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
正體/繁體 -{() | }- | ||
---|---|---|---|
簡體 -{() | }- |
詞源
最早見於公元1700年出版的康熙《松溪縣志》,但其指的可能是黃藥子(Dioscorea bulbifera)(Xiang, 2018),可能源自黃藥子外觀看起來像馬脖子上掛的鈴鐺。
另一種說法認為,鑒於馬鈴薯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當地稱呼如/、,多帶有表示“外來”的修飾語,因此Suzuki (2013)認為/ ()可能是/ ()的變體。
發音
- 官話
- 粵語 (粵拼):maa5 ling4 syu4
- 客家語
- 閩北語 (建寧羅馬字):mǎ-lâing-cṳ̂
- 閩南語
- (泉漳話,白話字):má-lêng-chû / má-lêng-chîr / má-lêng-chî / bé-lêng-chû / bé-lêng-chîr / bé-lêng-chî
-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bhê2 lêng5 ze5 / bhê2 lêng1 ze5
名詞
同義詞
衍生詞
|
|
派生詞
- → 臨高語:
- → 壯語:
翻譯
塊莖
日語
詞中漢字 | ||
---|---|---|
ば 二年級 |
れい 常用漢字 |
しょ 表外字 |
音讀 |
詞源
不清楚源頭。由18世紀早期的本草學者小野蘭山最早提及。可能源自漢語族 / (mǎlíngshǔ)。或是 (barei) + (sho),指其形狀看起來像馬脖子上掛的鈴鐺。[1]另一種說法認為, (barei)是的借字,因馬鈴薯是通過荷屬東印度引入日本的。
發音
名詞
• ()
- 馬鈴薯 (Solanum tuberosum)
同義詞
衍生詞
派生詞
- (bareisho fun)
- (bareisho denpun)
來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