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替代巴士服務

巴士替代鐵路服務英語:)是當旅客列车停運時公共交通部門臨時開通的代替旅客列車公共汽車服務。其實不止是火車,當輕軌運輸系統有軌電車通勤铁路區域鐵路城际铁路等公共交通停運時當局都有可能開設替代的公共汽車。如果出現諸如铁路以及火车故障、铁路事故、工人罢工、鐵路運輸入不敷出等情況時都有可能造成旅客列车停運。[1][2][3][4]

圖為彰化車站行駛類火車班次的遊覽車。

範例

台灣

圖為2022年5月1日因應台鐵工會依法休假,而臨時開的類火車編號卡和登記表。

台灣鐵路花東線鐵路電氣化[5]南迴鐵路電氣化[6]期間在夜間施工封閉路段實行公路替駛,前者是租用遊覽車行駛莒光號610次的花東段,後者是由公路總局協調客運行駛臨時路線。

2022年4月,台灣鐵路工會因為不滿政府未經協商即強推臺鐵公司化方案,而發起「五一勞動節不配合加班」抗議行動,以不加班方式集體合法休假。

4月21日,交通部舉行應變計畫說明記者會,說明2022年5月1日當日台鐵表定列車全數停駛[註 1],以臨時接駁車往返特定台鐵站區間,並藉台灣高鐵班次來補足運能缺口之需求,交通部將這一系列臨時客運接駁路線稱之為「類火車[9]。後來交通部部長王國材表示類火車就是國外的「rail replacement bus service」(實譯「公路替運」)[10]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同年9月18日因為台東發生地震導致花蓮至台東路線不通,台鐵局與交通部公路總局協調自9月19日6時起開行0952(花蓮至玉里)、0953(玉里至台東)等兩條替駛公路客運路線,同月21日起再加開0951(花蓮至台東)一條替駛公路客運路線[11][12] [13];而後同月30日花蓮到玉里路段恢復行駛後花蓮-玉里-台東接駁巴士不再行駛,取而代之的是依據鐵路到發時刻進行接駁的玉里至富里的接駁巴士。[14][15]

日本

日本在311大地震之後,以快速公交形式代替氣仙沼線大船渡線的服務,並逐步修復軌道,但也有一些區間確定不會恢復鐵路服務。

加拿大

國家客運鐵路網的運營商維亞鐵路使用術語「bustitution」來指鐵路替代巴士服務取代鐵路[1]

中国大陆

2023年12月15日,北京公交第一客运分公司于北京地铁昌平线追尾事故次日在朱辛庄站西二旗站间开行接驳公交

2021年5月14日至2024年12月30日,长春有轨电车54路55路长春轨道交通5号线施工而缩短至长影临时终点站(红旗街与建工南路交会处),长影至原终点工农大路间由公交免费接驳车辆代为运行[16]

2023年5月11日早上7点20分左右,广州地铁一号线列车在行经陈家祠及相邻站的区间时,隧道内传出巨大声响,并发出强光[17]。随后地铁方面发出声明,称因供电设备故障出现导致列车延误,并在芳村至东山口区间启动地铁应急公交接驳,广州一汽巴士立即派出34辆车进行应急公交接驳。上午8时57分,广州地铁官方微博表示1号线供电设备故障已排除,行车间隔开始逐步恢复正常[18]

2023年12月14日晚,北京地铁昌平线西二旗至生命科学园段发生列车追尾事故。次日,昌平线维持朱辛庄站至昌平西山口站、西二旗站至西土城站分段运营,朱辛庄至西二旗段由免费摆渡公交代为接驳[19]

2023年12月16日至22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因实施贯通改造,唯亭至阳澄湖东段暂停运营,由昆山公交开行的代行公交覆盖该区段的地铁服务。

臺灣

臺北捷運與多家公車業者簽有合約,在服務中斷時,必須提供替代的接駁服務,另外也有兩次長期的替代接駁(納莉風災木柵線系統切換期間)和一次先導接駁南港展覽館站設站後與昆陽站之間未通車期間)服務。

香港

香港輕鐵506綫杯渡路架空路軌工程與九廣西鐵屯門站興建工程於2002年7月14日暫時停駛並改由506臨時巴士代替,而高架化後卻因為各種因素未能恢復輕鐵而演變成港鐵巴士506綫至今。

美國

鐵路替代巴士服務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很常見,主因是服務意外中斷。例如2012年10月颶風桑迪曾對紐約地鐵造成嚴重損壞,因此需要透過等值的替代巴士提供臨時服務[20]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鐵路替代巴士服務

註釋與參考文獻

註釋
  1. 2022年4月30日,台鐵局在經盤點乘務人力後,事後仍在官網決定會於2022年5月1日當天臨時機動開行12列次區間車和6列次區間快車[7][8]
參考資料
  1. .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202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2. 'Limited MTA service backj Thursd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n 紐約每日新聞 website, viewed 2013-07-09
  3. An example appears in a 2009 editorial. See: Parker, Christopher. . Vermont Rail Action Network. 2009-01-19 [200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4. Weyrich, Paul M. and William S. Lind. (PDF). Americ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 1999-05 [2016-09-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7-05).
  5. .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6. .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0-03-18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7. .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8. 汪淑芬、陳政偉. . 中央通訊社.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9. 汪淑芬、唐聲揚. . 中央通訊社.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10. 鄭瑋奇. . 自由時報. 202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1. 陳心瑜.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9-18 [202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8) (中文(臺灣)).
  12.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2-09-18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中文(臺灣)).
  13.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2-09-21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中文(臺灣)).
  14.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2-09-30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1) (中文(臺灣)).
  15. 鄭瑋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9-28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中文(臺灣)).
  16. . 中国吉林网. 2021-05-15 [202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9).
  17. 李天研. . 广州日报.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18. . 南方网. 2023-05-11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19. .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15 [2023-12-15].
  20. .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新闻稿). 2012-10-31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