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0月5日革命
1910年10月5日革命(葡萄牙語:)是一場發生在1910年的葡萄牙革命。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國王曼努埃爾二世逃亡國外,葡萄牙建立第一共和國。
1910年10月5日革命 | |||||||
---|---|---|---|---|---|---|---|
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第一共和国成立公告(当代纪念插图) | |||||||
| |||||||
参战方 | |||||||
葡萄牙王国 | 葡萄牙共和党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曼努埃爾二世 特塞拉·德索萨 派瓦·科塞罗 |
馬沙多·桑托斯 特奥菲洛·布拉加 阿方索·科斯塔 曼努埃尔·德·阿里亚加 若泽·雷尔瓦斯 | ||||||
兵力 | |||||||
约7,000人 |
约2,000人 3艘巡洋舰 | ||||||
伤亡与损失 | |||||||
至少3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其中至少14人后来不治身亡。 |
共和主义 |
---|
政治主题 |
革命前的葡萄牙處於布拉干萨王朝的統治,王朝末期陷入重重危機。葡萄牙試圖擴展殖民地的計劃卻在英國進軍威逼之下失敗,激起了民憤。1891年1月,共和黨人在北部城市波爾圖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起義,但是最終失敗。1908年里斯本發生了刺殺國王卡洛斯一世及皇太子的案件。社會和宗教信仰觀點的變革,總理若·弗朗哥的專政,改革黨和進步黨等組織的內閣頻頻倒臺,再加上政府未能應對現代化的潮流,都使得共和主義運動風起云湧。當時的共和派人士,尤其是共和黨,從中取得了上風。共和黨宣稱自己是唯一有計畫能將國家回復其失去的地位,並將葡萄牙帶到進步的道路上的。
1908年,若·弗朗哥總理在重重壓力下被迫下臺,但是之後的葡萄牙政局陷于黨派紛爭,一直未能組成一個穩定的政府。1910年10月1日,剛剛當選巴西總統的赫耳墨斯·羅德里格斯·達·豐塞卡出訪葡萄牙,共和黨人乘機進一步擴大游行示威,要求共和。10月3日,陸軍部隊拒絕鎮壓停泊在塔霍河河口的軍艦的叛變,反而聯合海軍包圍里斯本四周。10月4日,兩艘軍艦開始炮轟皇宮,國王曼努埃爾二世慌忙經直布羅陀逃至英國倫敦。10月5日,臨時政府組成,作家特奥菲洛·布拉加出任總統。
共和的新政府宣布廢除君主制,實行政教分離原則。次年,新憲法頒布,制定新的國旗、國歌,由民主選舉產生參眾兩院。
1910年革命被視為是葡萄牙共和政體成功的開始,10月5日亦被葡萄牙定為共和國日,作為公眾假期。在澳門,商業街「十月初五日街」的名稱就是紀念這場革命而來的。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