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
地質年代(英語:)又稱地質時期(英語:)、地質時間、地史时期,是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在地質學、考古學中使用。依地球歷史發生的重要地質事件作分界,將其劃為若干階段而製作的標度,稱作地質年代表(geologic time scale)或地質年表。
术语
年代地层學 岩段(地层) |
地质年代學 時間間隔 |
说明 |
---|---|---|
共有4个,大於5亿年 | ||
共有14个,數亿年 | ||
共有22個,數千萬至數億年 | ||
共有34個,數千万年 | ||
期 | 共有99個,数百万年 | |
时 | 小于期,国际地层委员会(ICS)不使用 | |
规范用法: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时间),恐龙化石在侏罗系地层中找到。上、下修饰年代地层单位。早、晚修饰地质年代单位。(例:下白垩统对应早白垩世) |
地质年代共分为六个时间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宙/元(eon)、代(era)、纪(period)、世(epoch)、期(age)、时 (chron)。 它们分别与年代地层学中表示岩层年龄单位的宇、界、系、统、阶、带相对应。
表中各個宙/元、代、紀、世、期或時都有自己的名稱,用於描述生物在不同地質時空的發展程度,一般以首先研究它們時期之岩石的地點來命名。名稱的词源概述於下。
- 宙/元
- 代
- 紀
- 寒武紀(Cambrian):取名於拉丁文Cambria,即威尔士的古名。
- 奧陶紀(Ordovician):名稱來自大不列顛凯尔特人的古老部落(奧陶部落)。
- 志留紀(Silurian):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志留部落)。
- 泥盆紀(Devonian):名稱來自英國德文郡(Devonshire)。
- 石炭紀(Carboniferous):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群島的含煤的岩石。
- 二疊紀(Permian) : 取名於俄羅斯的彼爾姆州(Perm)。二叠纪一词来自日本,因为德国的此地层分为两层。
- 三疊紀(Triassic) : 來自拉丁文"三"(Trias),因为最初发现的地层明显分为三层。
- 侏羅紀(Jurassic) : 取名於法國與瑞士之間的汝拉山(Jura Mountain,又翻译作侏罗山)。
- 白堊紀(Cretaceous) : 取自拉丁文Creta,意指白堊。
早期地质年代分为第一纪、第二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四个时期。第四纪是人类存在的纪;第三纪是哺乳动物出现的纪;第二纪是爬蟲类动物时代,第一纪包括爬行动物出现以前时代。後來经过详细划分,將第一纪和第二纪分成更细的层次,所以在19世纪时就取消了第一紀和第二紀这两个名称。
對於前寒武纪时期的不同命名
在2004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前寒武纪的地质年代之前,中国学者已经用中国的地质状况对前寒武纪地质年代给予命名,这些命名至今仍经常出现在中国学者的著作以及中国的教科书中。
地質年代參照表
时间 | 宙/元 | 代 | 纪[1] | 世 | 期[2] | 重大事件 | 年代,百万年前[2] |
---|---|---|---|---|---|---|---|
n/a[3] | 显生宙 | 新生代[4] | |||||
第四纪 | 全新世 | 末次冰期结束,人类文明兴起。第四纪冰河时期退去,目前的间冰期开始。新仙女木期发生寒流,大草原构成了撒哈拉,人类开始农业活动进而建立城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石器时代)开始公元前1万年,让位给红铜时代(公元前3500年)和青铜时代(公元前2500年)。经历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文化持续在复杂性和技术方面成长进步,引起世界各地许多史前文化,最终通向古典时代,如罗马帝国,文化发展甚至到了中世纪至今。在1400至1850年小冰期(冰阶)导致北半球短暂的冷却。另请参阅考古时期目录厘清早期的文化和年代。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造年欧洲和北美天气异常形成火山冬天导致无夏之年(1816年)。继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280ppmv(体积的百万分之一)上升到目前的390ppmv。[6] | 0.011700[4][7] | ||||
更新世 | 晚更新期 (区域性塔兰托期、第勒尼安期、埃姆间冰期、桑加蒙间冰期) | 许多大型哺乳动物(更新世巨型動物群)蓬勃发展然后灭绝。晚期智人逐步进化。第四纪冰河时期继续的冰川作用和间冰阶(伴随着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水平从百万分之100到300的波动[6]),这种情况进一步强化冰室地球,大约持续了160万年。末次冰盛期(距今3万年),末次冰期(距今1万9千至1万5千年)。石器时代人类出现文明曙光,相对于以前的冰河时代的文化技术水平复杂度与日益增加,如雕刻和黏土雕像(例如莱斯皮格维纳斯),特别是在地中海和欧洲地区。在7万5千年前多巴湖超级火山爆发,导致火山冬天把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更新世以老仙女木期结束,老仙女木期(Allerød)和新仙女木期气候事件与新仙女木期形成与全新世的边界。 | 0.126 | ||||
中更新期 (原爱奥尼亚期) | 0.781 | ||||||
卡拉布里亚阶 | 1.806* | ||||||
格拉斯期 | 2.588* | ||||||
新近纪 | 上新世 | 皮亞琴期/勃朗期 | 252万年前第四纪冰河时期开始,寒冷干燥的气候强化了目前的冰室条件。南猿、许多现有哺乳动物属,和全新世软体动物出现。能人出现。 | 3.600* | |||
赞克尔期 | 5.333* | ||||||
中新世 | 墨西拿期 | 适度的冰室气候,不时中断冰河时期;北半球开始造山运动。现代哺乳动物和鸟类家庭能被分辨出来。马科动物和乳齿象多种多样。禾本科植物变得无处不在。第一种类人猿出现(仅供参考,请参阅文章:“乍得沙赫人”)。凱庫拉造山運動形成了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一直延续到今天。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造山运动放缓,但也延续至今。在中欧和东欧喀尔巴阡造山运动形成喀尔巴阡山脉。在希腊和爱琴海的希腊造山运动放缓,但一直持续到今天。中新世中期发生生物集群灭绝。广袤的森林慢慢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逐渐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从650ppmv到大约100ppmv[6]。 | 7.246* | ||||
托尔顿期 | 11.62* | ||||||
塞拉瓦尔期 | 13.84* | ||||||
兰盖期 | 15.97 | ||||||
布尔迪加尔期 | 20.44 | ||||||
阿基坦期 | 23.03* | ||||||
古近纪 | 渐新世 | 恰特期 | 温暖但气候变冷,接近冰室气候。动植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快速进化和多样化。这个时期主要发生了现代类型的开花植物进化和传播。 | 28.1 | |||
鲁培尔期 | 33.9* | ||||||
始新世 | 普里阿邦期 | 适中,气候变冷。开花植物的果实平均大小达到拳头大小;史前哺乳动物(例如:肉齿目,踝节目,犹因他兽科等)蓬勃发展,并继续在始新世发展。“现代”哺乳科类物种出现。现代真骨附类鱼类和有孔虫门多样化。禾草和蝴蝶首次出现。再次的冰川作用行成了南极洲冰帽;满江红事件触发冰河时代,而冰室地球气候跟随到这一天发生,从沉降和衰变的海床海藻沉淀大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浓度从3800ppmv降低到650ppmv。在北美落基山脉的拉腊米和塞维尔造山作用结束。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造山运动开始。在希腊和爱琴海希腊造山运动开始。 | 38.0 | ||||
巴尔顿期 | 42.3 | ||||||
卢台特期 | 47.6* | ||||||
伊普雷斯期 | 56.0* | ||||||
古新世 | 赞尼特期 | 热带气候。一些原始血统的哺乳动物逐步多样化。
大型哺乳动物首次出现(相当于熊或小型河马尺寸)。在欧洲和亚洲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开始。55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挤压,在5200-4800万年之间喜马拉雅运动开始。 |
59.2* | ||||
塞兰特期 | 61.6* | ||||||
达宁期 | 66.0* | ||||||
中生代 | 白垩纪 | 晚白垩世 | 马斯特里赫特期 | 开花植物数量激增,与此同时许多新种类的昆虫出现。现代真骨附类鱼类开始出现。菊石目、箭石目、后凹椎双壳纲、海胆纲、多孔动物门常见。许多新种类恐龙(例如:暴龙科、泰坦巨龙类、鸭嘴龙科、角龙科等)在陆地上发展出现,真鳄亚目(现代鳄鱼)亦出现;沧龙科与现代鲨鱼在海洋中出现。原始鸟类逐渐取代翼弄目。单孔目、有袋类、真兽下纲哺乳动物出现。冈瓦那大陆分裂。落基山脉的拉腊米造山运动和塞维尔造山运动开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接近现代水平。 | 70.6 ± 0.6* | ||
坎帕期 | 83.5 ± 0.7* | ||||||
桑托期 | 85.8 ± 0.7* | ||||||
科尼亚克期 | 89.3 ± 1.0* | ||||||
土仑期 | 93.5 ± 0.8* | ||||||
森诺曼期 | 99.6 ± 0.9* | ||||||
早白垩世 | 阿尔布期 | 112.0 ± 1.0* | |||||
阿普第期 | 125.0 ± 1.0* | ||||||
巴列姆期 | 130.0 ± 1.5* | ||||||
豪特里维期 | 136.4 ± 2.0* | ||||||
凡蓝今期 | 140.2 ± 3.0* | ||||||
贝里亚期 | 145.5 ± 4.0* | ||||||
侏罗纪 | 晚侏罗世 | 提通期 | 裸子植物(尤其是针叶树, 苏铁 和 铁树目裸子植物) 和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许多种恐龙,像蜥脚类, 食肉龙,和剑龙。哺乳动物常见但体积很小。原始的鸟类和蜥蜴。多种多样的鱼龙和蛇颈龙。双壳类, 菊石和箭石生长繁盛。海胆非常普遍,与海百合,海星,海绵,和穿孔贝型跟小嘴贝目腕足类共生。泛大陆解体成为冈瓦纳古大陆和劳亚古大陆。北美洲内华达造山运动。瑞基塔塔造山运动和基梅里造山运动逐步停止。大气中CO2浓度是现在的4–5 倍 (1200–1500 ppmv, 现今浓度为385 ppmv[6]). | 150.8 ± 4.0* | |||
启莫里期 | 155.7 ± 4.0* | ||||||
牛津期 | 161.2 ± 4.0* | ||||||
中侏罗世 | 卡洛维期 | 164.7 ± 4.0 | |||||
巴通期 | 167.7 ± 3.5* | ||||||
巴柔期 | 171.6 ± 3.0* | ||||||
阿连期 | 175.6 ± 2.0* | ||||||
早侏罗世 | 托阿尔期 | 183.0 ± 1.5* | |||||
普连斯巴奇期 | 189.6 ± 1.5* | ||||||
锡内穆期 | 196.5 ± 1.0* | ||||||
海塔其期 | 199.6 ± 0.6* | ||||||
三叠纪 | 晚三叠世 | 瑞替期 | 主龙类成为陆地上的统治者,海洋中的统治者是鱼龙和幻龙,空中的统治者则是翼龙。犬齿兽亚目变得更小也更像哺乳动物,此时最早的哺乳动物和鳄鱼出现。二叉羊齒屬的植物开始出现在陆地上,還有許多大型的離片錐目兩棲動物。齿菊石目繁盛。現代的珊瑚和硬骨魚也開始出現,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出现。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造山運動、亞洲的辛梅利亚造山运动、紐西蘭的瑞基塔塔造山運動和北部澳大利亞的亨特-鮑文造山運動開始。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結束。(c. 2.6億–2.25億年) | 203.6 ± 1.5* | |||
诺利期 | 216.5 ± 2.0* | ||||||
卡尼期 | 228.0 ± 2.0* | ||||||
中三叠世 | 拉丁尼期 | 237.0 ± 2.0* | |||||
安尼西期 | 245.0 ± 1.5* | ||||||
早三叠世 | 奥伦尼克期 | 249.7 ± 1.5* | |||||
印度期 | 251.0 ± 0.7* | ||||||
古生代 | 二叠纪 | 乐平世 | 长兴期 | 地球上的大陸全部合併變成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形成了阿巴拉契亞山脈。石炭紀-二疊纪的冰河時期仍延续。合弓綱(盤龍目pelycosaur和獸孔目therapsid)成为陆地上的统治者,同時副爬行動物和離片錐目的兩棲動物也仍非常普遍。在二疊紀,森林的主导蕨類植物被裸子植物逐渐取代。甲蟲開始演化。在溫暖的淺珊瑚礁有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 有長身貝目(productida)和石燕貝目的腕足動物、雙殼類、有孔蟲和菊石都非常的多。在2.51億年前發生了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造成地球上有95%的生物都滅絕,包括三葉蟲、棘鱼和海蕾。北美洲的沃希托造山運動和茵勒溫薰造山運動、亞洲的阿爾泰造山運動(Altaid orogeny)「參考:阿爾泰」。烏拉爾造山運動使歐洲和亞洲逐漸減少。在澳大利亞大陸上,逐漸開始亨特-鮑文造山運動,形成了麥克唐奈爾山脈。(c. 2.6億–2.25億年) | 253.8 ± 0.7* | ||
吴家坪期 | 260.4 ± 0.7* | ||||||
瓜德鲁普世 | 卡匹敦阶 | 265.8 ± 0.7* | |||||
沃德期/卡赞期 | 268.4 ± 0.7* | ||||||
罗德期/乌非姆期 | 270.6 ± 0.7* | ||||||
乌拉尔世 | 空谷尔期 | 275.6 ± 0.7* | |||||
亚丁斯克期 | 284.4 ± 0.7* | ||||||
萨克马尔期 | 294.6 ± 0.8* | ||||||
阿瑟尔期 | 299.0 ± 0.8* | ||||||
石炭纪 | 宾夕法尼亚世/ 上石炭紀[8][9] |
格热尔期 | 飛行的昆蟲突然顯露,有一些昆蟲(例如:原蜻蜓目Protodonata和古網翅目Palaeodictyoptera)大型化。兩棲動物的種類變得多樣化。首次出現羊膜动物。這段期間,地球上大氣的含氧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海洋有很豐富的棱菊石目生物、腕足動物、外肛動物門(Bryozoa)、雙殼類和珊瑚。有殼有孔蟲激增。烏拉爾造山運動發生在當時的歐洲和亞洲。法利斯葛造山運動大約發生在密西西比紀的中期至晚期之間。 | 303.7 ± 0.1 | |||
卡西莫夫期 | 307.0 ± 0.1 | ||||||
莫斯科期 | 315.2 ± 0.2 | ||||||
巴什基尔期 | 323.2 ± 0.4* | ||||||
密西西比世/ 下石炭紀[8][9] |
谢尔普霍夫期 | 成煤森林出现(例如:鱗木屬、蕨類植物、封印木屬、蘆木屬和科達木屬…等。)。四足类动物和两栖鲎类动物(如广翅鲎,Euripterid)在成煤海岸边的一些咸水坑(Brackish water)附近生活。 此时占据主宰地位的大型掠食鱼类是肉鳍鱼中的根齿鱼。在大洋中,早期软骨鱼(Chondrichthyes,如鲨鱼)趋于常见并且呈多样化发展;棘皮动物(尤其是海百合和海蕾)繁荣兴盛。珊瑚,外肛门动物,棱菊石目动物和腕足门动物(如长身贝--productida、石燕贝--spiriferida 等)已经十分常见,与鱿鱼相似的蛸亚纲动物也于此时出现,但是三叶虫和鹦鹉螺渐趋衰落。在下石炭纪时期冈瓦那大陆东部开始进入冰川时期。位于新西兰北部的马约尔岛造山运动(Mayor Island / Tuhuaorogeny)进入尾声。 | 330.9 ± 0.2 | ||||
维宪期 | 346.7 ± 0.4* | ||||||
图尔奈期 | 358.9 ± 0.4* | ||||||
泥盆纪 | 晚泥盆世 | 法门期 | 石松门植物、木贼目植物和蕨类植物繁荣。同期现形的还有第一批生产种子的植物(前裸子植物门),第一批树木 ( 古蕨属),以及第一批(无翼)昆虫出现。 海洋中大量出现扭月贝、腕足动物无洞贝、 皱珊瑚、床板珊瑚和海百合。菊石亚纲出现并大量富集。三叶虫、板足鲎和甲胄鱼类数量锐减,为在此时期统治海洋的有颔下门鱼类(盾皮鱼、肉鳍鱼、硬骨鱼,和早期鲨鱼)让了道。最初的两栖动物依然生活在水中。被称为“老红砂岩大陆”的欧美大陆形成。诞生了北非小阿特拉斯山脉和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阿卡迪亚造山运动此时开始。此时还在进行的有安特勒造山运动、华力西造山运动和新西兰的马约尔岛造山运动。 | 372.2 ± 1.6* | |||
弗拉斯期 | 382.7 ± 1.6* | ||||||
中泥盆世 | 吉维特期 | 387.7 ± 0.8* | |||||
艾菲尔期 | 393.3 ± 1.2* | ||||||
早泥盆世 | 埃姆斯期 | 407.6 ± 2.6* | |||||
布拉格期 | 410.8 ± 2.8* | ||||||
洛赫科夫期 | 419.2 ± 3.2* | ||||||
志留纪 | 普里道利世 | 无生物划分阶 | 最早维管植物(the rhyniophytes ),陆地上的第一个倍足綱和節胸屬。 有颔下门,以及许多有甲无颚鱼無頜總綱的甲冑魚 生活在海洋中。 广翅鲎的体型很大。 Tabulate和rugose、腕足类动物腕足动物门(五足类、小嘴贝目等)和海百合都丰富。 三葉蟲和软体动物多样; 筆石没有那么多样。 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丘陵的喀里多尼亚造山运动的开始。 也延续到泥盆纪作为阿卡迪亞造山運動。如上所述 Taconic Orogeny逐渐减少。 澳大利亚大陆上的Lachlan Orogeny则逐渐减弱。 | 423.0 ± 2.3* | |||
羅德洛世/卡尤加世 | 卢德福德期 | 425.6 ± 0.9* | |||||
戈斯特期 | 427.4 ± 0.5* | ||||||
文洛克世 | 侯默期/洛克波特期 | 430.5 ± 0.7* | |||||
申伍德期/托纳旺达期 | 433.4 ± 0.8* | ||||||
兰多维列世/ 亚历山大世 |
特列奇期/安大略期 | 438.5 ± 1.1* | |||||
爱隆期 | 440.8 ± 1.2* | ||||||
鲁丹期 | 443.4 ± 1.5* | ||||||
奥陶纪 | 晚奥陶世 | 赫南特期 | 无脊椎动物多樣化演進為為許多新的類型(如長直殼的頭足類)。早期珊瑚、有節腕足類(正形貝、扭月貝等)、雙殼類、鸚鵡螺類、三葉蟲類、介形蟲、苔蘚蟲、多種棘皮動物(海百合、海林檎、海星等)、枝狀筆石以及其他相關分類群都很常見。牙形蟲(早期浮游脊椎動物)出現。陸地上出現第一批綠色植物和真菌。冰河期結束。 | 445.2 ± 1.4* | |||
凯迪期 | 453.0 ± 0.7* | ||||||
桑比期 | 458.4 ± 0.9* | ||||||
中奥陶世 | 达瑞威尔期 | 467.3 ± 1.1* | |||||
大坪期 | 470.0 ± 1.4* | ||||||
早奥陶世 | 弗洛期 (formerly Arenig) |
477.7 ± 1.4* | |||||
特马豆克期 | 485.4 ± 1.9* | ||||||
寒武纪 | 芙蓉世 | 第十期 | 寒武纪大爆发中,生物的多样性爆发式的发展。出现了大多数现代动物的许多化石。出现了首种脊索动物以及一些存疑的,已经灭绝了的门类。大量制造生物礁的古杯动物出现,后灭绝。三叶虫,鳃曳动物门,海绵,无铰纲(腕足动物门)和恐虾类繁盛。首位掠食者奇虾出现,而许多埃迪卡拉生物群灭绝。原核生物,原生生物(例如forams),藻类继续存在。
冈瓦纳大陆出现。澳大利亚大陆Petermann造山运动减弱 (550–535 Ma),南极洲罗斯造山运动,阿德莱德地槽(Delamerian造山运动)等一系列造山运动发生于514–500 Ma。 540–440 Ma间澳大利亚大陆Lachlan造山运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现今(全新世)水平的20-35倍(6000 ppmv,现今为385 ppmv)[6] |
c. 489.5 | |||
江山期 | c. 494* | ||||||
排碧期 | c. 497* | ||||||
第三世 | 古丈期 | c. 500.5* | |||||
鼓山期 | c. 504.5* | ||||||
乌溜期 | c. 509 | ||||||
第二世 | 第四期 | c. 514 | |||||
第三期 | c. 521 | ||||||
纽芬兰世 | 第二期 | c. 529 | |||||
幸运期 | 541.0 ± 1.0* | ||||||
前寒武纪[10] | 元古宙[11] | 新元古代[11] | 埃迪卡拉纪 | 第一批多細胞動物的良好化石。埃迪卡拉生物群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蓬勃發展。可能是蠕蟲類的簡單遗迹化石,如Trichophycus等。第一批海綿動物和三葉蟲。一些外型神秘的生物包括許多狀像袋子、圓盤或棉被的軟體生物(如狄更遜水母)。北美的塔科尼造山運動。印度次大陸的阿拉瓦利嶺造山運動。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彼得曼造山運動的開始。南極洲的比爾德摩爾造山運動(633-620Ma)。 | 630 +5/-30* | ||
成冰纪 | 可能為"雪球地球"的週期之一, 化石的紀錄依然稀少。 羅迪尼亞大陸開始分裂。南極洲的晚期魯克/寧錄造山運動逐漸減弱。 | 850[12] | |||||
拉伸纪 | 羅迪尼亞大陸依然存在。此時期有多細胞真核生物存在的痕跡。甲藻類生物首次呈現輻射狀,例如疑源類。北美洲的格倫維爾造山運動逐漸減弱。非洲的泛非造山運動。南極洲的晚期魯克/寧錄造山運動(1000±150 Ma)。西澳大利亞蓋斯科因複合體的艾德蒙迪恩造山運動(約920-850 Ma)。澳大利亞大陸的阿得雷德超級盆地和中澳大利亞超級盆地開始沉積。 | 1000[12] | |||||
中元古代[11] | 狭带纪 | 變質岩狹帶因造山運動而使得羅迪尼亞大陸形成。瑞典挪威造山運動開始。南極洲的晚期魯克/寧錄造山運動可能開始。澳大利亞中部穆斯格雷夫地塊的穆斯格雷夫造山運動(約1080 Ma)。 | 1200[12] | ||||
延展纪 | 地台持續擴張。綠藻菌落出現在海中。北美洲的格倫維爾造山運動。 | 1400[12] | |||||
盖层纪 | 地台擴張。澳大利亞北部麥克阿瑟盆地的巴拉蒙迪造山運動。昆士蘭伊薩山地塊的伊薩造山運動(約1600 Ma)。 | 1600[12] | |||||
古元古代[11] | 固结纪 | 第一個複雜單細胞生命形態的出現:擁有細胞核的原生生物。哥倫比亞形成原始的超大陸。澳大利亞大陸的金班造山運動結束。澳大利亞大陸西部伊爾加恩安定地塊的雅豐古造山運動。澳大利亞大陸西部加斯科因複合體的曼加倫造山運動(1680-1620 Ma)。南澳大利亞高勒安定地塊的卡拉蘭造山運動(1650 Ma)。 | 1800[12] | ||||
造山纪 | 地球大氣層開始擁有氧氣。弗里德堡和索德柏立盆地有小行星撞擊地球。造山運動多。北美的佩諾克造山運動和跨哈得孫造山運動。南極洲的早期魯克造山運動(2000-1700 Ma)。澳大利亞大陸西部的格倫堡造山運動(約2005–1920 Ma)。澳大利亞大陸南部的金班造山運動開始。 | 2050[12] | |||||
层侵纪 | 地球在成铁纪和层侵纪之间进入休伦冰河时期(Huronian / Makganyene glaciation)。布什维尔德大火成岩省的杂岩(Bushveld Igneous Complex)形成。 | 2300[12] | |||||
成铁纪 | 大氧化事件: 条状铁层形成。在澳大利亞洲,格勞爾克拉通發生斯利福德造山運動2440–2420 Ma。 | 2500[12] | |||||
太古宙[11] | 新太古代[11] | 大部分当今的克拉通趋于稳定;可能发生地幔翻涌事件。南极洲Insell造山运动, 2650 ± 150 Ma。在现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地区,阿比蒂比綠岩帶开始形成,并于2600Ma稳定下来。 | 2800[12] | ||||
中太古代[11] | 最早的疊層石(大约由蓝菌菌落形成)。最早的宏化石. 南极洲洪堡山脈造山运动。 在现在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布雷克河巨型火山口複合體开始形成,并持续至大约2696Ma。 | 3200[12] | |||||
古太古代[11] | 已知最早的产氧细菌。最早的 (确认) 微化石。现存最古老的克拉通(比如加拿大地盾和皮尔布拉克拉通)或许形成于此阶段[13]。南极洲雷纳造山运动。 | 3600[12] | |||||
始太古代[11] | 单细胞生命(细菌与古菌)和最早的 (疑似) 微化石出现。 | 3800 | |||||
冥古宙 [11][14] |
雨海代[11][15] | 原始生命的间接光合作用证据(例如干酪根)。 该代与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炸期末期部分重叠。 | c.3850 | ||||
酒海紀[11][15] | 本代的名称来源月球地質年代,由神酒海和其他更大的月海的撞击事件所组成。 | c.3920 | |||||
盆地群代[11][15] | 已知最古老的岩石(4030 Ma)[16]. 在地球后期重轰炸期结束之后,最初的生命形式与自我复制 的核糖核酸分子大約在40億年前開始出現,南极洲内皮尔山脉開始出現造山运动, 4000 ± 200 Ma。 | c.4150 | |||||
隐生代[11][15] | 已知最古老的矿物(锆石,4404±8百万年)。[17]月球形成(4533百万年),可能来自大碰撞。地球形成(4567.17至4570百万年)。 | c.4600 |
地质年代比例
全部
如果把地球诞生到现在的大约45亿年缩小到1年,則人類(Homo sapiens)存在的時間只有極短的半个小时。
┌ 古 └ |
|
┐ 新 ┘ | ||||||||||
| ||||||||||||
| ||||||||||||
|
显生宙
把显生宙放大:
┌ 古 └ |
|
┐ 新 ┘ | |||||||||||
| |||||||||||||
|
新生代
把新生代再放大:
┌ 古 └ |
|
┐ 新 ┘ | ||||||||||
| ||||||||||||
|
参考文献
- Paleontologists often refer to faunal stages rather than geologic (geological) periods. The stage nomenclature is quite complex. For an excellent time-ordered list of faunal stages, see . [2006-03-19].
- Dates are slightly uncertain with differences of a few percent between various sources being common. This is largely due to uncertainties in radiometric dating and the problem that deposits suitable for radiometric dating seldom occur exactly at the places in the geologic column where they would be most useful. The dates and errors quoted above ar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2004 time scale. Dates labeled with a * indicate boundaries where a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has bee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upon: see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s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存于 for a complete list.
- References to the "Post-Cambrian Supereon" are not universally accepted, and therefore must be considered unofficial.
- Historically, the 新生代 has been divided up into the 第四紀 and 第三紀 sub-eras, as well as the 新近纪 and 古近纪 periods. The 2009 version of the ICS time chart recognizes a slightly extended Quaternary as well as the Paleogene and a truncated Neogene, the Tertiary having been demoted to informal status.
- 王瑜 成星:“国际地层委员会更新国际年代地层表 4200年前地球进入新的地质时期——梅加拉亚期”,《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8-08-01
-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is, see the following articles: 地球大气层,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global warming, 氣候變遷, Image:Phanerozoic_Carbon_Dioxide.png, Image:65 Myr Climate Change.png, Image:Five Myr Climate Change.png, and Template:DF temperature
- The start time for the Holocene epoch is here given as 11,700 years ago. For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e dating of this epoch, see Holocene.
- 在北美,石炭纪被细分为 Mississippian and Pennsylvanian Periods.
- 上石炭紀地質在歐美及中國均以盛產煤炭著名,因此便以石炭紀為此時代地層的名稱,但在美國則以密士西必紀作為下石炭紀,另以賓夕法尼亞紀稱上部石炭紀。
- The Precambrian is also known as Cryptozoic.
- The Proterozoic, Archean and Hadean are often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e Precambrian Time or sometimes, also the Cryptozoic.
- Defined by absolute age (Global Standard Stratigraphic Age).
- The age of the oldest measurable craton, or continental crust, is dated to 3600–3800 Ma
- Though commonly used, the Hadean 不是一个正式的 eon 并且没有商定太古宙和太古宙的下界。 Hadean 有时也被称为 Priscoan 或 Azoic。 有时,可以发现冥古界是根据 lunar geologic time scale. These eras include the Cryptic and Basin Groups (which are subdivisions of the Pre-Nectarian era), Nectarian, and Early Imbrian units.
- These unit names were taken from the Lunar geologic timescale and refer to geologic events that did not occur on Earth. Their use for Earth geology is unofficial.
- Bowring, Samuel A.; Williams, Ian S.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99, 134 (1): 3. Bibcode:1999CoMP..134....3B. doi:10.1007/s004100050465. The oldest rock on Earth is the Acasta Gneiss, and it dates to 4.03 Ga,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of Canada.
- Geology.wisc.edu
外部链接
- NASA: Geologic Time
- GSA: Geologic Time Scale
-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Geological Timecha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GeoWhen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Time Scale
- CHRONOS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Geologic Time
- SeeGrid: Geological Time System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formation model for the geologic time scale
- Exploring Ti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Planck Time to the lifespan of the universe
- Gradstein, Felix M. et al. (2004) A new Geologic Time Scal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ecambrian and Neogene, Episodes, Vol. 27, no. 2 June 2004 (pdf)
- 地質年代(中微子國際)
- 物競天擇~中國古生物化石展 - 香港市政局,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