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后人对西周王室制定并傳播的一系列社會習俗的統稱,相傳為周公所創建。 它和宗法制度構成整個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對後世的政治、文化、藝術和思想影響巨大。 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 「禮」的部分主要從形式上規範什麼是正確的外向社會舉止,包括每個身份的人應當履行何種禮儀和義務,最終形成等級制度。

克己复礼

明代“御赐诗书礼乐”山水人物黑寿山石章,孔府旧藏

随着西周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礼崩乐坏,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面对春秋时期的社会乱象,极力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提倡“克己复礼”,认为只有恢复礼乐制度,实行仁政,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孔子对礼的解释是:“君君,臣臣”即君主要有君主的樣子,臣子也要有臣子的樣子。孔子主张和提倡恢复礼乐制度,还身体力行。传说他曾向老子问礼,又曾痴迷于乐,达到“三月不知肉味”

参见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禮樂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