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皇帝

法国人的皇帝法語:)为波拿巴王朝所使用的称号。1804年5月14日,法国参议院授予拿破仑·波拿巴皇帝头衔。他于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国人的皇帝

法国人的皇帝
帝國君主
拿破仑三世
详情
尊稱陛下
开国君主拿破仑一世
末代君主拿破仑三世
建立1804年5月18日
1852年12月2日
终结1815年6月22日
1870年9月4日
居所巴黎杜伊勒里宫
覬覦者让-克里斯托夫
四个拿破仑:拿破仑一世(后排右一)、拿破仑二世(后排左一)、拿破仑三世(前排右一)、拿破崙四世(前排左一)

“法国人的皇帝”一称强调皇帝權力來自的是“法国人民”而非君權神授。原先的“法兰西国王”头衔体现法国为国王的私有领域,而新的头衔则表明这一国家为君主立宪制[1],其创立在表面上保全了法兰西共和国,并表明在法国大革命后封建制度被废除,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人民权利平等,共同为皇帝的子民(1809年1月1日后该国正式被称为法兰西帝国)[2]。这一头衔的寓意是拿破仑的加冕并不代表君主制的复辟,而是全新的政治体制“法国人的帝国”(Empire des Français)的建立。拿破仑的统治一直持续至1815年6月22日滑铁卢战役战败后,他本人也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并于1821年5月5日逝世。其统治于1814年曾有一次中断,是年波旁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而在一年内他便逃离并重建帝国,统治94日直至其最终战败。

1851年法国政变法国国民议会被解散,而其后不到一年,拿破仑的侄子,民选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通过1852年11月7日的公民投票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转变为法兰西第二帝国,自己也正式于1852年12月2日加冕为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三世

他的统治一直持续至1870年9月4日。在普法战争色当会战中他被俘,并被流放至英格兰,于1873年1月9日逝世。

自其独子路易·拿破仑于1879年早逝之后,波拿巴皇朝有数人仍然宣称拥有法国皇位。现任伪君为拿破仑亲王夏尔,于1997年5月3日成为皇朝继承人,但其子拿破仑亲王让-克里斯托夫对此提出异议;根据其祖父的遗嘱,他才应为拿破仑家族的继承人。

完整头衔

法国人的皇帝具有一系列的头衔和宣称,反映了拿破仑皇朝统治领土的范围之广。

拿破仑一世

  • 1804年–1805年
  • 1805年–1806年
  • 1806年–1809年
    •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託上帝与共和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護國公安道尔大公
  • 1809年–1814年
    •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託上帝与帝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護國公,瑞士邦联协调人,安道尔大公
  • 1815年
    • 皇帝陛下拿破仑一世,託上帝与帝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

拿破仑二世

皇帝陛下拿破仑二世,托上帝与共和国宪法鸿福、法国人的皇帝。

拿破仑三世

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托上帝与国家旨意鸿福、法国人的皇帝[3]

法兰西帝国(1804年–1814年)

法国人的皇帝画像纹章出生配偶逝世与前任的关系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1814年
拿破仑一世
大帝
1804年5月18日

1814年4月6日
1769年8月15日
科西嘉
卡洛·波拿巴瑪麗亞·萊蒂西亞·拉莫利諾之子
(1)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巴黎
1795年3月9日
无子
(2) 奥地利的玛丽·露易丝
罗浮宫
1810年4月1日
1子
1821年5月5日
圣赫勒拿
51岁
自行称帝

法兰西帝国(1815年

法国人的皇帝画像纹章出生配偶逝世与前任的关系
百日王朝
1815年
拿破仑一世
大帝
1815年3月20日

1815年6月22日
1769年8月15日
科西嘉
卡洛·波拿巴瑪麗亞·萊蒂西亞·拉莫利諾之子
(1)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巴黎
1795年3月9日
无子
(2) 奥地利的玛丽·露易丝
罗浮宫
1810年4月1日
1子
1821年5月5日
圣赫勒拿
51岁
复辟
拿破仑二世
雏鹰
1815年6月22日

1815年7月7日
1811年3月20日
杜乐丽宫
拿破仑一世奥地利的玛丽·露易丝之子
不适用1832年7月22日
美泉宫
21岁
拿破仑一世之子

法兰西帝国(1852年—1870年)

法国人的皇帝画像纹章出生配偶逝世与前任的关系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年-1870年
拿破仑三世
1852年12月2日

1870年9月4日
1808年4月20日
巴黎
荷兰国王路德维克一世奧坦絲·德·博阿爾內之子
歐珍妮·德·蒙提荷
巴黎圣母院
1853年
1子
1873年1月9日
肯特
64岁
拿破仑一世侄子、拿破仑二世堂哥

另见

参考来源

  1. Philip Dwyer, Citizen Emperor: Napoleon in Power (2013) p 129
  2. . [2015-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3. . [2015-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