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突厥语:),又稱突厥第一汗國,是原先在柔然统治下的阿史那氏部族,連合使用古突厥語的各游牧部落,于552年在今蒙古国地区建立了由古突厥民族组成的古代帝国,并一度控制漠北、中亚等柔然故地。581年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裂成東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前者统治着蒙古草原,后者统治着天山草原和哈萨克草原。7世纪时先后为唐朝所灭。而東突厥复国后形成的后突厥汗国亦在8世纪为回纥灭亡。
突厥汗國 𐰃𐰓𐰃𐰆𐰴𐰽𐰔:𐰰𐰇𐰚:𐱅𐰇𐰼𐰰 | |||||||||||||
---|---|---|---|---|---|---|---|---|---|---|---|---|---|
552年-659年 682年-744年 | |||||||||||||
阿史那氏的塔木加.[2]
| |||||||||||||
突厥汗國初期的疆域圖 | |||||||||||||
地位 | 汗國 | ||||||||||||
首都 | 窩魯朵八里(今属于 蒙古前杭愛省) | ||||||||||||
常用语言 | 粟特語(前突厥汗國的官方語言)[3] 古突厥語(後突厥汗國的官方語言) 中古汉语[4] | ||||||||||||
宗教 | 薩滿教 | ||||||||||||
可汗 | |||||||||||||
• 551-553 | 伊利可汗 | ||||||||||||
• 581-587 | 沙缽略可汗 | ||||||||||||
• 609-619 | 始畢可汗 | ||||||||||||
• 620-630 | 頡利可汗 | ||||||||||||
立法机构 | 庫力臺大會 | ||||||||||||
历史 | |||||||||||||
• 建立 | 552年 | ||||||||||||
• 东西分裂 | 581年 | ||||||||||||
• 后突厥复国 | 682年 | ||||||||||||
• 废白眉可汗 | 745年 | ||||||||||||
| |||||||||||||
今属于 | 中國 蒙古 俄羅斯 |
新疆歷史 |
---|
匈奴 | 东胡 | ||
南匈奴 | 北匈奴 | 鲜卑 | |
鲜卑 | 丁零 | ||
柔然 | 高車 | ||
突厥汗国 | 鐵勒 | ||
東突厥 | |||
薛延陀 | |||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 |||
后突厥汗国 | |||
回鹘汗国 | |||
契丹 | 阻卜 | 黠戛斯 | |
辽朝 | 克烈 | 乃蛮 | |
蒙兀 | |||
蒙古帝国(諸汗國) | |||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 |||
北元与後蒙古帝國時期 | |||
韃靼(東蒙古) | 瓦剌(西蒙古) | ||
喀爾喀 | (四衛拉特) | ||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 |||
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 |||
中華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
博克多蒙古国 | ||
外蒙古(地方) |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 |||
蒙古国 | |||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 |||
泛蒙古主義 | |||
建立
突厥汗國由使用古突厥語的游牧部落聯合建立,以阿史那氏為其王族。這些古突厥部落聯合的歷史可以往上被追溯到匈奴及鮮卑時代之前。《史記》記載,最早起源於丁零,在貝加爾湖一帶建立國家,後被併入匈奴帝國。在匈奴帝國統治下,丁零往中亞移動,西方康居以北的部落稱西丁零,在原居地貝加爾湖一帶稱北丁零。在匈奴帝國衰弱時,丁零從匈奴帝國中又獨立出來,形成獨立部落聯盟,在漢帝國的支援下,與匈奴帝國發生長期戰爭,最終使匈奴帝國分裂。在東漢時,漢帝國擊敗北匈奴後,鮮卑入主蒙古高原,成為此地霸主[5]。
居住在北方的北丁零,後稱敕勒或鐵勅,先臣伏於鮮卑之下,在鮮卑時代後期,蒙古高原由柔然汗國控制,但柔然亦因與拓跋鮮卑及鐵勒的戰爭而衰落。其中心氏族阿史那部于6世紀初年遊牧於金山一代(今阿爾泰山),546年阿史那部首領土門建立新的部落聯盟,脫離柔然帝國獨立,于550年擊敗鐵勒,552年又打败柔然,建立了此政權,自称伊利可汗;同时期的中国将其音译为“突厥”。553年木杆可汗在都斤山(又作“郁都军山”、“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建立王庭。
有人认为阿史那部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边的塞種,后东走至叶尼塞河南方,受铁勒同化。
全盛时,其疆域東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将長孫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為東西兩部,后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落(参见隋与突厥之战)。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与薛延陀攻滅東突厥,唐高宗顯慶四年(658年)唐又滅西突厥,餘部西遷中亞(参见唐滅东、西突厥之戰)。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後突厥汗國,最後在745年,後突厥帝国亡於回纥。
分裂
581年,佗缽可汗去世,突厥汗国发生了诸小可汗争夺大可汗之位的战争,最终,尔伏(尔拔)胜出,称沙钵略可汗(581—587年在位)。新兴的隋朝不再采用北齐和北周王朝厚输财物,以博突厥人欢心的对外政策,因此,沙钵略可汗认为隋朝“待之甚薄”,心生怨恨,与隋朝为敌。另外,嫁给沙钵略可汗的北周千金公主,因为不甘心北周被隋高祖杨坚篡位,屡次劝沙钵略可汗出兵,为周室复仇。
582年,沙缽略可汗征发突厥各部兵40万向隋朝发起进攻。在突厥人的强大攻势面前,隋文帝采纳了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分化离间突厥各部,使他们相互攻杀。583年,隋军分八路出塞反击。在此关键时刻,突厥部分裂,甚至有部落撤出战斗,最终导致沙钵略战败。战败以后,沙钵略迁怒于撤出抵抗隋军的小可汗阿波,突袭其部,杀害其母。阿波可汗逃向西方,与西部的突厥人结盟,与大可汗沙钵略对峙,突厥汗国内战爆发。在内战中,突厥汗国分裂成几支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兼并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
君主列表
統一时期
君主 | 姓名及另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伊利可汗 Bumin |
阿史那土門 Tuvu |
552年 | |
乙息記可汗 İssik |
阿史那科羅 Kara |
552年—553年 | |
木杆可汗 Mukan |
阿史那俟斤 İrkin |
553年—572年 | |
佗缽可汗 Taspar |
- | 572年—581年 | |
沙缽略可汗 İşbara |
阿史那攝圖 Şetu |
581年—587年 | 与沙缽略、阿波、第二、达头等号称四面可汗 |
阿波可汗 Apa |
阿史那大逻便 Töremen |
581年—587年 | |
第二可汗 | 阿史那庵邏 Amrak |
581年—约587年 |
東突厥汗国时期
君主 | 姓名及另名 | 在位时间 |
---|---|---|
莫何可汗 Baga (又號葉護可汗) |
阿史那處羅侯 | 587年—588年 |
都藍可汗 Tulan |
阿史那雍虞閭 | 588年—599年 |
啟民可汗 Yami |
阿史那染干 | 599年—609年 |
始畢可汗 Şipi / Serbi / Sibir |
阿史那咄吉世 | 609年—619年 |
處羅可汗 Çula |
阿史那奚纯 | 619年—620年 |
頡利可汗 İl |
阿史那咄苾 | 620年—630年 |
西突厥汗国时期
君主 | 姓名及另名 | 在位时间 |
---|---|---|
葉護可汗 Yabgu |
阿史那室點密 İstemi |
552年—575年 |
達頭可汗 Tarduş |
阿史那玷厥 | 575年—602年 |
泥利可汗 | 587年 | |
泥厥處羅可汗 Arslan |
阿史那達曼 Taman |
603年—611年 |
射匮可汗 Şikoey |
611年—617年 | |
統葉護可汗 Tong Yabgu |
617年—630年 | |
莫賀咄可汗/莫賀設可汗 Bağatur |
630年 | |
肆葉護可汗 Se-Yabgu |
阿史那咥力特勒 | 630年—632年 |
吞阿娄拔奚利咄陆可汗 Bağaşa Tulu |
阿史那泥孰 | 632年—634年 |
沙缽羅咥利失可汗 İşbara Teriş |
阿史那同俄 Tunga |
634年—639年 |
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 | 阿史那薄布特勒 | 639年—641年 |
乙毗咄陆可汗 | 阿史那欲谷 | 638年—653年 |
乙毗射匮可汗 | 642年—653年 | |
沙缽羅可汗 | 阿史那賀魯 | 650年—658年 |
羈縻時期
- 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李思摩
- 车鼻可汗斛勃
- 泥熟匐可汗
- 伏念可汗
後突厥时期
君主 | 姓名及另名 | 在位时间 |
---|---|---|
頡跌利可汗 | 阿史那骨咄祿 | 682年—694年 |
遷善可汗 | 阿史那环 | 694年—716年 |
拓西可汗 | 阿史那匐俱 | 716年 |
毗伽可汗 | 阿史那默棘連 | 716年—734年 |
伊然可汗 | - | 734年 |
登利可汗 | - | 734年—741年 |
阿史那骨咄 | 741年—742年 | |
頡跌伊施可汗 | (拔悉密酋长) | 742年—744年 |
烏蘇米施可汗 | 742年—744年 | |
白眉可汗 | 阿史那鶻隴匐 | 744年—745年 |
参考
- "The tamga of the royal clan of the first Turkish empire was a neatly drawn lineal picture of an ibex", Kljastornyj, 1980, p. 93
- "The tamga of the royal clan of the first Turkish empire was a neatly drawn lineal picture of an ibex", Kljastornyj, 1980, p. 93
- . I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2005: 61 [2020-10-15]. ISBN 978-88-85320-2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英语).
- Ma, Lirong. .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2014-06, 8 (2): 44–65. ISSN 1937-0679. doi:10.1080/19370679.2014.12023242 (英语).
- 《後漢書》卷90〈烏桓鮮卑傳〉:「和帝永元中,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鲜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种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鲜卑,鮮卑由此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