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2年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2年秋,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军区、120师兼晋绥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340,000人[1]。
背景
自1940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发动20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作战。战役虽然获得大量武器装备、以及提升全国民众抗日气氛。但亦造成八路军大量伤亡,以及日军、国军对八路军实力的正视。此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向八路军进行物质补充,以及侵华日军长达数年的扫荡与“三光政策”。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的第4纵队、第5纵队亦补充事变中被国军围剿的新四军兵力。八路军自1941、42年开始遭受物质困乏以及兵源减少的威胁,1942年八路军前方军部被日军偷袭,前总参谋长左权殉国;此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仍然把集团军部设置在山西前线。
总部
司令部
第115师
第115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萧华。
教导第一旅
教导第二旅
教导第三旅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
教导第7旅
山东军区
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称山东军区,归第115师指挥。原山东纵队第2旅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第3旅改为清河军区;第4旅改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第5旅归山东军区建制;第5支队改为胶东军区。第115师鲁南军区划归山东军区建制[3]。政治委员黎玉、副司令员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江华、参谋处长罗舜初。
鲁中军区
胶东军区
120师兼西北军区(晋绥军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后,第120师兼西北军区(1942年10月改晋绥军区),归联防军指挥。120师兼西北军区,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
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
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
第5军分区
- 兴岚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
第129师暨晋冀鲁豫边区
1942年5月8日,第129师决定各旅机关与军分区机关合并,所属部队编为军分区基干团。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副主任黄镇。
- 司令部
- 太行电话总局:局长陈开第、政治委员朱文辉
- 政治部
- 勤务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
- 供给部:部长施作林、副部长周文龙
- 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政治委员孙仪之
- 兵站部:部长杨立三(兼)
- 抗日军政大学第6分校(1942年2月与总校合并),校长刘忠、政治委员黄欧东、参谋长姚继凤、政治部副主任胡光义。
第385旅
新编第一旅
第1军分区
第2军分区
第3军分区
第4军分区
第6军分区
决死第1旅
第386旅
军分区
豫晋联防区
冀南军区
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刘志坚(代)、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治委员李菁玉、刘志坚、参谋长范朝利、王蕴瑞(后)、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兼)、副主任朱光
- 供给部:部长资建候、政治委员赖勤
- 卫生部:部长王肇元、政治委员符全斌
新4旅
新7旅
新8旅
军分区
- 第2军分区,司令员杜义德、政治委员王贵德、李忠(后)、吴诚忠(后)、副司令员魏开荒、政治部委员袁鸿化、李忠(后)、董石强(后)、参谋长何济林、政治部主任贺亦然
- 第25团:团长梅华樊、政治委员姚克佑、副团长魏润身、参谋长张云声、政治处主任贺光
- 第3军分区(1942年6月与新8旅合并后,辖第22、23团和永北支队),司令员高厚良、张维翰(后)、政治委员李定灼、肖永智(后)、副司令员赵海枫、孔庆德(后)、副政治委员李福祥、参谋长张西三、高厚良(后)、政治部主任甘思和、王幼平(后)、副主任张谭、甘思和(后)、参谋主任张西三
- 永北支队,司令员赵海枫(兼)、政治委员甘思和(兼)
- 第4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易良品(后)、范朝利(后)、李定灼(后),政治委员文建武、李定灼(后)、文建武(后)、副司令员雷绍康、李继孔(后)、副政治委员钟汉华、郭森(后)、参谋长郑行衢、周光策(后)、张明义(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傅配(后)、季铁中(后)、王贵德(后)
冀鲁豫军区
1941年,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仍由第2纵队兼。1942年6月,撤销第2纵队番号。
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军区司令员崔田民。政治委员黄敬、苏振华(后),副司令员杨勇,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军区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王辉球。
教导第3旅
教导第7旅
南下支队
晋察冀军区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治委员刘澜涛、程子华,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
- 司令部
- 第1科:科长唐永健
- 政治部
- 敌工部:部长厉男
- 锄奸部:部长余光文
- 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校长孙毅。
第一军分区
第二军分区
第三军分区
第四军分区
第十三军分区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
第六军分区
第八军分区
第8支队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2年5月31日决定,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于延安成立,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继而根据中央军委同年9月15日命令,留守兵团司令部与联防司令部合并,对外保留留守兵团名义。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高岗(代)、副司令员徐向前、肖劲光、副政治委员林枫、高岗(后)、参谋长徐向前(兼)、张经武(后)
- 后勤部:部长:张令彬、政治委员:张启龙、副部长:姚醒吾
- 军需局:局长:南汉宸
- 炮兵团:团长:邱创成、政治委员:邱创成(兼)
- 保安第1团:团长:刘懋功、政治委员:杨中行
- 保安第3团:团长:陈国栋
- 保安第4团:团长:杨文模、政治委员:王再兴
- 骑兵旅(1942年10月30日成立)
警备第1旅
警备第3旅
参考文献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6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7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