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隋书》,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二十四史列表
次序 書名 作者
姓名 時代
1 史记 司馬遷 西漢
2 汉书 班固 東漢
3 后汉书 范曄 劉宋
4 三國志 陈寿 西晋
5 晋书 房玄龄
6 宋书 沈约 蕭梁
7 南齐书 萧子显
8 梁书 姚思廉
9 陈书
10 魏书 魏收 北齐
11 北齐书 李百药
12 周书 令狐德棻等
13 南史 李延寿
14 北史
15 隋书 魏徵
16 旧唐书 刘昫等 后晋
17 新唐书 欧阳修 北宋
18 旧五代史 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欧阳修
20 宋史 脱脱
21 辽史
22 金史
23 元史 宋濂
24 明史 张廷玉
相關 東觀漢記 劉珍等 東漢
相关 十国春秋 吴任臣
相關 新元史 柯劭忞 民國
相關 南明史 钱海岳 共和國
相關 清史稿 趙爾巽 民國
相關 清史 張其昀 民國
相關 點校本二十四史 顧頡剛 共和國

編輯過程

《隋书》作者群皆是饱学之士,修史水平高。品評人物較少阿附隱諱。《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外交、社會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如《西域傳》首次記載昭武九姓諸國,是為研究西域歷史的重要史料。《隋書》也記載祖沖之圓周率的研究,以及張子信和劉焯關於“日行盈縮”的討論。

另外,由於當時史館所修的梁、陳、齊、周、隋五代史都沒有志,唐太宗遂於貞觀十五年(641年)下詔讓于志寧、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敬播等人續撰《五代史志》,最初由令狐德棻監修,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改由長孫無忌監修,顯慶元年(656年)書成上奏。該書銜接《晉書》書志部份。最初為單行本,因內容以隋為主,隋代又居五代最末,故後來被編入《隋書》。現被稱作《隋書》十志。其中李淳风修《天文志》是《隋书》诸志中“最可观采”者之一[1],又如《經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後中國重要代表性圖書目錄,其所採用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對後世影響甚大,於中國目錄學史上有重要意義。

錯誤

《隋書》也有不少失誤,如《天文志》載“普通元年……九月乙亥,有星晨见东方,光烂如火。占曰:“国皇见,有内难,有急兵反叛。”其三年,义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资治通鉴》、《梁书·武帝纪下》皆載普通二年六月丁卯。

内容

帝紀

  1. 帝紀第一 - 高祖
  2. 帝紀第二 - 高祖下
  3. 帝紀第三 - 煬帝
  4. 帝紀第四 - 煬帝下
  5. 帝紀第五 - 恭帝

  1. 志第一 - 礼儀一
  2. 志第二 - 礼儀二
  3. 志第三 - 礼儀三
  4. 志第四 - 礼儀四
  5. 志第五 - 礼儀五
  6. 志第六 - 礼儀六
  7. 志第七 - 礼儀七
  8. 志第八 - 音乐上
  9. 志第九 - 音乐中
  10. 志第十 - 音乐下
  11. 志第十一 - 律历上
  12. 志第十二 - 律历中
  13. 志第十三 - 律历下
  14. 志第十四 - 天文上
  15. 志第十五 - 天文中
  16. 志第十六 - 天文下
  17. 志第十七 - 五行上
  18. 志第十八 - 五行下
  19. 志第十九 - 食貨
  20. 志第二十 - 刑法
  21. 志第二十一 - 百官上
  22. 志第二十二 - 百官中
  23. 志第二十三 - 百官下
  24. 志第二十四 - 地理上
  25. 志第二十五 - 地理中
  26. 志第二十六 - 地理下
  27. 志第二十七 - 经籍一
  28. 志第二十八 - 经籍二
  29. 志第二十九 - 经籍三
  30. 志第三十 - 经籍四

列傳

  1. 列傳第一 后妃 - 文献独孤皇后・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煬帝蕭皇后
  2. 列傳第二 - 李穆・梁睿
  3. 列傳第三 - 劉昉・鄭译・柳裘・皇甫績・盧賁
  4. 列傳第四 - 于義・陰壽・陰世師竇荣定・元景山・源雄・豆盧勣・豆盧毓・賀若誼
  5. 列傳第五 - 梁士彦・宇文忻・王誼・元諧・王世積・虞慶則・元胄
  6. 列傳第六 - 高熲・蘇威
  7. 列傳第七 - 李德林・李百药
  8. 列傳第八 - 河間王弘・楊處綱・楊子崇・观德王雄
  9. 列傳第九 - 滕穆王瓚・道悼王静・衛昭王爽・蔡王智積
  10. 列傳第十 文四子 - 房陵王勇・秦孝王俊・庶人秀・庶人諒
  11. 列傳第十一 - 趙煚趙芬楊尚希長孫平・元晖・韋師楊異蘇孝慈・李雄・張煚
  12. 列傳第十二 - 韋世康・柳機
  13. 列傳第十三 - 楊素・從父文思文紀
  14. 列傳第十四 - 牛弘
  15. 列傳第十五 - 宇文慶・李礼成・元孝矩・郭荣・龐晃・李安
  16. 列傳第十六 - 長孫覽從子熾弟
  17. 列傳第十七 - 韓擒虎・賀若弼
  18. 列傳第十八 - 達奚長儒・賀婁子幹・史萬歲・劉方
  19. 列傳第十九 - 王長述・李衍・伊婁謙・田仁恭・元亨・杜整・李徹・崔彭
  20. 列傳第二十 - 杜彦高勱爾朱敞・周搖・独孤楷・乞伏慧・張威・和洪・侯莫陳穎
  21. 列傳第二十一 - 盧愷・令狐熙・薛胄・宇文㢸・張衡・楊汪
  22. 列傳第二十二 - 盧思道・李孝貞・薛道衡
  23. 列傳第二十三 - 明克讓・魏澹・陸爽・杜台卿・辛德源・柳䛒・許善心・李文博
  24. 列傳第二十四 煬帝三男 - 元德太子昭・齐王暕・趙王杲
  25. 列傳第二十五 - 崔仲方・于仲文・段文振
  26. 列傳第二十六 - 宇文述・雲定興・郭衍
  27. 列傳第二十七 - 王韶・元岩・劉行本・梁毗・柳彧・趙綽・裴肅
  28. 列傳第二十八 - 樊子蓋・史祥・元寿・楊義臣・衛玄・劉权
  29. 列傳第二十九 - 李圆通・陳茂・張定和・張奫・麦铁杖・沈光・来護儿・魚俱羅・陳稜・王辩
  30. 列傳第三十 - 周羅睺・周法尚・李景・慕容三藏・薛世雄・王仁恭・权武吐万緒董純・趙才
  31. 列傳第三十一 - 李諤・鮑宏・裴政・柳庄・源師・郎茂・高構・張虔威・荣毗・陸知命・房彦謙
  32. 列傳第三十二 - 虞世基・裴蘊・裴矩
  33. 列傳第三十三 - 宇文愷・閻毗・何稠
  34. 列傳第三十四 - 王劭・袁充
  35. 列傳第三十五 - 楊玄感・李子雄・趙元淑・斛斯政・劉元進・李密・裴仁基
  36. 列傳第三十六 誠節 - 劉弘・皇甫誕・陶模・敬釗・游元・馮慈明張須陁楊善会・独孤盛・元文都・盧楚・劉子翊・堯君素・陳孝意・張季珣・松贇
  37. 列傳第三十七 孝義 - 陸彦師・田德懋・薛濬・王頒・楊慶・紐回・郎方貴・李德饒・徐孝肃
  38. 列傳第三十八 循吏 - 梁彦光・樊叔略・趙軌・房恭懿・公孫景茂・辛公義柳俭・王伽・魏德深
  39. 列傳第三十九 酷吏 - 厙狄士文・田式・燕荣・趙仲卿・崔弘度・元弘嗣・王文同
  40. 列傳第四十 儒林 - 元善・辛彦之・何妥・房暉遠・馬光・劉焯・劉炫・王孝籍
  41.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学 - 劉臻・王頍・崔儦・諸葛潁・孫万寿・王貞・虞綽・王胄・庾自直・潘徽・杜正玄
  42. 列傳第四十二 隐逸 - 李士謙・崔廓・徐則・張文詡
  43. 列傳第四十三 艺術 - 庾季才・庾質・盧太翼・韋鼎・来和・蕭吉・楊伯醜・張胄玄・許智藏・万宝常
  44. 列傳第四十四 外戚 - 呂永吉独孤羅・独孤陀・蕭巋・蕭琮・蕭瓛
  45.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 - 蘭陵公主・南陽公主・襄城王恪妃・華陽王楷妃・譙国夫人・鄭善果母・孝女王舜・韓覬妻・陸讓母・劉昶女・鍾士雄母・孝婦覃氏・元務光母・裴倫妻・趙元楷妻
  46. 列傳第四十六 東夷 - 高麗百济新羅靺鞨・琉求・倭国
  47. 列傳第四十七 南蛮 - 林邑・赤土・真臘婆利
  48. 列傳第四十八 西域 - 吐谷渾党項・高昌・康国安国・石国・女国・焉耆龟兹・疏勒・于闐・吐火羅・挹怛・米國・史國曹國何國・烏那曷・穆國・波斯・漕國・附國
  49. 列傳第四十九 北狄 - 突厥西突厥・铁勒・奚・契丹・室韋
  50. 列傳第五十 - 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王充段達

注釋

  1. 《旧唐书·房玄龄传》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隋書 (四庫全書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隋書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書目

  • 岑仲勉《隋书求是》
  • 刘次沅《〈隋书·天文志〉天象记录选注》,《陕西天文台台刊》第19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