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328, 錨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9328

[U+9327]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9329]

跨語言

漢字

+8畫,共16畫,倉頡碼四角號碼84160部件組合

來源

漢語

正體/繁體
簡體

發音


註解:bâ - 白讀, bâu/mâu/biâu - 文讀。
註解:miao5/miou5 - 另讀法(miou5 - 潮州)。

釋義

  1. 金屬製的停船工具。

同義詞

方言用詞 — [地圖]
語言 地區
書面語 (白話文)
官話 北京
臺灣
天津
廊坊
唐山
滄州
保定
石家莊
大名
赤峰
呼倫貝爾(海拉爾)
哈爾濱
瀋陽
青島
濟南
鄭州
西安
銀川
蘭州
西寧
烏魯木齊
武漢
成都
重慶
貴陽
昆明
桂林
柳州
徐州
揚州
南京
合肥
南通
粵語 廣州
香港
台山
贛語 南昌
客家語 于都
徽語 歙縣
晉語 太原
臨河
呼和浩特
張家口
邯鄲
閩東語 福州
長樂
福清
永泰
古田
福安
寧德
壽寧
周寧
福鼎
閩南語 廈門
泉州
漳州
東山
高雄
宜蘭
彰化(鹿港)
臺中
臺中(梧棲)
臺南
臺東
新竹
澎湖(馬公)
新加坡(泉漳)
潮州
汕頭
雷州
海口
莆仙語 莆田
南部平話 南寧(亭子)
吳語 上海
溫州

組詞

  • ()
  • ()
  • ()
  • ()
  • ()
  • ()
  • ()

來源

日語

漢字

表外漢字

(ikari)

讀法

  • 吳音: () (, 歷史)
  • 漢音: () (, 歷史)
  • 訓讀: (, )

詞源1

詞中漢字
いかり
表外字
訓讀
其他表記

(罕見)
(罕見)
(罕見)
(罕見)

發展過程未知。可能派生自古典日語 (ikuri, 海中露出的岩石)

見於西元715年播磨國的《風土記》。[1]

發音

名詞

• () 

  1. (航海) 錨,金屬製的停船工具。
  2. 一種錨形工具,用於繩索或線的尾部,起固定作用。
  3. 一種錨形的抓鉤。
  4. 一種 (kamon),圖案似錨。
衍生詞
俗語
  • ()
  • ()

詞源2

詞中漢字
びょう
表外字
漢音

/beu/ → */bɨəː//bjoː/

來自中古漢語 ()

字綴

• ()  (beu)?

  1. (航海)
衍生詞

參見

  • (ankā)

來源

  1. 1988年(日語),東京小學館
  2. 2006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3. 1998NHK日語發音重音詞典 (日語),東京NHKISBN 978-4-14-011112-3
  4. 1997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143-0

朝鮮語

漢字

(myo) (韓字 , 修正式:myo, 馬科恩-賴肖爾式:myo, 耶鲁式:myo) [1]

  1. ():錨

同義詞

  • (정, jeong) [2]
  • (정, jeong) [3]

衍生詞

來源

  1. 部首聯想到金屬製作的錨。
  2. 部首聯想到石頭製作的錨。
  3. 部首聯想到木頭製作的錨。

沖繩語

漢字

(表外漢字)

讀法

替代寫法

名詞

(平假名,羅馬字,平假名,羅馬字)

  1. 船錨
    同義詞: (ankā)

越南語

漢字

儒字;讀法: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