。[5]
《蒙古源流》記載:「喀爾喀之名元朝之後形成,『朔方後衛』的意思。」《世襲譜》中說「成吉思汗十五世孫達延車臣幼子格埒森札札踉爾琿台吉的故地,號所部喀爾喀。」《鄂爾多斯蒙古氏族》說明:「『喀爾喀』之意是『後盾』的意思。 」《蒙古族姓氏錄》記載喀爾喀是喀爾喀河兩岸居住各部的總稱。分為內喀爾喀五鄂托克、北七鄂托克。北七鄂托克是格埒森札札蟬爾七子分領。[5]
民族分佈、人口與語言
民族分布
喀爾喀蒙古人現今絕大多數居住在大漠以北,也就是戈壁沙漠以北,又稱作漠北蒙古(清朝的劃分)或外蒙古(蒙古语:,西里尔字母:),主要分布在現代的蒙古國除最西部科布多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由清早期的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四部組成。[1][6]此外居住在中國的喀尔喀人后裔分布于内蒙古和青海,也有一些群體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內,然而他們不再保留喀爾喀的自我認同、文化和語言。[7]
人口
蒙古國大約有3,600,000人(2024),蒙古國內人口數最多的喀爾喀蒙古人佔國內人口84%,屬蒙古人種北方類型,與中國蒙古族同源。[8]蒙古人種膚色呈黃色或黃褐色,頭髮大多為黑色質硬髮,顴骨突出,鼻寬中等且鼻樑不高,唇厚中等,略向前突出,再上門牙後槽呈現向內凹陷的鏟型,多為單眼皮,外眼角高於內眼角。[9]
語言
喀爾喀蒙古語的使用人數最多,可以說是现代蒙古語中的標準語[10],且喀爾喀方言是蒙古國的官方語言,蒙古國內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其他部族的蒙古人使用喀爾喀蒙古語[11],喀爾喀方言內部有些微的差別,有些學者將之分類為西部次方言、中部次方言及東部次方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原有自己的文字,創於13世紀,為元世祖忽必烈命西藏僧人八斯巴新創的「八思巴文」。[12]並在20世紀40年代放棄原有的傳統蒙古文字,改用西里爾字母(或稱做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因苏联影响,詞彙中有大量俄語借詞。[3]
西里爾字母 | 稱呼 | IPA | 轉寫 | 西里爾字母 | 稱呼 | IPA | 轉寫 | |
---|---|---|---|---|---|---|---|---|
Аа | а | a | a | Пп | пэ | (pʰ),(pʰʲ) | (p) | |
Бб | бэ | p,pʲ, b | b | Рр | эр | r,rʲ | r | |
Вв | вэ | w,wʲ | v | Сс | эс | s | s | |
Гг | гэ | ɡ,ɡʲ,ɢ´, k | g | Тт | тэ | tʰ,tʰʲ | t | |
Дд | дэ | t,tʲ | d | Уу | у | ʊ | u | |
Ее | е | jε~jɜ, e | je | Үү | ү | u | ü | |
Ёё | ё | jɔ | jo | Фф | фэ~фа~эф | (f) | (f) | |
Жж | жэ | tʃ | ž | Хх | хэ~ха | x,xʲ | h | |
Зз | зэ | ts | z | Цц | цэ | tsʰ | ts | |
Ии | и | i | i | Чч | чэ | tʃʰ | č | |
Йй | хагас и | i | j | Шш | ша~эш | ʃ | š | |
Кк | ка | (k),(kʲ) | (k) | Щщ | ща~эшчэ | (stʃ) | (šč) | |
Лл | эл | ɮ,ɮʲ | l | Ъ ъ | хатуугийн тэмдэг | " | ||
Мм | эм | m,mʲ | m | Ыы | эр үгийн ы | i | y | |
Нн | эн | n,nʲ | n | Ьь | зөөлний тэмдэг | ʲ | ' | |
Оо | о | ɔ | o | Ээ | э | e | e | |
Өө | ө | o | ö | Юю | ю | jʊ, ju | ju | |
Яя | я | ja, j | ja |
歷史沿革
先前喀爾喀為蒙古族的一個部落,十六世纪才正式有喀尔喀之名(喀尔喀蒙古是由世代居住在蒙古本部的蒙古人演变而来,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蒙古部落,比如成吉思汗家族的乞颜部、札木合的部众、蔑儿乞人、乃蛮部,也有通古斯人与突厥人)。
明朝建立後,蒙古人退返汉地以外,並分裂成许多部落,至元顺帝的八世孙达延汗逐渐重新统一蒙古各部落。晚年将察哈爾(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和乌济叶特(今河北承德和辽宁西部)封给长子图鲁博罗特;漠南河套(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一带)封给次子乌鲁斯博罗特;贺兰山(今内蒙古巴彦淖爾和鄂尔多斯一带)封给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漠北、漠南原先各自獨立的各領地整合為6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喀爾喀屬於萬戶的左翼,共有12部,內5部居住於喀爾喀河以東,將之分封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7部位於河西,分封給么子格哷森札札赉尔。
達延汗死後,16世纪中叶內5部向南遷徙,从此喀尔喀万户就分成各自独立的漠北地区“外喀尔喀七部”和漠南地区“内喀尔喀五部”,后来由察哈尔部控制的内喀尔喀五部,只剩下扎鲁特部、巴林部,其余皆归附後金,分屬於內扎薩克;外七部則留居故地,依舊稱為喀爾喀,處於漠北地區,察哈爾汗额哲兵败稱臣後,喀爾喀随之朝贡,成为清朝的“北藩”属国。在清朝入關前,格哷森札札赉尔的封地演变为三个部落:土谢图汗部(今蒙古国中部,乌兰巴托一带)、车臣汗部(今蒙古国和内蒙古东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在今蒙古国西部),統称喀爾喀(在雍正年間加劃出賽音諾顏部)或「烏里雅蘇台」。[13]
清康熙年間,新疆西部伊犁(今中国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号称準噶爾部的卫拉特蒙古人进攻喀爾喀,喀爾喀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率臣民逃往內蒙古,向清廷求援,康熙亲征,破準噶爾可汗噶爾丹,诏令喀爾喀部返蒙古本部,蒙古全境从此併入清朝版图。
此外清廷先后在内蒙古设立喀尔喀左翼旗、右翼旗,在青海设立喀尔喀南右旗(南右翼后旗)。[14]
於二十世紀初,喀爾喀蒙古從清朝的統治下獨立,1921年革命後,在決定國家體制上有兩種意見,1945年在雅爾達會議上英、美、蘇三國決議讓外蒙古保持現狀,並於同年投票通過獨立。[15]
1989年蒙古受東歐民主化浪潮影響成為亞洲國家中第一個從共產主義轉向民主政治制度的國家,1992年改國號蒙古人民共和國為蒙古國,確立民主化。[16]
產業與生活
畜牧業
畜牧業是喀爾喀蒙古人傳統的經濟生產模式,從古至今,蒙古人所處的地域環境提供了他們豐富的自然資源及環境作為畜牧業的基礎,加上處於草原氣候,受各地雨量差異的影響,在此氣候環境下,畜牧業為國民的基礎產業,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0%。到了近幾年,畜牧業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私有化、市場化發展,相較於其他產業,畜牧業發展的略為快速,但對於自然災害和疾病侵襲的預防控制能力較弱。蒙古人畜牧業主要養殖駱駝、馬、牛、山羊和綿羊。蒙古是世界第二大羊絨出產國,但因加工設備和技術的落後無法實現高附加值產品效益。在蒙古國,2002年成立的蒙古肉製品生產公司是蒙古最大的肉類加工出口企業。
農業
蒙古農業以種植麥類、蔬菜、薯類和飼料作物為主,在經濟體制改革后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穀物生產由1990年的72萬噸,下降到了2005年的7.52萬噸。因为農產品產出量無法滿足國民基本需求,只能依靠大量進口。
漁業
庫蘇古爾湖盛產魚類。
工業
蒙古工業基礎薄弱,結構失衡,以食品中肉、乳、皮革等處產品加工為主[18],採礦業和燃料動力的開發也是蒙古主要的工業發展部分,此外木材加工、電力、紡織、縫紉和採礦業也具一定規模。主要出口畜產品,進口機器設備、燃料、工業原料和生活日用品等。
礦業
蒙古礦產資源豐富,煤、螢石、鎢、金、鐵、錫等蘊藏量大,銅、鉬礦儲存量位居亞洲之首[18],故礦業在蒙古 經濟體系中為主要發展產業,同時也是國家財政收入和出口外匯的主要產業。2005年時佔到了蒙古國工業總產值的67.1%,佔出口產品的76.9%。[19]
旅遊業
蒙古国地域遼闊,擁有豐富多元的自然風光及舒適的氣候環境,加上特殊的人文風情,故政府將旅遊業視為第一發展產業,近年來極力發展觀光產業,成為蒙古極具潛力的產業,並且政府訂定出多種旅遊相關政策,至蒙古旅遊人數年年攀升。[20]
蒙古包
蒙古包為蒙古族特有的傳統住屋,建築方式為使用駝繩綁紮固定,使之成為一固定的圓形牆壁。上頭圓頂稱為陶敖,直徑為1.5公尺,上頭有繁複的花紋。蒙古包包頂外型均為圓錐體,會用一層或多層的毛氈、帆布覆蓋,最後用一塊矩形毛氈把陶敖覆蓋住以防風雪便於過夜,然後將哈那及烏尼按圓形接在一起綁住,搭上毛氈用錨繩繫好。使用完畢後只要將哈那摺疊成束,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蒙古包十分輕便,只需雙峰駱駝或一輛牛車即可運行,並且只需要兩、三個小時便可以搭建完成,十分適合遊牧民族搬遷使用。
近年來經濟技術發展,蒙古包的結構、材質有新的變革,有些增設窗戶,增加通風及採光性,室內也增設許多現代用品。
現況
現今蒙古族大都仍保存傳統的游牧生活,以畜牧業為主,過度放牧導致土地沙漠化的問題接踵而來,然而豐富的自然資源也使蒙古族得以發展原料出口工業。[21]此外,居住在都市中的蒙古族人已受西化影響,日常生活中可見到世界各地而至的商品與文化。[22]尤其在1990年代經濟自由化過後,蒙古有一部份的人一夜暴富,至今,蒙古族的貧富差距也逐漸擴大。[23]
在蒙古,除了貧富問題之外,男女性別比差距的擴大也是顯著的問題之一,女多男少的社會中,婚姻問題也隨之而來。[24]
在外交部份,除了部份生活在中國、俄羅斯等地的喀爾喀蒙古人,絕大多數的喀爾喀蒙古人多生活在蒙古國,而蒙古國受中、俄兩國影響極大。
注释
- 「喀爾喀」,蒙古语意思是「盾」,這裡喀爾喀之意是「後盾、擋牌、護衛」
参考文献
引用
- 《清史稿·地理志》:“喀爾喀四部八十四旗,統稱外札薩克。”
- 秋雨主编. .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1: 148–149. ISBN 978-7-5388-7483-9.
- 圖門其其格,蒙古國的語言文字及文字改革,«語言與翻譯» 1995年第二期
- . [200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 香莲. .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 赤峰學院). 2011年, (第12期): 第13頁-第14頁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喀爾喀」之詞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在《蒙古秘史》,寫法是「哈勒哈」,跟「喀爾喀」是同一個詞的兩種寫法,「後盾、擋牌」的意思。《大黃冊》記載:「居住在杭蓋之北,阻擋外敵的後衛,成為我們靠山的———喀爾喀萬戶」。這裡喀爾喀之意是「後盾、擋牌、護衛。」《蒙古源流》記載:「喀爾喀之名元朝之後形成,『朔方後衛』的意思。」《世襲譜》中說「成吉思汗十五世孫達延車臣幼子格埒森札札踉爾琿台吉的故地,號所部喀爾喀。」《鄂爾多斯蒙古氏族》說明:「『喀爾喀』之意是『後盾』的意思。 」《蒙古族姓氏錄》記載喀爾喀是喀爾喀河兩岸居住各部的總稱。分為內喀爾喀五鄂托克、北七鄂托克。北七鄂托克是格埒森札札蟬爾七子分領。以上有關「喀爾喀」字的文獻記載和解釋可知,它是「後盾,擋牌」的意思。喀爾喀蒙古,因在沙漠以北,亦稱外蒙。
- 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九百六十四、九百六十五中的「外蒙古疆理包括喀爾喀四部落」。
- Atwood, Christopher. "Khalkha.", "Tsogtu Taiji.", and "Buriats." Encyclopedia of Mongolia and the Mongol Empire. 2006.
- 孛爾只斤·布和;留在漠北故土上的蒙古人_喀爾喀蒙古人;草原文化2016年第一期;46-47
- 陳衛平;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蒙古高原;22;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劉學銚;蒙藏概況;74;台灣中華書局印行
- .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 陳衛平;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蒙古高原;23;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徐俊;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000年11月:285–286;湖北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 伊德新諾爾布(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二十世紀的蒙古;蒙藏委員會民國92年12月出版«蒙藏之友»季刊第83期
- 張炎憲(國史館館長);重新認識蒙古;«蒼茫草原的國度»;21-23;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 2004年12月24日蒙古自然環境部公布
- .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郝時遠、杜世偉;《列國志:蒙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ISBN 9787802308824
- 趙儒煜;蒙古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草原之國;162-165;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
- .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 盛盈仙;人與社會的建構:全球化議題的十六堂課;75;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来源
- 柳泽明:〈噶尔丹攻侵喀尔喀(1688年)后喀尔喀诸侯与沙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