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
正體
/
繁體
-{
(
)
}-
簡體
-{
(
)
}-
發音
官話
(
拼音
)
:
biāoxīnlìyì
(
注音
)
:
ㄅㄧㄠ ㄒㄧㄣ ㄌㄧˋ ㄧˋ
粵語
(
粵拼
)
:
biu
1
san
1
lap
6
ji
6
官話
(
現代標準漢語
)
+
拼音
:
注音
:
ㄅㄧㄠ ㄒㄧㄣ ㄌㄧˋ ㄧˋ
通用拼音
:
biaosinlìyì
威妥瑪拼音
:
piao
1
-hsin
1
-li
4
-i
4
耶魯官話拼音
:
byāu-syīn-lì-yì
國語羅馬字
:
biaushinlihyih
西里爾字母轉寫
:
бяосиньлии
(bjaosinʹlii)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
:
/pi̯ɑʊ̯⁵⁵ ɕin⁵⁵ li⁵¹⁻⁵³ i⁵¹/
粵語
(
標準粵語
,
廣州
–
香港話
)
+
粵拼
:
biu
1
san
1
lap
6
ji
6
耶魯粵拼
:
b
ī
u s
ā
n lahp yih
廣州話拼音
:
biu
1
san
1
lap
9
ji
6
廣東拼音
:
biu
1
sen
1
leb
6
yi
6
國際音標
(
幫助
)
:
/piːu̯
⁵⁵
sɐn
⁵⁵
lɐp̚² jiː²²/
成語
形容
創立
新奇
的
名目
或
主張
,以表示
與眾不同
[
文言文
,
繁體
]
[
文言文
,
簡體
]
出自:《隋唐演義》第三一回
Dàn jīn zuòzhě, zhǐ qǔ tǐ yàn jù jiāo,
biāoxīnlìyì
éryǐ, yuán méi shèn gǔlì guīzé.
[
漢語拼音
]
同義詞
/
/
/
(
)
反義詞
(
)
/
(
)
/
(
)
參考資料
“
字詞 #18484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漢語),
國家教育研究院
, 20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