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人

闽越人,又称閩越族,是古代生活在今天中国福建一带的部落,是福建的早期原住民,属于百越部落的一支。使用閩越語先秦西漢期間曾建立閩越國政權。被西漢滅國後,閩越人部分被遷往漢朝,部分在當地生活。至三國時代孫吳政權稱為山越,多次與孫吳政權武裝對立。

閩越人
简化字

福建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前306 前110

閩中郡 前222 前209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南海 前195 前174前
孫吳
扬州
會稽郡
會稽東部都尉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两晋南朝
扬州
江州
陈氏政权 550 564
闽州 557 565
丰州
建安郡
建安国
晋安郡
晋安国
晋平郡
晋平国
梁安郡
南安郡
南安国
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丰州都督府
泉州都督府
闽州都督府
福州都督府
福建经略使
长乐经略使
福建道 758 896
丰州
泉州 (711年前)
建州
闽州
福州
武荣州
泉州 (711年后)
漳州
汀州
长乐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临汀郡
威武军王氏政权896 909
909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932
长乐府 933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镇安军 941
镇武军 941 943
镛州
镡州
943 945
建州
镛州
镡州
威武军李仁达政权945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964
平海军 964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军 945 956
忠义军 956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951、977 978
彰武军 951 977
兩宋
两浙西南路 978 985
福建路 985 1278
福州
建州
建宁军
泉州
漳州
汀州
剑州
南劍州
太平军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兴安州
范汝为政权 1130 1132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1278
泉州行中书省 1278 1280、1281 1282、1284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280 1285、1286、
1288 1291、1292 1297、1356 1366

泉州分省 1284 1285、1358 1368
建宁分省 1358 1368
兴化分省 1359 1366
延平分省 1364 1368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1286、1286 1288、
1291 1292、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1297 1299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1366 1368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1366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369 1376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1645
邓氏政权 1448 1449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1646
福京 1645 1646
明郑政权 1646 1680
鲁监国政权 1646 1649

浙闽总督 1645 1658
福建总督 1658 1687
閩浙總督 1687 1911
福建省 1647 1911
耿精忠政权1674 1676
厦门英租界 1852 1930
黄德美政权 1853
李世贤政权 1864 1865
福州日租界 1899 1943
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1943
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 1911 1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1933、1934 1949
闽南护法区 1918 1920
建国军政制置府 1922
联军办事处 1923 192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闽西特区 1930 1932
福建省 1932 1935
闽浙赣省 1932 1935
闽赣省 1933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1934
福州特别市 1933 1934
厦门市 1933
厦门特别市 1933 1934
闽海省 1933 1934
泉海省 1933
兴泉省 1933 1934
龙漳省 1933
龙汀省 1933 1934
闽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1934
厦门特别市(日占) 1938 1945
福州治安維持會(日占) 1941
福州市政委员会(日占) 1944 1945
现状 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东大行政区 1950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马地区)

起源

史学界有观点认为闽越人是福建最早的的原住民[1],也有观点认为闽越人是由越国灭亡后南下入闽的於越人和当地七闽居民(或称古闽人)融合而成的。[2]

历史

先秦至西漢

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擊敗后,一部分越国贵族南逃至闽地,与当地部落融合,并臣服于楚国。[3]公元前222年,秦灭六国,在闽设闽中郡,当时的闽越王无诸被降为君长。[4]然而闽越之地的实际控制权仍在无诸手中。[5]

陈胜、吴广起义后,无诸率领闽越人与东瓯一起跟从鄱阳令吴芮帮助诸侯消灭秦朝。后来,无诸又率闽越辅佐刘邦打败项羽。汉五年(前202年),刘邦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管辖原有区域,建立闽越国,都城设在东冶。后又封摇为东海王,领东瓯地。也有人认为摇与东瓯也是属于闽越人的[1]。此后闽越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闽越进入了最强盛的时期。无诸死后,闽越人频频挑起对周边越人国家的战争,公元前138年闽越王北征东瓯,导致东瓯民众弃地徙于江淮间,闽越随后吞并东瓯的地盘,公元前135年又南伐南越(南粵)未果,导致内乱,汉武帝同时封繇君丑越繇王,封余善东越王,闽越形成二王并处。公元前111年秋,余善反汉,汉武帝随后在公元前111年冬季[6]出兵灭亡闽越国,悉数迁其民至江淮一带,由于期间有少部分闽越人藏匿于荒山野岭,并未完全遷徙出閩越地區,从而形成了东汉末期星罗棋布于这一广阔地带的山越人群。尽管仍有为数相当的未受到闽越王实际统治的闽地化外之民,因散居于地势险阻的偏远山区,不曾亲历此番战事。但是原先广泛密布于闽越王城及其所辖地区附近,且已摆脱部落联盟模式,迈入封建文明阶段的那一支闽越部落,仍然在很长一段有史可载的历史时期内。[7][1]

三國時代

参见

参考文献

  1. 徐晓望,福建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 [200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3. 司马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华书局
  4.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
  5.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6. 《漢書·武帝紀第六》元封元年冬十月,東越殺王餘善降。詔曰:「東越險阻反覆,為後世患,遷其民於江淮間。」遂虛其地。據《新編中國三千年歷日檢索表》,元封元年冬十月等同儒略歷西元前111年11月3日至12月2日
  7. 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中华书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