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鳩摩羅什(梵語:,IAST:,344年—413年5月28日)[1],意译童壽[2],又音译鳩摩羅什婆(上古漢語擬音:Ku-māl-rāl-ɡjub-bāl)、鳩摩羅耆婆、鳩摩逻多、拘摩罗逻多、究摩罗罗陀等,略稱羅什[3]。佛教僧人,活躍於東晉十六国時期,是漢傳佛教著名譯師,譯著如《金剛經》、《法華經》、《中論》、《大智度論》等等。与真谛、玄奘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 ||
---|---|---|
克孜爾千佛洞前的鳩摩羅什像 | ||
出生 | 晉建元二年 (344年)[1] 西域龜茲國 | |
圓寂 | 後秦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 (413年5月28日) 後秦長安草堂寺 | |
著名成就 | 翻譯經典 | |
頭銜 | 三藏法師 | |
徒弟與學生 | 四聖:道生、僧肇、道融、僧叡 道融、慧觀等三千余人 | |
著作 | 《大乘大義章》 | |
譯作 | 三藏經論74部,凡384卷。有名的有 《金剛經》、《法華經》、《阿彌陀經》、《中論》、《大智度論》 |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生平
鳩摩羅什生於龜茲(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一带)其父鸠摩罗炎來自天竺,乃國相之子,避位出家為僧。炎至龜茲,受王所逼,妻王妹耆婆。[4]耆婆生下羅什弟弟弗沙提婆後出家,精勤學法得初果。
鳩摩羅什在母胎時,其母自覺悟力增長,還邀集王族婦女及有德僧尼,一起到當時遠近馳名的佛法重鎮雀離大寺供養及聽法,當時有位阿羅漢達摩瞿沙聽聞此事,認為:「像耆婆這樣的狀況,必定懷有智慧的孩子。」並說舍利弗在母胎時,其母亦有此異象,此可做為某種預示 : 耆婆所懷之子,將來必定如舍利弗一般具大智慧的覺者。
羅什七歲出家為沙彌,学习說一切有部阿毘曇,日誦經千偈。九歲時,與母一同前往天竺(今印度)北部的罽賓,向罽賓王之從弟、說一切有部名僧盤頭達多(Bandhudatta)請學經典,受雜藏、中、長二阿含,[5]又至月氏,三年大成,偕母返國。[6]十三歲,至疏勒,誦阿毘曇、增一阿含,登座講轉法輪經,及還龜茲,名蓋諸國。停疏勒留期間,從佛陀耶舍受學阿毘曇、十誦律。
於說法之暇,羅什遍學吠陀及五明,後須利耶蘇摩(Sūryasoma)為說阿耨達經(又名弘道廣顯三昧經),拜其為師转学大乘,受誦中論、百論及十二門論。363年(晋哀帝兴宁元年),二十歲时於龜茲王宮得比丘戒[7],從卑摩羅叉受律。後於居留龜茲期間得大品般若經,又廣誦大乘經論,洞其祕奧。後往罽賓,為其師槃頭達多具說一乘妙義,槃頭達多感悟心服,更禮什為師。建元十五年(379年),僧純、曇充從龜茲返回,在龜茲時獲知統領該國寺院、阿含學的佛圖舌彌(Buddhasvamin)有名為鳩摩羅的年少沙門,才大高明、大乘學。
苻堅聽聞西域有鳩摩羅什為大德智人,遣使相求而不得,遂於建元十八年(382年)派大將呂光領兵七萬伐龜茲。建元二十年(384年),呂光俘获羅什,因吕光的胁迫,被迫娶龜茲王女阿竭耶末帝,並賜醇酒,致雙戒俱捨。前秦滅亡,呂光称凉王,此後18年間,羅什被呂光、呂纂软禁在涼州,在這段期間學會了中土語言(秦言)。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呂隆出降,是年十二月二十日羅什抵長安,以國師之禮待之,信徒數千人,公卿以下皆奉佛[8],鳩摩羅什育有二子[9],又在姚兴的逼迫之下娶了十名伎女,“诸僧多效之。什乃聚针盈钵,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10]此後在俗10年,潜心钻研佛学,将梵文经卷译成漢文,译经之暇,还常在逍遥园澄玄堂及草堂寺讲说众经。[11]在逍遥园开译场任译主,由僧肇、道生、道融等八百余僧人襄助翻译佛经。
其師卑摩羅叉於弘始八年(406年)至長安,在羅什過世後重校《十誦律》[12],佛陀耶舍亦在弘始年間抵達長安,助羅什出《十住經》[13]。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413年5月28日),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14]。入室弟子有僧肇、僧叡、道生、道融、慧觀等三千餘人 ,後世有關中四聖、什門十哲之稱。
除翻譯大量的作品外,廬山慧遠曾向羅什請學義理,是為《大乘大義章》,又稱《鳩摩羅什法師大義》。羅什著有《實相論》二卷已佚失,对《维摩经》《金刚经》等进行注释。又講解過維摩詰經,其解釋收錄在《注維摩詰經》中。他不仅传播了佛教大乘中观宗思想,成为后世三论宗的渊源,而且对成实师、天台宗的创立产生极大影响。
譯經事業
鳩摩羅什譯經兼顧文字原意和流暢,並非逐字直譯。其譯文精美,形成獨特的四字句行文風格被稱為「譯經體」。胡適在《佛教的翻譯文學》一文指出:「在當日過渡時期,羅什的譯法可算是最適宜的法子。」[15]陳寅恪推崇鳩摩羅什,認為他的譯經藝術實優於玄奘,有三個特色:「一為刪去原文繁重,二為不拘原文體制,三為變易原文」[16]。但羅什本人感嘆雖得大意,但丟失梵典美煥的文辭,不再優美,稱「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17]。也因此,鳩摩羅什在翻譯時為求美化文字,也吸收了當時的道家經典如《關尹子》的語句,即使到了玄奘重譯佛經,也未改譯鳩摩羅什使用《關尹子》的語句,由此可見其影響力。[18]所译经论文通明,典丽而失原意,首开集体译经之先例。
羅什对东亚佛教经典贡献巨大,於西明閣和逍遙園開始譯經,其譯作涵蓋佛教的經、律、論三藏以及禪經,且新譯許多大乘经典,使之更為準確,介紹了說一切有部的律藏,在義學方面引介成實論及龍樹、提婆的中觀學派著作,又傳下以說一切有部禪要為基礎的大乘禪法。在譯經史上,玄奘等人的譯經稱為新譯,鳩摩羅什者稱為舊譯,比羅什更早的則為古譯。
鳩摩羅什創造融合外語和華語的新文體,所譯經論為中國佛教徒所樂誦,贊寧稱讚鳩摩羅什翻譯《法華經》「有天然西域之語趣」[19],《金剛經》雖有眾多譯本,以羅什的譯本流傳最廣,其譯經文體也對後來的佛教文學有重大影響。[20]
譯作
南朝梁代僧祐於《出三藏記集》所記,羅什一生譯經三十二部,加上二部闕失和一部非主譯實際收錄三十五部[21],至唐朝智昇《開元釋教錄》,依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等記載,增加至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智昇見到了其中的五十二部三百〇二卷。
〔經藏〕
- 大品般若經(另有玄奘等譯本)
- 小品般若經(另有玄奘等譯本)
- 法華經(另有竺法護等譯本)
- 華首經,又名華手經、攝諸善根經
- 維摩詰經(另有支謙等譯本)
- 首楞嚴三昧經
- 十住經(是華嚴經十地品,另有竺法護等譯本)
- 思益義經(另有竺法護、菩提留支譯本)
- 持世經(持人菩薩經之同本異譯)
- 自在王菩薩經(奮迅王問經之同本異譯)
- 佛藏經,又名選擇諸法經
- 菩薩藏經,又名富樓那問經、大悲心經(是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 小無量壽經,又名阿彌陀經(另有玄奘譯本)
- 彌勒下生經(另有義淨等譯本)
- 彌勒成佛經(下生經之增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另有玄奘、義淨等譯本)
- 諸法無行經(諸法本無經、隨轉宣說諸法經之同本異譯)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伽耶山頂經、象頭精舍經、大乘伽耶山頂經之同本異譯)
- 稱揚諸佛功德經,又名集華經,佚失(僅存曇摩跋檀與慧海共譯本)
- 賢劫經,佚失(僅存竺法護譯本)
〔論藏〕
〔律藏〕
〔禪要〕
〔其他〕
- 佛垂般泥洹略說教戒經,又名遺教經,出馬鳴《佛所行讚》〈大般涅槃品〉
- 雜譬喻經(異出本:眾經撰雜譬喻),比丘道略集
注釋
- 鸠摩罗什法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灵山海会
- 又作“童受”、“童首”、“童子”
- 郭元兴; 张雪松. . 第三版·网络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2-01-20 [2022-06-19].
- 《晉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六十五〉:「父鳩摩羅炎,聰懿有大節,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東渡蔥嶺。龜茲王聞其名,郊迎之,請為國師。王有妹,年二十,才悟明敏,諸國交娉,並不許,及見炎,心欲當之,王乃逼以妻焉。」
- 《高僧傳》卷第二:「什年九歲。隨母渡辛頭河至罽賓。遇名德法師槃頭達多。」
- 《高僧傳》卷第二:「至年十二。其母携還龜茲。諸國皆聘以重爵。什並不顧。時什母將什至月氏北山。有一羅漢見而異之。謂其母曰。常當守護。此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與優波掘多無異。」
-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北京佛文化網,2017年9月19日
- 《资治通鉴》卷一一四记载:“秦王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经。又命罗什翻译西域经论三百余卷。大营塔寺。沙门坐禅者常以千数。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 《晋书·罗什传》:罗什“尝讲经于草堂寺,(姚)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有余人,肃容观听。罗什忽下高座谓兴曰:有二小儿登吾肩,欲鄣,须妇人。兴乃召宫女进之,一交而生二子焉!”
- 《晋书》卷九五《罗什传》
- . 草堂寺佛教网. [2013年3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日) (中文(简体)).
- 《高僧傳》卷2:「聞什在長安大弘經藏,又欲使毘尼勝品復洽東國,於是杖錫流沙,冒險東入。以偽秦弘始八年,達自關中。」
- 《高僧傳》:「耶舍……行達姑臧,而什已入長安……什聞其至姑臧,勸姚興迎之……重信敦喻,方至長安。」
《歷代三寶記》:「弘始八年行達姑臧,而什久已入長安」 - 僧肇《鳩摩羅什法師誄》(出《廣弘明集》):「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
- 胡適,《白話文學史第一篇》,遠流出版社,1986,頁171。
- 胡適,《白話文學史第一篇》,遠流出版社,1986,頁172。
- 《高僧傳‧鳩摩羅什傳》
- 《《關尹子》公案徹底終結》
- 《大正藏》,50: 724
- .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 僧祐《出三藏記集》:「新大品經二十四卷……新小品經七卷……新法華經七卷……新賢劫經七卷(今闕),華首經十卷……新維摩詰經三卷……新首楞嚴經二卷……十住經五卷……思益義經四卷……持世經四卷……自在王經二卷……佛藏經三卷……菩薩藏經三卷……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無量壽經一卷……彌勒下生經一卷,彌勒成佛經一卷,金剛般若經一卷……諸法無行經一卷,菩提經一卷……遺教經一卷……十二因緣觀經一卷(闕),菩薩呵色欲一卷……禪法要解二卷……禪經三卷……雜譬喻經一卷……大智論百卷……成實論十六卷,十住論十卷,中論四卷,十二門論一卷,百論二卷……十誦律六十一卷(已入律錄),十誦比丘戒本一卷,禪法要三卷……右三十五部,凡二百九十四卷,晉安帝時,天竺沙門鳩摩羅什,以偽秦姚興弘始三年至長安,於大寺及逍遙園譯出。」
- 宣方. . 中國哲學史. 1998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 高僧傳:「什後至關,因請出《禪法要》三卷,始是鳩摩羅陀所製,末是馬鳴所說,中間是外國諸聖共造,亦稱菩薩禪」。
參考文獻
- 龔斌,《鳩摩羅什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ISBN 978-7-5325-6844-4
- Nattier, Jan. The Heart Sutra: A Chinese Apocryphal Tex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Vol. 15 (2), 153-223 (1992).
- Puri, B. N. Buddhism in Central Asia,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Private Limited, Delhi, 1987 (2000 reprint)
外部連結
- 陸揚:〈解讀《鳩摩羅什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6)
- 佛教漫畫屋--鳩摩羅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鳩摩羅什大乘大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