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
U+64D8, 擘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64D8

[U+64D7]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64D9]

跨語言

漢字

+13畫,共16畫,倉頡碼四角號碼70502部件組合

派生字

來源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漢字

簡體正體/繁體
異體

字源

形聲漢字(OC *preːɡ:聲符 (OC *peɡ, *pʰeɡ, *beɡ) + 意符

讀音


註解
  • peh/peeh - 白讀;
  • pek/piak - 文讀。
    註解
    • pêg4 - 文讀;
    • bêh4 - 又作
      • 吳語
        • (上海)
          • Wugniu7paq
          • MiniDictpah
          • 維基詞典羅馬化 (上海話)4paq
          • Wiktionary:國際音標 (上海)/paʔ⁵⁵/

韻圖
讀音 # 1/1
(1)
(119)
調 入 (Ø)
開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peak
擬音
鄭張尚芳 /pˠɛk̚/
潘悟雲 /pᵚæk̚/
邵榮芬 /pɐk̚/
蒲立本 /pəɨjk̚/
李榮 /pɛk̚/
王力 /pæk̚/
高本漢 /pæk̚/
推斷官話讀音 bo
推斷粵語讀音 bak1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讀音 # 1/1
現代北京音
(拼音)
構擬中古音 ‹ pɛk ›
構擬上古音 /*pˁrek/ (~ *mə-pˁrek)
英語翻譯 cleave, split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讀音 # 1/1
序號 669
聲符
韻部
小分部 0
對應中古韻
構擬上古音 /*preːɡ/

釋義

  1. 分開;剖裂。
    • 《礼记·内则》:“炮之,塗皆乾,擘之。”
    • 《史记·刺客列传》:“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 《北齐书·高百年传》:“妃把玦哀號,不肯食,月餘亦死,玦猶在手,拳不可開,時年十四,其父光自擘之,乃開。”
    • 唐·白居易《轻肥》诗:“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 宋·陈亮《乙巳春答朱元晦秘书书》之一:“事發之五日,頭重而不可扶,眼閉而不可擘,冥心静念,以一死决不可免矣。”
    • 苏曼殊《东居杂诗》之十九:“舊廂風月重相憶,十指纖纖擘荔枝。”
  2. ;劈擊。
    •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過善﹞拿起石頭,口裏恨着一聲,照過遷頂門擘將去。”
  3. 分配
    • 周立波《懒蛋牌子》:“不叫他参加贫雇农大会,擘果实是三等三级,他怀恨在心。”
  4. 大拇指。参见 ()
    • 《孟子·滕文公下》:“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爲巨擘焉。”《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卷一:“然則古之嬪擘纖而胸束,古之馬喙尖而腹細。”
  5. 撥彈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稱擘。引申為彈奏
    • 《旧唐书·音乐志二》:“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豎抱於懷,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
    • 唐·王建《宫词》之三一:“十三初學擘箜篌,弟子名中被點留。”
    • 元·熊朋来《瑟谱·指法》:“指法擘、托有二説,琴家以大指擡絃爲擘,反爲托。”
    • 元·顾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共看麻姑爪,當座擘箜篌。”
  6. 用线穿針
    • 《方言》第六:“擘,楚謂之紉。”郭璞注:“今亦以線貫針爲紉。”

同義詞

方言用詞 — 拇指[地圖]
語言 地區
文言文
書面語 (白話文)
官話 北京
臺灣
天津
烏蘭浩特
通遼
赤峰
巴彥浩特
呼倫貝爾(海拉爾)
哈爾濱
瀋陽
煙台(牟平)
青島
濟南
洛陽
萬榮
西安
銀川
蘭州
西寧
烏魯木齊
武漢
成都
貴陽
昆明
桂林
柳州
徐州
揚州
南京
合肥
粵語 廣州
香港
香港(新田圍頭話)
佛山
斗門(上橫水上話)
珠海(斗門)
台山
東莞
陽江
南寧
梧州
玉林
合浦(廉州)
吉隆坡(廣府)
贛語 南昌
黎川
萍鄉
客家語 梅縣
興寧
惠東(大嶺)
韶關(曲江)
連山(小三江)
長汀
武平
武平(坪畬)
連城
寧化
于都
瑞金
石城
上猶(社溪)
苗栗(北四縣)
屏東(內埔,南四縣腔)
新竹縣(竹東,海陸)
臺中(東勢,大埔)
新竹縣(芎林,饒平腔)
雲林(崙背,詔安腔)
香港
陸川
陸川(大橋)
沙巴(龍川)
士乃(惠陽)
山口洋
徽語 績溪
晉語 太原
忻州
太僕寺(寶昌)
臨河
集寧
呼和浩特
包頭
東勝
海勃灣
閩北語 建甌
閩東語 福州
福清
馬祖
閩南語 廈門
泉州
漳州
臺北
新北(三峽)
高雄
宜蘭
彰化(鹿港)
臺中
臺中(梧棲)
臺南
臺東
新竹
金門
澎湖(馬公)
新加坡(泉漳)
平南(上渡)
潮州
汕頭
海豐
新山(潮汕)
雷州
海口
莆仙語 莆田
仙遊
南部平話 南寧(亭子)
北部平話 桂林(大河)
吳語 上海
上海(崇明)
蘇州
丹陽
杭州
寧波
溫州
金華
湘語 長沙
婁底
雙峰
全州

組詞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日語

漢字

表外漢字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讀音

  • 音讀(未分類): (haku), (heki), (byaku)
  • 訓讀: (saku)

朝鮮語

漢字

(byeok) (韓字 , 修正式:byeok, 馬科恩-賴肖爾式:pyŏk, 耶鲁式:pyek)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越南語

漢字

儒字;讀法:,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