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

鄭莊公前757年—前701年),姓,名寤生中國春秋時代鄭國第三任君主,《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生年在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

鄭莊公
郑伯
连环画《掘地见母》中的郑庄公画像
統治前744年—前701年
出生前757年
逝世前701年
安葬
不明
谥号
莊公
政权鄭國

鄭莊公繼承其父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鄭莊公與周朝關係開始轉壞。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但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莊公之弟共叔段發動的叛亂、併吞戴國、击败周桓王率領等联军的繻葛之战。特别是后者,昭示郑国“小霸”的情勢,表露著周室東遷後,王权衰弱了。

鄭莊公對幾名兒子均相當寵愛,加上宋國齊國在干預,鄭國在莊公死後發生長達二十年的內亂。鄭莊公四個兒子先後出任國君,分別為世子忽 (鄭昭公)、公子突 (鄭厲公)、公子亹及公子婴(子儀),最後以子儀被殺、鄭厲公復國結束,並由鄭厲公的子孫繼承鄭國君位。

即位早期

寤生是鄭武公和夫人武姜的長子,叔段是寤生的同母弟。由於他出生時腳先出來造成難產,也就所謂的「寤生」,故取名寤生(寤通“牾”)。武姜因此不喜歡寤生,曾要求鄭武公廢寤生而立段為世子,未獲鄭武公接納。

鄭武公於前744年去世,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

共叔段之亂

鄭莊公即位,武姜为共叔段求大城制(今日滎陽市汜水鎮虎牢關),莊公用不吉為由婉拒,武姜還是繼續求取了京地(今河南滎陽)作為叔段的封邑,稱叔段為「京城」大叔,叔段勢力龐大,鄭國局势危急,《国语·楚语上》记载,叔段以「京城」为患莊公,勾結邊疆守將,郑国几乎因此不能立国。[1]

大夫祭足勸阻莊公,要莊公處置一下叔段,莊公不聽。後來公子呂等大夫也勸阻莊公。莊公向他們表示,即使叔段有發動叛亂的實力,但多行不義的結果,也一定是自取滅亡,但其實莊公心中,已經設計好對付叔段的戰略。

前722年,叔段勾結武姜發動叛亂,突襲鄭國,但莊公早有準備,立刻要公子呂率領了兩百輛戰車,攻打叔段的根據地「京城」,叔段救援不及,被莊公打敗,逃亡共國,是為鄭伯克段於鄢。鄭莊公把母親流放,並軟禁起來,還立誓:不到黃泉(陰間)永不再相見。一年後莊公感到後悔,潁地受封人潁考叔使用「雙關同義」的策略,向莊公進諫。莊公於是掘地至黃色泉水(地下水),和母親相見。[2]

郑庄公对兄弟相残也有悔恨之意,多年之后还公开提到自己有弟弟叔段,却不能平安相处,使得弟弟流亡外国糊口四方。[3]莊公逝世后十数年,郑厉公復位報復政敵,叔段之孙公父定叔出奔卫国,郑厉公说,不可使得叔段在郑国无后,使公父定叔回归郑国。[4][5]

對外關係

東周朝廷的關係

鄭莊公的祖父鄭桓公曾經是周朝朝廷的司徒,父親鄭武公也在周平王時出任卿士。鄭莊公繼承父親的鄭國君位時,也承襲了父親在周朝的卿士職位。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有意擢升虢公、分享鄭莊公的權力。鄭莊公怨恨周王,周王隨即澄清,並以王子狐入鄭為人質,鄭國遂派世子忽入周為人質,史稱「周鄭交質」。[6]

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朝廷準備委任虢公執政,取代鄭莊公。[7]鄭國在這年先後收割了溫地的和成周的,周鄭關係進一步惡化。到了前717年,鄭莊公入朝,周桓王因為鄭國擅自領軍取用王畿的麥,不以禮接待鄭莊公。[8]鄭莊公不滿周王的做法,兩年後 (前716年) 未有稟告周王便和魯國交換領土 (該協議於前711年落實),但同年又與齊國一同入朝。

前706年,周桓王收回鄭莊公在周朝的權力,鄭莊公不朝見周王,於是周王組織聯軍攻打鄭國,此役中周王被鄭將祝聃射箭中傷,周大敗。是為繻葛之戰。但因不希望奪取周天子的权位,鄭莊公與周朝不再有大規模的军事接觸。

與鄰國的關係

郑庄公在位时国力较强,常与邻国发生争端。但与齐交好。

前721年,因为共叔段之子公孙滑投奔卫国,郑、卫爆发战争。在之后,卫州吁杀卫桓公自立,并与宋、陈、蔡进攻郑国,并获得胜利。

前718年,庄公与邢国攻击翼国。同年伐卫,击败南燕国援兵,其后宋进攻邾国,郑伐宋,但宋军随后围困了郑的长葛。

前717年,庄公入侵陈国获得胜利,但陈不同意停战。长葛陷落。

前715年,宋、陈与郑停战,郑、陈联姻。

前712年,郑藉口宋公不尊王而击宋,同时击败北戎侵入。次年鲁、齐参战,而卫、宋、蔡入侵郑与戴国。郑庄公攻克戴国,蔡国退出战争。随后齐、郑入侵同样违背天子命令的郕国。

去世與後續

鄭莊公於前701年去世,世子忽即位,是為鄭昭公。同年,宋莊公威脅祭足立公子突,結果鄭昭公流亡,公子突即位,是為鄭厲公。到了前697年,祭足又趕走鄭厲公而迎接鄭昭公回國。昭公復位兩年後被暗殺,子亹繼位,不足一年即被齊襄公擒殺。祭足再立子儀為鄭伯,在位14年。祭足死後兩年,鄭厲公回國復位,子儀被臣下所殺。鄭厲公死後由其子繼承君位,是為鄭文公。

鄭莊公年表

影视形象

  • 1996年上映的电视剧《東周列國·春秋篇》中,鄭莊公由唐國強飾演。

參考資料

  1. “叔段以京患庄公,郑畿不封。”见徐元诰:《國語集解(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6月第1版,第498页。
  2. 司馬遷史記》鄭世家第十二:莊公曰:「我甚思母,惡負盟,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黃泉,則相見矣。」於是遂從之,見母
  3. 左傳·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第75页。
  4. 左傳·庄公十六年》:“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第202页。
  5. 《左传·隐公元年》
  6. 左傳》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7. 《左傳》隱公三年: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8. 司馬遷《史記》鄭世家第十二: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禮也
前任:
父鄭武公
春秋鄭國君主(第三任)
前744年─前701年
繼任:
子鄭昭公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