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語言
漢字
(部+8畫,共11畫,倉頡碼:,四角號碼:21281,部件組合:)
衍生字
來源
漢語
簡體與正體/繁體 | ||
---|---|---|
異體 |
字源
古代字體() |
---|
《說文解字》 (漢·許慎) |
小篆 |
同聲符字((鄭張尚芳 (2003)) )
上古漢語 | |
---|---|
*sreːl, *srel, *srelʔ | |
*selʔ | |
*srel | |
*srelʔ, *srels | |
*srelʔ | |
*srelʔ |
周朝本假借 (, “排泄物”)表示,後來加上和作為意符出分化形聲字「徙」。戰國時期,早期字中代表排泄物的小點演變成的或部件(參見和)訛變為,然而仍作形。楚系文字中的(身體)訛變成(尾巴),[1]秦系文字省略聲符的人形,僅留左邊的。[1]然而李守奎(2015)認為楚系文字「」也許並非與「」(屎)同源。[1]隸楷繼承秦系文字,但部件類化成,[1]巧合地與隸定字(商代文字中的)同形,並加上聲符。
《說文解字》小篆按訛變的隸書錯誤反推徙以二個止所構成,而斷定此為形聲漢字(OC *selʔ):意符 (“走”) + 聲符 (OC *kjɯʔ) 。另一個省去其中一止部件的或體,並不存在於古文字(但恰巧與商周同形)。胡厚宣(1981)提出《說文》中「徙」的古字,是從以「尾」代「」的異體訛變而來,而「尾」的象形又訛變為。[1]《說文》古文一般是戰國文字,而戰國文字確實有借「屎」為「徙」字的,但《說文》收錄的古文訛變嚴重。
李家浩(2010)指出的古字,即,很有可能表明「徙」是形聲漢字(OC *selʔ):意符 (“走”) + 聲符 (OC *sraːl, *sraːls) 的省略 。[1]
發音
- 各地讀音
語言 | 地區 | 徙 |
---|---|---|
標準漢語 | 北京 | /ɕi²¹⁴/ |
哈爾濱 | /ɕi⁴⁴/ | |
天津 | /ɕi¹³/ | |
濟南 | /ɕi²¹³/ | |
青島 | /si⁵⁵/ | |
鄭州 | /si⁵³/ | |
西安 | /ɕi²¹/ | |
西寧 | /ɕji⁵³/ | |
銀川 | /ɕi¹³/ | |
蘭州 | /ɕi⁴⁴²/ | |
烏魯木齊 | /ɕi⁵¹/ | |
武漢 | /ɕi⁴²/ | |
成都 | /ɕi⁵³/ | |
貴陽 | /ɕi⁴²/ | |
昆明 | /ɕi⁵³/ | |
南京 | /si²¹²/ | |
合肥 | /sz̩²⁴/ | |
晉語 | 太原 | /ɕi⁵³/ |
平遙 | ||
呼和浩特 | /ɕi⁵³/ | |
吳語 | 上海 | /ɕi³⁵/ |
蘇州 | /si⁵⁵/ | |
杭州 | /ɕi⁵³/ | |
溫州 | /sz̩³⁵/ | |
徽語 | 歙縣 | /si³⁵/ |
屯溪 | ||
湘語 | 長沙 | /si⁴¹/ |
湘潭 | /si⁴²/ | |
贛語 | 南昌 | |
客家語 | 梅縣 | /sai³¹/ |
桃源 | /sɑi³¹/ | |
粵語 | 廣州 | /sɐi³⁵/ |
南寧 | /ɬɐi³⁵/ | |
香港 | /sɐi³⁵/ | |
閩語 | 廈門 (泉漳) | /su⁵³/ /sua⁵³/ ~動 |
福州 (閩東) | /sɛ³²/ | |
建甌 (閩北) | /si²¹/ | |
汕頭 (潮州) | /sua⁵³/ | |
海口 (海南) | /tua²¹³/ |
釋義
組詞
|
|
|
來源
- “”,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香港中文大學, 2014–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A01292
日語
漢字
徙
(表外漢字)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讀法
朝鮮語
漢字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越南語
漢字
:儒字;讀法:,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來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