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把恒温器设置在22摄氏度,但还是感觉有点冷?到底现在真实的室温是多少?恒温器到底准确吗?别担心,现在有各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室温,也许你口袋里就有可用的工具!下面会解释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内部温度计或外部传感器,以及3种传统温度计来测量室温。一起来看看房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吧!
须知事项
- 将智能手机连接外部传感器或气象站,以测量准确的室温。
- 将数字温度计、玻璃管温度计或双金属温度计放在房间中央,至少离地面60厘米高,5分钟后读取温度。
- 适合健康成年人的理想室温为18-24摄氏度。
步骤
方法 1
方法 1 的 3:
使用智能手机的传感器和应用
-
不要完全相信iPhone或安卓手机上温度计应用的测量结果。智能手机很少配备准确读取室温所需的设备。它们的传感器只能检测电池温度,并且受到手机散热的影响。这意味着除非它们配备了特殊的环境温度传感器,否则只能推测出粗略且不准确的室温。[1]
- 热门的温度计应用包括Room Temperature Thermometer、 [https://apps.apple.com/us/app/hd-thermometer/id595482076 HD Thermometer和Real Thermometer。
- 配有外部温度传感器的手机包括三星Galaxy S4、三星Galaxy Note 3、摩托罗拉Moto X、华为Ascend P6和小米Mi3。
- 这项功能不是太受欢迎,而且不容易制造,所以越来越少手机配有准确的温度传感器。
-
给手机连接一个外部温度传感器或气象站,以获得准确的读数。寻找可以连接到WiFi或蓝牙的设备,许多设备还能读取湿度、空气质量等信息。然后,将相应的应用下载到手机,这样就能在手机上读取测量结果和调整设置。[2]
- WiFi型号比蓝牙型号更贵。蓝牙型号只有当手机在传感器设备的一定距离内才能运作。
- 外部传感器和气象站也可以连接到亚马逊Alexa,或Google Home智能家居系统。
-
打开传感器或气象站附带的应用。等待应用下载完毕,然后轻触打开它。你可能需要创建一个帐户,将设备跟应用同步,具体取决于你使用的产品。如果外部设备使用WiFi,手机也要连接到跟它相同的WiFi网络。如果使用蓝牙,将它们配对在一起才能使用。[3]
-
进入应用的主屏幕,或是选择读取室温。每一款应用的显示界面都有所不同,不过读取室温的选项应该很容易找到。确保你查看的是房间或环境温度,而非天气预报。[4]
- 根据你的喜好调整设置,比如要使用摄氏度还是华氏度作为单位。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计算和转换单位。
广告
方法 2
方法 2 的 3:
使用传统温度计
-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最准确的室温。电子和数字温度计比其它类型的温度计更贵,但是它们测量温度最快、最准确。它们可以快速响应空气温度的变化,测量出的当前温度相当可靠。[5]
- 一些数字温度计可以将温度数据保存一段时间,方便你评估室温变化。
-
使用可以作为装饰并且容易读取的双金属温度计。这类温度计有一个显示刻度盘,上面有一个会移动并显示温度变化的指针,看起来有点像钟表。里面的金属条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膨胀和弯曲,从而移动刻度盘上的指针。[8]
- 刻度盘上指针很大,从远处也能轻易读取温度,但是不如数字温度计精准。
- 双金属温度计可以设计得相对简单,也可以制成指南针、时钟、日晷或其它设计。
-
将温度计放在房间中央,至少离地面60厘米高。这是获取准确读数的理想位置,因为它是大多数人的坐姿高度,而且不容易受地板和墙壁的冷热影响。确保温度计附近没有穿堂风或热源,以免影响读数。[9]
- 试着将温度计放在桌子或凳子上,让它远离比较冰凉的地板。
- 避免将温度计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会偏高。
-
等待5分钟,让温度计适应房间的温度。你的身体要远离温度计,以免体温影响读数。大部分温度计需要至少几分钟的时间适应温度变化,尤其是玻璃管和双金属温度计。[10]
- 数字温度计反应迅速,可能约1-2分钟就会显示结果。
-
不要握着或触碰温度计,用肉眼读取温度。将温度计留在桌子上,以免你手的温度影响读数。[11] 对大多数人来说,舒适的室内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12]
- 数字温度计:读取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就能知道室温。测量结果最准确。
- 玻璃管温度计:读取最接近玻璃管内液体顶端的数字或刻度线。确保眼睛与液体顶端保持同一水平,以读取准确的数字。
- 双金属温度计:就像平时看模拟时钟一样,看向指针指着的数字或刻度线。
广告
方法 3
方法 3 的 3:
理想的室温
-
将家里大部分房间的温度保持在18-24摄氏度之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它卫生组织建议,穿着合适的当季衣服的健康成年人至少将室温设置在18摄氏度。这个温度范围适用于客厅这类作客或看电视的房间,人们在这里通常只是静坐不动。[13]
- 至于老年人、婴幼儿或病患,最低室温至少提高到约20摄氏度。
-
将浴室保持在稍微暖和的温度,约22摄氏度。这会让你在沐浴或泡澡后感觉舒适。温度太低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管在白天或黑夜使用浴室,这个温度都能让你感到舒适。[15]
-
在夏天将屋内温度保持在约26摄氏度左右,以节省电费。美国能源部建议夏天醒着的时候,尽量将恒温器调到你感觉舒适的最高温度。晚上睡觉的时候再调低温度,好让自己睡得舒服。如果要出门几个小时,把恒温器稍微调高一些来省电。[16]
- 室内和室外温差越小,空调费用越低。
-
把冬天的日间室温保持在约20摄氏度。想要在寒冷的季节省钱省电,可以稍微降低室温。睡觉或长时间离家时,再把恒温器调低几度。[17]
- 如果你在冬天要离家数天或数周,恒温器最低要设置在10摄氏度,以免水管冻结和破裂。
广告
小提示
- 当一个房间的温度感觉“刚刚好”,很可能是介于22-24摄氏度之间。大多数人在这个室温范围可以散发体热,并保持体内温度在37摄氏度。[18]
广告
参考
- ↑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4751839.2019.1634869
- ↑ https://www.weatherstationadvisor.com/how-to-check-room-temperature-with-iphone/
- ↑ https://www.weatherstationadvisor.com/how-to-check-room-temperature-with-iphone/
- ↑ https://www.weatherstationadvisor.com/how-to-check-room-temperature-with-iphone/
- ↑ https://www.explainthatstuff.com/thermometers.html
- ↑ https://www.epa.gov/mercury/mercury-thermometers
- ↑ https://www.tec-science.com/thermodynamics/temperature/how-does-a-liquid-in-glass-thermometer-work/
- ↑ https://www.tec-science.com/thermodynamics/temperature/how-does-a-bimetallic-strip-thermometer-work/
- ↑ https://www.new-learn.info/packages/clear/thermal/people/surveying/measurements/measuringconditions.html
- ↑ https://rmet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qj.3817
- ↑ http://www.reachoutmichigan.org/funexperiments/agesubject/lessons/caps/thermometer.html
- ↑ https://www.zmescience.com/other/feature-post/not-too-hot-not-too-cold-whats-the-ideal-room-temperature/
- ↑ https://www.zmescience.com/other/feature-post/not-too-hot-not-too-cold-whats-the-ideal-room-temperature/
- ↑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what-is-the-ideal-sleeping-temperature-for-my-bedroom/
- ↑ https://www.zmescience.com/other/feature-post/not-too-hot-not-too-cold-whats-the-ideal-room-temperature/
- ↑ https://www.cnn.com/2019/08/20/health/thermostat-recommendations-energy-star-trnd/index.html
- ↑ https://www.energy.gov/energysaver/programmable-thermostats
- ↑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people-feel-hot/
关于本wikiHow
广告
wikiHow的内容管理团队会严密监督编辑人员的工作,确保每篇文章都符合我们的高质量标准要求。 这篇文章已经被读过1,7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