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
尼日尔共和国(法語:),通稱尼日(法語:),是西非内陆国家之一,因尼日河而得名,首都尼亚美。东临乍得,南界尼日利亚、贝宁,西部与布基纳法索和马里毗邻,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北与利比亚交界。边境总长5,500公里。面积126.76万平方公里,是西非最大的国家。其土地面积有80%位于撒哈拉沙漠。人口约2,200万,其中大多数聚居在该国的最南部和西部。尼日尔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尼亚美,位于尼日尔西南角。
尼日共和國 (法語) | |
---|---|
国旗
国徽
| |
国歌:《祖国的荣誉》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尼亞美 |
官方语言 | 法語 |
官方文字 | 法語 |
族群 | 豪萨族、哲尔马-桑海族、富拉尼族、图阿雷格族、卡努里族 |
宗教 | 伊斯兰教 |
政治體制 | 单一制 軍政府、半總統制 |
法律體系 | 大陸法系 |
國家憲法 | 《尼日尔共和国宪法》 |
政府 | 尼日尔议会 |
• 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 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 |
面积 | |
• 总计 | 1,267,000平方公里(第21名) |
• 水域率 | 0.02% |
人口 | |
• 2019年估计 | 22,840,000(第57名) |
• 密度 | 13/平方公里(第174名) |
GDP(PPP)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374.23億美元[1](第138名) |
• 人均 | 1,434美元[1](第181名) |
GDP(国际汇率)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156.20億美元[1](第141名) |
• 人均 | 598美元[1](第180名) |
货币 | 西非法郎(XOF) |
时区 | UTC+1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227 |
ISO 3166码 | NE |
主要節日 | 独立日(1960年8月3日) |
中央銀行 | 西非國家中央銀行 |
人类发展指数 | ▲0.377[2](第189名)-低 |
互联网顶级域 | .ne |
网站 |
自独立以来,尼日尔人生活在五部宪法和三个时期的军事统治之下。2010年发生軍事政變后,尼日尔成为一个民主的多党制国家。其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历史
公元8至16世纪,在尼日尔河中上游地区先后出现过三个强大国家: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11至18世纪在乍得湖地区兴起了博尔努帝国。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统治中心虽然不在尼日尔,但通过贸易往来而对该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尼日尔的西部和中部都曾经是桑海帝国的一部分。
1897年~1900年被法国佔领,1904年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屬尼日軍管地),1940年代并入法屬西非。
1960年8月3日獨立,哈馬尼·迪奧成為首任總統。1974年4月,武裝部隊參謀長賽義尼·孔切發動政變奪權。孔切一直掌權至1987年11月去世,由阿·賽義布繼任。1993年3月,馬哈曼·奥斯曼在該國首次民主總統選舉中勝出,不過他的政府在1996年1月被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坦賈·馬馬杜在1999年11月當選總統,2004年12月成功連任,後於2010年2月18日被軍隊發動政變推翻。[5]
随后穆罕默杜·优素福在2011年总统选举后上台,2021年宣布辞任总统。2021年3月30日晚上至31日,新一任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宣誓就职前夕,军方发动军事政变,但被挫败。
2023年7月26日,巴祖姆政权在军事政变中被总统卫队推翻[6]。
政治
實行半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通過兩輪多數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坦賈·馬馬杜曾於2009年提出修改憲法,更改連任限制,引起爭議。
總理為政府首腦,由總統根據議會多數黨團的提名人選任命,對議會負責。
地理
尼日領土面積126.7萬平方公里。国土纵横的范围,从北纬11°37′延伸到23°33′,经度上东经0°6′伸展到16°。
地形
北部是艾尔高原及周围群山,地势较高,海拔700~1,000米。其中位于塔泽尔扎伊特山区的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是尼日尔的最高点。
气候
尼日尔气候属于干旱热带性,终年炎热少雨。平均气温摄氏30 °C。雨季从6月到9月,旱季从10月到第二年5月。降水量由西往东逐渐递减。
居民与宗教
人口
2011年估計尼日爾全国人口1574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人。人口主要集中在尼阿美及其周邊地区。人口结构相对年轻,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
民族
全國有5個主要部族:豪薩人(佔全國人口56%)、哲爾馬-桑海人(22%)、富拉尼人(8.5%)、圖阿雷格人(8%)和卡努里人(4%)。
经济
行政区划
尼日行政區劃,全國一級有7個大區(Regions)和1個首都區(capital district),二級36個省(départements)[8],三級265區(communes)。
- 阿加德茲()
- 迪法()
- 多索()
- 馬拉迪()
- 塔瓦()
- 蒂拉貝里()
- 津德爾()
- 尼亞美(,首都)
重要城镇
- 賈多()
- 耶盖巴()
- 比尔马()
- 阿加德茲()
- 恩吉格米()
- 津德尔()
- 马拉迪()
- 塔努特()
- 塔瓦()
- 尼亚美()国都
外交
尼日尔1963年7月7日与中華民國政府建交,1974年7月20日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1992年7月30日尼日尔再同中華民國政府復交四年,直至1996年8月19日尼日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二度復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
截至2020年2月,尼日尔已与107个国家建交。
軍事
多國在尼日尔駐軍打擊萨赫勒地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截至2023年7月,法国在尼日尔有1,000至1,500名军人,美国在尼日尔的驻军约有1,100人,有两个无人机基地。意大利在尼日尔的驻军约有300人。欧盟在尼日尔有大约50至100名军人。[9]
但自尼日總統巴祖姆2023年被軍政府推翻,此後切斷與前殖民國家法國的軍事和外交關係,並撤銷與美國的合作協議,自尼日政變之後,歐盟已暫停與該國的安全合作。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專家萊辛表示,尼日軍政府擔心西非國家政治和經濟聯盟將對尼日進行實際干預,從而轉向俄羅斯尋求防空系統和軍事援助。
马里、尼日與布吉納法索三國軍政府代表,在2023年09月16日簽署名為《薩赫勒國家聯盟》協議,宣布三國只要其中一國遭受襲擊,其他兩國就會提供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等各項援助[10]。
《BBC》2024年4月報導,數十名俄羅斯軍官攜帶最先進的防空系統抵達尼日,預計將進行安裝並教導尼日軍隊如何使用。作為雙方政府達成的新協議,尼日軍政府發言人2024年4月12日證實,俄羅斯軍隊正在該國訓練士兵[11]。
教育
尼日尔教育水準十分落后,成人识字率只有16.5%,妇女更僅有7%。
目前尼日尔有两所大学,一所是尼亚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学,另一所是设在萨伊地区的萨伊伊斯兰大学。前者是国立大学,后者是伊斯兰会议组织开设的。
參考資料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英语).
-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 (PDF). hdr.undp.org.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1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New York City: Dorling Kindersley. 2004: 289.
- 《尼尔发生兵变总统被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BBC中文網,2010年2月18日。
- . 自由時報. 2023-07-27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3).
- . BBC News. 2023-08-02 [2023-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2) (英国英语).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尔经商参处. 2014-07-08 [202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 . ckxxapp.ckxx.net. 2023-07-30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中文).
- . www.upmedia.mg. [2024-04-23].
- . Yahoo News. 2024-04-14 [2024-04-22]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尼日尔”的内容 | |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 |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 | |
- 官方网站
- Ni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 Niger from UCB Libraries GovPubs
- 中的“尼日尔”
- Niger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the BBC News
- 維基媒體的Niger地圖集
- Key Development Forecasts for Ni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International Fu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