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
- 总笔画:3画
- 部首:+ 2 畫
- 異體字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
---|---|
康熙字典 | |
---|---|
-{《子集上》《乙部 乞 《廣韻》去訖切《集韻》《韻會》《正韻》欺訖切,𠀤音䒗。求也。《禮·內則》五帝憲三王有乞言。《史記·王翦傳》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後漢·李通傳》以病上書乞身。 又《釋典》比丘者,華言乞士,謂內乞法資心,外乞食資身也。 又姓。五代將乞力。 又乞伏,複姓。 又《集韻》丘旣切《正韻》去冀切,𠀤音器。凡與人物,亦曰乞。《前漢·朱買臣傳》吏卒更乞匃之。《註》音氣。《晉書·謝安傳》謂甥羊曇曰:以墅乞汝。《鄭樵·通志》气,氣也。因聲借爲與人之乞,音氣。因與人之義,借爲求人之乞,此因借而借也。}-——《康熙字典》 |
字源
「乞」本作「气」。先秦假借「气」表示乞求,漢隸後期去掉「气」的中橫以區別「气」,分化了「乞」字。「气」在表示僅表音時如假借義和作為形聲字聲旁時隸變後皆作「乞」,而表意時仍用「气」形,唯「气」隸變後亦被「餼」初文「」代替。參見「气」。
古代字體() | ||||||
---|---|---|---|---|---|---|
商 | 西周 | 春秋時期 | 戰國時期 | 《說文解字》 (漢·許慎) |
《六書通》 (明·閔齊伋) | |
甲骨文 | 金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文字 | 秦系簡牘文字 | 小篆 | 傳抄古文字 |
![]() |
![]() |
![]() |
![]() |
![]() |
![]() |
![]() |
同聲符字((鄭張尚芳 (2003)) )
上古漢語 | |
---|---|
*kʰɯːds, *qʰɯds | |
*qʰrɯl | |
*kɯl, *ɡɯl, *kuːls | |
*kʰɯds | |
*kʰɯds, *qʰɯds | |
*kʰɯds | |
*qʰɯds | |
*qʰɯds | |
*qʰɯds | |
*qʰɯds | |
*qʰɯds | |
*qʰɯds |
筆順 | |||
---|---|---|---|
![]() |
参考
编码
“”的Unihan | |
---|---|
|
漢語
讀音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 ||||||||||
---|---|---|---|---|---|---|---|---|---|---|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
- 汉语拼音:qǐ, qì
- 粵拼:hat1
释义
- 向人要。
- 乞求。
翻譯
组词
-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乞
日語
讀音
朝鮮語
讀音
越南語
- 乞
讀音
異體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