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語
詞源1
最早以中古朝鮮語 (耶魯拼音:nàpóy)見於1461年的《楞嚴經諺解 / 능엄경언해》。
也以中古朝鮮語 (耶魯拼音:nàpwóy)見於1481年的《分類杜工部詩諺解 / 분류두공부시언해》。
可能的詞源為 (nabot, 振翅的擬態詞根) + (-i, 名詞衍生後綴),字面意思為“振翅,振翼”。對照 (nabukkida, “拍動翅膀”)、 (nabutgeorida, “多次振翅”)和 (nabunnabut, “飄動”)。
發音
羅馬化 | |
---|---|
國語羅馬字? | nabi |
國語羅馬字(轉寫)? | nabi |
馬科恩-賴肖爾式? | nabi |
耶魯拼音? | napi |
名詞
(nabi)
相關詞
詞源2
(棄用) (nap, “猴子”) + (-i, 名詞附屬後綴)。語義的轉變並不為人所理解。猴子不是韓國的原生動物,也許有一些混淆,導致人們認為牠們看起來像貓。
發音
羅馬化 | |
---|---|
國語羅馬字? | nabi |
國語羅馬字(轉寫)? | nabi |
馬科恩-賴肖爾式? | nabi |
耶魯拼音? | napi |
名詞
(nabi)
- (兒童用語) 小貓
參見
來源
- (Heo In-yeong) (2019), “ [A lexical history of [words for] "monkey"]”, Hangugeohak, 卷83, 页243–27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