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加盟共和国
蘇聯加盟共和國(俄語:,羅馬化:Soyúznye Respúbliki)是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通稱蘇聯)的構成國,可視為蘇聯一級行政區劃。根据《苏联宪法》,在加盟共和国投票脱离苏联的情况下,各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区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自主决定是否留在苏联或者随即将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起脱离,并提出其国家法律地位的问题。[1]
蘇聯加盟共和國 | |
---|---|
分類 | 聯邦制國家成員 |
位置 | 苏联 |
創建法源 | 《蘇聯成立條約》 |
创建时间 | 1922年12月30日 |
廢除法源 | 國務院承認波羅的海國家獨立 聲明編號 142-Н |
廢除时间 | 1991年12月26日 |
數量 | 15(1991) |
人口 | 最少:1,565,662 (愛沙尼亞) 最多: 147,386,000 (俄羅斯) |
面積 | 最小:29,800 km2(11,500 sq mi) (亞美尼亞) 最大: 17,075,400 km2(6,592,800 sq mi) (俄羅斯) |
本级政府 | 一黨制社會主義共和國 |
下級 | 自治共和國,州,自治州 |
東方集團 |
---|
苏联加盟共和国
1956年-1991年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图 | |||||||||
---|---|---|---|---|---|---|---|---|---|
加盟共和国 | 首都 | 加盟年份 | 人口 (1989) |
占总人口比例 (%) |
面积(km²) (1991) |
占总面积比例 (%) |
苏联宪法排列顺序 | 后继国家 | 地图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莫斯科 | 1922 | 147,386,000 | 51.40 | 17,075,400 | 76.62 | 1 | 俄羅斯 | |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基輔 哈爾科夫(1919-1934) |
1922 | 51,706,746 | 18.03 | 603,700 | 2.71 | 2 | 烏克蘭 | |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明斯克 | 1922 | 10,151,806 | 3.54 | 207,600 | 0.93 | 3 | 白俄羅斯 | |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塔什干 撒馬爾罕(1925-1930) 布哈拉(1925) |
1924 | 19,906,000 | 6.94 | 447,400 | 2.01 | 4 | ||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阿拉木圖 | 1936 | 16,711,900 | 5.83 | 2,717,300 | 12.24 | 5 | ||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杜尚别 | 1929 | 5,112,000 | 1.78 | 143,100 | 0.64 | 12 | ||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伏龙芝 | 1936 | 4,257,800 | 1.48 | 198,500 | 0.89 | 11 | ||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阿什哈巴德 | 1924 | 3,522,700 | 1.23 | 488,100 | 2.19 | 14 | ||
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巴库 | 1922 | 7,037,900 | 2.45 | 86,600 | 0.39 | 7 | ||
第比利斯 | 1922 | 5,400,841 | 1.88 | 69,700 | 0.31 | 6 | |||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葉里溫 | 1922 | 3,287,700 | 1.15 | 29,800 | 0.13 | 13 | 亞美尼亞 | |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lower-alpha 1] | 里加 | 1940 | 2,666,567 | 0.93 | 64,589 | 0.29 | 10 | 拉脫維亞 | |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lower-alpha 1] | 塔林 | 1940 | 1,565,662 | 0.55 | 45,226 | 0.20 | 15 | 爱沙尼亚 | |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lower-alpha 1] | 维尔纽斯 | 1940 | 3,689,779 | 1.29 | 65,200 | 0.29 | 8 | 立陶宛 | |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基什尼奥夫 | 1940 | 4,337,600 | 1.52 | 33,843 | 0.16 | 9 | 摩尔多瓦 |
- 1940年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为今这些国家的政府及一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欧盟)认为是非法的[lower-alpha 2][lower-alpha 3][lower-alpha 4][lower-alpha 5]。苏联政府认为这一行动合法,但在1991年9月6日(其解体三个月前)承认其独立地位。
- Taagepera, Rein. . Westview Press. 1993: 58. ISBN 9780813311999.
- Ziemele, Ineta (编). . . Brill | Nijhoff. 2020-10-05: 54–76 [2022-02-17]. ISBN 978-90-04-43315-1. doi:10.1163/9789004433151_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 Aggression,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ommunist. . W. S. Hein. 1972 [2022-02-17]. ISBN 978-0-930342-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英语).
The forcible military occupation and subsequent annex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by the Soviet Union remains to this day (written in 1972) one of the serious unsolved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law
- Davies, Norman. Dear, Ian , 编. . Michael Richard Daniell Foo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85. ISBN 9780198604464.
短暂存在的苏联加盟共和國
憲法順序 | 名稱 | 國旗 | 國徽 | 建立年份 | 解散年份 | 後屬於加盟共和國 | 首都 | 地理區 | 現況 | 地圖 |
---|---|---|---|---|---|---|---|---|---|---|
1 | 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 1920 | 1925 |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布哈拉 | 中亞 | | |||
2 | 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 1920 | 1924 |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希瓦 | 中亞 | | |||
3 | 阿布哈茲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 1921 | 1931 | | 蘇呼米 | 西亞 高加索 | 阿布哈茲 | |||
4 | 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 | 1922 | 1936 |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第比利斯 | 西亞 高加索 | 亞美尼亞 | |||
5 |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40 | 1956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彼得罗扎沃茨克 | 东欧 | 卡累利阿共和国 俄羅斯 | |||
苏联不承认的加盟共和国
国徽 | 国名 | 国旗 | 首都 | 官方语言 | 宣布脱离原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独立 | 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 人口(1989年) | 实际控制面积 (km²) | 后苏联国家 | 原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蒂拉斯波尔 | 俄语,乌克兰语,摩尔多瓦语 | 1990年9月2日 | 1991年8月25日 | 680,000 (1989) |
4,163 (1989) |
德涅斯特河沿岸 摩尔多瓦 |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
南奧塞梯蘇維埃民主共和國 | 茨欣瓦利 | 俄语,格鲁吉亚语 | 1990年12月11日[2] [3] [4] | 1991年11月28日 | 99,102 (1989) |
3,900 (1989) |
南奥塞梯 |
参考文献
- . [13 June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September 2016) (俄语).
- Suny 1994,第323–325頁
- Zürcher 2007,第125頁
- Suny 1994,第325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