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羅王

阎罗王梵語IAST:Yamarāja),起源自印度教神祇閻魔羅闍(或譯閻摩閻魔閻魔大王[1],是地獄的君主,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華人尊稱其為閻魔羅闍大王,簡稱閻羅王、閻王、閻君。羅闍即「王者」或「大王」之意。閻羅王信仰傳入漢字文化圈,成為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民俗信仰對象之一。

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的西藏閻羅王畫像,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佛教認為,人死後,神識到達地獄受苦,並由閻羅王判決,閻羅王還負責教誡已經下了地獄的眾生,以及令地獄的鬼卒加以懲罰[2]。关于阎罗王的信仰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统相互影响,阎罗王共有十位,演变出具有汉化色彩的「十殿阎罗王」傳說。阎王有「生死簿」,上面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当某人生命已尽的时候,阎罗王就会派遣下属黑白无常或者牛頭馬面,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阴曹地府接受审判。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十殿的审判[3]。阎罗王的判决取决于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恶:生前积德行善立功的人,阎罗王会让他升到天堂成為神仙,或者给他一个幸福的来世;生前行凶作恶的人,阎罗王会让他下地狱,接受各种惩罚,或给他安排一个惡劣的来世。这是因果报应、抑恶扬善等民间信仰在“阎罗王”观念上的体现。

印度的起源

印度神話中,閻魔羅闍(或譯閻摩、閻魔、閻魔大王),為太陽神蘇利耶之子,原來是第一個死者,他自願死亡,為的是讓人類找到到達天界的道路,因此自己進入天界,成為亡者之主,負責引導亡者到達快樂的天堂。在稍後的傳說中,他由天界被移到地底世界,成為地獄之王。

佛教的阎罗王

佛教在古印度兴起后,采用了很多婆罗门教的元素,婆罗门敬奉的閻魔羅闍也被佛教吸收,漢譯為閻羅王。但起初佛教認為閻羅王只是一般有福報的神靈,《長阿含經》記載,閻羅王本身也是六道中地獄的鬼神[4],阎罗王的职责是统领地獄,审判人的生前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5]。據《起世經》載,閻魔王因前世惡業,每日夜三時,王宮變為鐵城,獄卒取王置熱鐵上,從口灌入銅汁,使其全身燋然。王作是念:「於往昔身、口、意作惡行,今受此苦。願我從今捨己身,於人間相逢受生,信解如來法,剃髮出家。」作如是願訖,所居宮殿,猶如諸天。[6]

佛經提到,若亡者積善,當有冥使持五色旛至;若亡者積惡,當有冥使持黑旛至。經云:「爾時閻羅法王,見五色旛至,心大歡喜,高聲唱言,願我罪身亦同汝善。當此之時,諸地獄中變為清泉,刀山劍樹如蓮華生,一切罪人咸受快樂。若見黑旛,閻王瞋怒,惡聲震裂,則將罪人付十八獄,或上劍樹,或刀山中,或臥鐵床,或抱銅柱,牛犁拔舌,碓擣磑磨,一日之中,萬死萬生,乃至展轉墮阿鼻獄,受大苦痛,從劫至劫,無有休息。」[7]

而在藏传佛教中,则称为「阎罗法王」、「閻羅王護法」、「牛頭閻羅明王」等,是佛教的护法,形象非常地勇武可怕。

漢傳佛教傳說

中國古書中關於第五殿閻羅王的想像畫(畫中閻王將有罪孽的靈魂處刑)

漢傳佛教中,阎罗王被奉為十二天,二十諸天與二十四諸天之一的護法神,而祂的神像通常被摆在寺庙的大雄殿里。阎罗王的信仰也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说法,如“平等王”、“双王”等等。

  • 平等王:中国古代的僧人翻译佛经,有时也把阎罗王意译為“平等王”,[8]意思是认为阎罗王可以赏善罚恶,处事公正,待人平等。后来,“平等”的说法和“因果报应”的说法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
  • 双王:在梵语中,閻摩的又译“双王”,这点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据说是因为阎罗王在地狱身受苦、乐两种滋味,所以称为“双王”。其二,据说是因为阎罗王有兄妹俩人,共同管理地狱的死神和死者,兄长专门惩治男鬼,妹妹专门惩治女鬼,因此也称为“双王”。[9]

東亞民间信仰中的阎罗王

古中国原本没有关于阎罗王的观念,佛教古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罗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之後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佛教创立后,沿用了阎罗王的观念,认为阎罗王是管理地狱。中國佛教逐漸進化,唐代以後,為了適應中國人對地府的重視,在佛教中原本的阎罗王只有一位,逐渐漸变成十位,就是“十殿閻羅”,俗稱「十殿閻君」,成為中國佛教信仰、道教信仰。

造像

俗語

  • 「閻王也怕拚命鬼」:比喻不怕死的人,是萬夫莫敵的。
  • 「閻王註定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閻王判人死亡,沒有人能夠不死的,反映人們所持「生死有命」、壽命為「命中注定」的觀念。
  • 「閻王不在家,業鬼由他鬧」:比喻主事的人不在時,下面的人趁機胡鬧,類似於「老虎不在山,猴子稱大王」。
  • 「閻王好告(搞),小鬼難纏」:或作「閻王好見(拜),小鬼難纏」、「閻王好鬥(惹),小鬼難纏」等,比喻對造之首領還容易對付,但其手下的人刁三阻四、非常難纏。

歇後語

  • 「閻王嫁女——鬼才要」:比喻不認同、不想要。
  • 「閻王開酒店——不怕死就上門」:恐嚇或挑釁他人的用語。
  • 「閻王開業鏡——見鬼」:比喻事情不可理解。
  • 「閻王開金榜——鬼畫符」:比喻字體潦草,無法辨析。
  • 「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比喻胡說八道。
  • 「閰王來探病——『睇你死未』(粵語:看你死了沒有)」:比喻大禍臨頭,要完蛋了。

參考資料

  1. 閻羅王的咖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岑逸飛 - 拾趣人生| 信報網站hkej.com 2019年9月28日。
  2. 《中阿含經》卷12〈天使經〉:「彼人白曰:『天王!我了敗壞,長衰永失耶?』閻羅王告曰:『汝了敗壞,長衰永失。今當考汝,如治放逸行、放逸人,汝此惡業,非父母為,非王,非天,亦非沙門、梵志所為,汝本自作惡,不善業,是故汝今必當受報。』閻羅王以此第五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已,即付獄卒。獄卒便捉持,著四門大地獄中。」
  3. {{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中華佛學研究 | title=《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 | url=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2/bj97628.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uthor=金明求 | date=2001-03-
  4. 《長阿含經》卷19〈第四分世記經地獄品〉:「然彼閻羅王晝夜三時,有大銅鑊自然在前。若鑊出宮內,王見畏怖,捨出宮外。若鑊出宮外,王見畏怖,捨入宮內。有大獄卒,捉閻羅王臥熱鐵上,以鐵鉤擗口使開,洋銅灌之,燒其脣舌,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受罪訖已,復與諸婇女共相娛樂。」
  5. 《長阿含經》卷19〈第四分世記經地獄品〉:「佛告比丘:「有三使者,云何為三?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身壞命終,墮地獄中。獄卒將此罪人詣閻羅王所,到已,白言:『此是天使所召也,唯願大王善問其辭。』」
  6. http://dictionary.buddhistdoor.com/en/word/30016/%E9%96%BB%E9%AD%94%E7%8E%8B%5B%5D
  7.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普光正見如來,告顛倒言:若有眾生,造諸重罪,遇佛及僧,至誠懺悔,不復更作,罪得消滅。設所命終,閻摩羅法王推問未定,亡者生存六親眷屬,請佛迎僧,七日之內,轉讀大乘方等經典,燒香散花,當有冥使,檢覆善惡,持五色神旛,來至王所,其旛前後,歌詠讚歎,出微妙聲,柔和善順,報閻王言:此人積善。或多亡者七日之內,信邪倒見,不信佛法大乘經典,無慈孝心,無慈悲心,當有冥使,持一黑旛,其旛前後,有無量惡鬼,報閻王言:此人積惡。爾時閻羅法王,見五色旛至,心大歡喜,高聲唱言,願我罪身亦同汝善。當此之時,諸地獄中變為清泉,刀山劍樹如蓮華生,一切罪人咸受快樂。若見黑旛,閻王瞋怒,惡聲震裂,則將罪人付十八獄,或上劍樹,或刀山中,或臥鐵床,或抱銅柱,牛犁拔舌,碓擣磑磨,一日之中,萬死萬生,乃至展轉墮阿鼻獄,受大苦痛,從劫至劫,無有休息。http://book.bfnn.org/books/0026.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8. 慧琳. .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8). 爓魔鬼界,梵語,鬼趣名也,義翻為平等王
  9. 《華夏諸神: 鬼神卷》 馬書田.臺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

閻羅王等為獄司往緣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閻羅王者。昔為毘沙國王。緣與維陀始王共戰。兵力不敵。因立誓願。願為地獄主。臣佐十八人領百萬之眾頭有角耳皆悉忿懟。同立誓曰。後當奉助治此罪人。毘沙王者今閻羅是。十八人者諸小王是。百萬之眾諸阿傍是。隷北方毘沙門天王(出問地獄經淨度三昧經云總治一百三十四地獄)

相關資料

  1. 马书田,《中国冥界诸神》,团结出版社,2002。ISBN 978-7-80061-651-8。
  2. 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团结出版社,2002。ISBN 978-7-80061-488-0。
  3. 马书田,《中国佛教诸神》,团结出版社,2002。ISBN 978-7-80061-777-5。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