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方程式賽車賽季列表
一级方程式赛车(英語:,也叫Formula 1或者F1)是由国际汽车联盟举办的最高级别的赛车比赛。[1] 名称中的“方程式”是指所有参赛车手和车辆都必须遵守的规则。F1赛季包括一系列的比赛,这些通常被称为“大奖赛”(法語:)的赛事通常在专门修建的赛道上进行,有些情况下也在临时封闭的普通城市道路上举行,其中最有名的是在蒙特卡洛举办的摩纳哥大奖赛。[2]每场比赛的结果算入积分系统并以此确定两个年度世界冠军:一个给车手,另一个给制造商。
一级方程式赛车 |
---|
自1950年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首個賽季起,便透過每場大獎賽的結果授予積分,頒發世界車手冠軍予整個賽季表現最傑出的車手。[3]1958年起,世界車隊冠軍同樣基於每場大獎賽的積分系統,頒發給整個賽季最出色的車隊。[4]車輛製造及引擎組裝的差異被認為是各家車隊參與錦標賽的主因。[3]在1979年之前大部分的賽季中,車隊的積分只能藉由旗下所有車手在每一場比賽的最高分加總而計。目前,僅有十一個賽季出現車隊贏得世界冠軍,但旗下車手卻未取得該季車手冠軍的情況。
賽季列表
賽季 | 分站數 | 車手冠軍(所屬車隊) | 車隊冠軍 |
---|---|---|---|
1950年 | 7 | 尼諾·法里纳(阿爾法·羅密歐) | 未頒布 |
1951年 | 8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阿爾法·羅密歐) | 未頒布 |
1952年 | 8 | 阿爾貝托·阿斯卡里(法拉利) | 未頒布 |
1953年 | 9 | 阿爾貝托·阿斯卡里(法拉利) | 未頒布 |
1954年 | 9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瑪莎拉蒂/梅賽德斯) | 未頒布 |
1955年 | 7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梅賽德斯) | 未頒布 |
1956年 | 8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法拉利) | 未頒布 |
1957年 | 8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瑪莎拉蒂) | 未頒布 |
1958年 | 11 | 約翰·麥克·霍索恩(法拉利) | 范沃爾 |
1959年 | 9 | 傑克·布拉漢姆(庫珀) | 庫珀–克萊麥斯 |
1960年 | 10 | 傑克·布拉漢姆(庫珀) | 庫珀–克萊麥斯 |
1961年 | 8 | 菲爾·希爾(法拉利) | 法拉利 |
1962年 | 9 | 格拉漢姆·希爾(BRM) | BRM |
1963年 | 10 | 吉姆·克拉克(蓮花) | 蓮花–克萊麥斯 |
1964年 | 10 | 約翰·蘇爾特斯(法拉利) | 法拉利 |
1965年 | 10 | 吉姆·克拉克(蓮花) | 蓮花–克萊麥斯 |
1966年 | 9 | 傑克·布拉漢姆(布拉漢姆) | 布拉漢姆–雷普科 |
1967年 | 11 | 丹尼·哈默(布拉漢姆) | 布拉漢姆–雷普科 |
1968年 | 12 | 格拉漢姆·希爾(蓮花) | 蓮花–福特 |
1969年 | 11 | 傑奇·史都華(泰瑞爾) | 馬特拉–福特 |
1970年 | 13 | 約亨·林特(蓮花) | 蓮花–福特 |
1971年 | 11 | 傑奇·史都華(泰瑞爾) | 泰瑞爾–福特 |
1972年 | 12 | 埃默森·菲蒂帕爾迪(蓮花) | 蓮花–福特 |
1973年 | 15 | 傑奇·史都華(泰瑞爾) | 蓮花–福特 |
1974年 | 15 | 埃默森·菲蒂帕爾迪(麥拉倫) | 麥拉倫–福特 |
1975年 | 14 | 尼基·勞達(法拉利) | 法拉利 |
1976年 | 16 | 詹姆斯·亨特(麥拉倫) | 法拉利 |
1977年 | 17 | 尼基·勞達(法拉利) | 法拉利 |
1978年 | 16 | 馬里奧·安德烈蒂(蓮花) | 蓮花–福特 |
1979年 | 15 | 朱迪·謝克特(法拉利) | 法拉利 |
1980年 | 14 | 阿蘭·瓊斯(威廉斯) | 威廉斯–福特 |
1981年 | 15 | 尼爾森·畢奇(布拉漢姆) | 威廉斯–福特 |
1982年 | 16 | 柯克·羅斯堡(威廉斯) | 法拉利 |
1983年 | 15 | 尼爾森·畢奇(布拉漢姆) | 法拉利 |
1984年 | 16 | 尼基·勞達(麥拉倫) | 麥拉倫–TAG |
1985年 | 16 | 亞倫·保魯斯(麥拉倫) | 麥拉倫–TAG |
1986年 | 16 | 亞倫·保魯斯(麥拉倫) | 威廉斯–本田 |
1987年 | 16 | 尼爾森·畢奇(威廉斯) | 威廉斯–本田 |
1988年 | 16 | 艾爾頓·冼拿(麥拉倫) | 麥拉倫–本田 |
1989年 | 16 | 亞倫·保魯斯(麥拉倫) | 麥拉倫–本田 |
1990年 | 16 | 艾爾頓·冼拿(麥拉倫) | 麥拉倫–本田 |
1991年 | 16 | 艾爾頓·冼拿(麥拉倫) | 麥拉倫–本田 |
1992年 | 16 | 奈傑爾·曼塞爾(威廉斯) | 威廉斯–雷諾 |
1993年 | 16 | 亞倫·保魯斯(威廉斯) | 威廉斯–雷諾 |
1994年 | 16 | 麥可·舒馬克(班尼頓) | 威廉斯–雷諾 |
1995年 | 17 | 麥可·舒馬克(班尼頓) | 班尼頓–雷諾 |
1996年 | 16 | 戴蒙·希爾(威廉斯) | 威廉斯–雷諾 |
1997年 | 17 | 傑克·維倫紐夫(威廉斯) | 威廉斯–雷諾 |
1998年 | 16 | 米卡·海基寧(麥拉倫)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1999年 | 16 | 米卡·海基寧(麥拉倫) | 法拉利 |
2000年 | 17 | 麥可·舒馬克(法拉利) | 法拉利 |
2001年 | 17 | 麥可·舒馬克(法拉利) | 法拉利 |
2002年 | 17 | 麥可·舒馬克(法拉利) | 法拉利 |
2003年 | 16 | 麥可·舒馬克(法拉利) | 法拉利 |
2004年 | 18 | 麥可·舒馬克(法拉利) | 法拉利 |
2005年 | 19 | 費爾南多·阿隆索(雷諾) | 雷諾 |
2006年 | 18 | 費爾南多·阿隆索(雷諾) | 雷諾 |
2007年 | 17 | 奇米·雷克南(法拉利) | 法拉利 |
2008年 | 18 | 路易斯·漢米爾頓(麥拉倫) | 法拉利 |
2009年 | 17 | 詹森·巴頓(布朗) | 布朗–梅賽德斯 |
2010年 | 19 | 賽巴斯蒂安·維特爾(紅牛) | 紅牛–雷諾 |
2011年 | 19 | 賽巴斯蒂安·維特爾(紅牛) | 紅牛–雷諾 |
2012年 | 20 | 賽巴斯蒂安·維特爾(紅牛) | 紅牛–雷諾 |
2013年 | 19 | 賽巴斯蒂安·維特爾(紅牛) | 紅牛–雷諾 |
2014年 | 19 | 路易斯·漢米爾頓(梅賽德斯) | 梅賽德斯 |
2015年 | 19 | 路易斯·漢米爾頓(梅賽德斯) | 梅賽德斯 |
2016年 | 21 | 尼可·羅斯堡(梅賽德斯) | 梅賽德斯 |
2017年 | 20 | 路易斯·漢米爾頓(梅賽德斯) | 梅賽德斯 |
2018年 | 21 | 路易斯·漢米爾頓(梅賽德斯) | 梅賽德斯 |
2019年 | 21 | 路易斯·漢米爾頓(梅賽德斯) | 梅賽德斯 |
2020年 | 17 | 路易斯·漢米爾頓(梅賽德斯) | 梅賽德斯 |
2021年 | 22 | 馬克斯·維斯塔潘(红牛) | 梅賽德斯 |
2022年 | 22 | 馬克斯·維斯塔潘(红牛) | 红牛–紅牛動力 |
2023年 | 22 | 馬克斯·維斯塔潘(红牛) | 红牛–本田紅牛動力 |
- .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FIA). [31 Octo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5).
- .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FIA). 14 October 2004 [30 Octo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5).
- Budzinski, Oliver; Feddersen, Arne. (PDF). Ilmenau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s. March 2019, 25 (121): 5, 7 [28 February 2021]. ISSN 0949-385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7 March 2020) –EconStor.
- Holding, Joe. . Autosport. 6 February 2021 [12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6 February 20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