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2012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2012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由国际汽车联盟舉辦的年度一级方程式赛车賽事,是一級方程式第63屆比賽。2012年度赛事總共有20站,3月18日在澳大利亚开始,11月25日结束于巴西站。美国站赛事时隔4年重新回归,将在得州的奥斯汀举行。此外,2011年由于阿拉伯之春被取消的巴林大奖赛也会重新出现在赛程中。
| 2012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 車手冠軍: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車隊冠軍:红牛-雷诺 | |
| 上屆:2011 | 下屆:2013 | 
2012年的赛事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历史上首次迎来六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2010年和2011年两届赛事冠军、卫冕冠军、红牛车队车手;2009年度冠军、迈凯伦车队车手;2008年度冠军、迈凯伦车队车手;2007年度冠军、路特斯车队车手基米·莱科宁;2005年和2006年两届赛事冠军、法拉利车队车手;以及老车王、七届赛事冠军、梅赛德斯车队车手。
红牛车队是卫冕冠军车队。衛冕冠軍的車手是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2012年11月18日,红牛车队在倒数第二场的美国大奖赛上凭借积分领先的优势成功卫冕年度车队总冠军,这也是该车队连续第三年获得车队总冠军[1]。2012年11月26日,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在巴西站成功卫冕世界车手总冠军。
车队及车手
    
以下為參加2012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及車手:[2][3][4]
转投其他车队
    
新加入
    
2012年賽程
    
| 场次 | 赛事名称 | 大獎賽 | 賽道 | 日期 | 時間[53] | |
|---|---|---|---|---|---|---|
| 當地 | UTC | |||||
| 1 | 澳洲航空澳大利亚大奖赛[54] | 澳大利亚大奖赛 |  墨爾本墨爾本大獎賽賽道 | 3月18日 | 17:00 | 06:00 | 
| 2 | 马石油馬來西亞大奖赛 | 馬來西亞大奖赛 |  吉隆坡雪邦國際賽道 | 3月25日 | 16:00 | 08:00 | 
| 3 | 瑞银中国大奖赛 | 中国大奖赛 |  上海上海国际赛道 | 4月15日 | 15:00 | 07:00 | 
| 4 | 海灣航空巴林大奖赛 | 巴林大奖赛 |  萨基尔巴林國際賽道 | 4月22日 | 15:00 | 12:00 | 
| 5 | 桑坦德西班牙大奖赛 | 西班牙大奖赛 |  蒙特梅洛加泰罗尼亚赛道 | 5月13日 | 14:00 | 12:00 | 
| 6 | 摩纳哥大奖赛 | 摩纳哥大奖赛 |  蒙地卡羅摩納哥賽道 | 5月27日 | 14:00 | 12:00 | 
| 7 | 加拿大大奖赛 | 加拿大大奖赛 | .svg.png.webp) 蒙特利尔吉爾·維倫紐夫賽道 | 6月10日 | 14:00 | 18:00 | 
| 8 | 欧洲大奖赛 | 欧洲大奖赛 |  華倫西亞華倫西亞街道賽道 | 6月24日 | 14:00 | 12:00 | 
| 9 | 桑坦德英国大奖赛 | 英国大奖赛 | .svg.png.webp) 銀石銀石賽道 | 7月8日 | 13:00 | 12:00 | 
| 10 | 桑坦德德国大奖赛 | 德国大奖赛 |  霍肯海姆霍根海姆赛道 | 7月22日 | 14:00 | 12:00 | 
| 11 | 埃尼匈牙利大奖赛 | 匈牙利大奖赛 |  莫焦罗德匈牙利赛道 | 7月29日 | 14:00 | 12:00 | 
| 12 | 殼牌比利时大奖赛 | 比利时大奖赛 | .svg.png.webp) 斯塔沃洛斯帕-弗朗科尔尚赛道 | 9月2日 | 14:00 | 12:00 | 
| 13 | 桑坦德意大利大奖赛 | 意大利大奖赛 |  蒙扎蒙扎国家赛道 | 9月9日 | 14:00 | 12:00 | 
| 14 | 新加坡电信新加坡大奖赛 | 新加坡大奖赛 |  滨海湾滨海湾市街赛道 | 9月23日 | 20:00 | 12:00 | 
| 15 | 日本大奖赛 | 日本大奖赛 |  鈴鹿鈴鹿賽道 | 10月7日 | 15:00 | 06:00 | 
| 16 | 韩国大奖赛 | 韩国大奖赛 |  靈巖郡韓國國際賽道 | 10月14日 | 15:00 | 06:00 | 
| 17 | 巴帝電信印度大奖赛 | 印度大奖赛 |  大诺伊达佛陀国际赛道 | 10月28日 | 15:00 | 09:30 | 
| 18 | 阿提哈德航空阿布扎比大奖赛 | 阿布扎比大奖赛 |  阿布扎比亚斯码头赛道 | 11月4日 | 17:00 | 13:00 | 
| 19 | 美国大奖赛 | 美国大奖赛 |  奧斯汀美洲赛道 | 11月18日 | 13:00 | 19:00 | 
| 20 | 巴西石油巴西大奖赛 | 巴西大奖赛 |  聖保羅若澤·卡洛斯·帕塞賽道 | 11月25日 | 14:00 | 16:00 | 
- 復辦美国大奖赛及巴林站。前者自2007年停辦,复办后由印第安納波里斯改為德州奧斯汀舉行。由於2011年阿拉伯政局問題,巴林站暫停一年。至於土耳其站賽事被賽會取消。
- 德国大奖赛在2011年由纽博格林赛道举办后,今年将回到霍根海姆举行。
主要改動
    
    
技术规则
    
- 在2011赛季,各支车队都在赛车上使用了“鬆油门废气分散器”(Off-throttle Blown Diffusers),它可以在车手松开油门时繼續讓引擎製造大量的廢氣來排放,並将引擎产生的废气进行引导并扩散,增加赛车的下压力。但是这个概念从2011年英国大奖赛开始实施被全面禁止。
- 去年比賽中紅牛車隊的偉伯曾因車頭碰觸到前車後車輪,造成整輛車被運轉中的車輪往上捲到半空中,所以今年賽會規定所有車隊的車頭前端高度都必須降低,但是在不能使用完整破風板整理氣流的規定下,從車頭前翼與前懸吊支臂傳來的亂流仍不易處理,所以除了邁凱倫車隊和瑪魯西亞與HRT車隊外,其他車隊都將車頭前端降低,後方的車頭卻仍採大幅上揚的設計,讓前懸吊支臂的高度較高,使流經此處的亂流高度也較高,比較不會妨礙車身下半部氣流的快速流動,造成下壓力降低,但也造成車頭外型出現一節高低落差的platypus鴨嘴獸式車頭的奇特形狀。
- 本年度排氣管依規定排氣口全部朝向天空,但邁凱倫車隊仍利用Coanda效應的車尾設計,透過側箱上方邊緣引導氣流,把排氣口的大量氣體導向車尾底部氣流擴散器增加下壓力。
运动规则
    
其他更變
    
排名及分站成绩
    
    各站成绩
    
| 比賽 | 大獎賽 | 桿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隊 | 報告 | 
|---|---|---|---|---|---|---|
| 1 |  澳大利亚大奖赛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svg.png.webp) 简森·巴顿 | .svg.png.webp) 简森·巴顿 | .svg.png.webp) 迈凯伦-梅赛德斯 | 報告 | 
| 2 |  马来西亚大奖赛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基米·莱科宁 |  费尔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報告 | 
| 3 |  中国大奖赛 |  尼高·羅斯堡 |  小林可梦伟 |  尼高·羅斯堡 |  梅赛德斯 | 報告 | 
| 4 |  巴林大奖赛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紅牛-雷诺 | 報告 | 
| 5 |  西班牙大奖赛 |  帕斯托·马尔多纳多 | .svg.png.webp) 罗曼·格罗斯让 |  帕斯托·马尔多纳多 | .svg.png.webp) 威廉姆斯-雷诺 | 報告 | 
| 6 |  摩纳哥大奖赛 |  馬克·韋伯 |  沙治奧·佩雷斯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诺 | 報告 | 
| 7 | .svg.png.webp) 加拿大大奖赛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svg.png.webp) 迈凯伦-梅赛德斯 | 報告 | 
| 8 |  欧洲大奖赛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尼高·羅斯堡 |  費蘭度·阿朗素 |  法拉利 | 報告 | 
| 9 | .svg.png.webp) 英国大奖赛 |  費蘭度·阿朗素 |  基米·莱科宁 |  馬克·韋伯 |  紅牛-雷诺 | 報告 | 
| 10 |  德国大奖赛 |  費蘭度·阿朗素 |  迈克尔·舒马赫 |  费尔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 | 報告 | 
| 11 |  匈牙利大奖赛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svg.png.webp) 迈凯伦-梅赛德斯 | 報告 | 
| 12 | .svg.png.webp) 比利时大奖赛 | .svg.png.webp) 詹臣·畢頓 |  布鲁诺·塞纳 | .svg.png.webp) 詹臣·畢頓 | .svg.png.webp) 迈凯伦-梅赛德斯 | 報告 | 
| 13 |  意大利大奖赛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尼高·羅斯堡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svg.png.webp) 迈凯伦-梅赛德斯 | 報告 | 
| 14 |  新加坡大奖赛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尼古拉斯·賀根堡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紅牛-雷诺 | 報告 | 
| 15 |  日本大奖赛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紅牛-雷诺 | 報告 | 
| 16 |  韩国大奖赛 |  馬克·韋伯 |  馬克·韋伯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紅牛-雷诺 | 報告 | 
| 17 |  印度大奖赛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svg.png.webp) 詹臣·畢頓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紅牛-雷诺 | 報告 | 
| 18 |  阿布扎比大奖赛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基米·莱科宁 | .svg.png.webp) 路特斯-雷诺 | 報告 | 
| 19 |  美国大奖赛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svg.png.webp) 迈凯伦-梅赛德斯 | 報告 | 
| 20 |  巴西大奖赛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svg.png.webp) 劉易斯·咸美頓 | .svg.png.webp) 詹臣·畢頓 | .svg.png.webp) 迈凯伦-梅赛德斯 | 報告 | 
积分系统
    
前十名车手可获得积分。
| 名次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
| 积分 | 25 | 18 | 15 | 12 | 10 | 8 | 6 | 4 | 2 | 1 | 
车手排名
    
|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车队排名
    
|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賽程,因而有排名。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賽程,因而有排名。
参考文献
    
- Collantine, Keith. .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November 18, 2012 [November 18,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 . Formula 1.com. Formula One Management. 20 March 2012 [20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March 2012).
- .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30 November 2011 [31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November 2012).
- . Caterham F1. 17 February 2012 [17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ugust 2012).
- Collins, Sam. . Racecar Engineering. 17 March 2012 [21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pril 2012).
- . GP Update. 2009-08-21 [201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6).
- . [201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5).
- Webber, Mark. . redbullracing (Mark Webber). 2011-08-27 [201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 . mclaren.com (McLaren). 2 February 2012 [2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0).
- . mclaren.com (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 2009-11-18 [200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0).
- . Manipe F1. 2008-01-18 [200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1).
- . Scuderia Ferrari. 3 February 2012 [3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4).
- . Scuderia Ferrari. 2009-09-30 [200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2).
- von Wittemeier, Roman. . Motorsport-Total.com. 2011-01-12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德语).
- Elizalde, Pablo. .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0-06-09 [201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1).
-  article=384  请检查|url=值 (帮助). mclaespnf1ren.com (ESPN). 2010-01-27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 . ESPN. 2010-09-30 [201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1).
- Noble, Johnathan. . Autosport (Autosport). 2010-12-08 [201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 . renaultf1.com. Renault F1 Team. 2010-12-08 [201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0).
- . Lotus Renault GP. 29 November 2011 [29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 December 2011).
-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9 December 2011 [9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Monza, Keith. .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4 September 2012 [4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 .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16 December 2011 [16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anuary 2012).
- . Force India. 27 January 2012 [27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5 February 2012).
- . [201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9).
- . Red Bull. 10 September 2011 [29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 . The Australian (News Limited). Agence France-Presse. 15 December 2011 [15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6).
-  . Scuderia Toro Rosso (Red Bull). 5 January 2012  [6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4). Although our sister team in Milton Keynes will be the Swiss driver's top priority, if for any reason, Scuderia Toro Rosso found itself short of a driver at a grand prix, then Sébastien would step into the cockpit for us. 
- Elizalde, Pablo. .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4 January 2012 [4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Williams F1 (Williams F1). 4 January 2012 [4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1).
- . Formula1.com. 14 December 2011 [14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0).
- Beer, Matt.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4 July 2011 [4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 . Williams F1. 1 December 2011 [1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3).
- Elizalde, Pablo.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17 January 2012 [17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6 November 2011 [6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 . formula1.com. [6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 . Team Lotus Notes. December 2011 [14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8).
-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15 September 2011, 205 (11): p. 12. Heikki Kovalainen and Jarno Trulli will continue to drive for Team Lotus next season. Trulli was, as expected, officially announced as a 2012 driver by the team last weekend, while team boss Tony Fernandes confirmed to Autosport that Kovalainen will also be staying on. 
-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4 February 2012 [4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 HRT F1 Team. HRT F1. [5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8).
- . Formula1.com. 14 December 2011 [14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31).
- . HRT F1. 3 February 2012 [3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hrtf1team.com (HRT F1 Team). [201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9).
- Collantine, Keith. .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5 September 2012 [5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 . HRTF1Team.com. HRT F1 Team. [6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 Beer, Matt.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1 November 2011 [21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 Marussia F1 Team. Marussia F1. [4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5).
- Strang, Simon. .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4 July 2011 [24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 . GPUpdate.net. 7 March 2012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Marussia F1. 20 September 2012  [2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7 October 2012). We are very happy to announce that rising star, Max Chilton, has been elevated from our Young Driver Programme to the position of Formula 1 Reserve Driver with effect from the 2012 Japanese Grand Prix next month and for the rest of the current F1 season. 
- . Virgin Racing. 27 November 2011 [27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9).
- .
- . fia.com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15 February 2012 [19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8).
- . grandprix.com.au (Australian Grand Prix). 23 February 2012 [25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