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共产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

聂荣臻
聂荣臻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任期
1956年11月—1975年1月17日
总理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任期
1975年1月17日—1980年9月10日
委员长朱德 叶剑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54年9月29日—1975年1月17日
主席毛泽东 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54年6月19日—1954年9月27日
主席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总参谋长
任期
1949年10月—1954年10月
前任徐向前
继任粟裕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59年9月—1987年1月
领袖毛澤東 華國鋒 鄧小平
个人资料
性别
福骈
别名双全
出生(1899-12-29)1899年12月29日(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清朝四川省江津县(今属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
逝世1992年5月14日(1992歲—05—14)(92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墓地東風革命烈士陵園聂荣臻元帥墓
籍贯重庆市江津区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龙升贤(1915年-1988年龙升贤去世)
张瑞华(1928年-)
儿女女儿:聂力
1930年9月(93歲)
亲属女婿:丁衡高
学历大学
母校沙土堡孔德三塾馆
吴滩插旗寺小学
永川县陈食高等小学
江津县立中学
法国蒙塔尔纪中学
胡乃尔中学
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
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红色教授学院
苏联红军学校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聂荣臻回忆录》
宗教信仰
军事背景
效忠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服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役时间1923年 - 1987年
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年)
部队国民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参战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生平

早期生涯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于江津吴滩鄉石院子[1]:1。聂荣臻父亲聂仕先,母亲唐雨衫[1]:2。今石院子以“聶榮臻故居”之名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聂荣臻8岁时,到外祖父家读三年私塾;但外祖母去世后,外祖父在家守丧,私塾停办[1]:3。此后,聂荣臻到沙土堡孔德三塾馆就读。1913年,他转到吴滩插旗寺小学,不久又到永川县陈食高等小学住读。1917年夏,聂荣臻考入江津中学就读[1]:3。聂荣臻在此期间,阅读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和《新青年》等书刊[1]:5。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聂荣臻积极参加当地学生运动[2]。随后,由于校方受到军警影响,聂荣臻无法继续就读,便决定赴法国勤工俭学[1]:7

1922年,聂荣臻在比利时沙洛格瓦劳动大学化学系学习时留影。

1919年12月9日,聂荣臻乘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在上海市杨树浦码头启程,穿越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前往法国;1920年1月14日,聂荣臻抵达法国马赛[1]:8。华法教育会派李璜辅助聂荣臻在法国的学习事业,聂荣臻被分配到蒙塔尔纪中学学习法文,他在学校认识了蔡和森、蔡畅、向警予、陈毅鄧小平等,而鄧更成其終身知己。因为学校学生太多,聂荣臻再度被分配到德洛的胡乃尔中学去学习法文。冬天,因为他的积蓄用完了,不得不开始勤工俭学,他先后在法国蒙塔尔纪哈金森橡胶厂克鲁梭施耐德钢铁厂雷诺汽车厂、巴黎西门子公司多米松分厂汽车轮胎检验工、钳工、车工、炼焦工[1]:9

1921年1月,华法教育会不再资助学生的留法,而北洋政府则要求留学生回国[1]:9-10。1921年2月28日,聂荣臻从胡乃尔中学到巴黎同400多个学生到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结果被法国警察镇压[1]:10。1921年6月,北洋政府专使朱启钤来到法国巴黎,他以中国的筑路权、采矿权、税收作抵压借款3亿法郎,用来购买军火。 6月30日,旅法学生召开了第一次“拒款大会”,并且在中国驻法公使馆进行抗议。7月25日,中法借款条约签订,共计借款5亿法郎。8月13日,旅法学生召开了“第二次拒款大会”,并且痛殴国驻法公使馆秘书王曾思,为了参加抗议活动,聂荣臻专程从克鲁邹钢铁厂赶来巴黎[3]。不久,学生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运动失败,一百余人被遣返回国[1]:11。1921年11月底,聂荣臻离开法国,到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1]:11。在比利时期间,聂荣臻的思想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12。1922年6月,经刘伯坚、熊味耕介绍,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13。1923年春,聂荣臻经赵世炎和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14。同年夏,聂荣臻到巴黎,担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和训练部副主任。在此期间,他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处长。1924年秋,聂荣臻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转入红色教授学院中国班学习[1]:15

1925年9月,聂荣臻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4],并担任政治军事月刊社编纂委员会政治编辑主任[1]:17。1925年10月24日,聂荣臻在《黄埔潮》上发表《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一文[5]中山舰事件后,聂荣臻被免去了在黄埔军校的职务,调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任特派员[1]:20北伐战争开始后,聂荣臻任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参与向北伐军中派遣中共党员等工作[6]四一二事件后,聂荣臻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受破坏的工人纠察队,处理善后工作[1]:21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1927年7月,聂荣臻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1]:22南昌起义时,聂荣臻组织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起义,后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党代表,与军长叶挺率部南下[7]。起义军队在潮汕失败后,聂荣臻和叶挺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8]。1927年12月,他潜回广州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起义军受挫的情况下,他与叶挺决定撤退[1]:31。1928年,聂荣臻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提出培养一批军事技术人才[1]:34。1930年初,聂荣臻调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1]:36,1930年5月到达上海,在中央特科从事地下工作[1]:38。1931年,聂荣臻调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9]

1932年4月红军占领漳州后,聂荣臻与林彪在缴获的飞机前留影。

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被捕变节,这使得中央决定将中央机关紧急迁移[10]。1931年12月,聂荣臻撤离上海,前往中央苏区,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46。1932年3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与林彪搭档[1]:47。1932年3月,聂荣臻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应向国民政府统治薄弱的地区发展的意见[1]:47。同年4月,聂荣臻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1]。1933年2月,他与林彪指挥红一军团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黄陂战斗和草台岗战斗的胜利,歼灭国军2.8万人[1]:55。同年8月,两人合作指挥部队在乌江圩歼灭国军第80师[1]:56

1936年2月,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化合影。前排左起:王首道、杨尚昆、聂荣臻、徐海东。后排左起:罗瑞卿、程子华、陈光、邓小平

1933年12月,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蒋介石调集100万国军,并以50万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苏区。国军用重炮炸掉红军简陋的堡垒,而红军采用李德的战术在阵地战中攻击国军堡垒,因缺乏重武器连吃败仗[12]。8月31日-9月3日的温坊战斗,聂荣臻与林彪指挥红一军团和兄弟部队采用运动战,毙伤国军2000余人,俘2400余人。但这次胜利并没有扭转整体战局[1]:60

1934年10月,聂荣臻率部参加长征。聂荣臻与林彪率红一军团担任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的前卫任务,先后突破国军第一、二道封锁线,并在危急形势下,力排众议,率部抢占九峰山,突破第三道封锁线[13]。12月,参与湘江战役[1]:63-67。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在会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14]。1935年5月,任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抢占安顺场,组织突击队强渡大渡河,接着率红1师、干部团沿大渡河东岸北上,击溃川军一个旅,策应西岸泸定桥战斗[15]。1935年6月中旬,红一军团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之后,他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支持毛泽东的北上方针[1]:81。1935年10月,与林彪率先遣队进入陕北吴起镇,结束长征[1]:85。同年11月,他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他与林彪率红一军团渡过黄河,进攻山西阎锡山等部,歼灭国军约7个团,俘4000余人[16]。随后,聂荣臻又率领部队参加西征战役和山城堡战役[1]:94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时,关向应、彭真、聂荣臻三人合影

1937年8月,聂荣臻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獲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17][18]。1937年9月,与林彪共同指挥所部进行了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板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19][20]。1937年11月,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3000人在五台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107。先后开辟了冀中、冀东、平西、平北等根据地[1]:128,到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到拥有七十二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近10万人。

1939年秋,日军兵分十二路向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聂荣臻指挥八路军在雁宿崖同日军进行激战,歼灭1500余人[1]:169,并在黄土岭战斗中与杨成武指挥部队击毙阿部规秀中将[21][22]。1940年春,聂荣臻率晋察冀南下支队到晋东南参加与国军朱怀冰部的作战[1]:175。同年8月的百团大战中,聂荣臻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线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使日军的交通枢纽陷于瘫痪[23]

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机关所在地发动扫荡[1]:186。聂荣臻指挥主力相机转至外线打击日军,进行钳制作战,并率领党政机关在有限兵力掩护下,周旋于深山峡谷之中,从日军薄弱点安全转移[1]:188-189。1942年,日军发动五一大扫荡[24],在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聂荣臻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袭击日军,扩大游击区[25]。1943年1月15日,聂荣臻出席了在阜平温塘召开的边区首届参议会。他和宋劭文等一起接见了边区代表,并向代表们汇报了晋察冀情况[1]:215-216。1943年8月,聂荣臻奉命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26]。1945年8月10日,聂荣臻与萧克、刘澜涛命令全区部队立即向北平天津等大城市进军,并命令冀热辽军区抽调部队由李运昌率领向辽宁进军[1]:228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合影,左起: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林彪

1945年9月,聂荣臻回到晋察冀,担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27]。10月2日,在张家口召开干部会议,统一思想,并组建野战军[1]:232。1945年10月,聂荣臻与贺龙共同指挥晋察冀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部队向傅作义部国军发起绥远战役[1]:233。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颁发1月停战令[1]:236;随后,聂荣臻主持了晋察冀军区部队的复员工作。由于受和平思想影响,晋察冀军区部队大量复员,影响到部队之后的战斗力和以后的作战[28]

1946年6月,国民革命军率先向共产党军队开始全面进攻,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1]:238。7月,聂荣臻和贺龙发起晋北战役,在北线进攻同蒲路,攻占大量城市[1]:238。1946年8月,聂荣臻率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动了大同集宁战役[29],因傅作义的巧妙救援和聂荣臻判断失误,晋察冀部队的进攻以失败告终[30][31]。随后国军进攻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解放军被迫撤退[32]。10月22日,退出张家口的晋察冀中央局在涞源召开会议,聂荣臻发表讲话,强调应以歼灭国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1]:243。同年11月起,晋察冀军区发起易满战役保南战役保北战役等作战[1]:244。1947年4月,聂荣臻指挥正太战役,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国军3.5万余人,攻克正太铁路沿线七城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区连成一片[1]:247。6月,陪同朱德到冀中指挥青沧战役[1]:247。同年11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胜利后,聂荣臻又组织晋察冀野战军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首创解放军攻克大城市模范战例[33]。1948年1月,晋察冀野战军发起涞水战役,歼灭傅作义部32师,35军军长鲁英麟兵败自杀[34]

1948年5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抵达河北平山西柏坡[35]。5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组建华北局,原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改为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36]。随后组织第2兵团楔入西、冀东地区,切断了东北与华北国军的联系[37]。随后在平汉路北段发动进攻,吸引国军华北主力。然后又西进绥远,进攻平绥路两侧,配合辽沈战役[1]:262。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与指挥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部队作战[38]新保安战役后,聂荣臻分析局势,向毛泽东建议争取和平进入北平,毛泽东表示同意[1]:267。攻占天津后,聂荣臻与林彪等一起同傅作义成功地进行了和平谈判[39][1]:269。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司令,随后又兼任北平市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272。期间他组织了一系列任务,包括整顿平津地区的社会治安,剿灭土匪,改编傅作义部队。同年6月,聂荣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2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55年9月27日,徐向前、聂荣臻、宋任穷等在授勋大会上

1949年10月1日,聂荣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陪同朱德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1]:278。10月19日,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1950年初代理总参谋长[40]。其间,聂荣臻主持了解放军的多兵种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大规模精简整编工作[1]:281-288。1949年11月,聂荣臻又当选北京市市长[1]:278朝鲜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部署等工作[1]:294。1952年秋,聂荣臻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办公室里[1]:302。1953年2月17日,聂荣臻任“全军军衔实施委员会”主任[41]。1953年3月起,因病情严重,聂荣臻到南京杭州等地休养[1]:305

1954年,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的装备工作[1]:306。1955年7月,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工业的筹建工作[42]。9月,聂荣臻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向中央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9月15日至27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43]。10月,聂荣臻参与领导指定《十二年科学规划[1]:311。11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接替陈毅主管科学技术工作[1]:310。1957年4月24日,聂荣臻召集陈赓、安东等人讨论导弹研究与仿制等问题,并说“搞导弹事业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遵照周总理讲的以导弹带动其他的精神办。”9月7日,聂荣臻任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带领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赴苏联,代表团其他成员有钱学森、李强、刘杰、万毅、刘寅、王诤、张连奎等,就新技术援助问题进行会谈。10月15日,聂荣臻与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别尔乌辛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44]

1958年2月15日,聂荣臻被指定为导弹、核试验靶场建设的总负责人[1]:432。6月10日,任中央科学小组组长[1]:318。1958年10月,聂荣臻担任国防科委主任、国家科委主任,主持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318。1959年9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抓尖端武器工作[45]。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国内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荣臻先后两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报告,明确提出“两弹一星”必须坚持“攻关”[1]:341,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成果为辅”的方针[1]:337。1961年4月,聂荣臻主持制定了《科学工作十四条》[46]。1962年11月17日,中央决定成立15人专门委员会,领导国防尖端事业。周恩来为主任,聂荣臻为成员之一[47]。1963年12月16日,聂荣臻向毛泽东汇报1963至1972年科学规划纲要。1964年6月,中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8]。1966年2月11日,向周恩来报告科研“三步棋”的设想[1]:433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聂荣臻出席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49]。10月,聂荣臻现场指挥了中国导弹核武器的首次发射[1]:367。1967年1月19日,在京西宾馆召开军委碰头会,围绕军队内部是否展开文革运动,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三位元帅与江青、陈伯达康生姚文元争执起来[50]:823。此时叶群突然拿出发言稿批判萧华,当晚红卫兵抄了萧华的家[50]:824。次日上午,京西宾馆继续开会,萧华讲述被抄家经过,作为全军文革小组组长的徐向前出于责任,和陈伯达一起批评萧华[51]。徐向前与叶剑英气愤之下敲桌子,而葉劍英亦因此拍伤手骨[52][50]:825-826。该事情被四人帮诬陷为“京西宾馆事件”,为“二月逆流案”之始。

京西宾馆会议刚结束,红卫兵开始批斗杨勇,中央军委工作开始陷入混乱[50]:827。情急之下,徐向前于1月24日晚,独闯林彪住处毛家湾,并开门见山要求军队必须保持稳定,并要求制定规则。随后林彪表示同意,并请叶剑英、聂荣臻赶到毛家湾,共同商议出七条意见[53][50]:828。之后叶、聂、徐三位元帅赶赴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央文革小组讨论,确定七条意见[50]:828。后经各军区领导讨论,改成八条意见[50]:829。1月28日,林彪与徐向前到中南海毛泽东审批该八条命令[50]:829-830

同年2月16日,军方与文革小组的冲突达到顶峰,聂荣臻、谭震林陈毅李先念纷纷发言怒斥文革小组[50]:832。会后中共文革小组向毛泽东汇报,经毛泽东表态,文革小组开始制造“二月逆流案”[1]:380[50]:834。同年3月起的七次“政治生活会”上,聂荣臻被迫接受批判[1]:380。6月,聂荣臻赴核试验基地现场指挥中国首次氢弹试验[1]:368。1968年3月,发生杨余傅事件,陈伯达、康生等借机“揪杨余傅的黑后台”,将矛头指向聂荣臻[1]:385。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朱德陈云、叶剑英、徐向前、陈毅、聂荣臻等人被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批判[50]:841-842。1969年1月3日,毛泽东表示为二月逆流案平反。然而在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元帅继续被分组批判[50]:843-844

1969年2月,聂荣臻被下放到化工三厂劳动[1]:386。同年10月,林彪发布《林副主席指示第一号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各军队将领被迫疏散离京[50]:848-849。其中朱德去广州、叶剑英到长沙、刘伯承去武汉、陈毅在石家庄、聂荣臻去邯郸[54],徐向前在开封。1970年2月,聂荣臻因湿疹返回北京治病[1]:389。1970年8月,聂荣臻参加中共九届二中全会[1]:434。1971年,华北会议后,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李雪峰和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被撤职;随后,江青又大批聂荣臻是“华北山头主义”的“黑后台”[1]:386。同年,林彪九一三事件爆发,不久陈毅去世,毛泽东在参加完追悼会后,为“二月逆流案”平反[50]:850。1975年1月,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435。2月5日,中共中央通知,取消军委办公会议,成立军委常委会,被任命为军委常委。9月15日,会见并宴请日本友人中岸九三。对中岸九三说:“30多年前你在晋察冀参加‘反战同盟’,帮我们训练战士使用掷弹筒,至今历历在目。希望中日两国世代友好下去,不再兵戎相见。”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9月下旬,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酝酿粉碎四人帮集团;聂荣臻通过杨成武转告叶剑英,认为必须使用非常手段[55][1]:392。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发动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56]

晚年岁月

1977年8月,聂荣臻复任中央军委副主席[57]。1978年8月,聂荣臻在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1]:396。1979年提出,武器装备现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协同的思想,同时主张精简整编,走精兵强国之路[1]:399。1980年6月10日,接到总政治部转来日本国“日中合作战友会访华团”赠送的日本古代武士盔,总政还转达了访华团的这样一段话:“赠送古代武士盔,是日本传统的崇高礼节。我们谨以此向聂荣臻将军阁下40年前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们中不少人曾在华北地区与八路军作过战,对聂将军很钦佩,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侵华历史。”。11日,接到美穗子的来信。12日上午,接受《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北京晚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有关人员联合采访时说:

昨天我看了美穗子热情洋溢的来信,看了她的近影和童年时的照片,很像她小时候的样子,阔别了40年,终于找到了,这很难得,我很高兴,我祝美穗子全家幸福。……这是(指赠送的日本古代武士盔)干戈化玉帛,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58]

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会见美穗子及其全家。8月8日,聂荣臻致信中共中央,请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9月1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批准)。1984年6月6日,当选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顾问。1985年8月23日,聂荣臻写信给中共中央,请求退出中央委员会。信中说:“我衷心拥护党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年轻化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经久不衰的重要保证。我今年86岁,又体弱多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为此,恳请免去我的中央委员职务,以便年轻些的同志进中央领导机构。”。10月16日中国发明者协会成立,任名誉会长。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87岁的聂荣臻正式辞去中央军委副主席,过着全退休生活[1]:415

1988年8月,聂荣臻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4月17日,写信给胡耀邦夫人李昭,信中说:

耀邦同志先我而去,令我非常痛心!……对耀邦同志的评价,中央讣告已讲的很好,我只讲几句,关于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部队先后担任纵队政委、兵团主任时的情况。他很善于抓政治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足迹遍及华北,讲形势说任务,宣传鼓动,使部队很活跃,士气高昂。与耀邦共事或接触过的干部和群众没有不称道的。耀邦同志参加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历经了各个主要战役,直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华北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59]

4月22日,坐着轮椅出席胡耀邦追悼会。[60]6月21日,聂荣臻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以书面形式,批评赵紫阳六四事件期间的错误。1990年1月19日,与徐向前一起,发表对黄埔师生的春节谈话,呼吁海内外黄埔师生为海峡两岸尽早和平统一做出努力[1]:437。3月,请辞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名誉主任。

去世

1992年4月12日,向聂力和身边两位老秘书嘱咐“遗言”,秘书们以录音形式记录整理:

……我已经93岁了,寿命也算是很长的。我入党已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我虽然对党没做过多大的贡献,但党交给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我非常赞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我很想多看一看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一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现在行将归去,临别依依,好像有许多话还言犹未尽。总之,我衷心希望全党同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同时也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岭,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死,我是不怕的,这是自然规律,人活百岁,终有一死。我的心力衰竭,很难抢救,你们不要为我悲伤。最后,对所有在我身边辛勤工作的同志:专家、医生、护士、参谋、秘书,以及所有为我服务的同志,表示诚恳的谢意!再次祝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文明富强![61]

5月14日,聂荣臻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于22时43分逝世,享年92岁[1]:420。他是十大元帥中最後逝世的。

荣誉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红旗勋章(1931年11月于瑞金授予[62]
    • 二等红星奖章(1933年8月1日于瑞金授予)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一级八一勋章(1955年9月27日于北京授予)
    •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9月27日于北京授予)
    • 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27日于北京授予)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30日于北京授予)

纪念与评价

1938年3月,毛泽东曾评价聂荣臻:“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63]1967年,毛泽东在研究出席“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人员名单时,又说“聂荣臻是个厚道人”。魏巍1985年在写给聂荣臻的祝寿诗中也说:“一生厚道人称赞,千秋风流一元戎”[64]。1989年11月,聂荣臻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65]

1992年5月15日,新华社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讣告,评价聂荣臻为“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421。赞誉聂荣臻“心底坦荡、大公无私、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宽于待人”。1992年5月28日,聂荣臻元帅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按聂荣臻的遗嘱,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树旁竖立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聂荣臻80岁时的诗句“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着“聂荣臻骨灰撒放处”。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66]

聂荣臻逝世后,应家属请求,江泽民题词“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1]:422。1999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举行“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江泽民发表讲话,赞誉聂荣臻说:“他实事求是,不尚浮华,反对空谈,踏踏实实为党工作。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严守党的纪律,坚持原则,维护团结,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67]2013年12月11日,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根据聂荣臻女儿聂力《山高水长:我的父亲聂荣臻》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聂荣臻》[68]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的门厅。立有聂荣臻的坐像,墙上是江泽民题写的“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1999年,聂荣臻的出生地江津在市区建成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馆名由江泽民所题,陈列收藏了众多有关资料,全面地展现了聂荣臻的一生。位于江津区吴滩镇的聂荣臻故居于1996年公布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江津城区也立有聂荣臻铜像。1997年12月20日,重庆聂荣臻研究会成立,会址设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内,致力于收集,整理聂荣臻元帅的文物史料、开展研究学习聂荣臻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开展研究活动提供经费支持、还编印会刊、简报,[69]并主办了“聂荣臻元帅网”。

对聂荣臻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对粟裕的态度。聂荣臻主持总参谋部工作期间,曾与时任副总参谋长的粟裕不睦;1958年,聂荣臻积极参加了对粟裕的批判[70]

逸事

百团之战后,聂荣臻与日军遗孤栫美穂子合影,随后聂帅將栫美穂子归还給日军。

1940年8月20日,聶榮臻在當時屬於晉察冀邊區的河北石家莊井陘煤礦一帶的東王舍村救下日本孤兒加藤美穗子(當時4歲,結婚後跟隨丈夫姓氏“栫”)和加藤瑠美子(當時1歲)姐妹兩人。她們的父母在井陘礦站工作,日軍投炸彈時被炸死[1]:180。出於人道主義的考量,聶榮臻將姐妹兩人交還日軍[1]:181。同时给日军将领写了一封亲笔信[71]

加藤瑠美子被交還日軍後不治身亡,但加藤美穗子活了下來。40年後的1980年,美穗子率家人到中國拜訪聶榮臻,對當年的救命恩典表示感謝[1]:183。1999年11月美穗子出生地都城市与聂荣臻的出生地江津区(已并入重庆市管辖)结为友好城市[72]

家庭

1915年,聂荣臻与元配夫人龍升賢结婚,属包办婚姻[73]。聂荣臻赴法前,两人共同生活了四年时间,但龙升贤并未怀孕。自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聂荣臻为免家人受害,和家人断绝了通信来往。1988年5月12日,龙升贤病逝。逝世后,聂荣臻除了派专人前来料理外,还以全家的名义,给龙升贤送了花圈和挽联[74]

1928年,聂荣臻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时,与机要交通员张瑞华结婚[1]: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瑞华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组织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副处长、处长,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

聂荣臻与张瑞华有女聂力,原国防科工委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六、七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将军衔[75]。女婿丁衡高上将,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防科工委主任[76]

主要

  • 《聂荣臻回忆录》上中下册1983年解放军出版社
  • 《聂荣臻军事文选》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
  • 《聂荣臻科技文选》1999年国防工业出版社

影視形象

  • 2009年,建國大業
  • 2012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 2013年,电视剧《聂荣臻》[68]

参考文献

  1. 《聂荣臻传》编写组. .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ISBN 978-7-80092-337-1.
  2. Christopher R. Lew; Edwin Pak-wah Leung. . Scarecrow Press. 29 July 2013: 164. ISBN 978-0-8108-7874-7.
  3. . 中国共青团. [201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6).
  4.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510.
  5. 陈宇. .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4: 187. ISBN 978-7-5075-4221-9.
  6. 王永均. .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618. ISBN 7-219-01084-2.
  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13. ISBN 978-7-80237-381-5.
  8. 陈勇. . 成都: 成都出版社. 1995: 116. ISBN 7-80575-773-9.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9: 203. ISBN 7-5073-0031-5.
  10. Frederic Wakeman, Jr.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8 January 1995: 152-154. ISBN 978-0-520-91865-8.
  11. 叶永烈. . 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14: 228–230. ISBN 978-7-220-09205-3.
  12. 朱少军;王晓阳. .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年: 8–12. ISBN 7-80199-374-8.
  13. 聂荣臻等著. .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18–19.
  1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386. ISBN 7-5098-0981-9.
  15. 王树增.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398. ISBN 978-7-02-005798-6.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编辑委员会编.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56–60.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 解放军出版社. 1994: 19–20. ISBN 7-5065-2325-6.
  18. . 新华网. 2008-07-30 [201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9. 茅家琦等主編.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2: 323. ISBN 7-200-03699-4.
  20. 军事历史研究部等 编. . 抗日战争时期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 36-40. ISBN 7-80137-315-4.
  21. . .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22. . . [201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2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538–539. ISBN 7-5098-0981-9.
  24. 王辅. .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5: 1484. ISBN 978-7-205-08145-4.
  25. 聂荣臻.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6: 545–546.
  2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89. ISBN 7-208-05733-8.
  27. 张文杰;郭辉.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781. ISBN 978-7-01-005024-9.
  28. 郑维山.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5: 19–20.
  29. 傅冬; 陈少艺. . 京华出版社. 2008: 105. ISBN 978-7-80724-387-8.
  30. 王树增.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163. ISBN 978-7-020-07358-0.
  31. 孙其明.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365. ISBN 978-7-208-01394-0.
  32. 李守孔. . 台北: 三民書局. 1973: 154. ISBN 9571406635.
  3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141. ISBN 978-7-80237-381-5.
  34. 郭廷以. .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12: 517. ISBN 978-7-5432-2049-2.
  35. .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9: 49 [2015-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36. 北京军区《华北野战部队战史》编写组. . 解放军出版社. 2011: 300. ISBN 978-7-5065-6162-4.
  37. 姜克夫. . 重庆出版社. 2009: 368. ISBN 978-7-2290-0841-3.
  38.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胡绳. .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224. ISBN 7-8013-6339-6.
  39. Pak-Wah Leung.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 January 2002: 43. ISBN 978-0-313-30216-9.
  4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16. ISBN 978-7-80237-427-0.
  41. 欧阳青. .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42. ISBN 978-7-5483-0058-8.
  42. . 求是理论网. 2014-10-16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43. 王琦. .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2: 293. ISBN 7-80023-494-0.
  44. 总政治部. .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08-02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45. 张明金;赵功德.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91. ISBN 978-7-5033-1940-2.
  46. 周均伦. .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99: 156. ISBN 7-80040-378-5.
  47. 杨元华,沈济时,陈挥,高平平主编.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78. ISBN 7-211-03727-X.
  4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356. ISBN 978-7-80237-427-0.
  49. 麦克法夸尔;弗正清.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141. ISBN 978-7-5004-1185-7.
  50. 徐向前. . 解放军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06501260.
  51. Jin Qiu.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95. ISBN 0804735298.
  52. 《叶剑英传》编写组. .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344. ISBN 9787800922992.
  53. 王年一.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42. ISBN 9787010078632.
  54. 《刘伯承传》编写组. .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414. ISBN 978-7-8009-2101-8.
  55. Frederick C Teiwes;Warren Sun. . Routledge. 2014: 531. ISBN 978-1-3174-5701-5.
  56. 当代中国研究所. .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 301. ISBN 7-5154-0172-9.
  5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296. ISBN 978-7-80237-427-0.
  58. 日本美穗子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40年后探望聂将军对话
  59. .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60. .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61. .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62. . 新华网. 2015-10-04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中文(中国大陆)).
  63. 陈锋,王翰主编. .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55–69. ISBN 7-5354-2406-6.
  64. 聂荣臻办公室工作人员. . 人民日报. 1992-06-14 [2015-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5).
  65. . 中国网. 2007-03-05 [2015-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66. 董保存. . 凤凰网. 2013-01-16 [2015-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67. 江泽民. . 新华网. 1999-12-17 [2015-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68. . 新浪. 2013-12-05 [2015-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69. . 聂荣臻元帅网. 2018-03-14 [2022-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8).
  70. . 多维新闻. 2015-01-17 [2015-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7).
  71. 聂荣臻著.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2: 139. ISBN 7-5065-2075-3.
  72. . 环球网. 环球网国际新闻. 2010-06-21 [2015-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73. 黄永盛;王亚非. . 党史文汇. 1988, (6): 22–23.
  74. 聂力.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10. ISBN 978-7-5321-3120-4.
  75. 山岚. .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8: 363. ISBN 978-7-5634-1080-4.
  76. 李国强等编著. . 香港: 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0: 52–61. ISBN 962-226-322-4.

外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前任:
叶剑英
北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1949年9月8日-27日
改为北京市人民政府
新頭銜 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1949年9月-1951年2月
繼任:
彭真
新頭銜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8年11月23日-1970年6月
繼任:
方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前任:
徐向前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總參謀長
1950年-1954年10月(代理)
繼任:
粟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