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

唐獎英文:Tang Prize)是由臺灣企業家尹衍樑個人效法諾貝爾獎精神捐助成立的獎項,發揚盛唐精神。設置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漢學」與「法治」,每兩年一屆,首屆獲獎名單於2014年6月18日(唐朝開國日為6月18日)公布,首屆頒獎典禮於2014年9月18日在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獎金為新臺幣5千萬元,当时约合165万美元[1]

唐獎
授予对象表彰四大領域卓越貢獻
永續發展 · 生技醫藥 · 漢學 · 法治
赞助方尹衍樑
日期每兩年
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臺灣
主办单位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奖励獎金5000萬新台幣與獎座
設立時間2012年12月20日
首次颁发2014年9月18日
最近颁发2023年8月1日
官方网站www.tang-prize.org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成立時間2012年12月20日
創始人尹衍樑
類型非政府組織
法律地位財團法人
地址
官方語言
正体中文
董事長
尹衍樑
執行長
陳振川
獎項唐獎
網站www.tang-prize.org

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認為唐獎是臺灣第一座真正的國際級大獎,臺灣主流媒體則以「東方諾貝爾獎」期許目標來報導此獎[2]

理念

唐獎創辦人尹衍樑,為潤泰集團與唐獎基金會董事長

尹衍樑崇拜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醞釀效法諾貝爾捐助新臺幣30億元設立唐獎,延續諾貝爾獎的精神,規劃唐獎獎項補足諾貝爾獎所未兼及的四個領域,鼓勵更多有利於地球與人類的重要研究,並發揚中華文化[1]尹衍樑另已宣布將捐出95%財產做公益。

根據唐獎官網,盛唐是東西方文明交會、政治經濟顛峰時期,唐人對世界展現的自信、兼容各文化的胸懷氣度即係唐獎要發揚的理念;出於對人類發展的深刻反省及體悟,尹衍樑捐助創設唐獎。[3]

獎項

唐獎目前有四大獎項。尹衍樑表示,未來可能因應社會需求而增設其他獎項。

  • 永續發展獎(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表彰對於人類社會在地球上人與生物之永續生存與發展具有開創性及卓越貢獻的科學與技術,包括工程與建設、能源、環境與生態等領域[4]
  • 生技醫藥獎(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本獎內容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比有獨特之處,其不同在於較著重臨床應用與醫術,表彰具原創性之生物醫學及藥物研發之科學研究,對於重要疾病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有明確之影響,以生技醫藥解決人類疾病的問題,有助於人類健康之增進[5]
  • 漢學獎(Sinology):意指廣義之漢學,包括但不限於研究東亞及其相關之學術,如思想、歷史、文字、語言、考古、哲學、宗教、經學、文學、藝術(不包含文學及藝術創作)等等領域。本獎旨在表彰漢學領域之成就,並彰顯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發展之貢獻[6]
  • 法治獎(Rule of Law):基於人生而平等之信念,個人,包括國家和國際組織,皆受法律之規範。唐獎提倡法律應兼顧正當程序與實體正義,為和平、人權、永續發展而奮鬥,以追求人類及自然之共同福祉為最高目標。唐獎所設置之法治獎,係獎助對法治理念或實踐有創新,進而對法治之實現貢獻卓著之個人或機構[5]

評選

評選委員會

唐獎獎項評選第一、二屆由唐獎教育基金會委託中央研究院辦理,第三屆由基金會成立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以中研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等多名國際著名專家學者組成四個獨立評選小組,由國際化、多元化、專業領域的評選委員會。評選重點包括「原創性」、「重要影響力」、在各領域中對社會之實質貢獻。

評選規定

  • 首屆提名時間:2013年5月~2013年9月30日[1]
  • 決定得獎人:頒獎年5月
  • 得獎名單公布:頒獎年(首屆2014年)6月18日(採唐朝開國日西元618年6月18日)
  • 頒獎典禮:頒獎年9月(首屆9月18日)
  • 評選標準:獨創性、貢獻度
  • 得獎人數:每獎項最多3人共享,包括個人或機構
  • 獎金:每一獎項領域的獎金約為新臺幣5千萬元,為全球最高獎金的獎項:
    • 4千萬元由獲獎者個人領取
    • 獎勵研究補助費:1千萬元則助益獲獎者進行該領域之培育後續研究,在5年內使用完畢。

得主列表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擔任第一屆唐獎頒獎人

永續發展獎

年份 姓名 國籍 獲獎原因
2014
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  挪威 她對永續發展的創新理念、領導與實踐所做的貢獻,奠定了科學與技術的方向與挑戰,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之間取得平衡發展,以謀求全人類的福祉。[7]
2016
亞瑟·羅森費爾德  美國 畢生從事於能源使用效率之開拓型創新,使得全球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鉅幅地減少。
2018
詹姆斯·漢森  美國 表彰其在氣候變遷及地球環境永續性衝擊議題上,開創性的傑出硏究。他們的研究成果所引導出的科學論述,為之後國際間相關氣候協定及2030永續發展議程之提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  印度/
 美國
2020
珍·古德  英国 在靈長類動物硏究上,有開創性的發現,足以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無與倫比的奉獻[8]
2022
傑佛瑞·薩克斯  美國 結合了全球經濟、公共健康、公平正義與永續性等面向,綜整而使之成為一個可研究及實踐的整合性領域。[9]

生技醫藥獎

年份 姓名 國籍 獲獎原因
2014
詹姆斯·艾利森諾貝爾獎  美國 分別發現CTLA-4與PD-1為免疫抑制因子,為癌症療法帶來重大性突破,促使大家在免疫治療法上尋求新的契機。他們的原創性研究對於重要疾病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有明確的影響,有助於人類健康之增進,帶領我們進入醫藥新紀元。[10]
本庶佑諾貝爾獎  日本
2016
伊曼紐·夏彭提耶諾貝爾獎  法國 表彰其發展CRISPR/Cas9系統成為突破性的基因編輯平台,將大幅改革生醫研究與疾病治療的策略。[11]
珍妮佛·道納諾貝爾獎  美國
張鋒  美國
2018
東尼·杭特  英国/
 美國
表彰其發現蛋白質酪胺酸之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12]
布莱恩·德鲁克尔  美國
約翰·曼德森  美國
2020
查爾斯·迪納雷羅  美國 表彰其發現細胞激素中腫瘤壞死因子 (TNF)、介白素-1 (IL-1) 及介白素-6 (IL-6) 在發炎反應中的關鍵角色。
馬克·費爾德曼  /
 英国
岸本忠三  日本
2022
德魯·魏斯曼諾貝爾獎  美國 表彰他們成功開發mRNA技術在生醫領域的應用,突破性研究造就了mRNA疫苗,成為對抗COVID-19的利器。
卡塔林·卡里科諾貝爾獎  匈牙利/
 美國
彼得·庫利斯  加拿大

漢學獎

年份 姓名 國籍 獲獎原因
2014
余英時  中華民國/
 美國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學術生涯中,余先生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尊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13]
2016
狄培理[14]  美國 表彰其為儒家思想研究所作的貢獻與影響,他對儒家思想每有同情的理解與闡掦,也不乏誠懇的批評,功在國際儒學的研究,可謂一代漢學巨擘。[15]
2018
宇文所安  美國 宇文所安先生是當代中國古典文學最重要的學者,以唐詩研究獨步全球,其他領域亦貢獻卓著,並爲古典詩文的翻譯大家。他的著作不僅為漢學開創新局,更為東西比較文學理論及實踐帶來突破。[16]
斯波義信  日本 斯波義信教授乃是國際著名的中國社會經濟史學家。他匯通日本優良的漢學傳統和西方社會科學,並嫻熟運用各種中文資料;集此三項優點於一,遂在中國史領域(尤其宋代),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成為典範性的學者。[17]
2020
王賡武   表彰其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以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上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身為中國及東南亞關係的專家,王賡武教授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相較於傳統上從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相對視角來觀看中國,其豐富的學識與敏銳的洞察力,對中國的世界地位詮釋有新穎重要的貢獻。
2022
傑西卡·羅森  英国 由廣闊敏銳的視角,對照西方古典和中國古代的視覺系統,具體證明中國古代與西方世界經由歐亞內陸的中介而相互影響。[18]

法治獎

年份 姓名 國籍 獲獎原因
2014
奧比·薩克斯  南非 奧比・薩克思長期主張所有人的尊嚴皆應予以尊重,不同社群的能力與價值皆應予以肯認,充分體現法治的重要價值。特別是其一生致力為民主自由的南非帶來法治,無論作為政治運動工作者、律師、學者乃至於南非新憲法的起草者,在在都努力經由法治的實踐來癒合過去撕裂社會所帶來的創痛,以建立一個尊重多元,擁抱民主價值、社會正義與基本人權的社會。[19]
2016
路易絲·阿爾布爾  加拿大 表彰她對國際刑事司法與保障人權,影響深遠且具開創性的貢獻;也表彰她在致力提昇其本國與國際之和平、正義與安全,以及堅持以法治之手段,為人類拓展自由的疆界,所展現具有啟發性之傑出表現。[20]
2018
約瑟夫·拉茲  以色列/
 英国
表彰他對法治具開創性之貢獻,並肯認他深化吾人對於法律本質、法律推理、以及法律、道德與自由相互關係之理解。[21]
2020
孟加拉環境法律人協會   表彰三個非政府組織致力公眾教育及公共倡議,有效推動法治進程,改善法治機制;其等機構同擅於取法堅實的學理研究,靈活運用富有創意的司法策略,在法治基礎遭受嚴峻挑戰的環境,為爭取個人、社會與環境正義,堅持不懈,立下典範。
實現正義:法律、正義暨社會中心  哥伦比亚
法律實踐進程組織  黎巴嫩
2022
雪柔·頌德絲   表彰她在比較憲法的開創性貢獻,特別是推動亞太地區的立憲工程,引領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立憲方針並提供建言,且數十年來,經由與國內外學者及政治工作者的積極交流、對話、合作,不斷拓展比較憲法的疆界。[22]

各國唐獎得主人數

和其它奖项的比較

比較 臺灣
唐獎
 日本
京都賞
 香港
邵逸夫獎
 挪威 瑞典
諾貝爾獎
 俄羅斯
突破獎
中国大陆
一丹獎
首屆頒獎 2014年 1985年 2004年 1901年 2012年 2017年
獎項 4項

永續發展獎、
生技醫藥獎、
漢學獎、
法治獎

3項

尖端科技獎、
基礎科學獎、
思想・藝術獎

3項

天文學獎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數學科學獎

5項

物理學獎
化學獎
生理學或醫學獎
文學獎
和平獎
經濟學獎(1968年新增)

3項

數學獎
基础物理学獎
生命科学獎

2項

教育研究獎
教育發展獎

獎金 新臺幣5,000萬元 約5,000萬日圓

(約新臺幣1,175萬元)2022年

120萬美元

(約新臺幣3,442萬元)2022年

800萬瑞典克朗

(約新臺幣2,425萬元)2022年

300萬美元

(約新臺幣8,605萬元)2022年

3000萬港元

(約新臺幣1.099億元)2022年

頒贈對象 不限國籍 不限國籍 不限國籍 不限國籍 不限國籍 不限國籍
頒發屆次 2年一屆 1年一屆 1年一屆 1年一屆 1年一屆 1年一屆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1. 張菱育. . 《蘋果日報》. 2013-01-29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0) (中文(臺灣)).
  2. 曾盈瑜. . 《大紀元時報》新聞網. 中央通訊社CNA. 2013-01-28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中文(臺灣)).
  3. .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6).
  4. .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5. .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6. .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7. . [2014-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2).
  8. 永續發展獎得主-珍·古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唐獎 2020
  9. .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10. . [2014-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2).
  11. .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12. 促成標靶治療成功運用 美三位學者獲唐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唐獎.2018 Jun. 19
  13. . [201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14. 陳至中.中譯一錯30年 狄百瑞透過唐獎正名狄培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訊社.2016-09-01
  15. 第二屆唐獎漢學獎 授予儒學泰斗狄百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唐獎.2016 Jun. 20
  16. .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17. .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18. .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19. . [201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20. . [2016-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21. . [201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22. .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