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之門站

虎之門站日语: Toranomon eki */?)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虎之門一丁目,是東京地下鐵銀座線鐵路車站車站編號G 07

虎之門站
2a號出入口(2020年9月5日攝)
2a號出入口(2020年9月5日攝)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東京都港區虎之門一丁目1番21號
地理坐标35°40′13″N 139°45′0″E
交通H06虎之門Hills站日比谷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底車站
2面2線
其他
电报码トラ
历史
启用日期1938年(昭和十三年)11月18日
上下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117,329[1]人次
2017年
邻近车站
上一站 東京地下鐵 下一站
溜池山王
G 06
0.6km
銀座線
G07
距離淺草8.8km
新橋
G 08
0.8km

歷史

  • 1938年(昭和13年)11月18日:作為東京高速鐵道旗下的車站正式開始營運(單線並列)。然而,開業至延伸至新橋站後的1939年(昭和14年)2月中旬為止,赤坂見附站-此站-新橋站間是單線運行[2]。。
  • 1941年(昭和16年)9月1日:東京高速鐵道編入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營團地下鐵)。
  • 1954年(昭和29年)8月27日:擬定銀座線車站拓寬工程[3]
  • 1955年(昭和30年)5月1日:因提升銀座線而運行的4輛編組列車在停靠本站時,淺草方向1輛車廂不開門[3]
  • 1956年(昭和31年)10月1日 - 月台延伸,可停靠6輛編組列車[4]
  • 2004年(平成16年)4月1日:營團地下鐵民營化,成為東京地下鐵的車站。
  • 2005年(平成17年)2月21日:晚間9:30左右,一台行駛中的拖曳車上裝載重機手臂突然啟動,破壞了7號出口的屋頂,無人受傷[5]
  • 2020年(令和2年)6月6日:日比谷線虎之門Hills站開業,兩站以地下通路連接,徒步往返需時約7分[6]

車站

2面2線側式月台地下車站

月台配置

月台路線目的地
1 G 銀座線 赤坂見附澀谷方向
2 銀座淺草方向

(來源:東京地下鐵:構內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澀谷、淺草方向早晨各有一班始發列車。該列車來自新橋站溜池山王站內的拖上線。

出入口

出入口往地面
電扶梯
照片周邊設施、建物
1* 愛宕神社 / 牙買加駐日大使館 / 新橋愛宕山東急REI飯店 /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虎之門之丘 / 三菱UFJ銀行
2 虎之門琴平塔 / 奈及利亞駐日大使館 / RADIO NIKKEI / 金刀比羅宮
3 金刀比羅宮 / 美國駐日大使館 / 共同通信會館 / 虎之門清和大樓 / 虎之門醫院 / 日本財團大樓 / 日本消防會館 / 東京大倉飯店 / 瑞穗銀行
4 虎之門之丘 / 三菱UFJ銀行
5 特許廳 / 霞關大樓
6 外務省 / 合同廳舍4號館 / 財務省 / 財務省(分館) / 眾議院第二別館 / 總務省 / 內閣官房 / 內閣府 / 內閣府(分館) / 內閣法制局
7 霞關站千代田線) / 霞關站(日比谷線) / 環境省 / 經濟產業省 / 經濟產業省別館 / 厚生勞動省 / 合同廳舍1號館 / 合同廳舍5號館 / 合同廳舍5號館別館 / 人事院 / 內閣府(防災擔當) / 農林水產省 / 農林水產省別館
8
9* 飯野音樂廳暨會議中心 / 日本報業中心大樓 / 日比谷公園 / 日比谷公會堂 / 日比谷CITY / 日比谷圖書文化館 / 日比谷野外大音樂堂 / 里索那銀行
10* 虎之門實業會館
11 霞關大樓 / 會計檢查院 / 霞山會館 / 霞關COMMON GATE西館 / 霞關COMMON GATE東館 / 舊文部省廳舍 / 金融廳 / 合同廳舍7號館 / 新霞關大樓 / 體育廳 / 東京倶樂部大樓 / 文化廳 / 文部科學省
*出入口有開放時間限制

利用狀況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117,329人[7]。與其他路線沒有轉乘的車站(單獨站)之中銀座線最多,所有東京地下鐵全線單獨站中僅次於東陽町站,排行第2位。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如下表。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8]
年度 1日平均
上下車人次[9]
1日平均
上車人次[10]
來源
1992年(平成04年) 75,737 [* 1]
1993年(平成05年) 72,992 [* 2]
1994年(平成06年) 70,721 [* 3]
1995年(平成07年) 68,702 [* 4]
1996年(平成08年) 68,545 [* 5]
[11] 1997年(平成09年) 65,666 [* 6]
1998年(平成10年) 62,452 [* 7]
1999年(平成11年) 116,888 58,768 [* 8]
2000年(平成12年) 113,558 56,685 [* 9]
2001年(平成13年) 112,257 56,066 [* 10]
2002年(平成14年) 106,953 54,493 [* 11]
2003年(平成15年) 103,368 52,342 [* 12]
2004年(平成16年) 97,056 49,299 [* 13]
2005年(平成17年) 97,881 49,104 [* 14]
2006年(平成18年) 100,726 50,518 [* 15]
2007年(平成19年) 104,929 52,566 [* 16]
2008年(平成20年) 106,444 53,526 [* 17]
2009年(平成21年) 102,755 51,649 [* 18]
2010年(平成22年) 98,904 49,822 [* 19]
2011年(平成23年) 100,641 50,710 [* 20]
2012年(平成24年) 105,392 53,079 [* 21]
2013年(平成25年) 109,455 55,101 [* 22]
2014年(平成26年) 116,937 58,660 [* 23]
2015年(平成27年) 121,679 61,077 [* 24]
2016年(平成28年) 118,416 59,485 [* 25]
2017年(平成29年) 117,329

車站周邊

此站下方有日比谷線通過,但日比谷線不在此處設站(原有設站計劃,但因購地問題尚未實行。銀座線興建時未考慮到日比谷線,因此日比谷線建設時於本站實施上下行線之間壁柱的補強工程)。此外,2020年開業的日比谷線虎之門Hills站,可與此站相互轉乘。

名勝、古跡
  • 虎之門金刀比羅宮
  • 菊池寛實紀念智美術館
政府部門
主要企業、辦公室
其他主要設施

巴士路線

虎之門

相鄰車站

東京地下鐵
G 銀座線
溜池山王(G 06)-虎之門(G 07)新橋(G 08)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虎之門站

參考資料

  1. . 東京メトロ.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地下鉄運輸50年史 p222
  3. 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史、p.572。
  4. 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史、pp.573-574。
  5. 事故:地下鉄虎ノ門駅出入口にトレーラー積載の重機が衝突 - MSN毎日(毎日新聞、2005年2月22日付)
  6. (PDF) (新闻稿). 東京地下鐵. 2016-02-08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26) (日语).
  7.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3).
  8. 行政資料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港区
  9. 各種報告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関東交通広告協議会
  10.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11. 1996年9月30日、当駅 - 赤坂見附駅間に溜池山王駅が開業。

利用狀況資料來源

東京都統計年鑑
  1.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4年)
  2.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5年)
  3.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6年)
  4.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7年)
  5.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8年)
  6.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9年)
  7.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10年)PDF
  8.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11年)PDF
  9.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0.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2.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3.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4.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5.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6.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7. .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8.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21年)
  19.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22年)
  20.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23年)
  21.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24年)
  22. 東京都統計年鑑(平成25年)
  23. .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24. .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25. .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