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主体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是由联邦主体俄語:)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国家,尽管存在共和国、州等不同的名称,但每個主體在聯邦內的權利是均等的,它們在聯邦委員會(即上院)的議席數目都一樣,然而享有的自治權卻有差異。

截至2023年,俄罗斯现有89个联邦主体,其中有6个联邦主体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为俄罗斯领土(均因俄乌战争与乌克兰存在争端)。

联邦主体分類

File:Map of federal subjects of Russia (2022), disputed Crimea and Donbass.svg
Map of federal subjects of Russia (2022)

聯邦主體分為6類:

  

48個州(,oblasti、單數,oblastʹ)—最常見的行政規劃,民選州長,輔以民選議會。通常以州府(行政中心,又是最大城市)命名。(包含主权争议的扎波羅熱州、赫爾松州)

  

24個共和国(,respubliki、單數,respublika)—名義上自治,擁有自己的憲法、總統和議會,也擁有地區語言的法律地位,但實際上聯邦政府擁有絕對主權。外交事務由聯邦政府負責,自治共和國是為某些少數民族而設。(包含主权争议的克里米亚共和国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9個边疆区(,kraya、單數:,kray)—類似州但位置比較偏遠。

  

4個自治区(,avtonomnyye okruga、單數,avtonomnyy okrug)—自治程度比州高,但低於自治共和國。為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地區而設。

  

3個联邦直辖市(,federalʹnyye goroda、單數,federalʹnyy gorod)。(包含主权争议的塞瓦斯托波爾

  

1個自治州(,avtonomnaya oblast

联邦主体列表

俄罗斯主体的ISO代码

編號(Код ГИБДД)缩写(ISO 3166-2联邦主体首府联邦管区经济区
共和国(,respubliki
01 AD 阿迪格共和国
()
邁科普
()
南部 北高加索
02 BA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
烏法
()
伏尔加 乌拉尔
03 BU 布里亞特共和國
()
烏蘭烏德
()
遠東 遠東
04 AL 阿尔泰共和国
()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
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05 DA 达吉斯坦共和国
()
馬哈奇卡拉
()
南部 北高加索
06 IN 印古什共和国
()
馬加斯
()
南部 北高加索
07 KB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
纳尔奇克
()
南部 北高加索
08 KL 卡尔梅克共和国
()
埃利斯塔
()
南部 伏爾加
09 KC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
切爾克斯克
()
南部 北高加索
10 KR 卡累利阿共和国
()
彼得罗扎沃茨克
()
西北部 北方
11 KO 科米共和国
()
瑟克特夫卡尔
()
西北部 北方
12 ME 马里埃尔共和国
()
约什卡尔奥拉
()
伏尔加 伏爾加-維亞特卡
13 MO 莫尔多瓦共和国
()
萨兰斯克
()
伏尔加 伏爾加-維亞特卡
14 SA 萨哈共和国(雅库特)
()
雅库茨克
()
远东 远东
15 SE 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
()
弗拉季高加索
()
南部 北高加索
16 TA 鞑靼斯坦共和国
()
喀山
(,鞑靼语:)
伏尔加 伏爾加
17 TY 图瓦共和国
()
克孜勒
()
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
18 UD 乌德穆尔特共和国
()
伊熱夫斯克
()
伏尔加 乌拉尔
19 KK 哈卡斯共和国
()
阿巴坎
()
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
20 CE 车臣共和国
()
格罗兹尼
()
南部 北高加索
21 CU 楚瓦什共和国(恰瓦什)
()
切博克萨雷
()
伏尔加 伏爾加-維亞特卡
82 克里米亞共和國
()
辛菲罗波尔
()
南部 北高加索
80[1]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
顿涅茨克
()
81[1]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盧甘斯克
()
边疆区(,kraya
22 ALT 阿尔泰边疆区
()
巴尔瑙尔
()
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23 KDA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
克拉斯诺达尔
()
南部 北高加索
24 KYA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
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
25 PRI 滨海边疆区
()
海参崴
()
远东 远东
26 STA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
斯塔夫罗波尔
()
南部 北高加索
27 KHA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
伯力
()
远东 远东
90 PER 彼爾姆邊疆區
()
彼尔姆
()
伏尔加 乌拉尔
41 KAM 堪察加边疆区
()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远东 远东
75 ZAB 外贝加尔边疆区
()
赤塔
()
遠東 遠東
(,oblasti
28 AMU 阿穆尔州
()
海兰泡
()
远东 遠東
29 ARK 阿尔汉格尔斯克州
()
阿尔汉格尔斯克
()
西北部 北方
30 AST 阿斯特拉罕州
()
阿斯特拉罕
()
南部 伏爾加
31 BEL 别尔哥罗德州
()
别尔哥罗德
()
中部 中央黑土
32 BRY 布良斯克州
()
布良斯克
()
中部 中部
33 VLA 弗拉基米尔州
()
弗拉基米尔
()
中部 中部
34 VGG 伏尔加格勒州
()
伏尔加格勒
()
南部 伏爾加
35 VLG 沃洛格达州
()
沃洛格达
()
西北部 北方经济区
36 VOR 沃罗涅日州
()
沃罗涅日
()
中部 中央黑土
37 IVA 伊万诺沃州
()
伊万诺沃
()
中部 中部
38 IRK 伊尔库茨克州
()
伊爾庫茨克
()
西伯利亚 東西伯利亞
39 KGD 加里宁格勒州
()
加里寧格勒
()
西北部 西北
40 KLU 卡卢加州
()
卡卢加
()
中部 中部
42 KEM 科麦罗沃州
()
克麥羅沃
()
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43 KIR 基洛夫州
()
基洛夫
()
伏尔加 伏爾加-維亞特卡
44 KOS 科斯特罗马州
()
科斯特羅馬
()
中部 中部
45 KGN 库尔干州
()
库尔干
()
乌拉尔 乌拉尔
46 KRS 库尔斯克州
()
库尔斯克
()
中部 中央黑土
47 LEN 列宁格勒州
()
加特契纳
()
西北部 西北
48 LIP 利佩茨克州
()
利佩茨克
()
中部 中央黑土
49 MAG 马加丹州
()
马加丹
()
远东 遠東
50 MOS 莫斯科州
()
克拉斯诺戈尔斯克

()

中部 中部
51 MUR 摩爾曼斯克州
()
摩爾曼斯克
()
西北部 北方
52 NIZ 下诺夫哥罗德州
()
下诺夫哥罗德
()
伏尔加 伏爾加-維亞特卡
53 NGR 諾夫哥羅德州
()
大诺夫哥罗德
()
西北部 西北
54 NVS 新西伯利亚州
()
新西伯利亚
()
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亞
55 OMS 鄂木斯克州
()
鄂木斯克
()
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亞
56 ORE 奧倫堡州
()
奥伦堡
()
伏尔加 乌拉尔
57 ORL 奥廖尔州
()
奥廖尔
()
中部 中部
58 PNZ 奔萨州
()
奔萨
()
伏尔加 伏爾加
60 PSK 普斯科夫州
()
普斯科夫
()
西北部 西北
61 ROS 罗斯托夫州
()
顿河畔罗斯托夫
()
南部 北高加索
62 RYA 梁赞州
()
梁赞
()
中部 中部
63 SAM 萨马拉州
()
薩馬拉
()
伏尔加 伏爾加
64 SAR 萨拉托夫州
()
薩拉托夫
()
伏尔加 伏爾加
65 SAK 萨哈林州
()
南萨哈林斯克
()
远东 遠東
66 SVE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
葉卡捷琳堡
()
乌拉尔 乌拉尔
67 SMO 斯摩棱斯克州
()
斯摩棱斯克
()
中部 中部
68 TAM 坦波夫州
()
坦波夫
()
中部 中央黑土
69 TVE 特维尔州
()
特维尔
()
中部 中部
70 TOM 托木斯克州
()
托木斯克
()
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亞
71 TUL 图拉州
()
图拉
()
中部 中部
72 TYU 秋明州
()
秋明
()
乌拉尔 西西伯利亞
73 ULY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
()
乌里扬诺夫斯克
()
伏尔加 伏爾加
74
CHE
車里雅賓斯克州
()
車里雅賓斯克
()
乌拉尔 乌拉尔
76 YAR 雅羅斯拉夫爾州
()
雅罗斯拉夫尔
()
中部 中部
84[1] 赫尔松州
()
海尼切斯克()(事实上)
赫尔松()(名义上)
85[1] 扎波罗热州
()
梅利托波尔()(事实上)
扎波罗热()(名义上)
联邦直辖市(,federalʹnyye goroda
77 MOW 莫斯科市() 中部 中部
78 SPE 圣彼得堡市() 西北部 西北
92 塞瓦斯托波爾市() 南部 北高加索
自治州(,avtonomnaya oblastʹ
79 YEV 犹太自治州
()
比罗比詹
()
远东 远东
自治区(,avtonomnyye okruga
83 NEN 涅涅茨自治区
()
纳里扬马尔
()
西北部 北方
86 KHM 汉特-曼西自治区
()
汉特-曼西斯克
()
乌拉尔 西西伯利亚
87 CHU 楚科奇自治区
()
阿纳德尔
()
远东 遠東
89 YAN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
萨列哈尔德
()
乌拉尔 西西伯利亚

联邦主体的合併

已合併、合併中、計劃合併的聯邦主體

2005年起,一些主體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合併為更大的主體:

公決日期合併日期涉及地區
2003年12月7日2005年12月1日彼爾姆州 + 科米彼爾米亞克自治區彼爾姆邊疆區(90)
2005年4月17日2007年1月1日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埃文基自治區 + 泰梅爾自治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2005年10月12日2007年7月1日堪察加州 + 科里亞克自治區堪察加邊疆區(91)
2006年4月16日2008年1月1日伊爾庫茨克州 + 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區伊爾庫茨克州
2007年3月11日2008年3月1日赤塔州 + 阿加布里亞特自治區→ 外貝加爾邊疆區(92)

合并建议

建议 联邦主体 地图
6, 6a 阿尔汉格尔斯克州 + 涅涅茨自治区 = 海岸边疆区
7, 7a, 7b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 犹太自治州 + 阿穆尔州 = 阿穆尔边疆区
8, 8a 马加丹州 + 楚科奇自治区 = 马加丹边疆区
9, 9a, 9b 伊尔库茨克州 + 布里亚特共和国 + 外贝加尔边疆区 = 貝加爾边疆区
10, 10a, 10b 秋明州 +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 + 汉特-曼西自治区 = 秋明边疆区
11, 11a, 11b 新西伯利亚州 + 鄂木斯克州 + 托木斯克州 = 新西伯利亚边疆区
12, 12a, 12b 克麦罗沃州 + 阿尔泰共和国 + 阿尔泰边疆区 = 阿尔泰边疆区
13 圣彼得堡 + 列宁格勒州 = 圣彼得堡州
14 莫斯科 + 莫斯科州 = 莫斯科州
15, 15a 雅罗斯拉夫尔州 + 科斯特罗马州 = 雅罗斯拉夫尔边疆区
16, 16a 诺夫哥罗德州 + 普斯科夫州 = 诺夫哥罗德边疆区
17, 17a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 阿迪格共和国 =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18, 18a 印古什共和国 + 车臣共和国 = 车臣-印古什共和國

参考文献

  1. . rbc.ru.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俄语).

参见条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