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語:)是法国歷史上第一個由法蘭西人自己開創的朝代,它讓法蘭西人從西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中解放出來,並讓本國的國名、文化和語言轉化為純粹的法蘭西式,持續時間為987年~1328年,上承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
王室徽章 | |
國家 | 法兰西王国 |
---|---|
先前王室 | 加洛林王朝 |
頭銜 | 拉丁帝国皇帝 法兰西国王 纳瓦拉国王 等多个头衔 |
創立 | 987年 |
創立者 | 雨果·卡佩 |
最後統治 | 查理四世 |
解體 | 1328年 |
分支 | 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奧爾良王朝、勃艮第王朝、葡萄牙勃艮第王朝、阿維斯王朝、布拉干萨王朝、安茹-西西里王朝、埃夫勒王朝 |
法國历史 |
---|
历史系列条目 |
法国主题 |
卡佩王朝由雨果·卡佩建立,在法蘭克王國滅亡後一度成為欧洲最強大的王室,既使其本家在14世紀絕嗣了,但其廣義上的後代依然大量的存在世界,卡佩王朝的支系瓦卢瓦王朝持續统治法國到1589年,而另一支系波旁王朝則掌控法國到1830年,在法國大革命後又由奥尔良王朝接替到1848年,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仍是卡佩王朝的分支——波旁王室的後裔。[1]
在卡佩王朝出現的三百多年的時間內,歐洲正处於中世纪盛期,不同於之前的农业革命、贸易复兴和城市階級都相繼出现,庄园制度和骑士的兴起,中央集权型的國家開始慢慢形成。卡佩王朝的存在使得高卢地區大部份的語言、经济和民俗達到了統一,迅速發展出了一個不同於法蘭克文化的“法蘭西文化”,讓原本鬆散的高盧部落們擁有了作為法國人的民族意識,使得法國逐渐領先其它歐洲國家,先一步成为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国家[2]。
歷史
起源
巴黎伯爵家族(后改封法兰西公爵);他们曾在加洛林王朝时期断断续续地出任法蘭克国王。在加洛林王朝最后几个国王在位时期,该家族是法国的实际统治者。“卡佩”是卡佩王朝建立者雨果·卡佩的绰号。由于雨果·卡佩的父亲大雨果是图尔圣马丁修道院院长,因此“卡佩”(Cappet)一名可能源于“圣袍”(拉丁語:)一词。
王朝的建立
自9世纪开始,北欧诺曼人频繁地入侵西法兰克王國,巴黎屡遭洗劫。885年诺曼人再次进攻巴黎,遭到强者罗贝尔之子巴黎伯爵厄德率领的巴黎军队的阻击。由于厄德在巴黎保卫战中声威大震,887年被推选为西法兰克国王。但诺曼人的威胁缓解后,厄德的地位不稳,遭到法国一些大封建主的反对。在经历了893年-898年的6年内战后,厄德死去,其兄弟罗贝尔放弃了斗争,臣服于那些大封建主拥立的加洛林王室的纯朴的查理,接受“法兰西公爵”的称号,领有巴黎、奥尔良、图尔、夏尔特尔等地,内战终止。[3]
纯朴的查理统治晚年,内讧重启。罗贝尔被西部贵族拥戴为王,联合勃艮第公爵鲁道夫和韦芒杜瓦伯爵赫伯特,923年在苏瓦松击败了查理的军队,但罗贝尔也在此役中阵亡。查理后被赫伯特囚禁,罗贝尔之婿鲁道夫被推选为王(923年-936年)。鲁道夫死后无嗣,罗贝尔之子伟大的于格凭其实力完全可以继承王位,但他效仿昔日法兰克宫相故伎,专事幕后操纵,仍让查理之子继位。直到987年,加洛林末代国王路易五世死去,伟大的于格之子于格·卡佩被贵族和高级僧侣推选为国王,是为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的开端。
群雄逐鹿
于格·卡佩即位之时,王权仍然式微,贵族们各自为政,法兰西分为许多独立的公国和伯国。北部的诺曼底公国是911年纯朴的查理割让给诺曼人领袖罗洛建立的;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势力更盛。东北部的佛兰德尔伯国是863年左右秃头查理为了防御诺曼人入侵赐予鲍德温伯爵而建立的,该国与英格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公国是不列颠的布列吞人的移民建立的,不承认法王的权威。南部是亞奎丹公国和法国几乎不发生关系,该地区的人甚至不知道卡佩王朝。东部的勃艮第公国是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分裂出来的。南端的图卢兹伯国是法兰西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它和亞奎丹公国一样,长期保持者独立地位。[4]
这些大封建主形式上承认法国国王为宗主,实际上完全独立,俨然为自己领地内的君主。而10世纪末的国王的权力仅限于被称为“法兰西岛”的王室领地之中,仅是一个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的狭长地带,即使在该地之内也有封建主不服从国王的管辖,粗鲁、猥琐的骑士们桀鹜不驯,有的公然拦路抢劫。最初几代卡佩国王除了一顶尚有几分吸引力和几分神秘色彩的王冠之外,没有可与周边大封建主相抗衡的东西。这些卡佩君主居无定所,既没固定的行政机构,也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甚至国王本人也亲自参与打家劫舍。[5]
于格·卡佩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即位之初便为自己的儿子虔诚者罗贝尔加冕。虔诚者罗贝尔为保证有男嗣继承王位,先后离弃了未能生育儿子的两位王后,第三位王后为之生了4名儿子。继承权的归属又成问题,经过残酷的宫廷斗争,长子继承制得以确立(如果长子早亡,则由次子继之,如此类推),这就确定了王位的有序传承。[5]
攘外必先安内
路易六世身材肥硕,绰号胖子。路易六世既贪食又好色,年轻之时就大腹便便,据说原因在于其继母投放慢性毒药催他早死,虽然如此,其政绩还是不可抹杀。1108年路易六世继位之时,法兰西王权力量还很薄弱,法兰西岛的小领主们经常侵扰教会和修道院,盗窃谷物酒类。路易六世在主教和修道院长的申诉下,进行了无数次的征伐,弭平了地方小领主的放纵现象,加强了国王在王室领地内的权威。他支持城市公社运动,从而获得了“公社的父亲”绰号;御前会议,选拔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到路易六世去世时,王室领地内的男爵们不仅认识到法国国王是他们的最高宗主,而且也是个实际统治者。此外,路易六世支持教宗对德意志皇帝的斗争,对教会友好,获得了“教会的长子”的称号。[6]
12世纪卡佩王朝在王领之外一切活动中最富戏剧色彩的是路易七世的婚姻及其得失。1137年,路易七世冲龄继位。在路易六世生前的斡旋下,路易七世迎娶亞奎丹公国女继承人艾莉诺为,按照惯例,公国本身作为随嫁品带入卡佩王室,这一联姻使得王室领地一夜之间成为王国境内最大者。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1147年-1149年),有傳聞說艾莉诺与她的叔叔安条克公爵普瓦捷的雷蒙同枕共眠。戰後艾莉诺提出兩人婚姻无效,路易七世1152年同意。八周后,艾莉诺改嫁后来成为金雀花王朝国王的安茹伯爵亨利,亞奎丹公国这份嫁妆也从法兰西王室手中转给亨利。此消彼长,英格兰王国领地随着法兰西王国王室领地重新退缩而膨胀,英法关系日趋复杂。此外,路易七世也在对布爾日總教區總主教的任命问题上与教宗发生了冲突,以路易的妥协告终。路易七世在位时期是法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之一,国内相对平静,旧城复苏、耕地扩大,文化上也有所进步(如经院哲学的先驱阿贝拉尔即生活在这个时代)。[4]
与金雀花王朝的斗争
到12世纪晚期,卡佩王朝已经改变了原先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魄形象,王权的威慑力和向心力已经有了较明显的增强。在此背景下,强势的君主也迎合了时代需要,腓力二世(1180年-1223年在位)注定成为这个典型的君王。在跑开了摄政势力和平定了香槟伯爵、佛兰德尔伯爵的叛乱后,腓力二世还设置了国王参政院、高等法院,对首都巴黎的扩建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并对南法天主教异端阿尔比派进行讨伐。
腓力二世在位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对金雀花王朝的斗争并开拓王室领地。腓力当政之初,王领地小,英格兰势力在大陆的膨胀成为法国君主权力的巨大威胁。早在路易七世在位时,法国就支持英王子理查的反叛行动;理查继位后,法方又怂恿其弟约翰倒戈;约翰继位后,法国又收买其侄布列塔尼公爵阿蒂尔一世与之为敌直至阿蒂尔于1203年被约翰所杀。通过这一系列的分化和军事行动,1204年法兰西岛以西的诺曼底、缅因、安茹、普瓦图以及布列塔尼等地已被纳入王室领地内。约翰对于失却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一直于心不甘(他也因此获得“失地王”的绰号),于是联合佛兰德尔伯爵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等反法势力与腓力二世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214年7月,双方在布汶决战,法国方面最终获胜,佛兰德尔伯爵被俘。[5]
后来英格兰贵族反叛约翰,以腓力二世的继承人路易王子(即后来的路易八世)娶了约翰甥女布兰卡为由拥戴路易为王,1216年,路易进入伦敦加冕,并得到苏格兰国王的承认。如按英格兰国王称号序列,他应被称作路易斯一世。但路易此举后来失去了其父腓力的支持。年末,约翰去世,其子亨利三世年幼登基,英格兰诸侯纷纷背弃路易而效忠亨利,路易在1217年林肯战役战败后不得不放弃宣称英格兰王位并回到法国。
圣路易
腓力二世死后,其子路易八世在位仅三年(1223年-1226年在位),在一次亲征图卢兹的阿尔比派时染病身亡。
为卡佩王朝的历史留下厚重一页的另一位国王是路易九世。路易九世在位时间虽然长达44年(1226年-1270年在位),但实际主政仅18年,前半段时期(1226-1252年)一直为其母布蘭卡摄政和輔政。路易九世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鲜明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他对正统天主教以外的一切非正统信仰或异端均持排斥甚至绝不容忍的态度:如先后在1248年和1270年两次率领十字军劳师远征(均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远征时期因染病命丧突尼斯);还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协助罗马教廷严惩法国南方的异端。另一方面,路易九世在基督教内部却又处处宣扬和解精神,甚至与亞拉岡王國达成协议,主动放弃了巴塞罗那和鲁西永等地的宗主权,以及让英王获得了部分领地,作为英王承认自己的宗主地位的条件。在他看来,君主的权力和威望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国土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附庸的数量以及附庸本身的重要性。[7]实际上路易九世在领土问题上也不是那种无原则的退让主义者,他仍是“最有效的为扩张国土而努力工作的国王之一”,他“决不放过一个缔结有利的条约和通过漂亮手段获得额外领土的机会”[8]。路易九世在位期间,特别是在后期,法国经济繁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呢绒、纺织、丝织和亚麻业兴旺。巴黎不仅是全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还是西欧教育文化中心,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即在此接受教育。[4]
使路易九世声名远播的主要是其虔诚的“圣徒”形象。据记载,青少年时代的路易九世热衷于将王宫摆满豪华家具,喜穿精美鲜艳服饰;不喜读书,却爱打猎、放鹰及各种娱乐活动;甚至有人指控他具有调情放荡的劣迹,直至其母亲为之娶了妻子才收心。但是正是这样一位浪子少年,在中年以后一改陋习,虔信天主教。路易九世在宫廷中恪守宗教仪轨,每天要做两次弥撒,午夜时分还要起床祈祷。他对圣物的崇拜达到了近乎痴狂的程度,因此他花费重金从拜占庭皇帝那里购得据称是耶稣当年使用过的物品如荆棘冠、圣矛以及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残片等等,而且还专门建造了闻名后世的小圣堂以供奉这些圣物。路易九世常以慈善家的面目出现在公众生活之中,还奉行苦行精神长期斋戒、衣着朴素。路易九世的虔信精神及其实践在其在世时即已博得社会民众的普遍敬仰,因此在他去世不久,人们就自发地称之为“圣徒”并纷纷前往他的墓地进行祈祷。1297年,教宗博義八世正是通谕封授路易九世为“圣徒”,并将其忌日(8月25日)作为天主教世界共同的纪念日。[5]
腓力四世
路易九世之后的卡佩王朝还有6位国王先后继位,其中对后世法国影响最大的是腓力四世(1285年-1314年在位)。由于其兄长早死,腓力四世以幼子的身份承其父位,时年17岁。腓力四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身材高大,长相俊美,因此人称“美男子腓力”。他迎娶香槟伯国及纳瓦拉王国女继承人胡安娜为王后,从而使王权在法国东部有了较稳定的基础,同时又使法国与西南方的纳瓦拉王国产生了数百年难以割断的联系。腓力四世又与英国方面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纷争,但其在位期间法国西南部的领地依然未能纳入王领。腓力四世还多次征伐因不满法国重税政策的北方经济重地佛兰德伯国。由于长期频繁的军事行动需要大量的经费,不健全、不规范的税收体制使得腓力四世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财政支持。因此,腓力四世驱逐拥有巨额财富的犹太人,并霸占了他们的财产;随后来自伦巴德的银行家们也遭到同样的厄运。1312年,在向教宗施加压力要求宣布圣殿骑士团为异端。而后腓力四世处决了骑士团大部分高层人员后将大部分骑士团财产划归己有。[5]
腓力四世在位时期做出的最具持久影响的决策是对教会所奉行的强硬政策。13世纪末,为筹措战争经费并满足王室各种开销,腓力四世下令向一直享有各种免税特权的法国教士开征俗世什一税,此举遭到教宗博義八世的强烈抨击和抵制。为制造一种全民授权、全民支持的氛围,腓力四世于1302年在巴黎圣母院召开了由教职人员、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参加的国务会议,这次会议被认为是法国三级会议的始祖,而且是法国由割据君主制转向等级君主制的标志。1303年,法王派駐在意大利的宫廷大臣诺加莱在教宗驻地囚禁了教宗并大加凌辱,博義八世后虽被救出但旋即忧愤而死。此后教宗的威势江河日下。腓力扶植法国的主教登上教宗御座,并在1309年把聖座从罗马迁至法国境内的“飞地”阿维农,此后近70年,被称为“阿维农之囚”的教宗便为法籍教士和法国世俗权力把持。[2]
君主列表
西法兰克王国时期
肖像 | 名称 | 加冕时间 | 在位结束 | 备注 |
---|---|---|---|---|
厄德一世 | 888年2月29日 | 898年1月3日 | 巴黎伯爵强者罗贝尔之子 | |
罗贝尔一世 | 922年6月29日 | 923年6月15日 | 巴黎伯爵强者罗贝尔之子,厄德一世之弟 |
法兰西王国时期
- 于格·卡佩(原巴黎伯爵,后加冕)987年-996年)
- 罗贝尔二世(虔诚者)(996年-1031年)
- 亨利一世(1031年-1060年)
- 菲利浦一世(正义者)(1060年-1108年)
- 路易六世(胖子)(1108年-1137年)
- 路易七世(1137年-1180年)
- 菲利浦二世(1180年-1223年)
- 路易八世(狮子路易)(1223年-1226年)
- 路易九世(圣路易)(1226年-1270年)
- 菲利浦三世(勇敢者)(1270年-1285年)
- 菲利浦四世(美男子)(1285年-1314年)
- 路易十世(顽固者)(1314年-1316年)
- 菲利浦五世(1316年-1322年)
- 查理四世(美男子)(1322年-1328年)
参考来源
- 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 Edward Burns, Robert Lerner, Standish Meacham, Western Civilizations, ISBN 978-7-5006-4251-0.
- Christian Settipani, La Préhistoire des Capétiens, éd. Patrick Van Kerrebrouck, p. 399, 1993.
- 张芝联. 《法国通史》. 58页.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ISBN 978-7-301-15654-4.
- 陈文海. 《法国史》. 87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ISBN 978-7-010-04292-3.
- M. Bloch, Les Rois thaumaturges: étude sur le caractere surnaturel de la puissance royale, Paris, 1961.
- The New Encyclepaedia Britannica, Chicago, c1993
- François Guizot: Histoire de la Civilisation en France, 2008, ISBN 978055458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