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執筆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7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 史料,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外紀類。

大唐西域記》書影

內容

《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並非以玄奘旅行的路線,而是按地區排列,记录新疆至印度沿途所見國家的地理交通、氣候、物產、政治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教育、刑法、禮儀、賦稅、人文風俗描述下來[1],其中也穿插聽到傳聞而沒有親自到過的國家,用「行」和「至」兩字區分。此書由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执笔,於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据專家王世平表示,“玄奘用脚步量出的里程,竟准确到一里不差,使斯坦因感佩到五体投地的地步”。[2]

  • 卷第一講述阿耆尼國(焉耆)、屈支國(龜茲)、跋祿迦國、赭時國颯秣建國、弭秣賀國、劫布呾那國、喝捍國、捕喝國、伐地國貨利習彌伽國羯霜那國窣堵利瑟那國睹貨邏國呾蜜國赤鄂衍那國忽露摩國鞠和衍那國鑊沙國珂咄羅國拘謎陀國縛伽浪國紇露悉泯健國忽懍國縛喝國銳秣陀國胡寔健國呾剌健國揭職國、梵衍那國、迦畢試國等三十四國。
  • 卷第二,先對印度進行總的描述,更改舊譯名「身毒」和「天竺」為「印度」,這個譯名一直沿用至今。然後講述濫波國、那揭羅曷國、健馱邏國等三個國家(今阿富汗境內)。
  • 卷第三敘述北印度八國:烏仗那國、缽露羅國呾叉始羅國僧訶捕羅國烏剌屍國、迦濕彌羅國、半笯嗟國遏羅闍補羅國
  • 卷第四敘述十五國,
    • 北印度五國:磔迦國至那僕底國闍爛達羅國屈露多國設多圖盧國
    • 中印度十國:波理夜呾羅國秣菟羅國薩他泥濕伐羅國窣祿勤那國秣底補羅國婆囉吸摩補羅國瞿毗霜那國堊醯掣呾羅國毗羅刪那國劫比他國
  • 卷第五敘述中印度六國:羯若鞠闍國、阿踰陀國阿耶穆佉國缽邏耶伽國、憍賞彌國、鞞索迦國
  • 卷第六敘述中印度四國:室羅伐悉底國、劫比羅伐窣堵國、藍摩國、拘尸那揭羅國。
  • 卷第七敘述中印度五國:婆羅痆斯國、戰主國(龍藏這兩個國家列在第六卷)、吠舍釐國、弗栗恃國和尼波羅國。
  • 卷第八:摩揭陀國
  • 卷第九:摩揭陀國
  • 卷第十:十七国
    • 中印度四國:伊爛拏缽伐多國瞻波國羯朱嗢只羅國奔那伐彈那國
    • 東印度八國:迦摩縷波國、三摩呾吒國耽摩栗底國、羯羅拏蘇伐剌那國、烏荼國、恭御陀國羯稜伽國、憍薩羅國、
    • 南印度五國:案達羅國、馱那羯磔迦國珠利耶國達羅毗荼國、秣羅矩吒國
  • 卷第十一 二十三國:
    • 僧伽羅國(雖非印度之國路次附出)。
    • 南印度:恭建那補羅國摩訶剌他國跋祿羯占婆國摩臘婆國、阿吒厘國契吒國伐臘毗國阿難陀補羅國蘇剌他國、瞿折羅國、鄔闍衍那國擲枳陀國摩醯濕伐羅補羅國
    • 西印度:信度國茂羅三部盧國缽伐多國阿點婆翅羅國狼揭羅國
    • 波剌斯國(即波斯帝國薩珊王朝,雖非印度之國路次附出舊曰波斯)
    • 拂懍國(即東羅馬帝國
    • 西印度:臂多勢羅國阿輿荼國伐剌挐國
  • 卷第十二講述了從帕米尔,經南疆和闐、羅布泊所過二十二國:
    • 漕矩吒國(訶達羅支)、弗栗恃薩儻那國
    • 睹貨邏故國):安呾羅縛國闊悉多國活國瞢揵國阿利尼國曷邏胡國訖栗瑟摩國缽利曷國呬摩呾羅國缽鐸創那國淫薄健國屈浪拿國達摩悉鐵帝國(都城昏驮多,即今汉杜德),位于瓦罕山谷中潘扎水南岸冲积扇上)。
    • 屍棄尼國商彌國朅盤陁國(都城石头城,即今塔什库尔干县城)、烏鎩國(即莎车绿洲)、佉沙國斫句迦國瞿薩旦那國

全書講述了所親自經過的110個國家,聽到傳聞的28個國家,以及附帶提及的12個國家。

意義

《大唐西域記》是記載中國佛教史的重要文獻。書內記錄了當時新疆與印度各地的佛教流派,亦記錄印度其他宗教分佈,如耆那教印度教等,有助於研究中世紀印度宗教的流佈。除記錄宗教外,他還記錄當地語言,分析各地語言的異同,有助解讀十九世紀末在新疆發現的各種語言文書。1834年德国学者朱利斯·克拉普罗特出版《玄奘在中亚与印度的旅行》一书,是迄今所見最早介绍玄奘的著作之一。1857年法国学者儒莲將《大唐西域记》譯成法文,开创西方學者研究玄奘之先河。中國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才有大量的研究。1983年季羡林等人集体合作了《大唐西域记校注》。

《大唐西域記》對研究印度歷史相當重要,因為印度民族雖然創造重要的古代文化,但不注重記錄歷史,印度歷史學家阿里教授說:“如果沒有法顯、玄奘和馬歡的著作,重建印度歷史是完全不可能的。”[3]印度國徽獅頭柱和國旗上的法輪圖案,都是來源於鹿野苑(sarnath)的考古發掘,而鹿野苑、那爛陀寺菩提伽耶阿育王大塔、桑奇大塔印度著名佛教遺址的發掘,都是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卡寧厄姆自19世紀始依照玄奘的描述找到的。玄奘在書中曾描述了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所毀)。唯一統一古代印度的阿育王事跡亦多源自於玄奘的記載。

版本

原文(+注解)

  • 高宗二十三年起重刻(1236)新麗藏本,有敬播序
  •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重印新麗藏本,有考異
  • 北宋崇寧二年福州等覺禪院刊本,存卷第四
  • 金刊趙城藏本存卷第十一、十二
  • 南宋安吉州資福寺思溪藏刊本,存卷二至五、卷七至十二,共十卷
  • 元普寧藏本
  • 洪武刊南藏本
  • 永樂刊北藏本
  • 明嘉興府楞嚴寺刊本
  • 1957年金陵刻經處,呂澂校刊本
  • 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章巽校本
  • 1985年中華書局,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ISBN 7-101-00644-2
  • 1987年新文豐出版公司重印 ISBN 957-17-1023-7
  • 2000年中華書局《中國交通史籍叢刊》重印
  • 2004年中華書局《中國交通史籍叢刊》重印 上下册 ISBN 7-101-02453-X

古译本

汉譯本

  • 1985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季羨林譯《〈大唐西域記〉今譯》
  • 1990年巴蜀書社章巽、芮傳明著《大唐西域記導讀》
  • 2003年三民書局陳飛譯《新譯大唐西域記》

英譯本

  • Hsuan-Tsang, Si-yu-ki,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英国伦敦大学汉语教授 Samual Beale 翻译 (London, 2 vols., 1884.
  • On Yuan Chwang』s Travels in India tr.Thomas Watters. Reprint. New Delhi, Munshiram Manoharlal, 1996 ISBN 81-215-0336-1.(此譯本初版於1905年在倫敦出版)

法譯本

  • Julien Stanislav(M·斯坦拉·儒莲), Mémoires sur les contrées occidentales, 1857 Paris

日譯本

  • 《大唐西域記》 玄奘著,水谷真成譯 1971 平凡社(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大系》叢書)

俄譯本

  • 1862年俄国学者Klass0sky根据M·斯坦拉·儒莲法译本又转译成俄文本。

参考文献

  1. 晁公武《读书志》称,“玄奘至天竺求佛书,因记其所历诸国,凡风俗之宜,衣服之制,幅员之广隘,物产之丰啬,悉举其梗概。”
  2. 王世平《大唐西域记价值的再认识》
  3. 季羨林《大唐西域記校注》前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