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
建制沿革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縣東部地置原豐縣,原豐列為首邑。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原豐與侯官合並,稱東部侯官。隋開皇九年(589年)東部侯官改稱原豐縣,開皇十二年(592年)原豐县改稱閩縣。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析閩縣置侯官縣。武德八年,侯官縣並入閩縣。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再分閩縣置侯官縣,元和三年(808年)再並侯官入閩縣,元和五年(810年),復析閩縣置侯官縣。
闽龙启元年(933年),改侯官縣為閩興縣。闽永和元年(935年),閩興縣復名侯官縣。明萬歷八年(1580年),懷安縣(析自閩縣)並入侯官縣。民國元年(1912年),閩縣、侯官縣合並為閩侯縣,侯官縣建置從此取消。[1][2]
国主
職官
知縣
| 姓名 | 籍貫 | 出身 | 上任時間 | 备注 |
|---|---|---|---|---|
| 劉鴻嘉 | 浙江湖州府歸安縣 | 崇禎十三年第三甲進士 | 顺治、康熙年間 | |
| 虞寧 | 江南鎮江府金壇縣 | 顺治四年第三甲進士 | 顺治、康熙年間 | |
| 王嗣昌 | 直隸真定府趙州高邑縣 | 舉人 | 顺治、康熙年間 | |
| 葉泗 | 廣東廣州府香山縣 | 顺治、康熙年間 | ||
| 談震德 | 江南揚州府江都縣 | 貢生 | 顺治、康熙年間 | |
| 路毓相 | 陝西同州府 | 顺治、康熙年間 | ||
| 張秉孝 | 奉天遼陽州 | 顺治、康熙年間 | ||
| 劉嘉猷 | 江西撫州府金谿縣 | 舉人 | 康熙十二年 | |
| 姚震 | 安徽徽州府休寧縣 | 康熙年間 | ||
| 華泰址 | 江蘇常州府無錫縣 | 蔭生 | 康熙年間 | |
| 李貢嘉 | 山西平陽府絳州 | 拔貢 | 康熙年間 | |
| 劉址 | 河南汝寧府新蔡縣 | 康熙九年第三甲進士 | 康熙年間 | |
| 金章 | 監生 | 康熙年間 | ||
| 張新祚 | 山西平陽府絳州 | 生員 | 康熙三十年 | |
| 譚述 | 江蘇淮安府清河縣 | 廩生 | 康熙三十四年 | |
| 劉耀龍 | 蔭生 | 康熙三十九年 | ||
| 馬元愷 | 雲南臨安府石屏州 | 舉人 | 康熙四十二年 | |
| 程淞 | 安徽徽州府歙縣 | 舉人 | 康熙四十八年 | |
| 龔廷颺 | 湖北安陸府景陵縣 | 康熙四十二年第三甲進士 | 康熙五十年 | |
| 劉懋靈 | 廣西慶遠府宜山縣 | 拔貢 | 康熙五十七年 | |
| 李率先 | 直隸保定府祁州深澤縣 | 康熙四十八年第三甲進士 | 康熙五十九年 | |
| 王夢賢 | 四川嘉定府榮縣 | 舉人 | 雍正元年 | |
| 蘇本潔 |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 | 舉人 | 雍正六年 | |
| 陳克嵩 | 浙江杭州府海寧州 | 監生 | 雍正八年 | |
| 汪郊 | 浙江湖州府歸安縣 | 貢生 | 雍正九年 | |
| 沈楩 | 浙江湖州府烏程縣 | 乾隆三年 | ||
| 姚循義 | 江西饒州府浮梁縣 | 拔貢 | 乾隆十三年 | |
| 王裕璸 |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 監生 | 乾隆十七年 | |
| 楊愚 | 山西太原府興縣 | 乾隆四年第三甲進士 | 乾隆十八年 | |
| 柯欽錦 | 江西九江府彭澤縣 | 舉人 | 乾隆二十年 | |
| 張元芝 | 安徽和州含山縣 | 乾隆二十二年 | ||
| 徐德峻 | 浙江金華府蘭谿縣 | 乾隆二年第三甲進士 | 乾隆二十四年 | |
| 段玠 | 山西平陽府浮山縣 | 舉人 | 乾隆二十八年 | |
| 朱景英 | 湖南常德府武陵縣 | 舉人 | 乾隆三十一年 | |
| 趙由俶 | 江西建昌府南豐縣 | 副貢 | 乾隆三十四年 | |
| 張可傅 | 山西平定州 | 舉人 | 乾隆三十四年 | |
| 程廷 | 安徽徽州府歙縣 | 舉人 | 乾隆三十六年 | |
| 潘鳴謙 | 四川重慶府涪州 | 舉人 | 乾隆三十七年 | |
| 張潤 | 直隸保定府安州 | 舉人 | 乾隆四十年 | |
| 王學源 |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 副貢 | 乾隆四十五年 | |
| 楊廷理 | 廣西柳州府馬平縣 | 拔貢 | 乾隆四十六年 | |
| 黃呈翬 | 安徽徽州府休寧縣 | 監生 | 乾隆五十二年 | |
| 謝賚 | 江蘇常州府武進縣 | 乾隆四十三年第二甲進士 | 乾隆五十四年 | |
| 謝肇? | 乾隆五十八年 | |||
| 汪光緒 |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 舉人 | 乾隆五十八年 | |
| 畢所譡 | 山東登州府文登縣 | 副貢 | 嘉慶元年 | |
| 王桂 | 嘉慶七年 | |||
| 鄭佐廷 | 安徽寧國府旌德縣 | 舉人 | 嘉慶十七年 | |
| 包幹臣 | 安徽寧國府涇縣 | 舉人 | 嘉慶二十一年 | |
| 張學尹 |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 嘉慶十六年第二甲進士 | 嘉慶二十一年 | |
| 袁鴻 | 江蘇蘇州府震澤縣 | 監生 | 道光元年 | |
| 黃宅中 | 山西保德州河曲縣 | 道光二年第二甲進士 | 道光九年 | |
| 瑞光 | 道光三年第二甲進士 | 道光十一年 | ||
| 張汝敦 | 安徽鳳陽府鳳臺縣 | 舉人 | 道光十五年 | |
| 唐黃裳 | 湖南永州府零陵縣 | 拔貢 | 道光二十年 | |
| 袁萬里 | 山東臨清州邱縣 | 拔貢 | 道光二十七年 | [lower-alpha 1] |
注释
- 《重纂福建通志》僅收錄至袁萬里,後續知縣見於《閩侯縣志》。
参考文献
-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 閩侯縣志,方志出版社,2001.12,ISBN 7-80122-636-4
- 《三国志 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有司以闻,黜为候官侯,遣之国。”
- 《宋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九》:“義熙七年四月,季高卒於晉康,時年五十三。追贈龍驤將軍、南海太守,封候官縣侯,食邑千戶。”
- 《宋書·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候官侯相,前漢無,後漢曰東候官,屬會稽。”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二年,封候官縣侯,邑五百戶。”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八,清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 《閩侯縣志》,卷之六十職官五,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歐陽英、陳衍、劉必壽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