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
历史
中国皇族女性用凤凰形象做头饰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宋朝时,凤冠成为皇族命妇礼服首服。明朝皇族沿袭,皇后、妃嫔使用的礼服冠被称为凤冠。在非官方文献中,外命妇佩戴的礼服冠,亦称为凤冠。清朝皇族使用滿族服飾,女性礼服首服虽饰以凤凰,但称朝冠[1]。
明朝
明朝皇族命妇中,以皇后级别最高。洪武三年(1370年),皇后礼服定制,“其冠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十二钿”。皇后常服冠则为双凤翊龙冠。洪武四年(1371年),更定为龙凤珠翠冠,“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用织金龙凤文,加绣饰”。永乐三年(1405年),更定皇后常服冠,“冠用皂縠,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珠。翠凤二,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二,花八蕊,翠叶三十六。珠翠穰花鬓二,珠翠云二十一,翠口圈一。金宝钿花九,饰以珠。金凤二,口衔珠结。三博鬓,饰以鸾凤。金宝钿二十四,边垂珠滴。金簪二。珊瑚凤冠觜一副。永乐三年(1405年),更定皇后礼服,“其冠饰翠龙九,金凤四,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珠结,馀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小珠花数如旧。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十二,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环一对。皂罗额子一,描金龙文,用珠二十一[2]”。
洪武三年(1370年),定皇妃礼服,礼服冠“冠饰九翚、四凤花钗九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九钿”。常服为鸾凤冠。“又定山松特髻,假鬓花钿,或花钗凤冠。”洪武五年(1372年),定内命妇礼服,三品以上花钗、翟衣,四品、五品山松特髻,大衫为礼服。永乐三年(1405年),更定皇妃礼服,“九翟冠二,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饰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四,皆口衔珠滴。冠中宝珠一座,翠顶云一座,其珠牡丹、翠穰花鬓之属,俱如双凤翊龙冠制,第减翠云十。又翠牡丹花、穰花各二,面花四,梅花环四,珠环各二。”嘉靖十年,始定九嫔礼服,“冠用九翟,次皇妃之凤[2]”。
洪武三年(1370年),定皇太子妃礼服,与皇妃同。常服则用犀冠,刻以花凤。永乐三年(1405年),更定皇太子妃礼服,“九翚四凤冠,漆竹丝为匡,冒以翡翠,上饰翠翚九、金凤四,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九树,小珠花数如之。双博鬓,饰以鸾凤,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九,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环一对。珠皂罗额子一,描金凤文,用珠二十一。”[2]
洪武三年(1370年),定親王妃礼服,为九翚四凤冠。永乐三年(1405年),又定九翟冠,制同皇妃。公主冠服,与亲王妃同,惟不用圭[2]。
永乐三年(1405年),定亲王世子妃、郡王妃、郡主冠服,亲王世子妃与亲王妃同,惟冠用七翟。郡王妃冠与亲王世子妃同。郡主冠服与郡王妃同。惟不用圭,减四珠环一对[2]。
郡王长子夫人礼服冠为珠翠五翟冠,鎮國將軍夫人、辅国将军夫人、奉國將軍淑人、鎮國中尉恭人、輔國中尉宜人冠服同。惟辅国将军夫人以下冠用四翟,辅国中尉宜人、奉国中尉安人冠用三翟。县主、郡君、縣君、鄉君礼服相同,唯冠不同,依次是珠翠五翟冠、四翟冠、三翟冠[2]。
注释
- 黄强. . 编辑:邢贺扬. 人民政协网,来源:北京晚报. 2016-10-12 [201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3) (简体中文).
- 《明史·卷六十六·志第四十二·輿服二》皇后冠服:洪武三年定,受册、谒庙、朝会,服礼服。其冠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十二钿。祎衣,深青绘翟,赤质,五色十二等[……]县君冠服,与郡君同,惟冠用三翟。乡君冠服,与县君同,惟大衫用丹矾红,褙子、霞帔金绣练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