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英語:,缩写作:SWU),简称「西大」,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麓,是2005年7月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国首批雙一流高校,211工程建设学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西部的高水平综合型大学。
西南大學 | |||
---|---|---|---|
Southwest University | |||
校训 | 公公允能,日新月异 | ||
创办时间 |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川東師範學校创办) 1950年(西南師範學院、西南农学院建立) | ||
学校标识码 | 4150010635 | ||
学校类型 | 中央部属高校 综合性大学 | ||
党委书记 | 李旭锋 | ||
校长 | 张卫国 | ||
教师人數 | 全职教师约3500人 (其中教授、教授1600餘人,博導222人,碩導900餘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講座教授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 | ||
学生人數 | 全日制学生约60000人 (本科約41000人、硕士約10000人、博士約1000人) | ||
校址 | 中国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 29°49′36″N 106°25′29″E | ||
总面积 | 9629亩 | ||
建筑面积 | 158万平方米(2009年) | ||
藏書數量 | 438万册(其中抗戰大後方出版物為海內外珍藏) | ||
隶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網站 | www | ||
|
概況
学校占地面积约8347亩,校舍面积约193万平方米。[1] 学校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文、史、教、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55个一级学科。学校下设31个学院,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19个专业硕士学位、10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美国生物医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400余人,研究生导师1100余人。
学校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3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出版社1个,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建有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十一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数量和经费大幅增长,年增幅均达到20%,总经费超过9亿元。学校在"973"、"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招标项目等都承担了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以上重大项目207项。申请专利389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30个,出版专著20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12000多篇。家蚕基因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先后两次在《科学》上发表,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果入选"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辦學攬言
- 大學精神
特立西南,學行天下
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 校訓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是1928年時任川東聯合縣立師範學校校長的甘績鏞先生所題。川東聯合縣立師範學校源於該校最早的辦學淵源川東師範學堂。
學校象徵
- 校徽
校徽整体呈圆形,由白底蓝字组成。主体图案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象形大钟,钟的下面是阿拉伯数字“1906”,代表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源头——1906年创立的川东师范学堂。低端标有西南大学的英文。
辦學歷史
年份日期 | 学校名称 | 历史事件 |
1906年 | 川东师范学堂 | 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创建 |
1914年 | 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 1914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更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
1931年 | 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 1931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更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
1932年 | 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 1932年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创建 |
1933年 | 四川乡村建设学院 | 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改建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 |
1936年 |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 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
1940年 |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 1940年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创建 |
1940年 | 私立乡村建设育才院 | 1940年私立乡村建设育才院创建 |
1940年 | 私立乡村建设学院 | 私立乡村建设育才院更名为私立乡村建设学院 |
1946年 | 私立相辉文法学院 | 1946年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由留渝复旦大学师生创建 |
1950年7月 | 川东教育学院 | 1950年私立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 |
1950年 | 西南农学院 |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艺系、园艺系、农产制造等系)、 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农艺系)等合并组建西南农学院 |
1950年 | 西南师范学院 |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 |
1951年 | 西南师范学院 | 1951年重庆大学(体育系)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
1952年 | 西南师范学院 | 1952年川东教育学院(部分)、重庆大学(文学院部分)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
1952年 | 西南农学院 | 1952年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川北大学、贵州大学、 乐山技艺专科学校、西昌技艺专科学校、西南贸易专科学校 等7校的农学院/部分农业及经济管理系科并入西南农学院 |
1953年 | 西南师范学院 | 1953年昆明师范学院(物理历史地理等专业部分)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
1953年 | 西南师范学院 | 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
1959年 | 西南师范学院 | 1959年重庆体育学院成立,西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并入重庆体育学院 |
1961年 | 西南师范学院 | 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部分)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
1985年 | 西南师范大学 |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
1985年 | 西南农业大学 | 1985年西南农学院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 |
2000年 | 西南师范大学 | 2000年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
2001年 | 西南农业大学 | 2001年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并入西南农业大学 |
2005年7月 | 西南大学 | 原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成立西南大学 |
清朝末年
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即西元1906年4月18日,在川东道员张铎(字振兹)的倡议和当地乡绅杜成章的赞助下,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并纳为川东道署管理。同时任命铜梁人杨霖担任学堂监督即校长一职。生源由川东道所辖36县选送,也同时招收一定数量的自费生。
中華民國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舉辦乡村师范专修科。
在21軍(劉湘任軍長)和社會知名人士支持下,校董會於1932年秋,在川東共立師範學校內開辦鄉村師範專修科和中心農事實驗場。
“開辦之初,以經費基礎未固,規模又只一班,乃由政府劃歸川東師範學校辦理,而附設其中焉”。專修科“以研究鄉村問題、培養中級鄉村師範之健全師資為宗旨”,每年招收一個班40名學生。凡高中、後期師範畢業或同等學力、年齡在19―30歲之間、經學校錄取者,即可入學學習。學生分兩部分:一為川東各縣申送者,均為官費;一為川東以外縣分備資申送者,為自費。而後者名額不得超過總數的十分之二。是年8月,專修科先後兩次招生,9月1日正式開學。首屆共招生29人,農場也設在校內。
1933年2月,鄉村師範專修科遷至磁器口後,班次增加, 規模擴大,但仍由川東共立師範學校派教師到該處上課。
1933年7月,四川省政府頒發《四川鄉村建設學院辦法及組織大綱》,並撥款4萬元,正式將鄉村師範專修科改為四川鄉村建設學院,開始招收本科學生,與川東共立師範學校分開,成為一所獨立的高等院校。甘績鏞仍任該院院長。8月,學院開學行課。此時,學院僅設鄉村社會系和農業系。加上專修科學生,共有100餘人。
1935年初,鄉建院共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11人,講師10人。甘績鏞任四川省民政廳廳長後,21軍派政務處副處長高顯鑒接任院長。
由於鄉建院之名與當時學制不合,四川省教育廳於1936年8月訓令將四川鄉村建設學院改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委任高顯鑒為院長。次年2月,教育部批准省教廳的決定,准予設立。此後,系科逐漸調整或增加。
至1946年,全院已有7個系446名學生、133名教職員工(包括附屬農場、附中、附小教職員在內)。到1949年11月重慶解放时,川教院共有教育、國文、數學、英文、史地、博物、農藝、農制、園藝等9個系,已經具備大學的規模。
共和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重慶除川教院外,尚有重慶大學、國立女子師範學院等高校。
女師院創辦於1940年9月,謝循初為院長,校址在江津白沙鎮新橋。
抗戰勝利後,經過整頓,由江津遷至重慶黃桷坪,於1946年9月在重慶招生。
女師院設置的系科前後變化不大,共有教育、國文、英文、史地、數學、理化、音樂、家政8系和體育專修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重慶後,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擬籌建兩所新的學院,一是將川教院的教育、國文、數學、英文、史地、博物等6系與女師院合並,籌建西南師範學院;一是以川教院的農藝、農制、園藝3系為主幹,籌建西南農學院。
經過兩個月的籌備,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將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合併,更名西南師範學院”。二校合併後,女師院教職工即從黃桷坪遷至磁器口原川教院內。1952年院系調整,西師從磁器口和沙坪壩遷到現在的北碚校址。
1985年8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西南師範學院改名為西南師範大學。
1950年11月27日,川教院農科3系與私立相輝文法學院、華西協和大學的相關係科合併,成立西南農學院。
1985年10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改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32。
2001年,其再與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合併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
學校特色
建築特色
由於現西南大學北區(原西南師範大學)校址是50年代初设在北碚的原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和中共川东区党委的驻地,因此繼承了相當多的原川東行署的建築,這些建築別具風格很有特色,雖然不高(多隻有兩三層),但是設計精美獨特,圍牆上爬滿爬山虎等綠色植物,整個建築從外面看起來颇为漂亮。這部份建築現為西南大學第一行政樓和東方紅俱樂部、黨委宣傳部等。
而以文學院為代表的一批50年代剛遷至北碚后興建的教學樓多是青磚的蘇式風格建築。
2005年學校並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总参谋部第五十一裝備研究所的建築以前是川東軍區的辦公用地,這部份建築在該校著名的李園森林之中,外觀風格整齊一致。
|
校園特色
西南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植被覆盖度高。南區即原西南農業大學的植物種類繁多美觀。該校亦富有重慶地形特色,山多,坡多,樹多,其中有相當多的樹有幾十年的歷史。
|
歷任校長
西南大學
任數 | 校長 | 任期 |
---|---|---|
第一任 | 王小佳 | 2005年8月-2011年5月 |
第二任 | 張衛國 | 2011年5月-今 |
西南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學院)
|
西南農業大學(西南農學院)
| |||||||||||||||||||||||||||||||||||||||||||||||||||||||||||||||
国立女子師範學院
|
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四川鄉村建設學院)
|
優勢學科
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個):“教師教育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國家教育部與農業部共建“優勢創新平臺” 由于原西農與西師的緣故,該校在師範類學科與農業類學科有較大優勢,其中蠶桑學處於國際領先地位,2003年由該校蠶桑學博士生導師向仲懷院士領導的中國家蠶基因組項目率先向世界公布第一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而由黃希庭教授帶領的基礎心理學亦處於中國國內領先地位。邏輯學、生物學、教育學也是該校的強勢科目。
學院設置
常規學院
按學校官網順序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經濟管理學院
- 法學院
- 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
- 教育學部
- 心理學部
- 體育學院
- 文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新聞傳媒學院
- 音樂學院
- 美術學院
- 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 化學化工學院
- 生命科學學院
- 地理科學學院
- 材料與能源學部
- 資源環境學院
-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軟件學院
- 工程技術學院
- 生物技術學院
- 紡織服裝學院
- 食品科學學院
- 園藝園林學院
- 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
- 植物保護學院
- 動物科技學院
- 藥學院 中醫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含弘學院
- 國際學院(留學生教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培養)
其他學院
- 應用技術學院(應用技術本科,原為重慶輕工業職業大學,2000年併入西南師範大學,2005年隨西南師範大學組建西南大學。合校後為西南大學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改為現名。)
- 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遠程網絡函授、成人教育)
- 三峽聯合職業大學經貿科技學院(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位於西南大學校内,与西南大學毫無隸屬關係。)
分校區
荣昌校区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前身為始建於1938年的建華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中央畜牧實驗所、農業實驗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為國內著名的四川省榮昌畜牧獸醫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升建為四川畜牧獸醫學院。2001年經教育部批准,與原西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合併組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設立榮昌校區。2005年隨西南農業大學組建西南大學。校區位于重慶市榮昌區。占地462畝、建築面積13余萬平方米,校區現有教職工482人,本、專科學生4300人。
江北校区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因渝北区原为江北县,故名江北校区。设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从事全日制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学院。原为重庆轻工业职业大学,2000年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随西南师范大学组建西南大学。合校后原为西南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改为现名。
學生宿舍
該校學生宿舍區命名較有特色,分別以“桃”、“李”、“杏”、“梅”、“楠”、“竹”、“橘”、“茶”等命名,
目前西南大學共有園區八个,每個園區都有園區自律委員會,接受該校學生工作處的管理。
該校八個園區為:
|
|
|
科研機構
-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培育基地)
-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淡水生物生殖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南方山地园艺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发光与实时分析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蚕桑功能基因组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 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 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教育科學研究所
- 西南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 中國新詩研究所
- 中國詩學研究中心
- 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
- 盧作孚研究中心
附屬單位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國家級百強出版社)
-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國家級重點中學)
-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杰出校友
学术界
- 吳宓,国学大师,比较文学家,著名西洋文学家。1950年起到西南師範學院任教,历任外语系、歷史系、中文系教授,直至1978年逝世。将毕生珍藏图书古籍赠予校图书馆。
- 袁隆平,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 侯光炯,土壤学家,中國土壤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名誉校长。
- 吴明珠,瓜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
- 向仲懷,著名蚕学专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8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蠶桑系,曾任西南农业大学校长,現为西南大學教授。
- 孟安明,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 赵进东,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 袁道先,巖溶学家,巖溶環境學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现为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 何文俊,植物病理學家,曾任教于原西南農業大學。
- 胡锦矗,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195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 蔣同慶,中国近代蠶桑學科的主要奠基者,任教于西南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學院。
- 張敷榮,新中國教學論學科的主要奠基者,任教于西南師範大學。
- 劉兆吉,美育心理學創始人,任教于西南師範大學。
- 方敬,中國當代詩人和文學翻譯家,畢業于西南師範大學。
- 蘇葆楨,國畫大師,畢業于西南師範大學。
- 葉謙吉,生態農業的奠基者,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
- 蒋書楠,知名昆蟲學家,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
- 管相恒,知名水稻遺傳科學家,袁隆平院士老師。
- 陳世儒,知名園藝園林學家。
- 施白南,知名魚類學家。
政治界
参考文献
- . www.swu.edu.cn.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中国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2000年. ISBN 9787801225498.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西南大学 |
- 西南大学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西南大學校園遊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西南大學主校區平面示意圖
-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
-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 青春縉雲
- 樟樹林論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西南大學助學網
- 西南大學開源協會 西南大學開源社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西南大學社區站
- 中國完成家蠶基因組"框架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陳三井:〈民初西南大學之倡設與棄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