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區
三峽區(臺灣話:),舊稱「三角湧」,前身「三峽鎮」,位於臺灣新北市西南部,臺北盆地的西南隅,三面環山,僅西北一隅面向大漢溪河谷平原,是新北市僅次於烏來區的面積第二大區。東為新店區、烏來區,南為桃園市復興區,西為桃園市大溪區,北為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
三峽區 Sanxia District 舊稱:三角湧、三角躅 | ||
---|---|---|
市轄區 | ||
三峽區位於新北市西南部 | ||
| ||
坐标:24°56′05″N 121°22′15″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
上級區劃 | 新北市 | |
下級區劃 | 28里606鄰 | |
政府 | ||
• 區長 | 施玉祥(三峽區區長列表) | |
面积 | ||
• 总计 | 191.4508 平方公里(73.9196 平方英里) | |
海拔 | 421 公尺(1,381 英尺) | |
人口(2024年5月)(45,750戶) | ||
• 總計 | 115,367人 | |
• 排名 | 13 | |
• 密度 | 603人/平方公里(1,561人/平方英里)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
郵遞區號 | 237 | |
戶政資料代碼 | 65000090 | |
毗鄰 | 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新店區、烏來區;桃園市大溪區、復興區 | |
網站 | http://www.sanxia.ntpc.gov.tw/ |
Sanxia District | |||||||||||||
汉语名称 |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
|
三峽市區早期由於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市況一度甚為繁榮,直到日治時代後期均有船舶運輸,碼頭地點約在目前祖師廟前的橋頭位置,其後因沙石淤積而不再有航運之利,發展漸趨停頓,人口數也長期停滯。2000年代,原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獨立為國立臺北大學,將總校區移至市區以北隆恩埔一帶,同時規劃臺北大學城,形成新興社區(北大特區),人口大增,至2009年,三峽人口已突破10萬人。2010年代,行經本地的捷運三鶯線動工,政府還規劃於北大特區東南側(劉厝埔、麥子園一帶)進行都市重劃,即「麥仔園都市計畫區」,惟因徵收民地、拆遷民宅導致當地居民屢次抗議,暫緩辦理[1]。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46 | 26,345 | — |
1951 | 27,081 | +2.8% |
1956 | 32,113 | +18.6% |
1961 | 36,672 | +14.2% |
1966 | 41,483 | +13.1% |
1971 | 47,170 | +13.7% |
1976 | 49,137 | +4.2% |
1981 | 52,435 | +6.7% |
1986 | 55,791 | +6.4% |
1991 | 61,627 | +10.5% |
1996 | 73,462 | +19.2% |
2001 | 84,189 | +14.6% |
2006 | 91,395 | +8.6% |
2011 | 105,629 | +15.6% |
2016 | 114,180 | +8.1% |
2021 | 116,019 | +1.6% |
來源: |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3年底三峽區戶數約4.6萬戶,人口約11.6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龍學里與三峽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7,171人與313人,其中龍學里也是新北市人口第四大里[2]。
政治
歷任首長
三峽鎮長(台北縣,民選時期) | |||
---|---|---|---|
姓名 | 屆數 | 任期 | 備註 |
李章榮 | 1、2 | 1951年- 1956年 | |
林義 | 3 | 1956年- 1960年 | 1956年8月26日重選當選。 |
林雪美 | 4 | 1960年- 1964年 | 原由鎮長林義當選連任,因候選人李章榮提出訴訟,遭判決當選無效。 1960年5月15日重選,由林義之女林雪美當選,為三峽鎮第一個女性鎮長。 |
王德火 | 5、6 | 1964年- 1973年 | |
陳金塗 | 7 | 1973年- 1977年 | |
張秀豐 | 8、9 | 1977年- 1985年 | |
劉文秀 | 10、11 | 1985年- 1994年 | |
洪見文 | 12 | 1994年- 1998年 | |
邱郎 | 13 | 1998年- 2002年 | |
陳佳烜 | 14、15 | 2002年- 2006年 2006年- 2008年6月23日 2009年- 2009年6月26日 | 在任期間遭臺北縣政府依法分別於2008年6月23日、2009年6月26日予以停止其職務兩次。 |
鍾鼎昌 (代理) | 15 | 2008年6月23日- 2009年 | |
柯慶長 (代理) | 15 | 2009年6月26日- 2010年12月24日 | 因臺北縣改制為新北市,取消地方自治而成為末代鎮長。 |
三峽區長(新北市,官派時期) | |||
姓名 | 官派任數 | 任期 | 備註 |
柯慶長 | 1 | 2010年12月25日- 2011年9月1日 | 三峽區首任區長 |
楊美峰 | 2 | 2011年9月1日- 2013年3月4日 | 三峽區首任女區長 |
楊志宏 | 3 | 2013年3月4日- 2016年2月2日 | |
陳健民 | 4 | 2016年2月2日- 2019年2月1日 | 2016年4月6日無預警將三峽老街2007年舖設的地磚與三峽歷史鐵鑄板予以拆除、改舖設柏油路,引起三峽各界人士的抗議 |
陳文俊 | 5 | 2019年2月1日-2020年6月10日 | |
周晉平 | 6 | 2020年6月10日-2023年1月31日 | |
施玉祥 | 7 | 2023年1月31日- |
新北市議員
第4屆新北市議員名單:
選舉區 | 席次 | 議員 | 政黨 | 備註 |
---|---|---|---|---|
三峽區土城區樹林區鶯歌區 | 10 | 蘇泓欽 | 無黨籍 | 連任 |
洪佳君 | 中國國民黨 | 連任 | ||
江怡臻 | 中國國民黨 | 連任 | ||
林金結 | 中國國民黨 | 連任 | ||
黃永昌 | 中國國民黨 | 連任 | ||
呂家愷 | 中國國民黨 | 新任 | ||
卓冠廷 | 民主進步黨 | 新任 | ||
林銘仁 | 民主進步黨 | 連任 | ||
廖宜琨 | 民主進步黨 | 連任 | ||
彭一書 | 民主進步黨 | 新任 |
區政組織
三峽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三峽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5]。
行政區
現今三峽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32年2月1日,將原屬海山郡蕃地的五寮、插角、東眼等3個大字與十八分、柑子樹腳、圳子頭、烏才頭等4個小字納入三峽域[6]:340。調整後,全劃分為麥子園、隆恩埔、劉厝埔、公館後、三峽、八張、礁溪、十三添、麻園、中埔、鳶山、福德坑、大埔、山員潭子、茅埔、成福、橫溪、挖子、大寮、竹崙、白雞、五寮、插角、東眼等24個大字[6]:340-343。1940年6月17日,三峽改制為「三峽街」[6]:364。1945年,改為「三峽鎮」,屬臺北縣海山區。1950年,裁撤區署,三峽鎮改直隸於臺北縣[7]。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改制為直轄市,三峽鎮改組為市轄區「三峽區」,隸屬新北市。
三峽區下設有28個里級次行政區,分別為:三峽里、秀川里、八張里、中埔里、永館里、鳶山里、龍埔里、龍學里、龍恩里、弘道里、礁溪里、中正里、介壽里、大埔里、二鬮里、嘉添里、添福里、金圳里、五寮里、插角里、有木里、溪南里、溪北里、溪東里、成福里、安坑里、竹崙里、安溪里。
警政機關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峽分局
- 三峽分局交通分隊
- 三峽派出所
- 五寮派出所
- 吉埔派出所
- 圳頭派出所
- 成福派出所
- 插角派出所
- 橫溪派出所
- 北大派出所(管轄區域跨三峽區、樹林區)[8]
產業
藍染產業
清治時期乾隆29年(1764年)左右,原聚落於臺北地區的中國移民逐步往山區拓墾,其中包括基隆河中游的汐止地區,大漢溪中游的三峽、大溪等地。三峽區內的低海拔林地溫暖潮濕、陽光充足、水資源豐富,利於藍染染料植物「馬藍」(俗稱「大青」[9])的生長和栽種;且區內三角湧溪水質適於染布定色;染布業者亦可藉淡水河水運之便,由下游港埠運進布匹以供染色、染料製成後再順流運往萬華外銷[10],這些先天條件都促成早年中國移民於三峽區集中發展藍染產業。染坊及相關商號遂逐漸在同治、光緒年間(1862-1895年左右)成為三角湧街的行業特色。曾在三角湧街(今三峽民權老街)上開設染坊的知名地方人士包括:鄉紳陳種玉於同治十年(1871年)開設「陳恒芳染坊」、鄉紳陳國治開設「永裕染房」、鄉紳簡阿牛開設「建發染房」、秀才林金井開設「林元吉染坊」、秀才陳嘉猷開設「元芳號染房」、及廖富本家開設「金聯春」。[11]當時,三峽一帶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業中心。[9]
1896年,德國BASF公司開始量產化學藍色染料並上市,嚴重衝擊世界各國的手工染布業。據文獻統計,全臺灣生產藍染染料「藍靛」的業者在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年間(1912-1926年)約有3000戶,到了昭和15年(1940年)藍靛業者僅剩10戶。藍染業在明治43年(1910年)有418戶,大正5年(1916年)僅剩281戶。昭和20年(1945年)二戰結束前,藍染產業已全然消失。[12]
沿革
清治時期同治七年(1868年)英商約翰·陶德(英語:)在海山地區推廣種植茶葉;日治時期三井合名會社在三峽設立大豹、大寮2個製茶工場,以阿薩姆種紅茶製作「日東紅茶」並外銷。[13]
戰後時期三峽則改種植蔣中正總統等外省籍達官顯要偏好之龍井茶、香片,還有綠茶、包種茶等,當時板橋浮洲也多種植茉莉花以配合生產香片。但1980年代時茶葉外銷斷絕、制造业及建築業興盛使得三峽茶業衰退,種植面積從全盛期1000多公頃減少到100多公頃,三峽地區的包種茶品質不如坪林區也使三峽茶業難以存續。後當時的三峽農會推廣股長王清松想出以包種茶技術生產碧螺春綠茶,加上農會鼓勵使得茶業回春,2018年時茶園面積增加至200公頃,茶菁價格、返鄉青農、參與綠茶比賽人數也有提升,整體往不噴農藥、少用肥料的有機農業發展。不過由於製茶採茶辛苦、技術門檻高、農民普遍年齡偏高等狀況,三峽茶業仍有傳承問題,農會則擬成立「三峽青農聯誼會」,以增進農民交流、製茶及行銷技術提升應對。[13]
三峽的「青心柑仔」茶菁以春季、秋季品質較佳,但5-8月的夏季仍有生產,2008年年三峽農會與農民運用此批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菁推出「蜜香紅茶」,不但調整了茶菁產期,也獲得連鎖咖啡店採用。[13]
生產狀況
2010年時三峽為臺灣龍井茶唯一產地,分為西南(弘道里、五寮、大埔、金敏、插角、有木等區域)、東北(包括今之礁溪、白鷄、溪南、溪北、成福、安坑、竹崙等區域)兩個茶區,其中西南區之產量較高,但品質遜於東北區,2月到10月間成福地區常有茶菁交易活動。[14]
樟腦產業
三峽區多山,自古以來就佈滿原始的樟樹林。清治道光五年(1825年)年,臺灣府於艋舺設立軍二廠,兼辦樟腦業務。該廠與英國人進行樟腦貿易,在三峽山區設置腦寮,砍伐樟樹以熬製樟腦,腦寮分佈以山員潭子、十三添、打鐵坑與成福等地為主。[15]光緒十一年(1885年)劉銘傳來臺擔任臺灣巡撫,實行開山撫番計畫;十二年(1886年)於大嵙崁設立臺灣撫墾局,掌管往內山墾拓的事務,撫墾總局下設多個撫墾局,其中大嵙崁撫墾局下設三角湧撫墾分局。該分局是管理三峽山地事務的中樞,負責辦理腦務、徵收各項賦稅、處理與原住民的交易等事務,凡欲入山搭建腦寮者皆須得到撫墾分局的許可,由駐紮於山區的兵勇加以保護。此外三峽亦設有掌管煮製樟腦事業的三角湧腦局(又稱「抽分館」),當時規定所有樟腦都由腦局統一收購,再以官定價格賣給特准的商人,居民若要搬出山產都必須到腦局納稅,如被發現走小路走私,則物件充公、人犯要受鞭打。在劉的政策下,三峽製腦業進入鼎盛時期,樟腦與茶和糖並列為臺灣三大出口商品,三峽亦成為全臺三個主要樟腦集散中心之一。[16]
進入日治時期後,適逢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樟腦為原料的賽璐珞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使煉製樟腦更加興盛。但近山樟樹林經過多年砍伐已經殆盡,漢人便持續往內山深入、侵犯泰雅族人的生活區域,自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起便經常發生衝突,樟腦產量也因此連年遞減,大正時期三峽製腦業已明顯沒落。戰後由於人造樟腦的普及與樟樹的匱乏,三峽的製腦廠大多消失。
文教
三峽區內,有以下法定文化資產:
- 三峽大豹忠魂碑(直轄市定古蹟)[17]
- 三峽蘇萬利古厝(歷史建築)[18]
- 三峽役場(直轄市定古蹟)
- 三峽挹翠樓(歷史建築)
-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聖誕祭典(民俗)
- 劉英宏石雕(傳統工藝)
- 三角湧長福巖(三峽祖師廟,直轄市定古蹟)
- 三峽宰樞廟(直轄市定古蹟)
- 三峽拱橋(三峽橋,直轄市定古蹟)
- 三峽善德橋(歷史建築)
- 陳美珠、陳寶貴說唱(傳統表演藝術)
在教育方面,三峽區共有一處研究機構、一所國立大學、三所高級中學、五所國民中學(含三所完全中學之國中部)、數所國民小學、兩座市立圖書館分館及一座大學圖書館。
研究機構
- 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總院區)
大專院校
-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總校區)
高級中等學校
- 新北市立明德高級中學
- 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
- 新北市私立辭修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明德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 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 新北市立安溪國民中學
- 新北市立三峽國民中學
- 新北市私立辭修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成福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安溪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介壽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建安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中園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插角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龍埔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有木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大成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大埔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民義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五寮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民小學
- 新北市三峽區插角國民小學金敏分校
社會教育
- 新北市立圖書館三峽分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三峽北大分館 [19]
- 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
交通
國道及公路
- 國道
- 國道三號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 50A-C三鶯三鶯交流道
- 市道
- 鄉道
- 北81線
- 北81-1線
- 北85線
- 北102線
- 北104線
- 北108線
- 北109線
- 北110線
- 北111線
- 北112線
- 北113線
- 北114線
- 北115線
- 主要橋梁
- 三鶯大橋
- 三鶯二橋
- 三峽大橋
- 橫溪橋
- 三角湧大橋[20]
- 大同橋
- 八安大橋
公路客運
客運業者 | 行駛區間 |
---|---|
台北客運 | 三峽二站-捷運永寧站(藍43) 三峽成福-捷運永寧站(藍45) 三峽二鬮-捷運頂埔站(藍46) 三峽-板橋(702) 三峽-西門(705)(經板橋) 三峽-西門(706)(經中和、永和) 三峽-松山機場(707) 三峽-白雞(778) 三峽-新店(779) 三峽-滿月圓(807) 三峽-捷運永寧站(812) 北大社區-鶯歌高職(851) 北大社區-樹林(852) 三峽-捷運亞東醫院站(889) 三峽-捷運景安站(908) 三峽-板橋(910) 三峽-捷運永寧站(916)(和首都客運聯營) 三峽北大社區-捷運景安站(921) 三峽北大特區-捷運永寧站(922) 三峽-板橋(932) 三峽-臺北市政府(939) 三峽-捷運府中站(940)(經中園) 三峽-新店(941) 三峽-台北大學台北校區(943) 鶯歌-北大特區(981) 三峽-捷運臺大醫院站(跳蛙公車) 三峽臺北大學-捷運景安站(跳蛙公車) 三峽→臺北市政府(939單向跳蛙公車) 三峽→捷運府中站(單向跳蛙公車) 三峽→台北市信義區(單向跳蛙公車) 新店高中→三峽(單向跳蛙公車) 三峽→內湖科技園區(單向跳蛙公車) 北大社區→南港軟體園區(單向跳蛙公車) 北大社區→捷運頂埔站(單向跳蛙公車) 捷運忠孝復興站→三峽(單向跳蛙公車) |
首都客運 | 三峽-捷運新埔站(802) 三峽-捷運頭前庄站(885) 三峽-捷運永寧站(916)(和台北客運聯營) 三峽→捷運永寧站(單向跳蛙公車) |
桃園客運 | 大溪-恩主公醫院(263) |
國光客運 | 板橋-台中(1852) |
統聯客運 | 台北-臺南(1612) |
大有巴士 | 捷運新店站-中和-三峽-桃園機場(1968) |
新巴士(免費區民公車) | 市區1線(F611) 市區2線(F622) 弘道線(F623) 二鬮線(F625) 紫微線(F626) 五寮線(F627) 湊合線(F628) 竹崙安坑線(F629) 長庚醫院專車(F630) 鶯歌火車站專車(F631) |
快速公路
台65線快速公路延龍潭區,將經過三峽區
捷運
新北捷運
- 三鶯線(興建中)
公共設施
類型 | 名稱 |
---|---|
市場 | 傳統市場(民生街、和平街交匯處路段) 黃昏市場(三峽橋前、愛國路旁) |
公園綠地 體育設施 | 三鶯國民運動中心 鳶山公園(網球場、籃球場) 橫溪公園(籃球場) 中山公園 介壽公園 防災公園(籃球場) 龍山公園 兒四公園(北大特區三峽段) 藍染公園(與老街二期併設) 遠雄海洋公園(北大特區三峽段) 國立臺北大學田徑場 國立臺北大學綜合體育館 國立臺北大學崇越館 新北市立明德高中體育場 |
醫療機構 |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復興院區)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中山院區)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門診大樓) |
注釋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 朱淑娟. . 風傳媒.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1).
- .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臺灣)).
- 王明義 1993,第276-279頁.
- .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5-03].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臺灣)).
- . 新北市三峽區公所.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9) (中文(臺灣)).
- 王明義等編纂. . . 臺北縣: 臺北縣三峽鎮公所. 1993 (中文(臺灣)).
- 施添福 2013,第830頁.
-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峽分局. 2017-03-27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3).
- 黃慶安. . 民生報. 2002-08-15.
- 三峽鎮志. . 三峽鎮志.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 林炯任. Meichiao, Audrey Chang , 编. 初版一刷. 新北市: 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2008/12: p.199–p.203. ISBN 978-986-6764-75-2.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 陳俊雄、許哲瑗. . 《中國時報》. 2018-12-24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中文(臺灣)).
- 林富貴. . 新網新聞網. 2010-04-19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中文(臺灣)).
- .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年)》,(臺北:聯經,1997年)。
- 新北市文化局. (PDF). 2020-11-18 [2021-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6) (中文(臺灣)).
- 新北市文化局. (PDF). 2020-03-22 [2021-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6) (中文(臺灣)).
- . 中央社. 2017-03-28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 張安蕎.北大聯外道路月底通車三角湧大橋美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時報.2015-11-05
- 書籍
- 王明義等編纂. . 臺北縣: 臺北縣三峽鎮公所. 1993 (中文(臺灣)).
- 施添福等編纂. . .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3. ISBN 978-986-03-7769-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