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
U+6C14, 气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6C14

[U+6C13]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6C15]

跨語言

-{

繁體中文
日本新字體
簡體中文

}-

筆順
4 strokes
筆順

漢字

(部+0畫,共4畫,倉頡碼:,四角號碼:80017部件組合:)

  1. 康熙部首 第84個
  2. 說文解字部首 第8個

衍生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漢語

字源

古代字體(
西周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楚系簡帛文字 秦系簡牘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象形漢字 ,本義是雲氣。商周文字本作上下兩橫長而中橫短,易與「」的三橫等長混淆,春秋時字型上橫向右上方曲,隸作「𠂉」形;下橫向右下方曲,隸作「」形或「」形。春秋以後本字基本定型。「 ()」上古曾假借乞求義,隸變後分化出了「」字。隸變後在表意時仍用原形,唯「」隸變後亦被「」初文「」代替。

戰國楚文字用「⿱既火」代替了「」字,「⿱既火」是從「火」,「既」聲。「既」同時是從「皀」(今「」字),「旡」聲,當今「」字應來自楚文字「⿱既火」字,「既」去掉了冗餘意符「皀」僅保留了「旡」聲,「火」在下隸定為「灬」。楚文字或用「」字,「」加意符「火」,是楚文字中較罕見的異體。

詞源1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簡體字和異體字。)

詞源2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詞源3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古代異體字。)

來源

日語

漢字

表外漢字

  1. 部首( (kigamae)

讀法

  • 吳音: ()
  • 漢音: ()
  • 訓讀: ()

使用說明

  • 僅用於部首部件組合用。

越南語

漢字

漢越音;讀法:[1][2]

  1. (部首)漢字

來源

  1. Trần (2004).
  2. Bonet (189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