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
学院奖最佳音效剪辑奖(英語:)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针对每年在电影音效剪辑领域有杰出表现的电影所颁奖的年度奖项,这一奖项一般会颁发给获奖影片的音效剪辑总监,有时电影的音效设计师也会共同分享这一奖项。
| 学院奖最佳声音剪辑奖 | |
|---|---|
| 国家/地区 | 美国 |
| 主办单位 |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
| 首次颁发 | 1963 |
| 最近颁发 | 2019 |
| 官方网站 | http://www.oscars.org |
这一奖项最早是在第36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颁发的,但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叫音效剪辑奖,而是以“特别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的形式颁发)。从第50届学院奖开始,音响效果剪辑("Sound Effects Editing")奖设立,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评奖规则要求获提名这一奖项的电影必须达到两部或以上,否则要么以“特别成就奖”来颁发,要么干脆就不会颁奖。因此1968-1974年、1976、1978、1980这十年的电影都没有获得过这一奖项[1]。自第93届奧斯卡金像奖开始,最佳音效剪辑奖与最佳音响效果奖合并为奥斯卡最佳音响奖。[2]
以下列出获得这一奖项提名的电影名单,包括「最佳音效 (Sound Effects)」(1963–1967)针对音效剪辑类的特别成就奖(1975,1977,1979,1981)、「最佳音效剪輯 (Sound Effects Editing)」(1981–1999)、「最佳聲音剪輯 (Sound Editing)」(2000–2019)。
获奖及提名名单
1960年代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 1963 (第36屆) | ||
| 《疯狂世界》 | 沃爾特·埃利奧特 | |
| 《雄鹰聚会》 | 羅伯特·布拉頓 | |
| 1964 (第37屆) | ||
| 《007系列之金手指》 | 諾曼·汪斯多 | |
| 《喷气赛车》 | 羅伯特·布拉頓 | |
| 1965 (第38屆) | ||
| 《疯狂大赛车》 | 特雷格·布朗 | |
| 《列車大逃亡》 | 沃爾特·羅西 | |
| 1966 (第39屆) | ||
| 《霹雳神风》 | 戈登·丹尼爾 | |
| 《联合缩小军》 | 沃爾特·羅西 | |
| 1967 (第40屆) | ||
| 《決死突擊隊》 | 約翰·鮑恩 | |
| 《惡夜追緝令》 | 詹姆斯·理查德 | |
| 1968 (第41屆) | ||
| 未頒發 | ||
| 1969 (第42屆) | ||
| 未頒發 | ||
1970年代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 1970 (第43屆) | ||
| 未頒發 | ||
| 1971 (第44屆) | ||
| 未頒發 | ||
| 1972 (第45屆) | ||
| 未頒發 | ||
| 1973 (第46屆) | ||
| 未頒發 | ||
| 1974 (第47屆) | ||
| 未頒發 | ||
| 1975 (第48屆) | ||
| 《兴登堡遇难记》[note 1] | 彼得·貝科斯 | |
| 1976 (第49屆) | ||
| 未頒發 | ||
| 1977 (第50屆) | ||
| 《第三类接触》 [note 1] | 法蘭克·華納 | |
| 1978 (第51屆) | ||
| 未頒發 | ||
| 1979 (第52屆) | ||
| 《黑神駒》 [note 1] | 艾伦·斯普莱特 | |
1980年代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 1980 (第53屆) | ||
| 未頒發 | ||
| 1981 (第54屆) | ||
| 《法櫃奇兵》 [note 1] | 本·貝爾特 和 理查·安德森 | |
| 1982 (第55屆) | ||
| 《E.T.外星人》 | 查爾斯·L·坎貝爾 和 本·貝爾特 | |
| 《从海底出击》 | 迈克·勒马雷 | |
| 《鬼哭神號》 | 史蒂芬·亨特·弗利克 和 理查德·L·安德森 | |
| 1983 (第56屆) | ||
| 《太空先锋》 | 傑伊·博凱爾海德 | |
| 《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 | 本·貝爾特 | |
| 1984 (第57屆) | ||
| 《怒河春醒》 [note 1] | 凱·蘿絲 | |
| 1985 (第58屆) | ||
| 《回到未来》 | 查爾斯·L·坎貝爾 和 羅伯特·R·拉特利奇 | |
| 《鹰女》 | 羅伯特·亨德森 和 艾倫·羅伯·莫瑞 | |
| 《第一滴血2》 | 佛瑞德·J·布朗 | |
| 1986 (第59屆) | ||
| 《异形2》 | 唐·夏普 | |
| 《星艦迷航記IV:搶救未來》 | 马克·曼吉尼 | |
| 《捍衛戰士》 | 西西莉娅·霍尔 和 乔治·沃特斯二世 | |
| 1987 (第60屆) | ||
| 《机器战警》 [note 1] | 斯蒂芬·弗里克 和 约翰·波斯皮西尔 | |
| 1988 (第61屆) | ||
| 《威探闖通關》 | 查尔斯·坎贝尔 和 路易斯·伊德曼 | |
| 《終極警探》 | 斯蒂芬·弗里克 和 理查德·肖尔 | |
| 《小魔仙》 | 本·貝爾特 和 理查德·海姆斯 | |
| 1989 (第62屆) | ||
| 《圣战奇兵》 | 本·貝爾特 和 理查德·海姆斯 | |
| 《黑雨》 | 米尔顿·伯罗 和 威廉·曼杰 | |
| 《致命武器2》 | 罗伯特·G·亨德森 和 阿兰·罗伯特·默里 | |
1990年代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 1990 (第63屆) | ||
| 《猎杀红色十月》 | 西西莉娅·霍尔 和 乔治·沃特斯二世 | |
| 《別闖陰陽界》 | 查尔斯·坎贝尔 和 理察·C·富蘭克林 | |
| 《魔鬼總動員》 | 斯蒂芬·弗里克 | |
| 1991 (第64屆) | ||
| 《魔鬼終結者2》 |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和 格洛麗亞·博爾德斯 | |
| 《浴火赤子情》 |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和 理查德·海姆斯 | |
| 《星艦迷航記VI:邁入未來》 | 乔治·沃特斯二世 和 F·哈德森·米勒 | |
| 1992 (第65屆) | ||
| 《吸血鬼:真愛不死》 | 湯姆·麥卡錫 和 大衛·史通 | |
| 《阿拉丁》 | 马克·曼吉尼 | |
| 《魔鬼戰將》 | 約翰·萊韋克 和 布魯斯·斯坦布勒 | |
| 1993 (第66屆) | ||
| 《侏羅紀公園》 |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和 理查德·海姆斯 | |
| 《巔峰戰士》 | 華利·史帝文 和 格雷格·巴克斯特 | |
| 《絕命追殺令》 | 約翰·萊韋克 and 布魯斯·斯坦布勒 | |
| 1994 (第67屆) | ||
| 《捍衛戰警》 | 斯蒂芬·弗里克 | |
| 《迫切的危機》 | 約翰·萊韋克 和 布魯斯·斯坦布勒 | |
| 《阿甘正傳》 | 格洛麗亞·博爾德斯 和 蘭迪·湯姆 | |
| 1995 (第68屆) | ||
|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 朗·本德爾 和 皮爾·哈爾貝格 | |
| 《蝙蝠俠3》 | 約翰·萊韋克 和 布魯斯·斯坦布勒 | |
| 《赤色風暴》 | 乔治·沃特斯二世 | |
| 1996 (第69屆) | ||
| 《暗夜獵殺》 | 布魯斯·斯坦布勒 | |
| 《十萬火急》 | 理查·安德森 和 大衛·惠特克 | |
| 《魔鬼毀滅者》 | 艾倫·羅伯·莫瑞 和 布勃·阿斯曼 | |
| 1997 (第70屆) | ||
| 《鐵達尼號》 | 湯姆·貝爾福特 和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 |
| 《變臉》 | 馬克·斯托金格 和 佩爾·哈貝格 | |
| 《第五元素》 | 马克·曼吉尼 | |
| 1998 (第71屆) | ||
| 《搶救雷恩大兵》 |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和 理查德·海姆斯 | |
| 《世界末日》 | 乔治·沃特斯二世 | |
| 《蒙面俠蘇洛》 | 大衛·麥克莫伊勒 | |
| 1999 (第72屆) | ||
| 《駭客任務》 | 戴恩·戴維斯 | |
| 《鬥陣俱樂部》 | 任·克萊斯 和 理查德·海姆斯 | |
|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 本·貝爾特 和 湯姆·貝爾福特 |
2000年代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 2000 (第73屆) | ||
| 《獵殺U-571》 | 喬恩·詹森 | |
| 《太空大哥大》 | 布勃·阿斯曼 和 艾倫·羅伯·莫瑞 | |
| 2001 (第74屆) | ||
| 《珍珠港》 | 乔治·沃特斯二世 和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 |
| 《怪獸電力公司》 |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和 麥可·席維斯 | |
| 2002 (第75屆) | ||
|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 邁克·霍普金斯 和 伊桑·范德萊恩 | |
| 《關鍵報告》 | 理查德·海姆斯 和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 |
| 《非法正義》 | 史考特·黑克爾 | |
| 2003 (第76屆) | ||
| 《怒海爭鋒:極地征伐》 | 理察·金 | |
| 《海底總動員》 |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和 麥可·席維斯 | |
| 《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 |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和 乔治·沃特斯二世 | |
| 2004 (第77屆) | ||
| 《超人特攻隊》 | 麥可·席維斯 和 蘭迪·湯姆 | |
| 《北極特快車》 | 蘭迪·湯姆 和 丹尼斯·倫納德 | |
| 《蜘蛛人2》 | 保羅·奧托森 | |
| 2005 (第78屆) | ||
| 《金剛》 | 邁克·霍普金斯 和 伊桑·范德萊恩 | |
| 《藝伎回憶錄》 | 華利·史帝文 | |
| 《世界大戰》 | 理察·金 | |
| 2006 (第79屆) | ||
| 《來自硫磺島的信》 | 布勃·阿斯曼 和 艾倫·羅伯·莫瑞 | |
| 《阿波卡獵逃》 | 卡米·阿斯加爾 和 尚恩·麥科馬克 | |
| 《血鑽石》 | 朗·本德爾 | |
| 《硫磺島的英雄們》 | 艾倫·羅伯·莫瑞 和 布勃·阿斯曼 | |
| 《神鬼奇航2:加勒比海盜》 |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和 乔治·沃特斯二世 | |
| 2007 (第80屆) | ||
|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 | 凱倫·貝克·蘭德斯 和 皮爾·哈爾貝格 | |
| 《險路勿近》 | 斯吉普·里埃弗塞 | |
| 《料理鼠王》 | 蘭迪·湯姆 和 麥可·席維斯 | |
| 《黑金企業》 | 克里斯多福·斯卡拉博西奧 和 馬修·伍德 | |
| 《變形金剛》 | 伊桑·范德萊恩 和 邁克·霍普金斯 | |
| 2008 (第81屆) | ||
| 《黑暗騎士》 | 理察·金 | |
| 《鋼鐵人》 | 弗蘭克·尤爾納 和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 |
| 《貧民百萬富翁》 | 湯姆·塞耶斯 和 格倫·弗里曼特爾 | |
| 《瓦力》 | 本·貝爾特 和 馬修·伍德 | |
| 《刺客聯盟》 | 華利·史帝文 | |
| 2009 (第82屆) | ||
| 《危機倒數》 | 保羅·奧托森 | |
| 《阿凡達》 |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和 格溫多林·耶茨·惠特爾 | |
| 《惡棍特工》 | 華利·史帝文 | |
| 《星際爭霸戰》 | 馬克·斯托金格 和 艾倫·蘭金 | |
| 《天外奇蹟》 | 麥可·席維斯 和 湯姆·邁爾斯 |
2010年代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 2010 (第82屆) | ||
| 《全面啟動》 | 理察·金 | |
| 《玩具總動員3》 | 麥可·席維斯 和 湯姆·邁爾斯 | |
| 《創:光速戰記》 | 格溫多林·耶茨·惠特爾 和 艾迪生·蒂格 | |
| 《真實的勇氣》 | 斯基普·列夫賽 和 克雷格·伯基 | |
| 《煞不住》 | 馬克·斯托金格 | |
| 2011 (第84屆) | ||
| 《雨果的冒險》 | 尤珍·吉爾蒂 和 菲利普·史托頓 | |
| 《落日車神》 | 朗·本德爾 和 韋特·維·安里斯 | |
| 《龍紋身的女孩》 | 任·克萊斯 | |
| 《變形金剛3》 | 艾瑞克·奧達爾 和 伊桑·范德萊恩 | |
| 《戰馬》 | 理查德·海姆斯 和 加里·里德斯特羅姆 | |
| 2012 (第85屆) [3] | ||
| 《007:空降危機》 | 皮爾·哈爾貝格 和 凱倫·貝克·蘭德斯 | |
| 《00:30凌晨密令》 | 保羅·奧托森 | |
| 《亞果出任務》 | 艾瑞克·奧達爾 和 伊桑·范德萊恩 | |
| 《決殺令》 | 華利·史帝文 | |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尤珍·吉爾蒂 和 菲利普·史托頓 | |
| 2013 (第86屆) | ||
| 《地心引力》 | 格倫·弗里曼特爾 | |
| 《海上求生記》 | 史提夫·博得德克 和 理查德·海姆斯 | |
| 《怒海劫》 | 奧立佛·塔尼 | |
| 《哈比人:荒谷惡龍》 | 布倫特·比爾格 和 克里斯·沃德 | |
| 《紅翼行動》 | 華利·史帝文 | |
| 2014 (第87屆) | ||
| 《美國狙擊手》 | 艾倫·羅伯·莫瑞 和 布勃·阿斯曼 | |
| 《鳥人》 | 馬丁·赫南德斯 和 艾倫·葛拉斯寇克 | |
| 《哈比人:五軍之戰》 | 布倫特·比爾格 和 傑森·卡諾瓦斯 | |
| 《星際效應》 | 理察·金 | |
| 《永不屈服》 | 貝基·沙利文 和 安德魯·德克里斯托法洛 | |
| 2015 (第88屆) | ||
| 《瘋狂麥斯:憤怒道》 | 马克·曼吉尼 和 大衛·懷特 | |
| 《絕地救援》 | 奧立佛·塔尼 | |
| 《神鬼獵人》 | 馬丁·赫南德斯 和 朗·本德爾 | |
| 《怒火邊界》 | 艾倫·羅伯·莫瑞 | |
| 《STAR WARS:原力覺醒》 | 馬修·伍德 和 大衛·艾柯德 | |
| 2016 (第89屆) | ||
| 《異星入境》 | 西爾萬·貝勒梅爾 | |
| 《怒火地平線》 | 華利·史帝文 和 瑞尼·唐達利 | |
| 《鋼鐵英雄》 | 羅伯特·麥肯基 和 安迪·萊特 | |
| 《樂來越愛你》 | 李愛林 和 米爾德里德·亞特勞·摩根 | |
|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 艾倫·羅伯·莫瑞 和 布勃·阿斯曼 | |
| 2017 (第90屆) | ||
| 《敦克爾克大行動》 | 理察·金 和 亞歷克斯·吉布森 | |
| 《玩命再劫》 | 朱利安·斯萊特 | |
| 《銀翼殺手2049》 | 马克·曼吉尼 和 西奧·格林 | |
| 《水底情深》 | 內森·羅比蒂爾 和 尼爾森·費雷拉 | |
|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 馬修·伍德 和 任·克萊斯 | |
| 2018 (第91屆) | ||
| 《波希米亞狂想曲》 | 約翰·沃爾赫斯特 和 妮娜·哈特斯通 | |
| 《黑豹》 | 班傑明·伯特 和 史提夫·博得德克 | |
| 《登月先鋒》 | 李愛林 和 米爾德里德·亞特勞·摩根 | |
| 《噤界》 | 伊桑·范德萊恩 和 艾瑞克·奧達爾 | |
| 《羅馬》 | 塞吉歐·迪亞茲 和 斯基普·列夫賽 | |
| 2019 (第92屆) | ||
| 《賽道狂人》 | 唐納德·西爾維斯特 | |
| 《小丑》 | 艾倫·羅伯·莫瑞 | |
| 《1917》 | 奧立佛·塔尼 和 雷切爾·泰特 | |
| 《從前,有個好萊塢》 | 華利·史帝文 | |
|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 | 馬修·伍德 和 大衛·艾柯德 |
特殊記錄
- 理察·金曾獲頒4次獎座,為該獎項最多次獲獎者。
- 本·貝爾特曾以音效剪輯獲頒2次特別成就獎、1次音效剪輯獎,另外也曾於1977年第50屆奧斯卡以《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所創造的外星生物及機器聲音獲頒特別成就獎。
- 艾倫·羅伯·莫瑞曾入圍10次(獲獎2次),為該獎項最多次入圍者。
- 華利·史帝文曾入圍8次但皆未獲獎;他也曾入圍1次奧斯卡最佳音響獎且未獲獎。
註釋
- 此獎項以奧斯卡特別成就獎方式頒授,非競賽類獎項
参考资料
- (新闻稿). AMPAS. 2006-06-30 [2013-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0).
- Hammond, Pete. . Deadline Hollywood. 2020-04-28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3).
- 兩部片並列獲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