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俊德道站

JR俊德道站日语: Jeiāru-shuntokumichi eki */?)位於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永和一丁目,是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大阪東線鐵路站車站編號是JR-F11。

JR俊德道站
車站入口
車站入口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永和一丁目24番15號
地理坐标34°39′48″N 135°34′24″E
交通俊德道站近鐵大阪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架空車站
1面2線
其他
电报码シト
历史
启用日期2008年3月15日
上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3947人次(不含下車乘客)
2016年
邻近车站
上一站 JR西日本 下一站
JR河內永和
JR-F10
0.6km
大阪東線
JR-F11
距離新大阪14.9km
JR長瀨
JR-F12
1.0km
备注
業務委託站
阪 大阪市内

大阪東線的中途站均導入了車站色系,其中本站的顔色是黄綠色。

歷史

大阪東線是「城東貨物線」(確切地說是片町線的貨運支綫)旅客線化改造而成的客運線。

本站原計劃的站名為「俊德道站」[1],但最終為了方便與近鐵大阪線俊德道站區分開來,站名冠上「JR」。

車站構造

月台
(右方可見近鐵俊德道站

島式月台,1面2線的架空車站,月台長度可對應8輛編成列車,月台屋頂長度為6節車廂。本站沒有轉轍器絕對信號機,所以被分類為停留所。設有一台升降機、和上下行各1部共2部扶手電梯連接月台。本站沒有設置綠窗口,出入閘口的職員窗口亦不售票;改爲設置了綠色售票機。

本站以「俊德丸的街道」為設計概念。

放出站管理,車站業務委托予JR西日本交通服務,一部分時間無人駐守。出入閘機、售票機、精算機附近設有内綫電話,在無人駐守的時間帶可與呼叫中心的操作員聯絡,並由操作員遠程控制各種設備。

月台位處彎道,列車停站時,特別是月台南側(久宝寺方向)的車廂,會出現大角度的傾斜。

月台配置

月台路線目的地
1 大阪東線 放出新大阪方向
2 久宝寺方向

使用情況

2018年(平成30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為4,197人

開業後1日平均上車人次如下表。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統計 1][統計 2]
年度 1日平均
上車人次
來源
2008年(平成20年) 2,513 [* 1]
2009年(平成21年) 2,908 [* 2]
2010年(平成22年) 3,101 [* 3]
2011年(平成23年) 3,236 [* 4]
2012年(平成24年) 3,449 [* 5]
2013年(平成25年) 3,674 [* 6]
2014年(平成26年) 3,756 [* 7]
2015年(平成27年) 3,901 [* 8]
2016年(平成28年) 3,974 [* 9]
2017年(平成29年) 4,074 [* 10]
2018年(平成30年) 4,197 [* 11]

車站周邊

車站旁是近鐵俊德道站,本站和近鐵站雖然并非直接連繋,但根據JR西日本和近鐵的資料,兩站間仍可相互換乘。[4][5]

東大阪市在車站附近設有自行車停放處[6]

  • 東大阪市立布施中学校
  • 東大阪市立荒川小学校
  • 東大阪市立三之瀨小学校
  • 東大阪市立太平寺小学校
  • 東大阪朝鮮初級学校
  • 三瀨瀨公園
  • 帝国Kinema 長瀨撮影所跡
  • 東大阪永和郵局
  • 大阪城市信用金庫 永和支店
  • 關西Super 永和店

相鄰車站

俊德道信号場

西日本旅客鐵道
片町線(貨物支線)
放出俊德道信号場蛇草信號場[7]平野

JR俊德道站

西日本旅客鐵道
大阪東線
直通快速
通過
普通
JR河内永和(JR-F10)-JR俊德道(JR-F11)JR長瀨(JR-F12)

參考資料

注釋

    來源

    1. (PDF). 国土交通省. [2017-1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02).
    2. . 西日本旅客鐵道.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3. (新闻稿). 西日本旅客鐵道. 2018-12-27 [2019-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4. . 西日本旅客鐵道.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5).
    5. . 近畿日本鐵道.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6. . 東大阪市.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7. 2003年9月11日廢止

    使用情況

    1. 大阪府統計年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大阪府
    2. 東大阪市統計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東大阪市
    大阪府統計年鑑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