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蘇聯衝突
本條目列出後蘇聯衝突,即蘇聯自1991年解體前夕以來,一連串政治、暴力衝突。其中一些衝突如1993年俄羅斯憲政危機和2014年起的俄烏戰爭是發生在其繼承國家。其餘分離主義運動則是試圖自一個繼承國脫離。根據Gordon M. Hahn,後蘇聯衝突至少造成250,000人死亡,尚不包括1990年-2013年間大屠殺、種族之間暴力。[1]
後蘇聯國家衝突 | |||||||
---|---|---|---|---|---|---|---|
蘇聯解體、俄美衝突、第二次冷戰(自1999年起)、反恐戰爭(自2001年起)的一部分 | |||||||
![]() 大概情形 | |||||||
| |||||||
参战方 | |||||||
|
波羅的海三國 己滅亡國家或政權:
| ||||||
伤亡与损失 | |||||||
有750,000–2,000,000人丧生或流离失所 |
冲突列表
中亚
冲突方/冲突 | 始于 | 终于 | 备注 |
---|---|---|---|
![]() ![]() ![]() ![]() ![]() ![]() ![]() ![]() ![]() ![]() ![]() ![]() |
1992 | 1997 | |
![]() ![]() |
2010 | 2010 | |
![]() ![]() |
2010 | 2015 | |
![]() ![]() |
2021 | 2021 |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因水资源纠纷而发生冲突。[2][3] |
![]() |
2022 | 2022 | 天然气价格突然上涨引发了哈萨克斯坦各地的抗议活动,但已升级为普遍时。哈萨克斯坦政府已要求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协助平息抗议活动。 |
![]() ![]() |
2022 | 2022 |
北高加索
冲突方/冲突 | 始于 | 终于 | 备注 |
---|---|---|---|
![]() ![]() ![]() |
1992 | 1992 | |
![]() ![]() |
1994 | 1996 | |
![]() ![]() |
1999 | 1999 | 伊斯兰国际旅入侵了邻近的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以支持达吉斯坦舒拉分离主义运动。 |
![]() ![]() |
1999 | 2009 | |
![]() ![]() |
2007 | 2015 | 印古什的分离主义叛乱。 |
![]() ![]() |
2009 | 2017 |
南高加索
冲突方/冲突 | 始于 | 终于 | 备注 |
---|---|---|---|
![]() ![]() ![]() ![]() ![]() |
1988 | 1994 | |
![]() ![]() |
1991 | 1992 | |
![]() |
1991 | 1993 | |
![]() ![]() ![]() ![]() |
1989 | 進行中 | |
![]() ![]() ![]() |
1992 | 1993 | |
![]() ![]() ![]() |
1994 | 進行中 | 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界以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和阿塞拜疆之间的边界上发生零星的边界战争。 |
![]() ![]() |
1998 | 1998 | 由格鲁吉亚族人发动的对阿布哈兹分离政府的暴动 |
![]() ![]() |
2002 | 2004 | |
![]() |
2004 | 2004 | |
![]() ![]() ![]() ![]() |
2008 | 2008 |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之间的战争证实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事实上的独立,并导致俄罗斯和尼加拉瓜承认。[4] |
![]() ![]() ![]() |
2016 | 2016 | |
![]() ![]() |
2020 | 2020 | |
![]() ![]() ![]() |
2020 | 2020 | |
![]() ![]() |
2021 | 2022 | |
![]() ![]() |
2023 | 2023 |
东欧
冲突方/冲突 | 始于 | 终于 | |
---|---|---|---|
![]() ![]() ![]() |
1990 | 進行中 | 德涅斯特河沿岸于1990年宣布从摩尔多瓦独立。[5]但由于不被国际社会承认,解决冲突的外交尝试未成功。 |
![]() ![]() ![]() |
1992 | 1993 | |
![]() |
1993 | 1993 | |
![]() |
2013 | 2014 |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政府被推翻下台,政府由親俄轉為親西方。 |
![]() ![]() ![]() ![]() ![]() |
2014 | 進行中 | 2014年3月,在亲俄分裂分子和俄罗斯武装部队接管克里米亚之后,[6]就与俄罗斯统一的问题举行了公投[註 1],俄罗斯随后将克里米亚合并为联邦主体。[8]随后,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开始了俄罗斯民众的暴力抗议,并演变成一场战争。 |
![]() ![]() | |||
![]() ![]() ![]() ![]() | |||
![]() ![]() ![]() ![]() ![]() |
2022 |
注释
- 未得到乌克兰新当局的承认[7]
參考
- Hahn, Gordon M. . McFarland. 2017. ISBN 9781476628752.
- . eurasianet.org.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30).
- Reuters. . Reuters. 2021-04-29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0) (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8-09-02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2.
- . 2011-12-26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英国英语).
- .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 . US Treasury. 2014-04-11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the Guardian. 2014-03-17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