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站

南京北站原名浦口站,是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座铁路车站,也是原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车站最早随津浦铁路的修建而设立,后来由于南京铁路轮渡的开通成为了重要的多功能车站,又随着长江大桥的落成和轮渡的停运而萧条。目前车站为上海铁路局南京东直属站管辖的一等区段站,主要办理货运业务,而站房及周边建筑正在被改造为历史街区。

南京北站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

Nanjingbei Railway Station
南京北站站房
南京北站站房
其他名称浦口站
位置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区津浦路30号
地理坐标32°5′55″N 118°42′56″E
管辖机构上海局集团南京东直属站
途经林浦铁路
其他
车站17354[1][2]
电报码VBH[3]
拼音码NJB
车站等级一等站
浦口火车站及附属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南京市浦口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14年
编号7-1705
登录2013年

历史

1934年的津浦铁路浦口大楼
车站附近南京铁路轮渡遗址
停放于调车场的先锋号电力动车组(2011年)

建设与扩建

孙中山曾在《实业计划》中将浦口作为“大计划中长江以北一切铁路之大终点”,又指出“且被横贯大陆直达海滨之干线,不论其以上海为终点,抑以我计划港为终点,总须经浦口”[4]

南京北站始建于清宣统2年(1911年),1914年投入运营。其时津浦铁路山东韩庄以南直至南京一带为英国势力范围,所以车站建筑及路轨均由英国人负责设计建造。津浦铁路建成时,本站是江苏省内仅有的两个编组站(另一个是徐州站[5]。车站下设港务处,备有客轮2艘、货运小轮7艘[6]:217

30年代初,浦口站有货物仓库12座,总面积6.7万平方米。至30年代中期,全站有6个作业区、57股站线。

抗日战争时期,车站曾遭到日军轰炸两次,其中车站大楼损坏最为严重[4]

1954年,车站的港务处和旗下的轮船改由南京市交通部门管理。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浦口站新建简易驼峰调车场和上行到达场,增加股道,规模为二级三场,车辆编解作业能力提高。简易编组站的建成满足了铁路轮渡增加渡轮后和津浦铁路建成双线后增长的运输需求,也使车站成为了设施完整的、兼营客货运的编组站[5][6]:217。1961年4月,车站上行至东葛站区间实现复线化[6]:241

衰落

1968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南京新客站相继建成后,浦口站停办客运业务,通行的货车也渐渐变少。1973年,南京东编组站改造完成,铁路轮渡正式停运,浦口站的编组业务也转移到了南京东站,车站便冷清了下来[5]

长江大桥开通后,南京站南京西站的运营压力不断增大,于是本站在1985年4月10日恢复了客运业务[7]:295。1988年10月,车站完成了改造工程,增加了4条股道[8]。1994年,车站货运大楼建成投用[6]:217。1997年7月,本站更名为南京北站[8]

随着长江大桥的扩能改造,到1998年,本站只剩下了一对往返蚌埠的慢车8083/8084次列车。慢车于2003年12月21日停运后,南京北站的客运业务再次停止[9][10]

2013年上海铁路局成立南京货运中心,管理南京北站的货运营业。同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南京北站转型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货运车站。2015年车站开行中亚班列,2016年6月又成为中欧班列(南京—莫斯科)的始发站之一[11][12],后因车站南京港二公司专用线拆除,南京始发的中欧班列改由尧化门站承接[13]

管理变更

浦口站在建成初期隶属于津浦铁路南段总局。南、北两局合并后由津浦铁路管理局浦徐段、浦兖管理处车务组管理。抗战期间,车站改由華中鐵道管辖。抗战胜利后车站隶属津浦铁路管理局浦口分局车务处管理。南京被解放军控制后,车站由南京市军管会两浦分会接管,后转隶济南铁路局。1953年起,车站由南京铁路分局管理[14]

1970至1971年间,车站隶属两浦(浦口、浦镇)站区。1972至1978年间,本站曾改名浦口中心站[8]。1999年时,本站还下辖东葛站永宁镇站林场站、梅桂营站和浦镇站五个车站[8]

2006年3月21日,原南京北直属站整体建制划归南京直属站管理[15]:307,后又于2011年3月28日改由南京东直属站管辖[16]:245

车站结构

站房

车站站房
站房侧面及文物保护标识
站房侧面

车站有一站前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圆球形雕塑,是孙中山奉安大典的纪念雕塑。雕塑上曾刻有国民党党徽,而汉白玉基座上原烫金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书三民主义的部分内容,后在“文革”时被人毁坏[4]。浦口区政府于2003年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对车站设施进行整修,并复原站前广场上的地球仪雕塑[17]。2006年,浦口火车站站房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9],后又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8]

车站主体大楼是典型的英国风格:尖尖的屋脊、高而窄的窗和铁皮铸造的红屋顶,楼上有“南京北站”四个大字。建成初期,屋顶上覆盖着瓦楞铁;在瓦楞铁损坏后,大楼成为了平顶,后又覆盖上了红色的钢板[19]。主楼外立面原先为青砖色,后来改为淡黄色[20]。车站主楼是中国第一批使用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21][22],而地板、楼梯和扶手仍然为木质结构[19]。车站的地基由一棵棵完整的花旗松夯砸下去形成的;这些花旗松在打入地下前都经过了防腐处理,而且长埋地下,难以接触到氧气,使地基能保持稳定[19]。站房的墙壁厚达两米,在经历日军飞机的轰炸和三次大火后依然能保持基本结构;铁路部门曾希望能扩大楼梯口的大门,由于钻机无法凿开墙体,最后只能放弃[19]。站房有三层,内设有大小不等的62个房间[19],包括1861平方米的候车室、48平方米的贵宾室和507平方米的行李房[6]:217

在建成后的半个世纪里,这幢楼作为附近最高的建筑,一直是浦口的地标。当时南下“进京”的乘客在看到这幢楼后,就会意识到已接近南京市[4]

车站附近的津浦路两侧是两三层高的小楼,是车站曾经的高级职工宿舍楼,现已破旧不堪[20]

站场

南京北站旅客列车到发场站台,使用少见的单柱雨棚
调车场

南京北站站场范围包括货物列车到发场、旅客列车到发场和解货、港三、驼峰三个作业区[6]:217。客场设股道11条,站台5座,总面积28516平方米;其中2座站台被中国火车站少有的单柱伞形雨廊和拱形雨廊覆盖,面积3563平方米[6]:218[18]。客场东北侧设有车辆段、港三和解货区(调车场)。

货物列车到发场和编发场(驼峰)两场并排排列,位于客场上行方向,其中货物列车到发场设有7条股道[6]:243;编发场位于货物列车到发场东北侧,其简易驼峰高2.02米,采用单推单溜作业方式。峰下设有11条股道,1-8道为编发线,9-11道为调车线[23]

南京北站货场设有通往南京港第二、第三港务公司,南京东机务段浦口折返段、上海铁路局合肥车辆段和南京棉麻储运公司的专用线[24]

使用情况

南京北站已於2004年10月停止客运业务[25],停办客运前每日有一对始发往蚌埠的8083/8084次列车[26]。封存许久的先锋号电力动车组停放于南京北站。由于仍有货运列车停靠,该站目前已禁止市民参观[27]

南京北站办理整车货物的中转、到发和水陆联运货运业务,主要到发货品为煤炭、焦炭、钢材、粮食和化肥,粮食煤炭、钢材、矿石、棉花等[24]。2013年以来,车站利用南京港第二港务公司码头为长江下游唯一可进行铁水联运码头的优势,又大力开展集装箱业务,成为中亚、中欧班列的始发站之一[11][28]

南京北站亦为南京铁路枢纽地区的区段站,办理徐州蚌埠东南京东开往本站货物列车和本站发往浦镇、梅桂营及宁启线方向货物列车的到达、解体和编组作业[23]

南京北站运营数据[5]
时期 日均编解车辆数 月均发送旅客(万人) 货物运输量 时期 日均编解车辆数 月均发送旅客(万人) 货物运输量
建成初期 120+ 1967年 82.8 发送86.9万吨

卸车201辆/日

30年代初 5-6 1974年 停止客运 发送173.3万吨

卸车324辆/日

1940-1945年 320 1980年 发送210.8万吨

卸车644辆/日

1947年 11+ 发送27.89万吨

到达67.9万吨

1986年 58.8 发送243.8万吨

卸车609辆/日

1950年 400 1989年 164.2 发送342.8万吨

卸车604辆/日

1957年 720 1991年 120 发送327.3万吨

卸车556辆/日

1958年 1000 1992年 127 发送356.9万吨

卸车565辆/日

1965年 68.1 发送211.9万吨

卸车446辆/日

1999年 5.34 发送351万吨

卸车508辆/日

未来发展

车站停办客运后,主楼便荒废了下来。圖為2009年的主楼。

大楼古老的样式也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游玩、取景,也成为了一些市民记忆里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浦口站停办客运后,车站的主楼便荒废了下来,常年大门紧闭,甚至成为了临时的货运仓库[9]。一些市民和游客对这样的窘境感到惋惜,便开始提议将车站翻新、改造,重新向游客开放,却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落实[9][27][29]

自2006年起,各相关部门就提出了一些浦口火车站的改造方案。由于浦口火车站属于上海铁路局管辖,而周边的建设又属于南京市的规划部门负责,多个部门之间的主张和磋商令改造进行得并不顺利[9]

2017年3月19日,南京北站改造开始。改造后,本站将成为“滨江风光带”的一部分,同时车站的主楼将恢复原貌,并改造为火车文化展览馆[20][30]。同时,周围的建筑也将和车站一道,构成“民国特色小镇”[22][31]。改造工程预计于2020年完成[21][22]

事件

1929年中国国民党要人在浦口站迎接孙中山的灵柩
  • 1919年,毛泽东曾在此丢失一双鞋,后由老乡帮助才解决了燃眉之急[9][32][33]
  • 1927年,郭沫若曾在前往南昌的途中在此站中转渡江[9]
  •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的灵柩经津浦铁路到达本站,再从附近的浦口码头渡过长江至下关一侧,最后被安葬在中山陵[4][32]
  • 为保存故宫内宝贵的文物,國民政府从1933年2月5日开始将文物迁移至中国各地;其中迁往南京的2000余件文物在到达本站后,一直在车厢里滞留了20余天,直到南京博物院成立后才有合适的去处[19]
  • 1949年,邓小平陈毅由合肥到达本站后迅速乘轮渡过江,随后驱车进驻南京总统府[21]

相关文化

邻近交通

南京北站邻近浦口码头以及南京公交浦口公园总站。

参见条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南京北站

参考资料

  1.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26. ISBN 155066140495.
  2. 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 铁道部运输局.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25. ISBN 97871130309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91. CSBN 15113·3468.
  4. . news.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14:43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江苏省铁路志.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
  6.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ISBN 9787113053802.
  7.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南京出版社. 1988. ISBN 7-80560-000-7.
  8. . 南京市志 交通邮电卷.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9. . www.thepaper.cn. 2014-07-15 20:28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10. . 新浪网. 2004-01-01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11. . 新浪网. 2019-02-03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12. . 凤凰网. 2016-06-29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1).
  13. . 央广网. 2019-09-09.
  14. . 南京地方志.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7).
  15. . 南京年鉴编辑部. 2007.
  16. . 南京年鉴编辑部. 2012.
  17. . 新浪网. 2003-04-15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26).
  18. . news.china.com.cn. 2013-05-06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19. . 人民铁道. 2010-10-15 17:12:00 [201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20. . 现代快报+. 2017年3月20日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21. . www.chinanews.com. 2017年02月23日 10:26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22. . www.jstour.gov.cn. 2017-02-23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23. 薛坤斌. . 铁道货运. 2016.
  24. . hyfw.12306.cn.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6).
  25. . 新华日报. 2015-03-27 [2015-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
  26. . 扬子晚报. 2020-05-18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27. . 江苏广播网. 2014-12-25 [2015-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
  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05-06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7).
  29. . js.ifeng.com.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6).
  30. . js.people.com.cn. 2015年07月18日07:47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9).
  31. . www.cssn.cn. 2016年02月26日 08:43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7).
  32. . www.njghj.gov.cn. 2018年5月21日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4日).
  33. 参见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34. 昔日香港Facebook
  35. . 新浪网. 2004-02-14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28).
  36. . 凤凰江苏. 2014-07-30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