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號列表

日本大化革新時開始學習中國制度,並開始使用年號日语:紀年。起初和中國一樣在天皇更替之時更改年號,或者遭逢天災人禍或是有人事異動時會更改年號,後來更換年號的權力甚至掌握在幕府武家政權的手上。日本也曾發生數次兩個年號並立的局面情形,如南北朝時代大覺寺統的南朝與持明院統的北朝兩個政府各自有自己年號,直到統一之後,年號才再次合流。日本年號的用字,多數為二字年號,只有5個為四字年號,且分布在奈良時代。

在古代時,日本曆法都是採用中國的傳統曆法,稱之為「和曆」,一直到日本進行維新改革,廢除傳統曆法,改用西方通行的公曆,以舊曆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作為新曆明治六年1月1日,從此就完全使用陽曆。明治以前的天皇,大多數最少使用了2個年號,明治天皇登基時頒布命令,改為一個天皇固定使用一個年號,稱為「一世一元」,之後的天皇都只有一個年號。20世紀以後,東亞國家如中國、朝鮮、越南先後廢除君主制,並廢止了年號紀年,日本成了僅存使用年號的國家。現今使用的年號為「令和」。

該列表羅列日本各時代使用的年號名稱及基本訊息,更多年號訊息還請讀者參見時代區分的年號列表。

目次

凡例

該年號列表的格式主要根據中国年号列表,內容主要參考了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德川光圀《大日本史》及無名氏《公卿補任》整理而成,共計有248個年號。

年號索引按照日本時代分章,以年號使用的順序排列。每一行年號列出起訖時間、紀年年數,其他說明如繼任天皇沿用前任天皇年號等等事項,則在備注內說明。若在年中改元或終止使用年號的話,則在年份後標注明日本曆法月份。(數字以漢字表示者,為日本舊曆月份;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者,為日本新曆月份。)

飛鳥時代

孝德天皇於645年遷都難波(今大阪),建元大化,是日本年號之始。之後兩度停用年號,701年改元大寶後,年號延續至今不斷。至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為止,共使用了6個年號。

飛鳥時代(592年-710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孝德天皇(在位:596年-654年)
大化 645年六月-650年二月 6年 日本第一個公年號[註 1][3]
白雉 650年二月-654年十一月 5年 日本第二個公年號[註 1][4]
白雉五年(654年)齊明天皇即位之後,日本停用年號有32年。
或作「白鳳」。
天武天皇(在位:673年-686年)
朱鳥 686年七月-九月 1年 日本第三個公年號[註 1][5]。朱鳥元年(686年)九月天武天皇駕崩之後,日本停用年號15年。
或作「朱雀」。
文武天皇(在位:697年-707年)
大寶 701年三月-704年五月 4年 從此,公年號不斷,延續至今。
慶雲 704年五月-708年正月 5年 慶雲四年(707年)七月元明天皇繼位。
元明天皇(在位:707年-715年)
和銅 708年正月-715年九月 8年

奈良時代

710年元明天皇定都平城京,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今京都)為止,共使用了12個年號。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元正天皇(在位:715年-724年)
靈龜 715年九月-717年十一月 3年
養老 717年十一月-724年二月 8年
聖武天皇(在位:724年-749年)
神龜 724年二月-729年八月 6年 《東國通鑑》作「白龜」,《宋史》作「寶龜[6]
天平 729年八月-749年四月 21年
天平感寶 749年四月-七月 1年 年號使用3個月。
孝謙天皇(在位:749年-758年)
天平勝寶 749年七月-757年八月 9年 天平勝寶七年(755年)正月改「年」為「歲」[7]
《紀元編》作「勝寶」,或作「勝實」、「太平勝寶[6]
天平寶字 757年八月-765年正月 9年 復「歲」為「年」[8]
。天平寶字二年(758年)八月淳仁天皇繼位。
天平寶字八年(764年)十月稱德天皇繼位。
《紀元編》作「寶字」,或作「太平寶字[6]
稱德天皇(在位:764年-770年)
天平神護 765年正月-767年八月 3年 《紀元編》作「神護[6]
神護景雲 767年八月-770年十月 4年 《紀元編》作「景雲[6]
光仁天皇(在位:770年-781年)
寶龜 770年十月-780年 11年
天應 781年-782年八月 2年 天應元年(781年)四月桓武天皇繼位。
桓武天皇(在位:781年-806年)
延曆 782年八月-806年五月 25年 延曆二十五年(806年)三月平城天皇即位後改元。

平安時代

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1184年鎌倉幕府成立為止,共使用了88個年號。

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平城天皇(在位:806年-809年)
大同 806年五月-810年九月 5年 大同四年(809年)四月嵯峨天皇繼位。
嵯峨天皇(在位:809年-823年)
弘仁 810年九月-824年正月 15年 弘仁十四年(823年)四月淳和天皇繼位。
淳和天皇(在位:823年-833年)
天長 824年正月-834年正月 11年 天長十年(833年)二月仁明天皇繼位。
仁明天皇(在位:833年-850年)
承和 834年正月-848年六月 15年
嘉祥 848年六月-851年四月 4年 嘉祥三年(850年)三月文德天皇繼位。
文德天皇(在位:850年-858年)
仁壽 851年四月-854年十一月 4年
齊衡 854年十一月-857年二月 4年
天安 857年二月-859年四月 3年 天安二年(858年)八月清和天皇繼位。
清和天皇(在位:858年-876年)
貞觀 859年四月-877年四月 19年 貞觀十八年(876年)十一月陽成天皇繼位。
陽成天皇(在位:876年-884年)
元慶 877年四月-885年二月 9年 元慶八年(884年)二月光孝天皇繼位。
光孝天皇(在位:884年-887年)
仁和 885年二月-889年四月 5年 仁和三年(887年)八月宇多天皇繼位。
宇多天皇(在位:887年-897年)
寬平 889年四月-898年四月 10年 寬平九年(897)七月醍醐天皇繼位。
醍醐天皇(在位:897年-930年)
昌泰 898年四月-901年七月 4年
延喜 901年七月-923年閏四月 23年 《曼殊院文書》有作「延壽[9];《類聚考》作「延禧[10]
延長 923年閏四月-931年四月 9年 延長八年(930年)九月朱雀天皇繼位。
朱雀天皇(在位:930年-946年)
承平 931年四月-938年五月 8年
天慶 938年五月-947年四月 10年 天慶九年(946年)四月村上天皇繼位。
村上天皇(在位:946年-967年)
天曆 947年四月-957年十月 11年
天德 957年十月-961年二月 5年
應和 961年二月-964年七月 4年
康保 964年七月-968年八月 5年 康保四年(967年)五月冷泉天皇繼位。
冷泉天皇(在位:967年-969年)
安和 968年八月-970年三月 3年 安和二年(969年)八月圓融天皇繼位。
圓融天皇(在位:969年-984年)
天祿 970年三月-973年十二月 4年
天延 973年十二月-976年七月 4年
貞元 976年七月-978年十一月 3年
天元 978年十一月-983年四月 6年
永觀 983年四月-985年四月 3年 永觀二年(984年)八月花山天皇繼位。
花山天皇[註 2](在位:984年-986年)
寬和 985年四月-987年四月 3年 寬和二年(986年)六月一條天皇繼位。
一條天皇(在位:986年-1011年)
永延 987年四月-989年八月 3年
永祚 989年八月-990年十一月 2年
正曆 990年十一月-995年二月 6年
長德 995年二月-999年正月 5年
長保 999年正月-1004年七月 6年
寬弘 1004年七月-1012年十二月 9年 寬弘八年(1011年)六月三條天皇繼位。
三條天皇(在位:1011年-1016年)
長和 1012年十二月-1017年四月 6年 長和五年(1016年)正月後一條天皇繼位。
後一條天皇(在位:1016年-1036年)
寬仁 1017年四月-1021年二月 5年
治安 1021年二月-1024年七月 4年
萬壽 1024年七月-1028年七月 5年
長元 1028年七月-1037年四月 10年 長元九年(1036年)四月後朱雀天皇繼位。
後朱雀天皇(在位:1036年-1045年)
長曆 1037年四月-1040年十一月[註 3] 4年
長久 1040年十一月-1044年十一月 5年
寬德 1044年十一月-1046年四月 3年 寬德二年(1045年)正月後冷泉天皇繼位。
後冷泉天皇(在位:1045年-1068年)
永承 1046年四月-1053年正月 8年
天喜 1053年正月-1058年八月 6年
康平 1058年八月-1065年八月 8年 葉維庚《紀元通攷》注一作「廣平」。
治曆 1065年八月-1069年四月 5年 治曆四年(1068年)四月後三條天皇繼位。
後三條天皇(在位:1068年-1073年)
延久 1069年四月-1074年八月 6年 延久四年(1072年)十二月白河天皇繼位。
白河天皇(在位:1073年-1087年)
承保 1074年八月-1077年十一月 4年
承曆 1077年十一月-1081年二月 5年
永保 1081年二月-1084年二月 4年
應德 1084年二月-1087年四月 4年 應德三年(1086年)十一月堀河天皇繼位。
堀河天皇(在位:1087年-1107年)
寬治 1087年四月-1094年十二月 8年
嘉保 1094年十二月-1096年十二月 3年
永長 1096年十二月-1097年十一月 2年
承德 1097年十一月-1099年八月 3年 岩手縣成島毘沙門堂觀音像銘文作「承得[13]
康和 1099年八月-1104年二月 6年
長治 1104年二月-1106年四月 3年
嘉承 1106年四月-1108年八月 3年 嘉承二年(1107年)七月鳥羽天皇繼位。
鳥羽天皇(在位:1107年-1123年)
天仁 1108年八月-1110年七月 3年
天永 1110年七月-1113年七月 4年
永久 1113年七月-1118年四月 6年
元永 1118年四月-1120年四月 3年 橋川正氏《綜合日本佛教史》引福岡縣田島板碑作「元禾[14]
保安 1120年四月-1124年四月 5年 保安四年(1123年)正月崇德天皇繼位。
崇德天皇(在位:1123年-1142年)
天治 1124年四月-1126年正月 3年
大治 1126年正月-1131年正月 6年
天承 1131年正月-1132年八月 2年
長承 1132年八月-1135年四月 4年
保延 1135年四月-1141年七月 7年
永治 1141年七月-1142年四月 2年 《玉海》誤作「永然[15]
永治元年(1141年)十二月近衛天皇繼位。
近衛天皇(在位:1142年-1155年)
康治 1142年四月-1144年二月 3年
天養 1144年二月-1145年七月 2年
久安 1145年七月-1151年正月 7年 宋稗類鈔》一作「久定[16]
仁平 1151年正月-1154年十月 4年
久壽 1154年十月-1156年四月 3年 久壽二年(1155年)七月後白河天皇繼位。
後白河天皇(在位:1155年-1158年)
保元 1156年四月-1159年四月 4年 保元三年(1158年)八月二條天皇繼位。
二條天皇(在位:1158年-1165年)
平治 1159年四月-1160年正月 2年
永曆 1160年正月-1161年九月 2年 奈良市東大寺經箱文字作「永歷[13]
應保 1161年九月-1163年三月 3年
長寬 1163年三月-1165年六月 3年
永萬 1165年六月-1166年八月 2年 永萬元年(1165年)六月六條天皇繼位。
六條天皇(在位:1165年-1168年)
仁安 1166年八月-1169年四月 4年 仁安三年(1168年)二月高倉天皇繼位。
高倉天皇(在位:1168年-1180年)
嘉應 1169年四月-1171年四月 3年 新潟縣金仙寺經塚出土的經筒文字作「賀應[13]
承安 1171年四月-1175年七月 5年
安元 1175年七月-1177年八月 3年
治承 1177年八月-1181年七月 5年 《癸辛雜識》謂有年號「治象」,當即治承之訛[17]
治承四年(1180年)二月安德天皇繼位。
源氏使用至治承八年(1184年)[註 4]
安德天皇(在位:1180年-1185年)
養和 1181年七月-1182年五月 2年 日本开始短暂的年号分流[註 5]
壽永 1182年五月-1185年三月 4年 《東國通鑑》作「壽久[17]
壽永二年(1183年)八月後鳥羽天皇即位後沿用。
壽永四年(1185)三月二十四日,平氏战败,安德天皇投海自杀[註 6]
後鳥羽天皇(在位:1183年-1198年)
元曆 1184年四月-1185年八月 2年
平安時代的私年號
私年號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已知使用年數 備注
長嘉1年見於千葉縣香取市長嘉板碑[20]

鎌倉時代

1184年源賴朝成立鎌倉幕府成立,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為止,包含持明院統在內,共使用了50個年號。(不包含光嚴天皇使用的元德年號)

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後鳥羽天皇(在位:1183年-1197年)
文治 1185年八月-1190年四月 6年
建久 1190年四月-1199年四月 10年 建久九年(1198年)正月土御門天皇繼位。
土御門天皇(在位:1197年-1210年)
正治 1199年四月-1201年二月 3年
建仁 1201年二月-1204年二月 4年
元久 1204年二月-1206年四月 3年
建永 1206年四月-1207年十月 2年
承元 1207年十月-1211年三月 5年 承元四年(1210年)十一月順德天皇繼位。
順德天皇(在位:1210年-1221年)
建曆 1211年三月-1213年十二月 3年
建保 1213年十二月-1219年四月 7年
承久 1219年四月-1222年四月 4年 承久三年(1221年)四月仲恭天皇繼位,同年七月後堀河天皇繼位。
後堀河天皇(在位:1221年-1232年)
貞應 1222年四月-1224年十一月 3年
元仁 1224年十一月-1225年四月 2年
嘉祿 1225年四月-1227年十二月 3年
安貞 1227年十二月-1229年三月 3年
寬喜 1229年三月-1232年四月 4年 松田福一郎《不空菴常住紀年錄》作「觀喜[13],《東寺王代記》作「寬壽[9]
貞永 1232年四月-1233年四月 2年 貞永元年(1232年)十月四條天皇繼位。
四條天皇(在位:1232年-1242年)
天福 1233年四月-1234年十一月 2年
文曆 1234年十一月-1235年九月 2年
嘉禎 1235年九月-1238年十一月 4年 澁谷亮泰《天台宗書籍綜合目錄·天台宗一乘義秘要抄》介紹誤作「素然[21];鍾映淵《建元考》作「嘉貞[17]
曆仁 1238年十一月-1239年二月 2年 鍾映淵《建元考》作「曆日[17]
延應 1239年二月-1240年七月 2年
仁治 1240年七月-1243年二月 4年 仁治三年(1242年)正月後嵯峨天皇繼位。
後嵯峨天皇(在位:1242年-1246年)
寬元 1243年二月-1247年二月 5年 寬元四年(1246年)正月後深草天皇繼位。
後深草天皇(在位:1246年-1259年)
寶治 1247年二月-1249年三月 3年
建長 1249年三月-1256年十月 8年
康元 1256年十月-1257年三月 2年
正嘉 1257年三月-1259年三月[註 7] 3年 《北佐久郡志》引墓碑文作「正賀[13];李兆洛《紀元編》作「正喜[17]
正元 1259年三月-1260年四月 2年 愛知縣武豐町出土陶硯銘作「正見[23]
正元元年(1259年)十一月龜山天皇繼位。
龜山天皇(在位:1259年-1274年)
文應 1260年四月-1261年二月 2年
弘長 1261年二月-1264年二月 4年
文永 1264年二月-1275年四月 12年 文永十一年(1274年)正月後宇多天皇繼位。
後宇多天皇(在位:1274年-1278年)
建治 1275年四月-1278年二月 4年
弘安 1278年二月-1288年四月 11年 弘安十年(1287年)十月伏見天皇繼位。
伏見天皇(在位:1287年-1298年)
正應 1288年四月-1293年八月 6年
永仁 1293年八月-1299年四月 7年 永仁六年(1298年)七月後伏見天皇繼位。
後伏見天皇(在位:1298年-1301年)
正安 1299年四月-1302年十一月 4年 正安三年(1301年)正月後二條天皇繼位。
後二條天皇(在位:1301年-1308年)
乾元 1302年十一月-1303年八月 2年 《宋史》誤作「乾文[24]
嘉元 1303年八月-1306年十二月 4年
德治 1306年十二月-1308年十月 3年 德治三年(1308年)八月花園天皇繼位。
花園天皇(在位:1308年-1318年)
延慶 1308年十月-1311年四月 4年
應長 1311年四月-1312年三月 2年
正和 1312年三月-1317年二月 6年
文保 1317年二月-1319年四月 3年 文保二年(1318年)二月後醍醐天皇繼位。
後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元應 1319年四月-1321年二月 3年
元亨 1321年二月-1324年十二月 4年
正中 1324年十二月-1326年四月 5年 《金澤文庫文書·下總國東庄年貢算用狀》及服部清五郎《板碑概說》有作「正仲[13]
嘉曆 1326年四月-1329年八月 4年
元德 1329年八月-1331年八月 3年
元弘 1331年八月-1334年正月 4年 元弘元年(1331年)九月以後日本再度開始短暫的年號分流[註 8]。元弘三年(1333年)十二月後醍醐天皇復位。
光嚴天皇(在位:1331年-1333年)
元德 1331年九月-1332年四月 2年 镰仓幕府擁立光嚴天皇後用後醍醐天皇的年號(元德三年至四年)[25]
正慶 1332年四月-1333年五月[註 9] 2年 正慶二年(1333年)五月光嚴天皇被废黜,後尊之為上皇。
鎌倉時代的私年號
私年號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已知使用年數 備注
保壽仁安二年?(1167年)1年見於奈良縣五條市御靈神社神像銘[28]
泰平承安二年(1172年)見於《百鍊鈔》[29]
《玉葉》作「萬平」。
和勝建久元年(1190年)1年見於《高野山文書·寶簡集》一八[30]
迎雲建久元年(1190年)1年見於《法隆寺文書》九[31]
建教元仁二年(1225年)1年見於《季御讀經番論議問答記》[32]
永福永仁五年?(1297年)見於山崎美成《海錄》及《新編武藏風土記稿》[33]
正久元應元年(1319年)2年見於埼玉縣飯能市西光廢寺墓地板碑[34]

室町時代

1333年後醍醐天皇重新復位,至1336年足利尊氏攻陷京都,擁立持明院統的光明天皇,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南逃到吉野(今奈良縣吉野町),共歷經了3年,使用了1個年號。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經歷了南北朝分裂、明德以後統一及戰國三個階段。

1336年,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是為南朝。進入了日本史中狹義的南北朝時代。後期南朝勢力衰退。1392年,南朝後龜山天皇天皇三神器交給北朝,結束了南北朝分裂時代,史稱「明德統一」。1466年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局面,史稱「戰國時代」。1573年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被流放。南北朝歷經了57年,南朝使用了8個年號,北朝使用了16個年號(不包含建武年號)[註 10]。明德以後歷經了175年,使用了23個年號。

建武新政(1333年-1336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後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建武 1334年正月-1336年二月 3年
南朝(1336年-1392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後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延元 1336年二月-1340年四月 5年 日本第三次年號分流[註 11]
延元四年(1339年)八月後村上天皇繼位。
後村上天皇(在位:1339年-1368年)
興國 1340年四月-1346年四月 7年
正平 1346年四月-1370年十二月[註 12] 25年 正平二十三年(1368年)三月長慶天皇繼位。
長慶天皇(在位:1368年-1383年)[註 13]
建德 1370年十二月-1372年三月[註 12] 3年 入本英太郎《東京北郊の板碑》引鹿浜板碑作「乾德[13]
文中 1372年三月-1375年五月[註 12] 4年 日名子太郎《大分縣金石年表》引寶篋印塔銘文作「文仲[13]
天授 1375年五月-1381年二月[註 12] 7年 《佐倉風土記·武藏國司藤原朝臣手狀》、《南部家文書·南部信光讓狀》作「天壽[13]
弘和 1381年二月-1384年四月[註 12] 4年 《清白士集》避清帝諱作「宏知[24]
弘和三年(1383年)冬季後龜山天皇繼位。
後龜山天皇(在位:1383年-1392年)
元中 1384年四月-1392年閏十月[註 12] 9年 元中九年(1392年)閏十月五日後龜山天皇交出神器,南北朝統一。
北朝(1336年-1392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光明天皇(在位:1336年-1348年)
建武 1336年二月-1338年八月 3年 建武三年(1336年)二月後醍醐天皇改元延元,足利尊氏仍用建武年号。
同年八月光明天皇繼位。(建武三年至五年)
曆應 1338年八月-1342年四月[註 9] 5年
康永 1342年四月-1345年十月[註 9] 4年
貞和 1345年十月-1350年二月[註 9] 6年 贞和四年(1348年)十月崇光天皇繼位。
長門探題足利直冬使用至貞和七年(1351年)[39]
崇光天皇(在位:1348年-1351年)
觀應 1350年二月-1352年九月[註 9] 3年 觀應二年(1351年)十一月室町幕府廢掉崇光天皇,停用該年號,三年(1352年)三月恢復使用[40];八月後光嚴天皇繼位。
後光嚴天皇(在位:1352年-1371年)
文和 1352年九月-1356年三月[註 9] 5年 《東要記》有作「文倭[13]
延文 1356年三月-1361年三月[註 9] 6年
康安 1361年三月-1362年九月[註 9] 2年 清宮秀堅《新選年表》誤作「應和[41]
貞治 1362年九月-1368年二月[註 9] 7年
應安 1368年二月-1375年二月[註 9] 8年 应安四年(1371年)三月後圓融天皇繼位。
後圓融天皇(在位:1371年-1382年)
永和 1375年二月-1379年三月[註 9] 5年
康曆 1379年三月-1381年二月[註 9] 3年 日本考古學會《造像銘記》引奈良縣法隆寺佛像銘文作「康略[13]
永德 1381年二月-1384年二月[註 9] 4年 《九州文化史研究所紀要》第三、四號引《氏房讓狀》作「永得[13]
永德二年(1382年)四月後小松天皇繼位。
後小松天皇(在位:1382年-1412年)
至德 1384年二月-1387年八月[註 9] 4年 稻村坦元《武蔵野の青石塔婆》引阿彌佗佛板碑作「至得[13]
嘉慶 1387年八月-1389年二月[註 9] 3年 《香取文書·嘉慶二年十二月付文書》作「賀慶[13],秋田縣金澤山八幡社所藏經典有作「壽慶[9]
康應 1389年二月-1390年三月[註 9] 2年
明德 1390年三月-1394年七月 5年
明德統一以後(1392年-1568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後小松天皇(在位:1382年-1412年)
應永 1394年七月-1428年四月 35年 应永十九年(1412年)八月稱光天皇繼位。
稱光天皇(在位:1412年-1428年)
正長 1428年四月-1429年九月 2年 正长元年(1428年)七月後花園天皇即位后沿用。
鎌倉公方足利持氏使用至正長四年(1431年)。
後花園天皇(在位:1428年-1464年)
永享 1429年九月-1441年二月 13年 宮城縣三迫普賢堂所藏過去帳及鰐口銘有作「永寧[9]
嘉吉 1441年二月-1444年二月 4年
文安 1444年二月-1449年七月 6年
寶德 1449年七月-1452年七月 4年
享德 1452年七月-1455年七月 4年 篠崎四郎《房總金石文の研究》引安樂寺護摩爐紀年銘作「京德[13]
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使用至享德二十七年(1478年)[42]
康正 1455年七月-1457年九月 3年 栃木縣鎫阿寺《康政元年文書》作「康政[13]
長祿 1457年九月-1460年十二月 4年 《香取文書》或作「張六[13]
寬正 1460年十二月-1466年二月 7年 《舊錄司代家文書》有作「寬延[9]
宽正五年(1464年)七月後土御門天皇繼位。
後土御門天皇(在位:1464年-1500年)
文正 1466年二月-1467年三月 2年
應仁 1467年三月-1469年四月 3年 《鎌倉市史·社寺編》及服部清五郎《板碑概說》有作「應任[13]
文明 1469年四月-1487年七月 19年 千葉縣市川市曾公安國寺板牌有作「文命[13]
長享 1487年七月-1489年八月 3年
延德 1489年八月-1492年七月 4年
明應 1492年七月-1501年二月 10年 明应九年(1500年)十月後柏原天皇繼位。
後柏原天皇(在位:1500年-1526年)
文龜 1501年二月-1504年二月 4年 宮城縣石卷市專稱寺跡板碑作「文鬼[43]
永正 1504年二月-1521年八月 18年 《香取文書》有作「榮正[13];《清白士集》誤作「永鎮[44]
大永 1521年八月-1528年八月 8年 大永六年(1526年)四月後奈良天皇繼位。
後奈良天皇(在位:1526年-1557年)
享祿 1528年八月-1532年七月 5年 《會津塔寺八幡宮長帳》、《諏訪家文書》、《不空菴常住紀年錄》有作「享錄[45]
天文 1532年七月-1555年十月 24年 石田茂作《日本美術工藝》第56號奈良縣法隆寺塔層壁畫作「天門[13]
弘治 1555年十月-1558年二月 4年 弘治三年(1557年)十月正親町天皇繼位。
正親町天皇(在位:1557年-1586年)
永祿 1558年二月-1570年四月 13年 《大分縣史料·第12》有作「永六[13],《新編會津風土記》誤作「永祖[46]
室町時代的私年號
私年號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已知使用年數 備注
白鹿興國六年/貞和元年(1345年)2年見於《得江文書》及龍安寺藏《太平記》卷二五批注[47]
應治興國六年/貞和元年(1345年)1年見於大阪府泉大津市細見實藏懸佛銘[48]
弘德元中元年/至德元年(1384年)1年見於奈良市十六所神社棟木銘、叡山文庫藏《般若心經秘鍵抄》批注[49]
永寶元中五年/嘉慶二年(1388年)1年見於奈良縣奈良市針町觀音寺藏《大般若經》卷四八〇批注[50]
真賀2年見於奈良縣奈良市針町觀音寺藏《大般若經》卷480批注[51]
元真1年見於琦玉縣比企町阿彌佗三尊板碑紀年銘[52]
品曆1年見於《阿蘇文書》[53]
永幻3年見於宮城縣登米市上行寺板碑[54]
德昌3年見於宮城縣栗原市妙教寺板碑[54]
至大1年見於《武藏國板碑集錄》[55]
天靖嘉吉三年(1443年)13年見於《武家功名記》及《南朝遺文》[55]
後南朝遺裔及遺臣使用的年號。
福安嘉吉四年(1444年)1年見於岡山縣赤磐市千光寺藏備前燒四耳壺銘[56]
享高享德元年(1452年)4年見於《舊新福寺文書》及《本土寺過去帳》[57]
可能是公年號「享德」的別名。
享正享德三年(1454年)5年見於埼玉縣相關板碑及《舊案主家文書》[58]
關東地區使用的私年號。
延德寛正二年(1461年)5年見於《舊新福寺文書》及《本土寺過去帳》[59]
關東地區使用的私年號。
福壽寬正三年?(1462年)1年見於宮城縣石卷市板碑[60]
明應文明元年(1469年)見於《大乘院寺社雜事記》[61]
後南朝遺裔使用的私年號。
正亨延德元年(1489年)2年見於《甲斐國妙法寺記》[62]
福德延德二年(1490年)2年見於《舊錄司代家文書》及《本土寺過去帳》[63]
永傳延德二年(1490年)1年見於《田畠薗地并屋敷注文》[64]
王德8年見於日光輪王寺慈眼堂經藏《韻鏡指南》[65]
德應文龜元年?(1501年)1年見於東京都板橋區上赤塜町藥師堂發掘出土的板碑[66]
子平文龜二年(1502年)5年見於熊本縣熊本市北區植木町所在寶篋印塔銘[53]
彌勒永正三年(1506年)或永正四年(1507年)3年見於《甲斐國妙法寺記》、《舊錄司代家文書》、《本土寺過去帳』、《妙法寺記》等等[67]
加平永正十四年(1517年)1年見於《阿蘇文書》[68]
永喜大永六年(1526年)2年見於《舊案主家文書》、《新編會津風土記》卷五三及栃木縣小山市須賀神社和鏡等等[69]
《會津塔寺八幡宮長帳》作「永龜」。
寶壽天文二年(1533年)2年見於長野縣佐久穗町出土經筒銘、《古今金工便覽》[70]
命祿天文九年(1540年)3年見於蜷川氏所藏《年代記》、《本土寺過去帳》、《津金文書》等等[71]

安土桃山時代

1568年織田信長扶植足利義昭為幕府將軍,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為止,共使用了4個年號。

安土桃山時代(1568年-1603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正親町天皇(在位:1557年-1586年)
元龜 1570年四月-1573年七月 4年 《大分縣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報告書》第一輯有作「玄龜[13]
天正 1573年七月-1592年十二月 20年 是澤恭三《會津塔寺八幡宮長帳》帳本記錄有作「天將」,吉田東伍《大日本地名辭書》引長沼盛秀墓碑有作「天政[13]
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後陽成天皇繼位。
後陽成天皇(在位:1586年-1611年)
文祿 1592年十二月-1596年十月 5年
慶長 1596年十月-1615年七月 20年 庆长十六年(1611年)三月後水尾天皇繼位。
安土桃山時代的私年號
私年號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已知使用年數 備注
光永天正四年(1576年)不明見於辻善之助《大日本年表》,所據出處不明[72]
天王天正年間1年見於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丹波燒三耳壺銘[73]

江戶時代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至1868年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江戶幕府結束,共使用了35個年號。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後水尾天皇(在位:1611年-1629年)
元和 1615年七月-1624年二月 10年 神奈川縣鹿島田淜蓮寺墓碑作「賢和[13]
寬永 1624年二月-1644年十二月 21年 宽永六年(1629年)十一月明正天皇繼位。
宽永二十年(1643年)十月後光明天皇繼位。
明正天皇(在位:1629年-1643年)
後光明天皇(在位:1643年-1654年)
正保 1644年十二月-1648年二月 5年
慶安 1648年二月-1652年九月 5年
承應 1652年九月-1655年四月 4年 承应三年(1654年)十一月後西天皇繼位。
後西天皇(在位:1654年-1663年)
明曆 1655年四月-1658年七月 4年
萬治 1658年七月-1661年四月 4年
寬文 1661年四月-1673年九月 13年 宽文三年(1663年)正月靈元天皇繼位。
靈元天皇(在位:1663年-1687年)
延寶 1673年九月-1681年九月 9年
天和 1681年九月-1684年二月 4年
貞享 1684年二月-1688年九月 5年 《韻覽》作「貞亨[74]
贞享四年(1687年)三月東山天皇繼位。
東山天皇(在位:1687年-1709年)
元祿 1688年九月-1704年三月 17年
寶永 1704年三月-1711年四月 8年 宝永六年(1709年)六月中御門天皇繼位。
中御門天皇(在位:1709年-1735年)
正德 1711年四月-1716年六月 6年
享保 1716年六月-1736年四月 21年 享保二十年(1735年)三月櫻町天皇繼位。
櫻町天皇(在位:1735年-1747年)
元文 1736年四月-1741年二月 6年
寬保 1741年二月-1744年二月 4年
延享 1744年二月-1748年七月 5年 延享四年(1747年)五月桃園天皇繼位。
桃園天皇(在位:1747年-1762年)
寬延 1748年七月-1751年十月 4年
寶曆 1751年十月[註 14]-1764年六月 14年 宝历十二年(1762年)七月後櫻町天皇繼位。
後櫻町天皇(在位:1762年-1770年)
明和 1764年六月-1772年十一月 9年 明和七年(1770年)十一月後桃園天皇繼位。
後桃園天皇(在位:1770年-1779年)
安永 1772年十一月-1781年四月 10年 安永八年(1779年)十一月光格天皇繼位。
光格天皇(在位:1779年-1817年)
天明 1781年四月-1789年正月 9年
寬政 1789年正月-1801年二月 13年
享和 1801年二月-1804年二月 4年
文化 1804年二月-1818年四月 15年 文化十四年(1817年)九月仁孝天皇繼位。
仁孝天皇(在位:1817年-1846年)
文政 1818年四月-1830年十二月 13年
天保 1830年十二月-1844年十二月 15年
弘化 1844年十二月-1848年二月 5年 弘化三年(1846年)二月孝明天皇繼位。
孝明天皇(在位:1846年-1867年)
嘉永 1848年二月-1854年十一月 7年
安政 1854年十一月-1860年三月 7年
萬延 1860年三月-1861年二月 2年
文久 1861年二月-1864年二月 4年
元治 1864年二月-1865年四月 2年
慶應 1865年四月-1868年九月 4年 庆应三年(1867年)正月明治天皇繼位。
江戶時代的私年號
私年號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已知使用年數 備注
大道慶長十八年(1613年)10年見於《新編會津風土記》、《紀伊國名所圖會》及青森縣南部町靈驗堂龕扉銘[76]
《新編會津風土記》又另作「大筒」。
正中元和七年(1621年)2年見於《山田家文書》[77]
慶喜寬永二十年(1643年)2年見於《上梶家文書》[78]
義明見於黃宗羲《日本乞師記》,明正天皇之子始改元義明[74][79]
久寶天保五年(1834年)1年見於石川縣七尾市藤原四手緒神社藏天保繪馬額[80]
永長天保八年(1837年)1年見於《大橋健佑家文書》[81]
龜光文久二年(1862年)1年見於《淨屋妙照信女銘墓石》[82]
神德慶應三年(1867年)1年見於《袖浦市史·通史編2》[83]
天晴慶應三年(1867年)1年又作「天政」、「天星」。
見於高知縣多處的石燈籠[84]
神治慶應三年(1867年)1年見於熊本縣人吉市大畑麓町行者堂安置役小角木像補修銘[85]
長德慶應三年(1867年)1年見於《昭島市史》引中野久次郎的日記[86]
延壽慶應四年(1868年)1年見於吉野真保《嘉永明治年間錄》及《中外新聞》慶應四年五月十七日付[87]
奧羽諸藩所使用的私年號。
大政慶應四年(1868年)1年又作「大化」。
見於《蜂須賀家文書》、《菊池容齋所藏文書》[88]
奧羽諸藩所使用的私年號。

近代與現代

1868年明治天皇頒布《明治改元之詔》後,確立了日本一世一元制,2019年德仁改元令和,共使用了5個年號。

一世一元制施行後(1868年-今)
年號 起訖時間(公元) 紀年年數 備注
明治天皇(在位:1868年-1912年)
明治 1868年舊曆9月-1912年7月 45年 明治五年(1872年)十一月頒布詔書,以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舊曆)為明治六年1月1日(新曆)[89]
明治45年(1912)7月30日,明治天皇崩御,同日改元大正[90]
大正天皇(在位:1912年-1926年)
大正 1912年7月-1926年12月[註 15] 15年 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崩御,同日改元昭和[92]
昭和天皇(在位:1926年-1989年)
昭和 1926年12月-1989年1月 64年 東京日日新聞(今每日新聞)獨家報導誤作「光文[93]
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崩御,翌日改元平成[94]
上皇(明仁)(在位:1989年-2019年)
平成 1989年1月-2019年4月 31年 平成31年(2019年)4月30日,天皇明仁生前退位,退位後改稱「上皇」,翌日改元令和[95]
今上天皇(德仁)(在位:2019年-今)
令和 2019年5月-今

古代年號

日本古代年號
年號 啟用時間(西元) 使用年數 所屬天皇 備注
列擲前290年5年孝靈天皇見於《和漢年契》、《逸號年表》、《茅窓漫錄》[96]
一作「列滴」。
璽至270年1年應神天皇見於《和漢年契》、《逸號年表》[97]
嘉紀499年4年武烈天皇見於《古代年號》、《逸號年表》、《茅窓漫錄》、《通元紀略》[97]
是□503年4年武烈天皇見於《逸號年表》[98]
定和7年繼體天皇見於《和漢年契》[98]
發□繼體天皇見於《清白士集》、《歷代紀元編》[98][99]
繼體517年5年繼體天皇見於《二中歷》。
善記522年4年繼體天皇見於《二中歷》、《東寺王代記》、《如是院年代記》、《興福寺略年代記》[100]
一作「善紀」;《海東諸國紀》作「善化」,《封內名蹟志》作「善喜」。
正和526年5年繼體天皇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和漢年代記》、《增修合運圖》[101]
《皇代記》作「正治」。
教到531年6年繼體天皇見於《如是院年代記》、《二中歷》、《皇代記》、《春秋略曆》、《古代年號》[102]
《日本偽年號》作「殷到」,《海東諸國紀》作「發倒」,《和漢年契》作「教知」,《靖方溯源》引《九州年號》作「殷至[103]
寶元535年5年安閑天皇見於狩谷棭齋《古京遺文》[103]
僧聽536年4年宣化天皇見於《如是院年代記》、《二中歷》、《皇代記》、《和漢年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4]
明要541年11年欽明天皇見於《二中歷》、《漢和年代記》、《春秋略曆》、《如是院年代記》、《和漢年代記》、《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5]
《皇代記》作「明安」,《海東諸國紀》作「同要」,《清白士集》作「同安」,《增補秩父風土記》作「明要」。
得□550年2年欽明天皇見於《古代年號》、《逸號年表》、《茅窓漫錄》[105]
貴樂552年2年欽明天皇見於《如是院年代記》、《二中歷》、《海東諸國紀》、《皇代記》、《和漢年代記》、《春秋略曆》、《增修和漢合運圖》、《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6]
一作「遺樂」。
法清554年4年欽明天皇見於《二中歷》、《如是院年代記》、《春秋略曆》、《增修和漢合運圖》、《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6]
《皇代記》、《和漢年代記》、《運步色葉集》作「法靖」,《海東諸國紀》作「結清」。
兄弟558年1年
一作2年
欽明天皇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春秋略曆》、《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麗氣記私抄》[107]
《和漢年契》、《襲國偽僭考》、《茅窓漫錄》作「兄弟和」。
藏知559年
《古代年號》作560年
5年欽明天皇見於《和漢年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108]
《二中歷》、《皇代記》、《年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記》作「藏和」。
師安564年
《古代年號》作565年
1年欽明天皇見於《峰相記》、《二中歷》、《海東諸國紀》、《春秋略曆》、《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108]
知僧565年
《古代年號》作566年
5年欽明天皇見於《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109]
《二中歷》、《海東諸國紀》、《清白士集》作「和僧」。
金光570年欽明天皇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海東諸國紀》、《增修和漢合運圖》、《妙法寺年錄》、《聖德太子繪傳》[110]
賢稱576年5年敏達天皇見於《年代記》、《春秋略曆》、《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水鏡》、《南北二京靈地集》[111]
《皇代記》作「賢輔」;《海東諸國紀》作「賢接」;《古代年號》、《衝口發》、《襲國偽僭考》、《日本偽年考》作「賢棲」,又作「賢博」、「賢傳」。
鏡常581年4年敏達天皇見於《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日本略記》、《日本偽年考》[112]
一作「鐘常」;《海東諸國紀》、《二中歷》作「鏡當」;《茅窓漫錄》作「鏡照」。
勝照585年4年敏達天皇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聖德太子繪傳》[113]
古本《水鏡》作「勝烈」;《襲國偽僭考》、《和漢年契》作「照勝」。
和重587年2年用明天皇見於《和漢年契》、《衝口發》、《襲國偽僭考》、《茅窓漫錄》、《紀元通略》[114]
端政589年5年崇峻天皇見於《二中歷》、《皇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和漢年代記》[114]
一作「端正」;《如是院年代記》作「端改」。
法興591年32年崇峻天皇
推古天皇
見於《伊予湯岡碑文》、《法隆寺金堂釋迦像光背銘》[115]
喜樂593年推古天皇見於《新編會津風土記稿》、《茅窓漫錄》[116]
告貴594年7年推古天皇見於《皇代記》、《年代記》、《春秋略曆》、《二中歷》、《妙法寺年錄》、《善光寺緣起》、《南北二京靈地集》[116]
《如是院年代記》作「吉貴」;《海東諸國紀》作「從貴」。
始哭595年1年推古天皇見於《古代年號》、《衝口發》、《茅窓漫錄》[117]
《和漢年契》、《襲國偽僭考》作「始大」。
願轉601年4年推古天皇見於《皇代記》、《年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春秋略曆》、《如是院年代記》、《妙法寺年錄》、《南北二京靈地集》[117]
《海東諸國紀》作「煩轉」;梁玉繩《清白士集》、李兆洛《紀元編》作「頌轉」;《靖方溯源》引《輿福寺略年代記》作「願博」。
光充605年6年推古天皇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春秋略曆》、《運步色葉集》、《靖方溯源》引《輿福寺略年代記》、《南北二京靈地集》[117]
一本《增修和漢合運圖》作「光亥」;一本《皇代記》作「弘元」;《塩尻》作「光永」。
大花606年1年推古天皇見於《上宮太子拾遺記》、《障子傳》[118]
定居611年7年推古天皇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119]
《聖德太子拾遺記》作「定光」。
見聖613年5年推古天皇見於《古代年號》、《水鏡》、《茅窓漫錄》、《紀元通略》[119]
倭京繩618年5年推古天皇見於《增修和漢合運圖》[120]
《二中歷》、《海東諸國紀》作「倭京」,《水鏡》作「和京」,《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作「景繩」,別本《皇代記》作「倭黃繩」,《如是院年代記》、《興福寺略年代記》作「和京繩」及「委京繩」,《炒法寺年錄》作「和景繩」及「景繩」。
節中623年5年推古天皇見於《古代年號》、《茅窓漫錄》、《襲國偽僭考》、《漢和年契》[121]
仁王623年6年推古天皇
舒明天皇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春秋略曆》[121]
梁玉繩《清白士集》作「仁至」。
聖德629年5年舒明天皇見於《本土寺過去帳》[122]
僧要635年5年舒明天皇見於《二中歷》、《如是院年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妙法寺年錄》[123]
《年代記》、《皇代記》作「增要」。
命長640年7年舒明天皇
皇極天皇
孝德天皇
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水鏡》[123]
《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作「令長」,《衝口發》、《襲國偽僭考》作「長命」或「明長」。
証明4年推古天皇
舒明天皇
見於《油火明神社記》[123]
常色647年5年孝德天皇見於《二中歷》、《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妙法寺年錄》[124]
《清白士集》作「常邑」,《紀元編》作「常邕」,《紀元類聚考》作「唐邑」,《妙法寺年錄》別本作「常己」,《塩尻》作「常光」。
白鳳661年(《海東諸國紀》)
672年(《麗氣記私抄》)
23年(《海東諸國紀》)
14年(《麗氣記私抄》)
齊明天皇
天智天皇
天武天皇
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麗氣記私抄》。
中元662年4年天智天皇見於《古代年號》、《衝口發》、《茅窓漫錄》、《漢和年契》[124]
果安686年4年天武天皇
持統天皇
見於《古代年號》、《衝口發》、《漢和年契》、《茅窓漫錄》[124]
大化686年天武天皇
持統天皇
文武天皇
見於《如是院年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124]
大屯692年9年持統天皇
文武天皇
見於《萬葉緯》[124]
大長692年9年持統天皇
文武天皇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妙法寺年錄》[125]
大和695年2年持統天皇見於《海東諸國紀》、《興福寺略年代記》[125]
正法760年1年淳仁天皇見於《本土寺過去帳》[126]
孝靈5年見於千葉縣香取郡東庄町吉祥院木造延命地藏像[127]

參見

注釋

  1.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未記載大化、白雉、朱鳥三個年號,[1]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有大化、白雉、朱鳥三個年號但改元月份空白[2],這裡以舍人親王《日本書紀》為準。
  2.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作「華山天皇」,[11]「華」同「花」。
  3.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止於四年十月[12]
  4. 日語維基百科「」條:。
  5. 1181年至1185年凡5年。
  6.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作年號止於四年四月十五日[18],此處以德川光圀《大日本史》記載的安德天皇死亡日為準[19]
  7.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元年起於二月[22]
  8. 1331年至1333年凡3年。
  9.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未記載北朝的正慶、曆應、康永、貞和、觀應、文和、延文、康安、貞治、應安、永和、康曆、永德、至德、嘉慶、康應16個年號的改元月份[26],這裡以德川光圀《大日本史》為準[27]
  10. 此處採狹義的南北朝,統計1336年至1392年期間所使用的年號。
  11. 1336年至1392年凡57年。
  12.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未記載南朝的正平、建德、文中、天授、弘和、元中六個年號的改元月份[35],這裡以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為準[36]
  13.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作長慶天皇1368年至1373年在位與後龜山天皇1374年至1392年在位[37],這裡以八代國治《長慶天皇御即位の研究》為準[38]
  14.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元年起於七月[75]
  15.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終於十五年二月[91]

參考資料

  1.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一〈孝德天皇〉、卷第十一〈天武天皇〉.
  2. 森本角藏 1933,第155、158、159頁.
  3. s:日本書紀/卷第廿五「〔天豐財重日足姬天皇四年六月乙卯〕改天豐財重日足姬天皇四年為大化元年。 大化元年秋七月丁卯朔戊辰。」
  4. s:日本書紀/卷第廿五「〔白雉元年二月〕甲申……又詔曰:『四方諸國郡等,由天委付之故,朕總臨而御寓,今我親神祖之所知,穴戶國中,有此嘉瑞,所以大赦天下,改元白雉。……』」
  5. s:日本書紀/卷第廿九「〔朱鳥元年七月〕戊午,改元曰朱鳥元年。」
  6. 李兆洛 1970,第30頁.
  7.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七〈孝謙天皇〉「〔天平勝寶七歲正月〕四日甲子,敕改『年』為『歲』。」.
  8.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七〈孝謙天皇〉「〔天平寶字元年八月〕十八日甲午,敕曰:『……其改天平勝寶九歲為天平寶字元年。……』」.
  9. 久保常晴 2012,第190-194頁.
  10. 李兆洛 1970,第31頁.
  11.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三十七〈華山天皇〉.
  12. 森本角藏 1933,第195頁.
  13. 久保常晴 2012,第170-172頁.
  14. 久保常晴 2012,第483-484頁.
  15. 久保常晴 2012,第493-494頁.
  16. s:宋稗類鈔/08「有日本僧定心者。寧死不汙。至膚理折裂而死。其度牒尚藏庵中年有久定、保安、治象等號。」
  17. 李兆洛 1970,第32頁.
  18. 森本角藏 1933,第225頁.
  19.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五十三〈安德天皇〉.
  20. .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1. 久保常晴 2012,第487-488頁.
  22. 森本角藏 1933,第236頁.
  23. 藤澤良祐,《中世瀬戶窯の研究》,高志書院,2008年,第573頁。
  24. 久保常晴 2012,第496頁.
  25.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後小松天皇上〉:「〔元弘元年〕九月二十日癸巳,皇太子以花園上皇詔,即位于土御門殿,仍用元德號。」.
  26. 森本角藏 1933,第297-307頁.
  27.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後小松天皇上〉.
  28. 久保常晴 2012,第200-201頁.
  29. 久保常晴 2012,第480-481頁.
  30. 久保常晴 2012,第205-206頁.
  31. 久保常晴 2012,第206-207頁.
  32. 久保常晴 2012,第207-208頁.
  33. 久保常晴 2012,第208-210頁.
  34. 久保常晴 2012,第210-211頁.
  35.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卷第七十一.
  36. 森本角藏 1933,第248-251頁.
  37.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一〈長慶天皇、後龜山天皇〉.
  38. 八代國治 1920,第71-112頁.
  39. 小川信,《中世都市「府中」の展開》,思文閣出版,2000年,第276頁。
  40.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後小松天皇上〉:「〔觀應二年〕十一月七日癸丑,左近衛中將足利義詮廢帝及皇太弟直仁,奉正平號。」.
  41. 久保常晴 2012,第488頁.
  42. 佐藤博信,《古河公方足利氏の研究》,校倉書房,1989年,第54-86頁。
  43. (PDF).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0).
  44. 久保常晴 2012,第495頁.
  45. 久保常晴 2012,第188-190頁.
  46. 久保常晴 2012,第488-489頁.
  47. 久保常晴 2012,第225頁.
  48. 久保常晴 2012,第226頁.
  49. 久保常晴 2012,第234-235頁.
  50. 久保常晴 2012,第231頁.
  51. 久保常晴 2012,第232頁.
  52. 久保常晴 2012,第236-237頁.
  53. 前川清一,《肥後の金石論集I•熊本県の私年号小考》,肥後金石研究会,1984年。
  54. .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55. 久保常晴 2012,第238頁.
  56. 吉岡康暢,《刻銘を有する中世陶器》,《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第36號,1991年,第49頁。
  57. 久保常晴 2012,第292頁.
  58. 久保常晴 2012,第278-280頁.
  59. 久保常晴 2012,第284-291頁.
  60. .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3).
  61. .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62. 久保常晴 2012,第310-311頁.
  63. 久保常晴 2012,第312頁.
  64. 久保常晴 2012,第337-339頁.
  65. 久保常晴 2012,第339頁.
  66. 久保常晴 2012,第342頁.
  67. 久保常晴 2012,第344-353頁.
  68. .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69. 久保常晴 2012,第356-360頁.
  70. 久保常晴 2012,第361-362頁.
  71. 久保常晴 2012,第362-373頁.
  72. 久保常晴 2012,第373頁.
  73. (PDF).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5).
  74. 李兆洛 1970,第33頁.
  75. 森本角藏 1933,第280頁.
  76. 久保常晴 2012,第445-457頁.
  77. 若林淳之 ,《静岡県の歴史》,山川出版社,1979年,第176頁。
  78. 山口隆治,《加賀藩林野制度の研究》,法政大學出版局,2003年,第49頁。
  79. 黃宗羲.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80. 青木美智男、山田忠雄,《天保期の政治と社会》,有斐閣,1981年,第139頁。
  81. (PDF).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5).
  82. 龜光 2018,第43頁.
  83. 筑紫敏夫,《私年號「神徳」と木更津船の船待》,《東京灣學會誌》第1卷第3號,1999年。
  84. .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85. 上村重次,《九州相良の寺院資料》,青潮社,1986年,第152頁。
  86. .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87. 久保常晴 2012,第457-458頁.
  88. 熊野秀一 2013,第40頁.
  89. s:ja:太陰暦ヲ廃シ太陽暦ヲ頒行ス
  90. s:ja:明治四十五年七月三十日以後ヲ改メテ大正元年ト爲ス
  91. 森本角藏 1933,第296頁.
  92. s:ja:昭和ト改元
  93. . [2019-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94. .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95. .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96. 久保常晴 2012,第105-106頁.
  97. 久保常晴 2012,第106頁.
  98. 久保常晴 2012,第107頁.
  99. 李兆洛 1970,第29頁.
  100. 久保常晴 2012,第107-108頁.
  101. 久保常晴 2012,第110頁.
  102. 久保常晴 2012,第110-111頁.
  103. 久保常晴 2012,第111頁.
  104. 久保常晴 2012,第111-112頁.
  105. 久保常晴 2012,第112頁.
  106. 久保常晴 2012,第113頁.
  107. 久保常晴 2012,第113-114頁.
  108. 久保常晴 2012,第114頁.
  109. 久保常晴 2012,第114-115頁.
  110. 久保常晴 2012,第115頁.
  111. 久保常晴 2012,第115-116頁.
  112. 久保常晴 2012,第116頁.
  113. 久保常晴 2012,第116-117頁.
  114. 久保常晴 2012,第117頁.
  115. 鄒曉翔 1990,第30頁.
  116. 久保常晴 2012,第118頁.
  117. 久保常晴 2012,第119頁.
  118. 久保常晴 2012,第152頁.
  119. 久保常晴 2012,第120頁.
  120. 久保常晴 2012,第121頁.
  121. 久保常晴 2012,第122頁.
  122. 久保常晴 2012,第153頁.
  123. 久保常晴 2012,第123頁.
  124. 久保常晴 2012,第124頁.
  125. 久保常晴 2012,第125頁.
  126. 久保常晴 2012,第155頁.
  127. 久保常晴 2012,第154頁.

参考文献

  • 李兆洛. .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70-03.
  • 徐红岚. . 瀋陽: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05. ISBN 7538246193.
  • 鄧洪波. .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5-03 [2021-11-04].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5).
  • 德川光圀. . 東京: 吉川弘文館. 1911-08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 森本角藏. . 東京: 目黑書店. 1933-07-01. doi:10.11501/1688696.
  • 八代國治. . 東京: 明治書院. 1920-10-18. doi:10.11501/960761.
  • 久保常晴. . 東京: 吉川弘文館. 2012-01-20.
  • 鄒曉翔. 現代日本經濟1990年02期. 長春: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1990-03.
  • 熊野秀一. 大正大学大学院研究論集. 東京: 大正大學. 2013.
  • . 東京: 經濟雜誌社. 1899-05. doi:10.11501/991099.
  • . 東京: 經濟雜誌社. 1899-07. doi:10.11501/991100.
  • . 東京: 經濟雜誌社. 1899-11. doi:10.11501/991101.
  • . 小學館. 1994-01-20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 (PDF). 古賀: 古賀市立歷史資料館. 2018-08-22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1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