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歷史
文物館以館藏及惠借文物精品為基礎,致力於弘揚中國文化,為大學其他院系的中國藝術在社會、文化、技術及歷史的跨學科研究提供史料,促進中外學術交流,貢獻社會。文物館曾經出版了很多刊物,內容包括了出土文物、書畫、陶瓷、玉器、漆器、璽印等等。
除此之外,文物館附設參考圖書室,收藏了很多圖冊、捐贈的參考書籍,還有文物圖片資料庫。文物館在1977年設置文物修護工作室、書畫裝裱室、攝影室及木工室,為文物館的展覽提供技術協助,亦進行書畫和文物的保存和修復研究。
為了加強與社會聯繫,館方在1981年成立了文物館館友會。其成員都是熱愛中國藝術和支持文物館工作的社會人士,他們積極舉辦講座或研習班、導賞員培訓班、組織文物參觀團等等。另外,文物館本身也積極與其他博物館合作,譬如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2018年,適逢戊戌狗年,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戊戌說狗」賀歲展覽。早在農業社會出現前,狗已經被人類馴化,成為人類第一位朋友。狗隻在古代中國社會,為人類守家、狩獵,甚至帶來歡樂,其蹤跡亦被人類紀錄在各式各樣的文物中,向後世講述與這位朋友相處的點滴[1]。
圖集
- 文物館西翼內貌
- 文物館東翼內貌
- 文物館外的庭園
- 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
---|
九龍新界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
參考來源
- .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