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Tai Wai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九巴稱大圍站巴士總站(英文:Tai Wai Railway Station Bus Terminus),前稱大圍火車站巴士總站(英文:Tai Wai KCR Station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沙田區大圍港鐵大圍站上蓋項目柏傲莊地面,鄰近大圍站B出口及圍方,原址為青龍水上樂園,設有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和的士站,為一個室內環狀公共運輸交匯處。
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Tai Wai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 | |||||
---|---|---|---|---|---|
![]() | |||||
位置 | 沙田區車公廟路18號(近大圍站B出口) | ||||
地理坐标 | 22°22′22.84″N 114°10′48.55″E | ||||
途经 | |||||
方式 | 港鐵大圍站 | ||||
历史 | |||||
启用日期 | 2004年12月21日 | ||||
相关 | |||||
途经道路 | 美田路、車公廟路、紅梅谷路、村南道、大圍道 | ||||
附近建筑 | 沙田車公廟、新翠邨、名城、圍方 | ||||
|
歷史

大圍站巴士總站共有3代,分別是路邊車站、坑狀露天車站及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
首代大圍總站位於大圍道近富嘉花園,1980年代初期至中期運作。當時九廣鐵路(今港鐵東鐵綫路段)尚未電氣化,且大圍站尚未興建,大圍一帶的人口也較少,九龍巴士72A線和85線都是在路邊作終點站,總站名稱為「大圍」。
第2代大圍總站位於大圍站現址以南、大圍歡樂城(原稱「青龍水上樂園」)以西南,於1986年隨大圍站永久車站開放而啟用,總站名稱為「大圍火車站」,是一個坑狀露天車站。第2代大圍總站設有2個入口,分別位於美田路和車公廟路,其中以美田路入口的站位採用U形設計,從車公廟路進入的巴士則單向西行,巴士統一在美田路駛出。
第3代大圍總站即現時的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1年開始與大圍站(馬鞍山鐵路部份)動工興建,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採用環狀設計,巴士及專綫小巴統一在車公廟路進入、美田路駛出,站內中間設有緩衝區供巴士停泊之用。根據政府規劃,第2代巴士總站也是公共運輸交匯處的一部份,該站臨時向南遷移,以配合工程進行。公共運輸交匯處在歡樂城舊址南面興建,與大圍站擴建部份相連,政府還興建了連接村南道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的行人隧道,方便大圍居民前往車站。
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4年12月21日隨馬鞍山鐵路通車而啟用,通車初期與露天臨時總站一併使用,九巴於2005年至2006年期間逐一將巴士站遷移至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露天總站已於2005年底永久封閉,到2015年已成為柏傲莊工地的一部分(而站坑亦於2015年工地平整時被夷平)。將來,舊總站部分將提供空間供現有總站擴展,以提供更多小巴站坑。
大圍站的巴士路線變化不大,以中途站為主,九龍巴士72A線及九龍巴士88線是目前唯二全日服務而以大圍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線,旅遊路線龍運巴士R42線亦以大圍站為起點。
總站路線資料(巴士)
途經路線資料(巴士)
途經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過往路線資料
- 過海隧道巴士686線 (已取消)
車坑分佈
鋸齒形巴士總站
車坑分佈(以入口最左邊起計) | ||
---|---|---|
編號 | 寬度 | 路線 |
1 | 西面 | 九龍巴士80K(往新翠)線 |
2 | 九龍巴士46S、46X、88K線 | |
3 | 九龍巴士281線 | |
4 | 九龍巴士88線 | |
5 | 北面 | 城巴798P、B8線 |
6 | 東面 | 九龍巴士46R、80K(往愉翠苑)、82D線 龍運巴士R42線 |
7 | 九龍巴士249X線 | |
8 | 九龍巴士72A線 |
參考資料
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在香港大典的條目(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