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
临川区,简称临川、古称临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抚州市的市辖区,位于江西省东部。临川区是抚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抚州市委所在地,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前身为1995年4月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而来的临川市,在2000年10月随着抚州地区撤地设市转设为抚州市,临川市则随之转设临川区。东与金溪县、东乡区毗邻,西倚崇仁县、丰城市,南濒南城县、宜黄县,北与南昌市进贤县接壤、以汉族为主。基本上为江右民系,通用抚州赣语,区政府在上顿渡镇。
临川区 临川 | |
---|---|
区 | |
区内抚河大桥 | |
临川区在江西省的位置 | |
临川区在抚州市的位置 | |
坐标: 27.9837377°N 116.3553446°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江西省抚州市 |
設立 | 2000年10月 |
語源 | 临汝:时因境内有临水、汝水经流而得此名。[1]:51[2] |
政府駐地 | 青云街道(法律上)[3] 上顿渡镇(事实上)[4] |
下级行政区 | |
政府 | |
• 区委书记 | 吴宜文 |
• 区长 | 李群彪 |
面积 | |
• 总计 | 2,125.49 平方公里(820.66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 | |
• 總計 | 常住人口 110.24万人 |
語言 | |
• 母语(方言) | 赣语抚广片抚州话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344000 |
電話區號 | 794 |
車輛號牌 | 赣F |
行政区划代码 | 361002 |
¥486.14 亿 | |
網站 | 临川区人民政府 |
区域沿革
区域位置
临川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南(昌)赣(州)公路通过境内,向(塘)乐(安)铁路纵贯县西。东邻东乡、金溪县;南接南城、宜黄县;西界崇仁、丰城;北与进贤县毗连,地形狭长,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82公里。据1985年统计,总土地面积1989.57平方公里(约298.7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1.2%。其中耕地占26.4%,山地占51.4%,水域占7.4%,道路和村庄占14.8%。驻地上顿渡镇距抚州市区9公里,距省会南昌市114公里,至首都北京市2114公里。
历史沿革
- 设县前
夏商属扬州地;西周和春秋属吴地;战国先属吴地,中属越地,后属楚地。秦代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九江郡地;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九江郡地;高祖六年后,属豫章郡南城县地(豫章郡辖18县)。[1]:51
- 设县后
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年)划南城县西北境设临汝县;属豫章郡辖21县之一。
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以豫章郡东部置临川郡,属杨州,临汝县属临川郡,郡治设临汝(今抚州市区)。[1]:14
晋代今江西境内属江州,设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安成、浔阳7个郡,59个县。本县属临川郡。
南朝宋齐设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安成、浔阳6个郡,1国(南康国),53县,本县属临川郡。[1]:51
南朝梁陈普通三年(522年)析临汝置定川县(县址在罗针、云山两乡交界处的雷坊)。[1]:14
隋开皇九年(589年)原临川郡更名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西丰、定川二县入临汝,临汝更名临川属抚州。[1]:14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抚州改为临川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临川郡又改为抚州。[1]:15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抚州刺史王园,以州治设在赤岗交通不便,乃迁州治于连樊水西陲。[1]:15
元代设江西行中书省,下辖龙兴、瑞州、袁州、临江、吉安、抚州、建昌、信州、饶州、南康、江州11个路,南丰、铅山2个州,南安、赣州2个总管府,领51县,本县属抚州路。[1]:52
明代设江西省,下辖13个府,1个直隶州(宁都),77个县,本县属抚州府。清代县缩小为75个,增设4个厅,本县仍属抚州府。[1]:52
-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冬,废府、州,各县直属于省。
民国3年,划全省为豫章、浔阳、陵、赣南4道,领81县,本县属豫章道;民国15年废道,县直属于省。
民国21年,省划分为13个行政区,区驻地为:新淦、武宁、瑞昌、鄱阳、临川、上饶、南城、萍乡、吉安、永新、宁都、赣县、龙南。本县属第5行政区(另说属第7行政区);
民国24年缩为8个行政区,区驻地为:武宁、萍乡、吉安、赣荟、浮梁、上饶、南城、宁都。本县属第7行政区;
民国28年扩为11个行政区,本县属第7行政区。
民国31年调整为9个行政区,区驻地为:丰城、宜春、吉安、赣县、浮梁、上饶、南城、宁都、武宁,本县属第7行政区。直至民国38年,本县均属第7行政区未变。[1]:5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5月9日,解放军攻陷临川,成立临川县人民政府;7月归抚州专区,专区治所设在临川;[1]:52同时组建临川市。[5]:98
1950年4月16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改为城关区为县治所在地。[1]:26[5]:98
1951年6月,临川县将城关区改为抚州市(任为临川县属);1953年2月,抚州市改为抚州镇。[5]:98
1954年4月15日,抚州镇划归抚州专署管辖,临川县和抚州镇分治,临川县治在抚州镇。[1]:28[5]:98
1954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抚州市,以临川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5]:98
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抚州市,其行政区域并人临川县。原市区改设抚州镇,仍旧为临川县治。[5]:98
1969年3月3日临川县治迁出抚州镇,建治于上顿渡镇;[1]:33
1969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抚州市,县级,以临川县的抚州镇为其行政区域。[5]:98
1987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临川县、抚州市设立临川市给江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批准抚州市和临川县合并,设临川市(县级)[6][7];然而这个红头文件并没有立即执行。[5]:98
抚州地区行署于1995年3月成立县市合并工作领导小组,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关于落实国务院[1987]147号批文精神,进行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设立临川市几个原则问题的请示》。并在上半年完成,新成立的县级临川市有44个乡镇场,近100万人口,下设两个副县级区过渡性的工作机构,一个是文昌桥区,管辖原抚州市的行政区域;一个是上顿渡区,管辖原临川县的行政区域;过渡期为2-3年。新的临川市委设在原临川县上顿渡镇,市政府设在原抚州市赣东大道。[5]:98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的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和县级临川市,设立地级抚州市,抚州市设立临川区;[8]临川于2000年10月正式撤市设区[9]
地理与生产
临川北部紧临南昌地区,也是抚河中下游平原所在地,是传统农业相对较发达的地方。但这些地方人口密集,人均田地很少,并且田地过于分散,导致这些地方农业并不发达。北部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目前取得较好发展的主要是农产品(以大米为主)的加工,以及一些饲料业和酒业;南部大多为丘陵地带,工业欠发达,多农田,但大多数分布在丘陵之间,难以开展综合作业,且缺乏高产农田。
行政区划
青云街道、西大街街道、荆公路街道、六水桥街道、文昌街道、城西街道、钟岭街道、上顿渡镇、温泉镇、高坪镇、秋溪镇、荣山镇、龙溪镇、大岗镇、云山镇、唱凯镇、罗针镇、罗湖镇、太阳镇、东馆镇、腾桥镇、青泥镇、孝桥镇、抚北镇、崇岗镇、展坪镇、连城乡、桐源乡、湖南乡、七里岗乡、嵩湖乡、鹏田乡、茅排乡、河埠乡、荣山垦殖场、七里岗垦殖场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川區常住人口為1102421人。
物产
- 主要矿产资源:瓷土、煤、稀土、重晶石、矿泉水。
- 野生动物:龟、鳖。
- 土特产品:花炮、特产等临川菜梗、葛粉、腾桥西瓜、晚籼米、青泥柑橘、青水茶叶、龙溪菜、凤凰米粉、金橘饼、桂花皮蛋、藕丝糖、贡面。
语言
临川话属赣语,自上古至周代,临川一直都是三苗的活动地带。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开始有古百越人聚居。这段时期赣地先后隶属吴、越、楚的统治,其居民自当是使用古越语和古楚语。秦汉以后,中原对江西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原的汉语和本地的吴语、楚语互相接触、互相融合,赣语遂逐步形成。
基础教育
临川地区经济不发达,但基础教育较为发达,尤以成绩突出的高中教育闻名于江西省,其影响力则波及省外的更大范围。区内有临川一中,临川二中等重点高中。临川一中和二中合计每年约有30~40名学生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考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的人数则更多。因此不少外地学生慕名前来求学,其中很多来自于临川周边地区,如南昌,丰城以及抚州地区部分县。
临川在国家高考制度下出众的教育业绩,与本地区的历史传统积淀有关。临川自古以来被称为“才子之乡”,人杰地灵,民间有着崇尚教育的传统。其他方面,如较好的师资条件,优质的生源,以及严格高效的应试教育培养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街区6处:
参考文献
- 杨佐经. . 新华出版社. 1993 [2015-11-04]. ISBN 7-5011-18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 .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9).
- https://zwfw.mca.gov.cn/apps/areaWeb/index.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民政部. . 民政部信息中心. [202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1) (中文).
- 临川区民政局. . 问政抚州. 2023-06-02 [202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6) (中文).
- 刘斌. . 方志出版社. 2005: 117. ISBN 7-80192-163-1.
- .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PDF).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11).
- .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 .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