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理

杭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西北部,杭州湾西端,是中国东南部的战略枢纽城市。杭州市域东北角属浙北平原,也是城区主体所在地,位于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其余大部属浙闽丘陵,东南西北边界大致分别有龙门山脉、千里岗山脉、白际山脉、天目山脉[1]。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杭州全市总面积168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89平方公里[註 1][2]。2020年末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杭州城区常住人口874.17万人,性别比108.67;2022年末为1002.10万人,成为超大城市[註 2][3]。同年全市域常住人口1237.6万人,城镇化率84.0%[4]

地理区位

杭州市的经纬坐标界于北纬29°11′至30°34′,及东经118°20′至120°37′之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东南部的战略枢纽城市[2],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按顺时针方向,杭州市依次与绍兴金华衢州黄山安徽)、宣城(安徽)、湖州嘉兴等地级市接壤。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杭州全市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等各类水体共占8%。具体来说,杭州市东北角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海拔3~6米,河湖密布,也是城区主体所在。除东北角外,包括西湖群山在内的杭州市大部位于浙西中山丘陵区(属浙闽丘陵,浙闽丘陵又属东南丘陵[5]),主要山脉有龙门山脉千里岗山脉白际山脉天目山脉等,有多座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其中全市最高点在白际山的清凉峰(1787米);主城区内也多丘陵,主要有吴山玉皇山北高峰半山凤凰山等。杭州全市森林面积达112.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9%,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2]

杭州大地构造处于扬子陆块区钱塘台褶带[6]。现代地震活动微弱,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强地震为5级(吴越宝正四年,公元929年)[2]

湖泊河流

杭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钱塘江、苕溪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干流)等。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总长609千米,杭州市境内220千米;苕溪发源于临安区太湖源镇,总长160千米,杭州市境内90千米;大运河以杭州三堡船闸至嘉兴桐乡乌镇为浙江段,总长83千米,杭州市境内56千米[2]

杭州市境内有全省面积最大的湖泊新安江水库(又称“千岛湖”,为人工水体),水域面积达580平方千米。另外有1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5个,由大至小分别为6.39平方千米的西湖、4.17平方千米的南湖、3.05平方千米的湘湖、1.12平方千米的三白潭与1.01平方千米的白马湖[2]

杭州湾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以钱塘潮闻名[2]

天气气候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柯本气候分类Cfa),由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7],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註 3]

平均气候特征

杭州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註 4][9][2],其中夏季最长,是最短的秋季时长的两倍以上[註 5]。春季回暖始于惊蛰前后,且仍多冷空气,冷暖转换迅速;夏初有闷热高湿的梅雨,梅雨时长和梅雨量年际差异较大,平均始于6月中旬终于7月中旬[註 6];而后是晴热少雨[註 7]的盛夏伏旱,也是台风影响的集中期,台风的影响个数与程度同有较大年际差异。霜降前后起至来年春季多受冬季风影响;秋季降水最少,多“秋高气爽”[11][12]的天气;冬季以晴冷为主,有时有寒潮侵袭,降雪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3],常年平均初雪日12月27日[14][15],雪日9.4天[16][註 8],年平均最大雪深6cm。[2]

杭州常年(1991—2020)季节情况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換季日期 3月9日 5月16日 10月3日 12月2日
平均時長 68天 140天 60天 97天

杭州年平均气温17.5℃,且呈变暖趋势,21世纪以来均在17℃以上,2021年与2023年均高达18.8℃[17]。年平均降水量1483.3毫米[17],年均雨日146.9天[註 9](全年约40%日子有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的汛期,每年浮动较大,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5倍。年均日照时数1644.8小时,年较差同样较大,太阳能资源不稳定。[2]

杭州市
氣候圖表
 
 
93
 
 
9
2
 
 
90
 
 
11
4
 
 
137
 
 
16
8
 
 
114
 
 
22
13
 
 
126
 
 
27
18
 
 
263
 
 
29
22
 
 
166
 
 
34
26
 
 
173
 
 
33
25
 
 
114
 
 
29
21
 
 
74
 
 
24
16
 
 
75
 
 
18
10
 
 
60
 
 
11
4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
杭州市气象数据(平均数据统计自1991年至2020年,极端数据自1951年统计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5.4
(77.7)
28.5
(83.3)
32.8
(91.0)
35.1
(95.2)
37.6
(99.7)
39.7
(103.5)
41.3
(106.3)
41.8
(107.2)
38.7
(101.7)
38.4
(101.1)
31.5
(88.7)
26.5
(79.7)
41.8
(107.2)
平均最高温 °C(°F) 17.6
(63.7)
22.7
(72.9)
26.9
(80.4)
31.3
(88.3)
34.2
(93.6)
35.9
(96.6)
38.5
(101.3)
38.0
(100.4)
35.3
(95.5)
30.6
(87.1)
26.2
(79.2)
19.1
(66.4)
38.9
(102.0)
平均高温 °C(°F) 8.6
(47.5)
11.2
(52.2)
15.9
(60.6)
22.1
(71.8)
26.9
(80.4)
29.2
(84.6)
34.0
(93.2)
33.4
(92.1)
28.7
(83.7)
23.6
(74.5)
17.7
(63.9)
11.3
(52.3)
21.9
(71.4)
日均气温 °C(°F) 5.3
(41.5)
7.1
(44.8)
11.1
(52.0)
17.0
(62.6)
22.0
(71.6)
25.0
(77.0)
29.3
(84.7)
28.7
(83.7)
24.5
(76.1)
19.3
(66.7)
13.3
(55.9)
7.4
(45.3)
17.5
(63.5)
平均低温 °C(°F) 2.4
(36.3)
4.0
(39.2)
7.6
(45.7)
12.9
(55.2)
18.0
(64.4)
21.8
(71.2)
25.6
(78.1)
25.4
(77.7)
21.4
(70.5)
15.8
(60.4)
10.0
(50.0)
4.3
(39.7)
14.1
(57.4)
平均最低温 °C(°F) −3.5
(25.7)
−1.7
(28.9)
1.3
(34.3)
6.3
(43.3)
12.6
(54.7)
17.5
(63.5)
21.9
(71.4)
21.6
(70.9)
16.7
(62.1)
9.9
(49.8)
3.1
(37.6)
−2.4
(27.7)
−4.3
(24.3)
历史最低温 °C(°F) −8.6
(16.5)
−9.6
(14.7)
−3.5
(25.7)
0.2
(32.4)
7.3
(45.1)
12.8
(55.0)
17.3
(63.1)
18.2
(64.8)
12.0
(53.6)
1.0
(33.8)
−3.6
(25.5)
−8.4
(16.9)
−9.6
(14.7)
平均降水量 mm() 93.3
(3.67)
89.8
(3.54)
136.5
(5.37)
113.7
(4.48)
125.9
(4.96)
262.6
(10.34)
165.7
(6.52)
173.1
(6.81)
114.3
(4.50)
73.6
(2.90)
75.2
(2.96)
59.7
(2.35)
1,483.4
(58.4)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2.4 11.5 15.0 13.8 13.3 15.4 12.2 13.7 11.2 8.1 10.6 9.7 146.9
平均降雪天数 4.2 3.0 0.6 trace 0 0 0 0 0 0 0.3 1.3 9.4
平均相對濕度(%) 74 73 72 70 71 79 73 75 76 73 75 72 74
平均午後相對濕度(%) 54 53 50 47 48 59 53 54 55 51 54 51 52
月均日照時數 95.4 93.6 120.0 146.4 161.5 118.3 206.3 189.6 139.7 141.2 118.3 114.5 1,644.8
日均日照時數 3.1 3.3 3.9 4.9 5.2 3.9 6.7 6.1 4.7 4.6 3.9 3.7 4.5
来源:中国气象局[18](备注:“午后相对湿度”这里指日最小相对湿度)

杭州夏季炎热,高温(≥35℃)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福州重庆一起被中国气象频道及民间称作新“三大火炉[19]。常年市区年均高温天数33天[17]

此外,考虑整个杭州市域,西部有天目山等山地丘陵,东北为钱塘江入海口受杭州湾洋面影响,整个杭州市域气候有垂直地带性差异和地区性差异;有山谷风和海陆风现象[2]。即使在中心城区内,受西湖、西湖群山、半山等影响,仍有明显的地域小气候存在[20]

临安天目山(平均数据1971-1998年,极端数据1956-1998年[註 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6.7
(62.1)
19.2
(66.6)
22.4
(72.3)
25.8
(78.4)
28.1
(82.6)
29.0
(84.2)
30.6
(87.1)
30.6
(87.1)
29.6
(85.3)
25.3
(77.5)
21.0
(69.8)
18.3
(64.9)
30.6
(87.1)
平均高温 °C(°F) 1.9
(35.4)
3.0
(37.4)
7.3
(45.1)
13.3
(55.9)
17.2
(63.0)
20.0
(68.0)
23.3
(73.9)
22.5
(72.5)
18.2
(64.8)
14.1
(57.4)
9.2
(48.6)
4.7
(40.5)
12.9
(55.2)
日均气温 °C(°F) −2.3
(27.9)
−1.2
(29.8)
2.9
(37.2)
8.8
(47.8)
13.1
(55.6)
16.6
(61.9)
19.7
(67.5)
18.9
(66.0)
14.7
(58.5)
10.0
(50.0)
5.0
(41.0)
0.3
(32.5)
8.9
(48.0)
平均低温 °C(°F) −5.7
(21.7)
−4.6
(23.7)
−0.6
(30.9)
5.2
(41.4)
10.0
(50.0)
13.9
(57.0)
17.2
(63.0)
16.5
(61.7)
12.3
(54.1)
7.1
(44.8)
1.6
(34.9)
−3.3
(26.1)
5.8
(42.4)
历史最低温 °C(°F) −20.6
(−5.1)
−19.7
(−3.5)
−14.4
(6.1)
−10.4
(13.3)
−6.6
(20.1)
4.6
(40.3)
8.7
(47.7)
8.6
(47.5)
1.1
(34.0)
−7.1
(19.2)
−14.5
(5.9)
−19.3
(−2.7)
−20.6
(−5.1)
平均降水量 mm() 61.8
(2.43)
81.0
(3.19)
137.1
(5.40)
139.9
(5.51)
182.3
(7.18)
294.1
(11.58)
227.9
(8.97)
226.1
(8.90)
171.1
(6.74)
100.9
(3.97)
66.3
(2.61)
46.4
(1.83)
1,734.9
(68.30)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3.7 14.7 18.1 17.5 17.0 17.5 17.6 18.1 16.1 12.7 10.6 9.8 183.4
平均相對濕度(%) 67 73 79 78 81 88 91 91 88 79 68 61 78.7
月均日照時數 143.7 121.9 133.9 148.1 162.7 136.9 178.4 168.2 134.9 162.1 161.2 179.8 1,831.8
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极端气候特征

杭州21世纪前未测得40℃以上的极端高温,2003年首次出现以来(截至2023年)已共发生了36天[21]。在2013年中國南方夏季高溫熱浪中,杭州成為高溫重災區,出现了14天最高氣溫超過40°C;2022年夏,遭遇了更严重的热浪,创下了连续高温35天[22],全年高温59天[2],极端高温41.8℃[23]等的多项历史纪录。

杭州梅雨时节及台风影响时最可能有暴雨(24小时降水≥50mm)出现,极端降水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4],日降水量最大纪录为246.4mm(2013年10月7日为台风“菲特”所创造)[25]

杭州历史积雪纪录为2008年雪灾时创下的31cm[26]

1956年8月2日,受5612号台风温黛影响,杭州拱宸桥观测站(海拔5.3米,当时的杭州国家气象站所在地)最低气压陡降至958.7百帕,换算成海平面气压959.3百帕,这是杭州最低气压纪录[27]

杭州市主要气象观测站极端气温[註 11](1951年至今)
站点区站号最高(℃)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最低(℃)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
杭州 58457 41.8 2022-08-14 2022年中国高温[23] -9.6 1969-02-06
萧山 58459 42.2 2003-07-25/08-01、2013-07-30 2013年中国高温[28] -15.0 1977-01-05 [29]
富阳 58449 42.8 2013-08-10 2013年中国高温[30] -14.4 1977-01-05 [31]
建德 58544 42.9 1971-07-31 -9.5 1955-01-11
临安 58448 42.1 1995-07-20 -13.4 1991-12-29
桐庐 58542 42.2 2017-07-24 2017年中国高温 -10.0 2016-01-25 2016年东亚寒潮[32]
淳安 58543 41.8 1966-08-08 -7.6 1969-02-06 [33]
天目山 58445 30.6 1966-08-04、1978-07-05/09、1988-07-18 -20.6 1958-01-16
杭州(58457)各月极端气温
月份 最低(℃) 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 最高(℃) 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
1月 -8.6 1977年1月5日 25.4 2017年1月29日
2月 -9.6 1969年2月6日 28.5 2009年2月13日
3月 -3.5 1951年3月3日 32.8 2007年3月31日
4月 0.2 1972年4月1日 35.1 2023年4月17日 [34]
5月 7.3 1951年5月2日 37.6 2018年5月16日 [35]
6月 12.8 1987年6月7日/8日 39.7 1951年6月21日
7月 17.3 2015年7月7日 1509超强台风“灿鸿”外围影响 41.3 2017年7月24日 2017年中国高温
8月 18.2 1955年8月31日 41.8 2022年8月14日 2022年中国高温[23]
9月 12.0 1966年9月26日/1987年9月27日 38.7 1995年9月7日/2003年9月7日
10月 1.0 1958年10月27日 38.4 2022年10月3日 2022年中国高温[2]
11月 -3.6 1956年11月25日 31.2 1952年11月11日
12月 -8.4 1991年12月29日 26.5 1968年12月2日
杭州(58457)各月极端降水
月份 日降水(mm) 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 月降水(mm) 相关事件
1月 56.7 1984年1月18日
2月 50.0 1973年2月26日
3月 60.6 1960年3月24日
4月 90.3 1986年4月10日
5月 141.6 1954年5月19日
6月 136.4 1996年6月30日
7月 109.6 1997年7月30日
8月 133.3 2019年8月10日 1909超强台风“利奇马”
9月 189.3 1963年9月12日
10月 246.4 2013年10月7日 1323强台风“菲特”
11月 66.8 1981年11月1日
12月 53.2 2013年12月16日
杭州(58457)气温极值排名
排名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 排名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
1 41.8 2022-08-14 2022年中国高温[23] 1 -9.6 1969-02-06
2 41.6 2013-08-09 2013年中国高温 2 -8.6 1977-01-05
3 41.3 2017-07-24 2017年中国高温 3 -8.4 1991-12-29
2022-08-15 2022年中国高温 4 -8.2 2016-01-25 2016年东亚寒潮
5 41.2 2013-08-07 2013年中国高温 1969-02-05
2013-08-08 2013年中国高温 6 -8.0 1977-01-06
2017-07-25 2017年中国高温 1967-01-16
2022-08-13 2022年中国高温 1955-01-11
9 41.0 2013-08-06 2013年中国高温 9 -7.8 1977-01-31
2017-07-22 2017年中国高温 10 -7.7 1957-02-10
杭州降水极值排名
排名 最大日降水(mm) 出现时间 相关事件
1 246.4 2013-10-07 1323强台风“菲特”
2 191.3 2007-10-08 0715超强台风“罗莎”
3 189.3 1963-09-12
4 157.2 1962-09-05
5 141.6 1954-05-19
6 136.4 1996-06-30
7 133.3 2019-08-10 1909超强台风“利奇马”
8 127.2 1990-08-31
9 125.1 1961-06-09
10 121.6 1956-08-02


重要天气气候事件

本节列出一些高关注度的天气气候事件。入选标准定为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财产损失的灾害性事件;在纸质出版物里收录的天气气候事件;被杭州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选为每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天气气候事件;被中国气象局月发布会、年气候公报,中央主流媒体等提及的全国性天气气候事件(对杭州的影响);打破旬以上纪录并被地级以上机关报报导的天气气候事件等。

1980年代

1986—1987年东亚冬季风偏弱,全国大部迎来强暖冬[36],杭州亦然。但1987年春季受低温冷害侵袭。全年平均气温在15.4℃—16.8℃之间[37]

2018年

1月末,受冬季风异常影响,中国大陆南方出现少见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38]。1月24日至2月1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雪,1月28日积雪深度达13厘米,为21世纪第3位[39]

3月4日受准静止锋南侧暖气团控制,日最高气温达30.1℃,突破3月上旬历史纪录;傍晚锋线南压,冷暖气流交汇引发飑线,全市出现大范围8~10级、局部11~13级大风,并伴有强雷电和降水[40][39]

受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与华北气旋南侧暖气团影响,5月中旬浙江全省出现罕见高温[41][35]。5月15日,杭州最高气温达36.5℃,与月最高纪录持平[42]。5月16日,高温达37.6℃,打破5月历史纪录[35]。14—18日高温持续5天,为5月史上“绝无仅有”[43][39]。高温至杭城出现首例热射病患者[44]

春三月平均气温达18.7℃(偏高2.7℃),打破历史纪录[39]

6月19日—20日,杭州迎入梅以来首场暴雨,全市平均雨量76.8毫米,部分城区小时雨强接近100毫米[45][39]

副热带高压高压异常偏北影响,夏季台风不断侵袭浙沪沿海[46]。8月2日—3日,第12号台风“云雀”登陆上海并影响杭州[47]。8月12日—13日,第14号强热带风暴“摩羯”登陆台州温岭并斜穿杭州,全市普降大到暴雨[48]。8月17日,第18号热带风暴“温比亚”登陆上海并影响杭州[46]。此外,第8号台风“玛利亚”、第10号强热带风暴“安比”和第19号台风“苏力”也影响到杭州东部。台风影响个数(6个)较常年(1.5个)明显偏多[39]

11月27日—12月3日,杭州出现连续雾霾天气过程,连续7天发布大雾预警信号突破历史纪录[49][39]

12月7日—9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杭州出现雨转雪天气,积雪深度达12厘米。不过9日下午起气温回升,再度转雨,未造成持续冰冻[50][51][39]

年末元旦假期首日12月30日下午,再度迎来降雪,被媒体称作“2018压轴之雪”[52]

全年平均能见度13.8千米,较上年提高2.2千米,60%以上天数平均能见度在10千米以上,连续5年呈改善趋势。《杭州年鉴(2019)》将“能见度明显提高”列为2018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首[39]

2019年

1—2月,受大气环流异常等影响[53],中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阴雨寡照天气,被中国气象局列为2019年全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首[54][55]。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9日,杭州雨日比常年偏多一倍以上,雨量偏多200%左右[53]。连阴雨致道路出现坑洼[56]

8月10日凌晨,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以巅峰强度16级(52米/秒)登陆浙江温岭[57],为仅次于0608号“桑美”和5612号“温黛”登陆浙江省第三强的台风,被浙江省气象台列为2019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首[58]。台风中心纵穿杭州[57],市气象台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全市工地停工,10万建筑工人转移[59]

全年平均气温18.1℃(偏高1.1℃),是2000年以后第20个连续偏暖年份,气候变暖持续[60]

2020年

2月15日,受寒潮影响,全市降温10—12℃,山区出现降雪[61]

19—20年冬三月杭州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最低气温低于0℃天数仅1天,创下历史最少纪录;极端最低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总的来说为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强暖冬[61]

3月末受寒潮影响。3月26日,多地出现雷雨大风和局地小冰雹;3月27日全市降温13—16℃;3月29日,大部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山区冰点以下,甚至出现雨夹雪或雪,局部积雪[61]。寒潮对茶叶生产造成影响[62]

2020年夏季,中国大陆遭遇了有记录以来雨量最大、时间最长的梅雨季[63]。杭州所在的长江中下游梅雨区于6月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偏晚15天),梅雨期长达52天(偏长20天)[64]。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历史最高值,建成以来首次九孔全开泄洪,泄洪流量达到“半小时一个西湖”的程度[63][61]

出梅后以晴热天气为主,特别是8月9日—24日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有6天最高气温超过38℃。8月全月杭州降水0mm,为有史以来首次,造成农业干旱[61]

全年未受台风影响。第4号台风“黑格比”虽登陆浙江(乐清)但并未影响至杭州[65][61]

12月29日中午起,受强寒潮影响,全市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降温10—13℃[66][61]

全年平均气温达18.3℃(偏高1.3℃),有七个月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以上[61]。浙江省气象台将“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列为2020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首[62]

2021年

继上年末遭遇寒潮后,1月初,受“双拉尼娜”事件助推,杭州再度迎来强寒潮,出现连续低温天气;其中1月8日最低气温达-6.4℃,为近三十年来1月第二低,仅次于2016年大寒潮。低温对城市供水系统造成损害[67][68]

7月23—28日,第6号强台风“烟花”持续影响杭州,滞留时间超100小时,全市面雨量达199mm[69][68][70]

8月10日—17日盛夏期间,在未有台风影响的情况下,杭州出现罕见的连阴雨天气,有准静止锋盘踞在江淮一带,天气形势接近梅雨时节。8天降水量达265.7mm,打破历史同期纪录[71][68][70]

9月12日—13日,第14号超强台风“灿都”影响杭州,全市面雨量42mm[72][68]

夏末(9月1日至10月4日期间),杭州市高温不散[73],包括建德桐庐在内的多个气象站气温打破10月历史纪录[74]。国庆节7天平均气温达27.2℃,是历史最热的一个国庆假期。异常高温导致桂花直至10月下旬才大范围盛开(比往年推迟1个月左右)[68][75]。杭州市气象局根据公众投票数据将“‘秋老虎’威力大,桂花迟迟不开花”列为当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首[70]

全年平均气温升至18.8℃(较常年,这年起应按1991—2020年平均算,偏高1.3℃),创下历史纪录[17]

2022年

年初,杭州共出现5轮降雪天气,平原地区由于气温多在零上,雪融化快,而山区积雪深度为近年罕见[76][2]

2022年夏,中国中东部出现了有纪录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7]。7月12日,杭州市最高气温即达40.3℃,打破一年中最早出现40℃及最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的历史纪录,也是2017年六年以来再次出现40℃[78]。7月20日至8月23日,杭州市连续35天最高气温超过35℃,打破最长连续高温纪录[22];累计全年高温日数59天,打破了2013年53天的纪录;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数14天,与2013年并列第一[2]。8月14日最高气温达41.8℃,打破极端高温纪录[23]。总的来说,这也是杭州市有历史纪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事件。

10月初,中国大陆再迎历史最强10月热浪。杭州10月2日最高气温37.7℃[79],10月3日达38.4℃,接连大幅打破10月最高纪录、历史最晚高温纪录。不过随后强冷空气来袭,5日早晨气温骤降至16.5℃,自此入秋[2]

7—10月,杭州持续遭遇了近100天伏秋连旱天气,为历史最严重干旱灾害。气象部门进行人工增雨共达113次[2]

11月28日至12月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最高气温从18.9℃跌至1.2℃;全市先后出现雷暴、寒潮大风,至30日中午起普降大雪,是十三年来最早的初雪[2]

全年平均气温达18.5℃,位列历史第二高[2]。浙江省气象局将“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全年气候异常多变”与“高温来的早、去的晚,热浪异常难出门”列为2022年第一与第二大天气气候事件[80]

2023年

在春季的4月17日,杭州最高气温即达35.1℃,打破了4月最高纪录,也是历史上最早的高温日[34]

夏季,杭州市所在的长江中下游梅雨区于6月16日入梅(偏晚2天),7月24日出梅(偏晚8天),梅雨期长度为38天(偏长6天)[81]。其中7月15日至23日连续9天出现强对流天气,7月19日杭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市多处出现积水,部分地区引发小流域山洪[82][17]

7月28日,杭州市受到第5号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影响,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83]。8月初,超强台风“卡努”靠近浙江沿海,其初期路径不确定性给杭州市带来防台压力[84],但之后近海急转北上,仅带来微弱外围影响[85]。全年杭州仅受到了这两个台风的外围影响,相比常年台风影响不明显[17]

春夏秋季共出现了39个高温日,较常年偏多6天。尽管当年高温出现极早(4月17日),但夏季相比常年来说并不算太热,更是未出现前一年那样的极端热浪事件[17]

12月14日,受寒潮“锋前增温”助推,杭州最高气温达25.3℃,打破了12月中旬历史纪录[86]。受该股寒潮影响,16日相比两日前平均气温下降了14.5℃,全市多地出现了微弱的降霰、降雪天气[87]。根据日平均气温反推,2023年末杭州的入冬时间为12月12日[88][註 12]。受补充冷空气继续影响,杭州市持续低温天气,其中21—26日连续6天最低气温低于0℃,持续冰冻天气为近十年12月份最长[90],尤其是22日杭州站最低气温降至-5.4℃。期间西湖钱塘江等开阔水域出现了少见的结冰现象[91]

尽管没有突出的高温热浪,但全年平均气温达18.8℃,较常年(17.5℃)偏高1.3℃,超过前一年,与2021年并列为历史最高;杭州市气象台将“年均气温最高,气候变暖持续”列为2023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首。全年总降水量1167.2mm,较常年(1483.3mm)偏少2成,尤其是秋冬季明显少雨。全年共出现46个霾日,能见度较往年持续改善。全年光照充足,且未出现连阴雨;尽管年降水量偏少,但雨日分布较均匀,没有出现严重的农业旱情;农作物生长期积温较高,雨热搭配适宜,农业气象年景较好[17]

2024年

1月20日至23日,受当年首场全国型寒潮影响[92],杭州市出现持续冰冻天气并发布低温橙色预警,1月23日最低气温达-4.8℃[93]。山区出现降雪;西湖再度结冰,部分结冰桥段因旅客安全问题封闭,西湖音乐喷泉暂停[94][93]。由于寒潮深度南下,杭州位于南方雨雪冰冻天气核心区的北缘,在浙南地区乃至福州出现常年少见的降雪的情况下,杭州降雪并不明显[95][96]

1月31日至2月5日,受南北支槽同位相叠加影响,暖湿气流大量北上,中国大陆遭遇自2008年雪灾以来最强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97][98][99][100]。由于冷空气不强,长江中下游以南主要降雨,仅杭州西部山区出现少量冻雨雨夹雪等天气,城区以降雨为主,并未明显受低温冰冻灾害影响,更不能与08年曾出现的31cm降雪相提并论[101]。2月1日早晨,由于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杭州主城区迎来当年初雷;冬季打雷引发民众关注,“#杭州巨响”也冲上微博热搜[102][103]

2月12日,杭州入春,比常年提前近1个月(26天)[104][105][註 13]。23—24年杭州冬季共62天,比常年偏短1/3以上(偏短35天)。

2月18日至22日,受强寒潮影响,中国中东部再度出现大范围雨雪低温冰冻天气[107][108][109]。19日冷空气锋前杭州最高气温达25.5℃[110],接近初夏时节[111][112]。21日受冷暖气流强烈交汇影响,杭州再度出现雷暴并发布雷电黄色预警[113]。22—23日冷气团抵达杭州[114],由于逆温层的存在,杭州城区普降雨、冻雨,未出现降雪;山区局部出现降雪[115],大部出现雨凇[116],其对龙井茶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引发关注[117]。23日早晨最低气温降至-0.1℃,多处路面结冰,草地、房顶、屋顶等多处“积霰”,宛如积雪[118]地铁16号线首班车打滑,部分区间紧急停运并改公交接驳[119]。市气象台23日—25日持续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120]

3月30日至4月3日,江南、华南频繁出现强对流天气[121]。4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历史上首个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最高级)[122],江南多省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等天气[121];杭州至20时雨量7.2mm,属普通强对流过程,未出现类似南昌等地的严重灾情[123]

资源环境

杭州市水资源总量128.08亿立方米,人均1034.90立方米(2022年);尽管按水资源总量看属中国大陆多水带(东部平原)至丰水带(西部山区),但人均仅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世界平均水平的1/8,属缺水型城市[2][124][125]:39

杭州市矿产资源包含能源地热等4种)、金属等22种)、非金属(优质石灰岩、建筑用石料等51种)、水气(矿泉水地下水2种)4类共83个矿种[2]

杭州市土壤总面积15027平方千米,其中以红壤分布最广(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其次为水稻土(占14%左右)[2]

新安江水库建成于1959年9月,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下游的新安江水电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杭州市至少有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190科、899属、207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中华水韭长喙毛茛泽泻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秃杉莼菜7种,尤其是天目铁木为杭州所特有。杭州市有陆生野生动物506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74种(一级11种、二级63种);鱼类178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一级1种、二级3种)。天目山清凉峰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25]:94

注释

  1. 根据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
  2. 2022年末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
  3. 如无特别说明,本节介绍杭州的天气与气候,均以位于西湖区馒头山的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为代表,和部分县域尤其是海拔较高的天目山区等地可能有较大差异
  4. 根据GB/T 42074—2022《气候季节划分》,日均温≥22℃为夏季,<10℃为冬季,春秋季介于10℃至22℃之间。
  5.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有关规定,“气候平均”是指某地最近三个年代相关指标的统计值。如无特别说明,本条目“年均”“常年”等表示气候的词语均指该项指标1991—2020年30年间的统计平均情况。
  6. 根据GB/T 33671—2017《梅雨监测指标》,杭州属长江中下游梅雨区。该区常年6月14日入梅,7月16日出梅。但由于杭州位于该区南侧边界紧邻江南梅雨区,若考虑杭州单站的常年降水情况,6月8日至7月10日之间为一年降水最多的时段(月滑动降水量≥200mm)。
  7. 伏旱时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一年之中光照最充足、最炎热的时段,但由于偶尔可能有台风影响(一次台风即能带来相当可观的降水),以及一天之内某时可能出现局地雷阵雨(雷阵雨短时雨强大,1小时即可能带来20mm以上的降水;若旱情严重还常会进行人工增雨[10]),所以尽管大部分天数、一天中的大部分时段均为晴热少雨天气,整个酷暑降水却并不“少”。
  8. 只要有除冰雹外的固态降水,包括雨夹雪等,均会计为雪日
  9. “雨日”包括任何形式的降水(如降雪、露等)。日降水量<0.1mm的微量降水不算作一个雨日
  10. 准确来说,目前应用1991—2020年间三个年代的数据反映气候特征,该表格需要用更新数据更新
  11. 除天目山(58445)站外,其他均为国家基本气象站
  12. 杭州市气象局声称2023年末杭州入冬日期为12月16日,还称打破了历史最晚纪录[89];但根据日平均气温实况,不论采用《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还是民间偶有使用的“简标”(12月14日),12月16日都不可能是入冬日期。
  13. 杭州市气象局声称2024年杭州于3月11日入春[106]。但不论根据2023年2月起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42074-2022 气候季节划分》,还是根据2012年的旧气象行业换季标准,杭州的入春时间都不可能为3月11日。

参考资料

  1. 星球研究所;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354. ISBN 978-7-5217-0157-9.
  2. 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郎健华 (编). (PDF). 方志出版社. 2023年11月: 44–46. ISBN 978-7-5144-5860-2.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3-10-11.
  4. 杭州市统计局.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03-02.
  5. . www.cihai.com.cn. [2024-02-25].
  6. 潘桂棠; 肖庆辉;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 中国地质. 2009, 36 (1). ISSN 1000-3657 (中文).
  7. 伍光和; 王乃昂; 胡双熙; 田连恕; 张建明 (编).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57. ISBN 978-7-04-022876-2.
  8.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31–33.
  9. . 2023-05-05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10. . 环球网. [2024-02-01] (中文(中国大陆)).
  11. . 都市快报. 2021-10-22.
  12. . pic.hangzhou.com.cn. 都市快报. 202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13. 信欣. . passport.weibo.com. 2017-12-06 [2024-02-01].
  14. . passport.weibo.com. 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网微博. 2022-11-29 [2024-02-02].
  15. . passport.weibo.com. 浙江省气象局微博. 2022-11-30 [2024-02-02].
  16. . passport.weibo.com. 浙江日报. 2022-02-17 [2024-02-02].
  17. . hznews.hangzhou.com.cn.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18. 只要有除冰雹外的固态降水,如霰、雨夹雪等均算作降雪日;trace表示该月历史上曾出现过雪日但平均雪日四舍五入后不到0.1天。每月平均降雪日数统计年份由于数据问题暂为2000年至2023年,来源于meteomanz,各月之和恰好与1991年至2020年30年间平均年雪日相等。
  19. . politics.people.com.cn. 2013-07-16 [2024-02-01].
  20. 刘, 樱; 杨, 明; 徐, 集云. . 科技通报. 2021, 37 (4). ISSN 1001-7119. doi:10.13774/j.cnki.kjtb.2021.04.004.
  21. . data.cma.cn.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22. . zj.people.com.cn. 2022-08-25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23. . 每日商报.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24. 李正泉; Zhengquan, L. I.; 宋丽莉; Lili, SONG; 梁卓然; Zhuoran, LIANG; 王阔; Kuo, WANG; 刘善峰. . qxqk.nmc.cn. 2018-06-21 [202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0) (cn).
  25. . 都市快报. 2013-10-08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26. . news.cctv.com. 2008-02-03 [202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0).
  27. . 杭州政府. 200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28. . 萧山网. 201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29. 萧山气象局. . 萧山气象. 2009-07-24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30. . 杭州网. 201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31. . 富阳新闻网. 2013-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32. . 杭州网.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33. 余梅林; 王志明; 刘智; 童修耀; 林芷; 吴家胜; 陈有全; 金远东; 王宝女; 丁一飞.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06-30, 12 (2). ISSN 2095-0756 (cn).
  34. . 浙江日报. 2023-04-18.
  35. 段罗君. . 钱江晚报. 2018-05-17.
  36.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唐东昇 (编). .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572. ISBN 978-7-5029-0989-5.
  37.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PDF). 红旗出版社. 1989.02: 30. ISBN 7-80068-016-9.
  38. 彭京备; 孙淑清; Jingbei, Peng; Shuqing, S. U. N. . 大气科学. 2019-11-14, 43 (6).
  39.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PDF). 方志出版社. 2019.11: 37–38. ISBN 978-7-5144-3941-0.
  40. (PDF). 日本气象厅 (日语).
  41. (PDF). 日本气象厅 (日语).
  42. 段罗君. . 钱江晚报. 2018-05-16.
  43. 段罗君. . 钱江晚报. 2018-05-16.
  44. 段罗君. . 钱江晚报. 2018-05-17.
  45. 张梦月. . 浙江日报. 2018-06-21.
  46. 全琳珉. . 浙江日报. 2018-08-18.
  47. 霍翟羿. . 浙江日报. 2018-08-04.
  48. 翁杰. . 浙江日报. 2018-08-13.
  49. 陈铖. . 浙江日报. 2018-11-28.
  50. (PDF) (日语).
  51. 黄莹. . 浙江日报. 2018-12-09.
  52. 来逸晨. . 浙江日报. 2018-12-31.
  53. 钱卓蕾; 罗玲; 马洁华; 钱月平; 娄小芬.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20-09-01, 25 (5). ISSN 1006-9585. doi:10.3878/j.issn.1006-9585.2019.19060 (中文).
  54. (PDF). 中国气象局. 2021-02-24.
  55. . www.china.com.cn. 2019-02-28.
  56. . tv.cctv.com. 2019-02-23.
  57. 金梁; 来逸晨; 许雅文. . 浙江日报. 2019-08-11.
  58. . ori.hangzhou.com.cn. [2024-02-26].
  59. 唐骏垚. . 浙江日报. 2019-08-11.
  60.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PDF). 方志出版社. 2020.11: 41. ISBN 978-7-5144-4586-2.
  61.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郎健华 , 编. (PDF). 方志出版社. : 53–54.
  62. . hznews.hangzhou.com.cn. 2021-01-24.
  63. .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2021-03-10.
  64. 刘芸芸; Yunyun, L. I. U.; 丁一汇; Yihui, DING. . qxqk.nmc.cn. 2020-11-21 [2024-02-26] (cn).
  65. 王国锋; 余勤. . 浙江日报. 2020-08-05.
  66. 来逸晨; 许雅文; 张帆; 金梁. . 浙江日报. 2020-12-30.
  67. 郑亚丽. . 浙江日报. 2021-01-09.
  68.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 (PDF). www.hangzhouds.org.cn. 方志出版社: 56-57. 2022-12 [2023-1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2-24).
  69. (PDF). 日本气象厅 (日语).
  70. . 都市快报. 2022-01-11.
  71. (PDF). 日本气象厅 (日语).
  72. (PDF). 日本气象厅 (日语).
  73. . 都市快报. 2021-09-02.
  74. . www.chinanews.com.cn. 2021-10-03 [2024-02-24].
  75. . zj.cma.gov.cn. 2022-01-14 [2024-02-24].
  76. 方力. . 浙江日报. 2022-02-24.
  77.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PDF). 2023-03.
  78. 方力. . 钱江晚报. 2022-07-13.
  79. . 钱江晚报. 2022-10-03.
  80. . zj.cma.gov.cn. 2023-01-06 [2024-02-24].
  81. . m.gmw.cn. 2023-10-19 [2024-02-24].
  82. . 杭州日报. 2023-07-20.
  83. . 杭州日报. 2023-07-29.
  84. . 杭州日报. 2023-08-01.
  85. . 杭州日报. 2023-08-05.
  86. . 杭州日报. 2023-12-15.
  87. . 都市快报. 2023-12-16.
  88. 信欣(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 . 微博. 2023-12-20.
  89. . 杭州日报. 2023-12-14 杭州市人民政府.
  90. . 都市快报. 2023-12-21.
  91. . 杭州日报. 2023-12-23.
  92. . 杭州日报. 2024-01-20.
  93. . 杭州日报. 2024-01-24.
  94. . 杭州日报. 2024-01-22.
  95. . 人民日报. 2024-01-22.
  96. . www.cma.gov.cn. 2024-02-07 [2024-02-24].
  97. . 中国青年报. 2024-02-09.
  98. . 人民日报. 2024-02-02.
  99. . 人民日报. 2024-02-06.
  100. . www.cma.gov.cn. 2024-02-01 [2024-02-24].
  101. . 杭州日报. 2024-02-05.
  102. . 都市快报. 2024-02-02.
  103. . www.chinanews.com.cn. 2024-02-01.
  104. 巩丽慧 (编). . 中国天气网. 2024-03-08 央视新闻.
  105. 信欣(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 . 微博. 2024-02-17.
  106. . 杭州日报. 2024-03-11 杭州市人民政府.
  107. . 人民日报. 2024-02-19.
  108. . 人民日报. 2024-02-20.
  109. . 人民日报. 2024-02-21.
  110. . 杭州日报. 2024-02-21.
  111. . 杭州日报. 2024-02-18.
  112. . data.cma.cn. [2024-02-24].
  113. . 杭州日报. 2024-02-22.
  114. . www.data.jma.go.jp. [2024-02-24].
  115. . 杭州日报. 2024-02-23.
  116. 夏阳; 宋赟. . 都市快报. 2024-02-24.
  117. . 杭州日报. 2024-02-24.
  118. . 每日商报. 2024-02-24.
  119. . 都市快报. 2024-02-24.
  120. . 杭州日报. 2024-02-24.
  121. 张源; 吉文磊. . 浙江日报. 2024-04-03: 4版.
  122. 方力; 王晶; 胡杨; 盛伟. . 钱江晚报. 2024-04-03: 6版.
  123. 宋赟. . 都市快报. 2024-04-03: A16版.
  124. 朱清时 (编). .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3: 5–6. ISBN 978-7-5536-0746-7.
  125. 朱翔; 刘新民 (编).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11. ISBN 978-7-5539-702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